登陆注册
1117600000035

第35章 告子(上) (1)

【原文】

告子曰:“性犹湍水[1]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2]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3]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4];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1]湍水:急流的水。

[2]信:诚。

[3]就:趋向。

[4]颡:指额头。

【译文】

告子说道:“人性就像湍急的河水,如果缺口在东边,它就向东边流去,如果缺口在西边,它就向西边流去。因此,人性无所谓善恶,这就好像是河水无所谓向东还是向西流一样。”

孟子听了,说道:“的确,河水是无所谓向东流还是向西流的,但同样也无所谓向上流或向下流吗?如果人性向善的话,就像河水往低处流一样;如果人性没有不善良的,那么河水就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如果河水被拍打以后飞溅了起来,它也能高过人的额头;如果通过压迫使它倒着流淌,也能让它流上高山,但是,这还是水的本性吗?只是形势迫使它这样罢了。人也一样,可以被迫使着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水流被迫使着流向高山一样。”

【阐释】

这一章值得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孟子的雄辩风范。随口接过论敌的论据而加以发挥,以水为喻就以水为喻。就好比我们格斗时说,你用刀咱们就用刀,你用枪咱们就用枪。欲擒故纵,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一语杀入穴道,只需要轻轻一转,其论证便坚不可移,使读者读来,不得不束手就擒。于是,我们便都是性善论者了。

只不过,当我们放下书本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邪恶时,的确又会发出疑问: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纯洁得一尘不染吗?这种时候,我们即便不会成为苟子“性恶论”的信徒,多半也会同意告子的“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的观点吧。

【原文】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译文】

告子说道:“凡是有生命和知觉的东西,就有这个性。”

孟子听了,问道:“凡是有生命和知觉的东西,就有这个性。这不就是说,一切白的东西都叫做白,是吗?”

告子回答道:“是这样的。”

孟子又问道:“这样说的话,那白色的羽毛的白就是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就是白玉的白。是这样吗?”

告子回答道:“是这样的。”

于是,孟子又问道:“照你这样说的话,那么狗的本性就如同人的本性了,牛的本性是不是也就如同人的本性呢?”

【阐释】

在这一章里,孟子用反问的形式,反驳了告子“生之谓性”的说法。有人说,孟子与告子的“生之谓性”之辩,就是“何者为性”之辩,是孟子与告子整个争辩中的重点。

“生之谓性”是告子关于万物本性的认识,他认为,万物自诞生之时起,一切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性,也就是“生即是性,性即是生”,生和性是相同的。这遭到了孟子的反对和批驳。

孟子认为,天地万物,虽然有种类相同之物,但却绝无本性相同之物,生和性也是不同的,而告子的“生之谓性”认识错把人生的一切知觉、爱好都视为性。那么,孟子认为什么才是本性呢?根据孟子的说法,人的仁、义、礼、智等道德特征是性,人的良知良能是本性。

【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1]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2]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3]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4]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5]我与?乡[6]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1]辟:同“避”,逃避。

[2]豆:古代一种盛羹汤的器具。

[3]呼尔:轻声呼喝。

[4]蹴尔:用脚踩。

[5]得:通“德”,这里有感激的意思。

[6]乡:同“向”,向来,一向。

【译文】

孟子说:“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同时吃两样,那就舍弃鱼,只吃熊掌吧。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同时拥有两样,那就舍弃生命,只拥有正义吧。尽管生命是我想拥有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想拥有的,所以我只好舍弃生命;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所以我不愿意因此而逃避祸患。

“假如一个人想要得到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只要是能保全生命,有什么不能舍弃呢?假如一个人厌恶的没有比死亡可恶,那么,只要是可以避免死亡,有什么不能舍弃呢?但也有些人,如果发现照这样做就可以保全生命,他就会照这样做;如果发现照这样做就可以避免死亡,却不这样做。由此可知,的确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也的确有比死亡更可恶的东西。这种心原本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保持它罢了。

“如果吃下一篮子饭,喝下一碗汤,就可以活下去,但是不吃就要被饿死。如果吆喝着让人吃,即使路过的人确实饿着肚子,他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踩过后再给人吃,即使是乞丐也不会接受。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有人不管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为了华丽的住宅、供养妻妾以及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过去宁可舍去生命都不肯接受的,现在为了华丽的住宅也接受了;过去宁可死去都不肯接受的,现在为了供养妻妾也接受了;过去宁肯死去都不接受的,现在为了认识的穷苦人的感激而接受了。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吗?这种行为就是丧失了本性。”

【阐释】

强烈的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能使人在死生紧迫之际做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正确人生选择。这是何等的悲壮、崇高而义薄云天!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这都是千古名言!这些含有肩负重大历史责任感、重大社会责任感、重大人生责任感、能共日月齐辉、江山永在的哲理,两千多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为国家的独立完整、民族的生存发展,为实现正义和理想,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孔孟的这些闪光的名言警句,实实在在地在铸造着中国人民的心灵架构。从这一章也可看出,孟子的所谓“义”,包含着人性的尊严、人格的尊严,不受侮辱,以及为理想、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原文】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1]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注释】

[1]放:放任、失去。

【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正道。放弃正道而不走,失去本心而不寻找,这是可悲的!有些人丢了鸡狗尚且还知道去找回来,丢了本心却不知道去找回来。求学之道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就是把丢失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阐释】

在这一章里,孟子提出了“仁”和“义”都是人的本性的观点。由此,孟子认为,那些已经走上信奉异端邪说之路的人,之所以离正道越来越远,就是因为失去了“仁义”这种本性。孟子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于是,还是在基于“仁义”这个本性之上,孟子又提出了找回本性的方法,即“由路求心”,由“义”出发寻求已经丢失的“仁”。“由义求仁”是孟子的独特创见。

【原文】

孟子曰:“拱[1]把[2]之桐梓[3],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注释】

[1]拱:两手围拢

[2]把:一手握住

[3]桐梓:即桐树和梓树。

【译文】

孟子说:“如果想让一把手就可以握住的小桐树或梓树长大,都知道培植它的方法。而对于自己的身心,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了。难道是他们爱惜自己的身心还不如爱惜小树苗吗?当然不会是这样,只是因为他们不肯思考这个问题罢了。”

【阐释】

孟子认为,养心重要,养身同样也重要。这一章讲的就是养身的重要性。在这里,孟子把养身当作养心讲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身养性”。那么,怎么才叫修身养性呢?儒家学说认为,使用仁义及内省的功夫就能够修身养性,也就是说,通过内修来完善道德和提高素养。

【原文】

公都子问曰:“钧[1]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2]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注释】

[1]钧:同“均”,都、全。

[2]我:泛指人类。

【译文】

同类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它凝结了先民的睿智和智慧,充满了辩证法精神,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本书撷取《易经》五十三个卦辞,结合古今案例,以简洁生动的插图、有趣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易经》的原理,揭示做人处事的诀窍,教你改进做事的方法与手段,顺应穷通,获取成功。本书是指导现代人事业进取的一盏明灯。
热门推荐
  • 夫君难驯:邪王霸宠小萌妃

    夫君难驯:邪王霸宠小萌妃

    她是一国公主,刁蛮任性。他是一朝王爷,高贵冷漠,不近人情,本来没有交集的二人扯到一起。世人都说这王爷冷若冰霜,没有半点柔情,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她惹他烦他犯他,七出之条哪样没做过?他却宠她,任由她胡来。一开始本来想得到那刁蛮任性公主的一颗真心,到后来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深陷。“夫君君,要举高高!”“好好好。”就这样一直宠下去,宠她个无法无天。
  • 绝神进化

    绝神进化

    他,为何被称为绝神?!因为他,在绝地内修炼成神!他,为何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因为他,乃是绝神!且看,人族少年王铭,从一个小小的妖兵,进化为神的故事……(绝神进化交流群495815782,欢迎您的加入!)(作者共勉群499314645,欢迎各位作者朋友加盟指导!)
  • 四个女人两台戏

    四个女人两台戏

    《四个女人两台戏》选自刘玉民剧作选,包含了《四个女人两台戏》、《走出滩地》两个电视文学剧本。其中《四个女人两台戏》共有十七集,以陆秀明、黄达云、楚雪、郭冬冬四个热心肠的妇联成员为中心展开叙事。详尽的讲诉了她们四人如何协调家庭纠纷、维护妇女儿童老人权益、与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斗争。《走出滩地》共有十八集,是根据鞠慧的长篇小说《女儿滩》改编,故事内容:二十年前的一个春日,黄河滩里一个叫苇子圈的村子里,在同一时刻,奇迹般生下三个女孩:芳草、燕子和春柳。改革开放后,燕子不肯做乡长瘸腿儿子的媳妇,为了走出黄河滩,燕子不得不为“婆家”生下了一个孩子。
  • 铁鸡斗蜈蚣

    铁鸡斗蜈蚣

    方怜花在广州结识了寻找妹妹的阿珍父女,阿珍父女发现朝廷捕快与僧人勾结串联,正秘密筹划着一个天大的阴谋。但不料阿珍父女行踪暴露,阿珍的父亲被僧人打伤,阿珍只好孤身逃出向方怜花求救....
  • 网游之弑神传说

    网游之弑神传说

    他偶然进入了名为龙神天下的网游,一个神族与魔族混乱交锋的地方,成为了弑神者,令神魔颤抖,令世界畏惧!他作为异世者降临神魔大陆,魔兽争霸尽情游戏。
  • 无限之冷血弑神

    无限之冷血弑神

    远古大神的恩赐将司徒如幻从心魔的入侵中惊醒,走出阴谋的伊始需要的是什么?看清世界的真相又是什么。与电脑合体,从而获得了很多游戏系统,且看司徒如幻怎么冷血弑神
  • 云裳小丫鬟

    云裳小丫鬟

    君凌天是恶魔的话,龙莫是君子更是皇子,而她云裳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丫鬟!却偏偏入了恶魔的眼!她千万百计逃离!又被他无所不能的缠上,终是丢了自己的心,伤了自己的情!可谁曾想,君凌天,钟情她已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才修真少年

    天才修真少年

    原来身世显贵的司南飞宇,却沦为街头乞丐。一段惊心的片段,却意外被一个老乞丐选择继承!
  • 混沌圣魔决

    混沌圣魔决

    九大平行世界风云再起.且看主角夜凰如何成就圣魔至尊
  • 天斩圣邪

    天斩圣邪

    三界之外,皆为混沌,控棋人常坐。六道之内,皆为定数,乱棋人少有。张尘一语曰:我自放逐来,邪,我自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