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的前面,我们已经对军事政策或战争哲学的含义做过解释了,一切与军队行动有关的精神手段都包括在其中。我们刚刚谈到了一些政治手段,如果这些政治手段也属于影响作战方法的精神因素的范畴,那么还有一些既不属于战略手段和战术手段,也不属于外交的其他手段。这些手段我们赋予它们最合适的名称就是军事政策或战争哲学。
就“军事政策”“战争哲学”两个名称来看,“哲学”可以划归战争范畴,就像其可以划归形而上学的思辨范畴一样,但我们对于哲学这一概念毕竟没有固定的解释,所以同时来谈战争哲学和军事政策,容易给大家造成困惑,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第一个名称——军事政策。我们要区别“战争政策”和“军事政策”,“战争政策”就是外交与战争之间的一切相互关系,而“军事政策”则仅指政府和统帅采取的一切军事手段。
军事政策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外交政策和战略性质的手段之外,有关战争计划的一切手段都囊括其中。这时大家可能关心还有什么手段,我想要强调的是,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全面分析所有和军事政策相关的问题,而只是要指出这些问题与军事行动的联系,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我们的目的,不能超出概论的范围,关于有关战争计划的种种手段我们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实际上,军事政策这个范畴内,可以包括敌对民族的战斗意志、军事组织、现役兵力、预备兵力、经济资源,以及他们对本国政府或国家制度的忠诚程度。此外,还必须考虑政府或军事委员会在首都对战争所施加的影响,以及国家领袖或军队长官自身的特性与才干;更有必要了解敌军总参谋部遵循的主要作战原则、双方军队的兵力编成和武器装备、所企图入侵国家的军事地理和军事实力统计、一切可能遇到的阻力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这些既不属于外交,也不属于战略的所有重要问题,才是需要我们研究的。
有人会问,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固定的法则,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里唯一能够告诉大家的是,政府在制订战争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绝不应忽视对所有这些情况的详细资料的获取。现在我们探讨的仅是在这些方面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观点。
军事统计学和军事地理
对假想敌国的实力和资源,要想进行彻底的了解,就得利用所谓的军事统计学这门学科。我们主要说说军事地理研究的对象:战争区的战略形势和地形;可能遇到的各种天然或人工障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国家边界或国家全部幅员所形成的要点。所有这些情况,内阁、统帅和参谋部都应该了解。否则,在计算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失误。虽然,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国家在统计学、政治学、地理学和地形学等各个学科方面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种情况依然经常发生。下面我们可以用两个例子来证明这一说法。1796年,莫罗将军带领军队入侵所谓的黑森林时,很多人想起了古代可怕的赫尔西尼亚,因此他们以为该地区会存在可怕的大山、隘路和森林。可事实是什么呢,当法军登上与莱茵河相望的这片辽阔台地的陡坡之后,他们惊奇地发现,从多瑙河发源地到多瑙佛特,全部都是辽阔富饶的平原,头脑中的山只不过是这些山坡和坡地。
再来看看距离现在非常近的第二个例子,时间来到了1813年。拿破仑这位伟大的统帅以及整个军队,都坚定地认为波西米亚内部山地纵横,然而,行军之后他们却发现,在整个欧洲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波西米亚这样地形平坦的国家了。
在估计巴尔干山脉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真正实力这件事上,几乎所有欧洲的军人都犯有此类错误。他们认为这一山脉是土耳其帝国不可克服的屏障和壁垒,甚至觉得这似乎像从康士坦丁堡发出的命令一样,因此无条件地遵守着。但是我作为阿尔卑斯山的居民,却一直不同意这个错误的认识。由于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他们会觉得,土耳其人民一定能组成一支可
怕的军队,进而抵抗到最后,因为印象中这些人民是普遍武装的。经验证明,在多瑙河沿岸各边境城市居住的都是土耳其的近卫军士兵,这些士兵非常强悍,致使这些城市的居民比帝国内地的居民尚武,然而这仅仅是沿袭古时的规定。实际上,土耳其边境地带只不过是一道精神屏障,没有任何力量支撑。一旦俄军穿过这道屏障,想象中的幻影就会消逝了。有人也许会问,苏丹马哈茂德曾经不是放弃了古代的那套体制,并想出了一套改革措施吗?这确实有过,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新的措施,就遭遇了敌军的攻占。战争的经验表明,哪怕武装到牙齿,一群乌合之众还是不能形成一支精良的军队,无法保障国家的疆土。
看完了真实的例子,我们再回到主题,研究一下为什么必须熟悉军事地理和统计学的问题。这门学科虽然被提出来了,但还缺乏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劳埃德在其《回忆录》的第五部分,提出了从地理上概述欧洲各大国边界的经验,但是这些见解和预言并没有得到证实。其中有一处,奥地利在蒂罗尔至帕绍市之间沿莱茵河的边境被劳埃德说成是不可攻破的。而实际上,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在1800年、1805年及1809年,莫罗和拿破仑曾率领十五万大军对这一地区实施机动,并且打败了奥地利人。劳埃德大部分的这些观点都同样遭到了批判,因为在他眼中似乎到处都是障碍。
军事地理和军事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还没有达到全面普及的阶段,但在欧洲各国总参谋部的档案馆里,应该有很多足以供总参谋部的专门学校和机关学习之用的珍贵资料。希望善于钻研的军官,能够利用所有资料——发表的和不曾发表的,站在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编写出更好的军事地理和战略地理著作;同时希望伴随着现代地形学的巨大进步,以及最近二十年来各国出版的一些很好的地图,军事地理这一空白部分能得到添补。地形学在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年代还处于萌芽时期,地形性质的地图非常少,除了卡西尼的半地形图性质的地图之外,只有巴肯堡的一些地图才有资格算是这一类地图。反观现在,未来统帅的前辈们从未见过的非常重要的材料频频出现,比如不久前在维也纳、柏林、慕尼黑、斯图加特和巴黎出版的地图,以及在布里兹高的弗里堡闻名的赫德尔专科学校所出的地图。另外一些学校也正在建立,比如奥地利和普鲁士总参谋部已经创办了很好的学
校,并且在后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于军事统计学,相信一般人和对军事地理一样不够了解,军事统计学中很多内容都影响着军事结果。目前关于军事统计学只有一些表面化的、不全面的图表,这些图表上简略、胡乱地标记着一些关于国家军队和军舰数量的资料,以及关于国家预期收入的资料,但是这一切还远不足以构成完全适应联合作战需要的科学。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对军事统计学相关的重要问题做深入的探讨。
影响战争胜败的其他因素
战争过程中有一个极易成为大敌的因素,这就是在人民中激起的过分的激情。这种激情必须加以克制,军队统帅和政府都应该竭尽全力来平息这种激情。这个问题在前面人民战争那一节已经谈过,在此不再详谈。
另一方面,军队统帅应该激起战士的激情,使自己的战士在战争过程中保持振奋的状态;相反,当敌军的战士有这种激情时,则应尽力抑制。其实,任何一支军队都有可能具有这种激情,只是激发这种激情的原因和手段可能有所不同,而造成这种不同主要还是因为各国人民的特性不同。军事上的雄辩术是许多著作研究的对象,在这里我们只把雄辩术作为一种激发激情的方法来提出。我们熟知的拿破仑和帕斯克维奇将军都宣扬古代统帅及苏沃洛夫在训导其军队时使用的训词,简明有力,堪称典范。以相反的办法取得了同样效果的有西班牙政务会的雄辩术,以及马顿纳·德尔·皮拉尔创造的奇迹。那么鼓励军队士气,并促进军队取胜的强大武器是什么呢?其中必然包括与人民有密切关系的战争起因和具有常胜威名的统帅。
有些军人喜欢在战斗中保持坚定不移、沉着冷静的态度,对上文提到的激情带来的好处持否定态度。我不能否定任何一种观点,因为必须承认,二者各有优劣。激情能使部队建立伟大的功勋,但激情不能长久,军队一旦失利,战士中间就会出现沮丧情绪,进而失去勇气,整个军队很快就会溃散。
在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中,双方军队司令官的积极性和无畏精神也至关重要,但其关系的大小却是没有定律的。任何政府和统帅,都应该随时考虑自己军队的内在价值,并能把自己军队的力量和敌军进行比较。一支士兵勇敢却无组织无纪律的军队,会被一个俄国将领带领一支在欧洲算是纪律严明的军队,在开阔地区轻而易举地战胜。“一致”和“秩序”“纪律”三者关系密切。“一致”可以产生力量,“秩序”可以保证一致,而“纪律”又是秩序的先导。如果没有纪律和秩序,想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仍然是那支战士都很勇敢的军队,这次他们在训练和纪律上大致与俄军相似,仍然是那位俄国将领,再次发生战争时,俄国将领的行动就要谨慎小心,否则最终未必能够取胜。就像对马克将军那样的统帅作战能够取胜,而对拿破仑作战却会惨败。
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及政府对军队的影响决定了军事行动的勇敢程度。一场战争中,一方的统帅可以完全自由地行动,而另一方的统帅却要受制于二百古法里以外的最高军事委员会,其天才和行动都受到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交战,前者相较后者一定处于极大的优势地位。
一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可靠的保证之一是统帅高超的指挥艺术,尤其是交战双方在其他条件完全对等的情况下,这一点就更加突出。有人会说历史上也常有一个庸才打败一个伟大统帅的例子,但个例不能形成一条定律,我们一定要承认统帅的魅力。还有一种情况,当统帅的命令被部下误解,或者出现偶然情况时,原本能够带来成功的有利条件,可能转化为不利条件。这是一种既不可预见,又不可避免的偶然性。然而,我们能因为这种偶然就否定在一般情况下原理和科学对作战的影响吗?当然不能。因为偶然性本身就是原理的胜利。
但是可否由于承认这些理由,而得出结论反对科学呢?这也是坚决不行的,因为军事科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使所有可以预见的幸运变得有利于自己一方,但这种艺术不能适用于变化多端的偶然。哪怕由于偶然性而获胜的交战次数多于由于调度得当而获胜的交战次数,也一定要坚持我的论断。
经过上述文字,我们都已知晓统帅的才能是决定胜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那么对统帅的选择,就应该成为国家管理科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军事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可是事实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番认识,
选择统帅时,影响较多的是偶然性、年龄、私人好恶、党派倾轧和嫉妒竞争,并不是我们所想的是否符合社会利益,是否正确。因为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本书将以专门章节进行详细分析。
军事制度
有关支配军队的制度是政府军事政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很多事实证明,在一个才能平庸的司令官指挥下,一支精锐部队能够创造出战场奇迹;在一个充满智慧的统帅的指挥下,一支并非精良的部队,也同样能创造出战场奇迹。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如果总司令官有超人才能,并有一支精良部队匹配,一定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在这里,我要指出,想使军队达到完善的程度,有十二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
(1)良好的兵员补充体制;
(2)良好的军事组织;
(3)组织良好的国民后备军体制;
(4)部队和军官在机动、内务和野战勤务方面,都有良好的训练;
(5)严厉但不带屈辱性的军纪,以信念为基础,而不是靠形式主义的队列勤务所培养起来的服从和执行命令的精神;
(6)有效的奖励和竞赛制度;
(7)特种兵(工兵和炮兵)有充分良好的训练;
(8)尽可能在武器装备方面,包括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保持着对敌人的优势;
(9)一个总参谋部,既善于利用上述一切因素,又善于很好地组织军官的理论和实践训练;
(10)一个良好的仓库、医院和一般行政管理体系;
(11)统帅部和高级领率机关都有健全的组织体制;
(12)善于提高士气。
上述十二条都是非常重要的,想要获得重大胜利,避免巨大的损失,这任何一条都不能忽视。给大家举两个例子:1806年,普鲁士的军队训练精良,纪律严明,但是缺少一位杰出的统帅,又没有国民后备军的支持,结果在拿破仑的突击下,普鲁士十五天内就被击败了。再来看一个拥有精良军队的国家的例子。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马其顿之所以能够以少数精兵征服波斯和印度,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建立和训练方阵,善于使群众迅速机动。值得一提的是腓力二世的父亲非常重视训练士兵,其结果就是一支能够完成国王一切企图的军队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