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8300000006

第6章 山中随笔(6)

阿鲁耶达,你在听我叙述吗?你是不是已经疲倦不堪?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你去歇一歇吧。可我,怎能歇息呢?我上的是英语课。英语对彝人苗人来说,是他们语言仓库中的第三语言。他们掌握这个更遥远民族的语言的快速,口齿的清晰流利,发音的准确,依然使我吃惊,可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具有对语言超常的感悟力,我得承认,他们是语言的天才(我们的语言学课程看起来真可笑)。尽管初学单词时,他们像很多汉族学生一样在单词下面注上汉字,或者汉字拼音,根据汉字的读音来拼读英语,如英文的“teacher”(老师),他们注上“提茄儿”;“apple”(苹果),他们注上“安婆”;“newspaper”(报纸),他们注上“溜雌盆盆儿”,而“溜雌”在彝文中是魔鬼的意思(音译),每每我读到这个单词的时候,他们都会哄堂大笑,开心得不行。但在经过悉心纠正和反复朗读之后,他们便能以火箭般的速度掌握。相对来说,比较现实和刁钻的汉族学生普遍慢一些。有时,我也帮在中学教语文的五姐修改班上的作文,我念的也是中文专业,改作文正是专业对口。我发现一个彝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错,什么名字我记不得了。他写他的母亲病了,住了医院,某日周末他去医院看她,母子俩只是彼此注视,没说多少话,后来他就离去了,说还要回去做活,还要完成作业。情节很简单,没有大起大落,就这么一回平常的探望。这类题材应该不算新颖,不过,事实告诉我们,看似简单的东西,写出来不一定不动人。但我们的这个彝族学生做到了,做到了连高中或专科大学的学生更也难以轻易做到的事,他是动了真格写的。他因为爱母亲,就怕母亲从此一病不起,因此他就有些怕看见被病折磨着的母亲的脸。他是这样认为的,作为慈母,她应该是长寿的,任何一个好人都会如此。但孩子小小无机心的想法并不能代替疾病,于是他便又怕又恨深深的医院,恨病房里的气味,墙上的颜色,护士的脸色。他没有从探视病人惯常的寒暄等有些做作的方式入手,而是着力于病房的暗、冷,病人的死一般的静,地板的脏乱,然后写出母亲的疲惫,沉静而慈祥的眼光。我见过很多彝人在生命垂危或者紧急关头都是这神态的,冷静而忧伤,却从不怨天尤人。母亲的病痛和克制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他想起了给母亲倒一杯开水,给母亲削水果,也这样做了,可就是没有多说一句。天啦,孩子哀伤而镇静得并不高明的神色怎能逃过母亲的眼光呢?母子灵犀的波动,就在亲情不需张扬的含蓄中跃然于纸上,这对一个初中学生来讲,多么的难能可贵。在他准备离开之前,他久久地注视着蓝色的窗帘,窗帘如水一样挂在母亲身后,于是,他就真切地感到了冷(蓝色是冷色,孩子的感觉无误),连从窗户投近来的阳光也是那么冷,像有片雾。最后,他终于得走了,到了门口,回头望望母亲,母亲也在看他,他再一次看到了母亲身后蓝色的窗帘,冷冷的、蓝蓝的冷,水一样的窗帘,冰一样的阳光,整个病房都在冷色调的搅拌之中。这一回头,才使他有了泪水,包含在眼眶里闪动;那星星点点的泪光,照亮了阴暗的病房,使生命也开出花来,眼中的泪水,做儿子的有情,以他的泪水作证,以他的担惊受怕、牵牵挂挂作证,以他的无言的祈祷、无限留恋的回首作证,以他对在情景交融、冷暖相迭时的真切体会的描述作证,以他年少的美、拥抱朴素的心作证……那时,我几乎快要喊出来了,姐姐接过文章一看,也感动得不能自持。她说:“这孩子有灵气!教了这么些年的书,这样的文章还是第一次见到。之前,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我说:“真难为他,还是一个孩子。可现在那些让牛奶和宠爱养大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已难得见到这样对父母的心肠了!”阿鲁耶达,你可以想象,在班上表扬这个彝家孩子的时候,我是如何使用措辞的,我那样子几乎是忘记了我的身份。是的,那种对亲情的感觉真好!当我告诉他,只要稍作修改,完全可以投出去,比如在一些学生刊物上发表。我原以为他一定会高兴得跳起来的,哪料他轻轻地摇了摇头。我问,你这是为什么呢?他望了我片刻,又将头低下去了。我不便再强迫,就问他母亲的病好了没有,他眼里立即放出光来,说母亲就出院了,现在能下地干活了。他爱他的母亲,言辞间没有油腔滑调和城市里那种嗲声嗲气。他还告诉我,他已经不住校了,因为他要帮母亲干活,父亲又忙不过来,母亲身子骨还虚弱的。我说:“你就要长大了!”他使劲地点点头。啊,孩子!想一想吧,我们那些在榨干了父母血汗,忘却父母养育之恩,尤其是那些忤逆不孝的对父母动拳脚,从灵肉两方面虐待父母,丧尽天良的无耻之徒,站在这个11岁的彝族孩子面前,他们能悔恨吗?所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所谓“代沟”,能在这个少年的善良面前成为论据吗?那篇文章没能拿出去发表,始终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当然,我也明白他的心思,他的心灵,连同那些文字,都是送给他的亲人的,即使某一天丢失了,或被火烧了,那都是他将一切仁爱深情款款地寄给了自己的灵魂。孩子,愿你快乐!愿你的双亲健康!他们将因为拥有你——他们灵肉的结晶、生命的延续者而永生幸福!这是用钞票、荣誉、地位都换不来的。孩子,愿你快乐……

什么是仁慈?就是以善念对待受尽苦难的生命的行为。最后,仁慈的人必将在苦难者的笑容里永恒,并获得善念的回报!

阿鲁耶达,这样不遗余力地抒写、描述,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丝开化心灵,或者在旁人看来可爱又可笑的愿念么?我所看到的,我所感受到的,以及我所得到的,用我的笔力都难以写出它们十万分之一来。我业已满足,却又觉得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倘若仅能靠一些文字做这般那般的叙述、抒情或议论就能使生命轻松并且满意的话,人生的味是不足的。有时,我甘愿抛弃文学表面的意志,重新步入沉重的生命,重新接近那些远离现代物质文明而并不缺少心灵的人群。我有幸,我终于有了一个灵魂的寄托,那就是小凉山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那儿的河流、林木、石头、粮食、阳光、云朵和人,渐渐成为我生命寻找良久并终于找到的灵感。如有来世,它必能使我再生。请抛弃我们那目空一切的高贵和优越感吧,它们是我们的生命和信仰在其生长过程中的毒瘤。请抛弃我们强加给生活的责难和疑问,它们是我们精神食粮和梦想的腐蚀剂。这个世界,没有谁敢对谁怜悯、施舍,也没有谁能对谁提出不恭不敬的要求,生命只要求我们有爱。我们的信仰不需要谁对谁苛求、棒杀和肆意的亵渎诋毁,它也只要求我们有爱。爱,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含辛茹苦和忍辱负重是它的孪生兄弟。

六诗人、哲人们这样说过:我们的一生都在路上!生命中的一切将永不可避免地企盼着结束,圆满的结束。谁都明白这个结局,希望这样的结局,因为生命的鲜美珍贵是由死亡来铸造的,在终点上,生命才成了生命。T.S.艾略特说:终点,正是我们出发的地方。平时我并不喜欢过分地追赶哲理。那些所谓理想高远、志趣高雅的人总是以为自己在追赶着风,要追上风才算辉煌。嗬,可爱的风之子门!你厌恶那些重复别人经验的人,嘲弄所谓的经典,轻慢那些被称作智慧的东西,自然,你就对我的某些评论不以为然。我是多么理解这些,就像我摸透了你的脾气一样。实际的情形就是:我也不热衷于说理,而我的最大可能是叙事和抒情。你曾那么傲慢地说:“哲人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些道理我也能想到,并有所悟。只不过我没有说出来罢了!”骄傲的人,听我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没有说出来,或者有感想而说不出来。你说出来啊!生活不需要太多的逻辑,但逻辑思维紊乱的生活自然是危险的。不过,有时我们又多么希望逻辑的紊乱啊,事实上,这样可以造就更多富有天才意义的东西。但我还是喜欢哲学。它让我们对生命心领神会,使我们的大脑不至于生产垃圾,让无地自容的生活明朗起来。伟大而睿智、仁慈而天才的艾略特告诉我们,在生命终结的时候正是它的重生之日,至少作为诗人的生命,这时候才真正开始,死亡之前的所有时光和劳动,只不过是序曲。我们不是在乞求轮回吗?我们不是在盼望再生吗?生死原本同一,死就只是生的果实,生孜孜以求的安宁,死给予了它。博尔赫斯说:“你生来就已死去!”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我们一死去才开始生活?我又想起了叶芝,那个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爱尔兰老人,一个让我们必须跪着聆听他诗的音乐的诗人,他使我长久地思考着“老年”这个问题,也使我难忘他那首让我怀着难以名状的感觉去领悟的诗:《当你老了》。阿鲁耶达,你还记得我曾经把它朗诵给你听过,地点是在师大那座有很多法国梧桐树掩隐的水池旁边,那时,我只听取我自己的声音,和那个逗人喜爱的爱尔兰老人将心灵绾在了一起。我一时不觉得你的存在、你的表情。当然,从你那副对文学不屑一顾的嘴脸来看,那天你肯定是心有旁骛的。阿鲁耶达,我不强求你从事你不喜欢的事情,比如说文学创作,美术创作,思考哲学问题……啊,我知道,你只对旅游和你的“托福”感兴趣,但你别忘了,我们共同出演过话剧的,你有表演的才能。你是我的天使,你真该死!阿鲁耶达,话又说回来了,对其他诗人你可以不感兴趣,对他们的作品也不必咬心嚼肠地阅读(亏你不是师大中文系的),但你不可不知道叶芝,不可不读他从生命的溪泉里流出的淙淙的灵魂,不可不对他表示我们的尊敬。他是爱的天使,仁慈的化身,诗歌的塑造者,人类良知的守望者,生命在沧桑、困苦,以及面对自然法则时困惑与抗争的诠释者。他和他的一切作品,都是人类文化与良心的财富。这一点,请骄傲的你记住。让我们抛开膝下的黄金,再次聆听这个老人的歌吧。

同类推荐
  • 夜歌声声挽淮洲

    夜歌声声挽淮洲

    本书又是一部纪念寻淮洲诞辰百周年的(夜歌)作品集,收录了有关这位双百英模的图片、书法、对联、诗歌、小说、研究报道及富有地域特色的系列夜歌作品。
  • 总是宋词最关情

    总是宋词最关情

    《阅读中国——总是宋词最关情》这本书,采用了词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词的写法,向热爱宋词的朋友吐露一段段或简单、或凄美、或沧桑……的故事,带着读者朋友一起在宋词的情感世界里去放松、去畅想、去漫步。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本书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 听林清玄讲禅意

    听林清玄讲禅意

    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嘈杂,充斥在耳边的除了各种大型机械不停运转的轰鸣声,就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引发的争吵声。
热门推荐
  • 学霸笔记之人心难测

    学霸笔记之人心难测

    2124年,H市发生了一起离奇死亡事件,目击者称,当时行驶在马路上的两辆出租车非常奇怪,好像是预谋好的相向而撞。导致一死两伤,经媒体和警方多方面查证,死者名叫蓝羽墨,冬尼高中特优毕业生,三年来一直保持全校第一的傲人成绩,年仅17岁。正当警方全力调查死者死因时,死者的母亲在死者的房间里找到了一本日记,痛哭流涕。而对于警方来言,幕后凶手浮出水面......
  • 半暖时光(下)

    半暖时光(下)

    本书是《最美的时光》《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之后桐华最新最美长篇都市情感小说。纵然明明知道,终有一日,所有的悲欢、所有的爱恨,都会随时光老去,我仍然竭力地、竭力地搜集着,那些美丽的、纠缠着的,值得为你活了一次的记忆,生命的运行从来都自有规则,你无法决定它的开始,也无法决定它的结束,甚至无法决定,在生命的旅途中遇见的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你永远都能决定面对它们的态度。
  • 血祭神坛

    血祭神坛

    散戾气,塑真灵,三界神坛,一朝成,万年损,贻害无双!这个一个婴儿时代便是被强行抽取灵魂,十六年后因祸得福得到第二灵魂的少年的传奇经历,寻身世,辨真凶,看他如何踏足三界,血祭神坛!
  •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智慧背囊”。阅读“智慧背囊”,是一种快乐。打开快乐与智慧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壑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 水云集

    水云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排毒养颜生活宜忌

    排毒养颜生活宜忌

    本书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有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将毒素的概念、种类,排毒的方法,具有排毒功用的食物等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并介绍了一些科学实用、简便安全的排毒健体、养颜方法,如自然排毒、针灸、按摩等排毒养颜方法。
  • 盛少撩妻100式

    盛少撩妻100式

    “时颖!你怀了别人的野种还想嫁给我弟弟?!”婚礼上,有人叫嚣。新娘身形僵住,全场哗然!直升机降落,一个君临天下的男人从天而降,那绝代的脸上染着一抹戾气——“我盛誉的孩子也算野种?那全世界找不着比你更野的种了!”他是盛誉?那人吓得一哆嗦,双腿跪地。男人抱过新娘:“宝贝儿,他们都说一孕傻三年,连婚车也会上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行次汉上

    行次汉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转型时期省际经济增长差异

    中国转型时期省际经济增长差异

    本书内容包括:资本与省际经济增长差异分析、技术创新与省际经济增长差异分析、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及特征、中国省际协调发展的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