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9400000003

第3章

第二,分解式的改革表明一个社会的改革是可以分解的。这里指的是改革分解成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当然也可以作其他形式的分类。经济、社会和政治这些方面既有相关性,又可以相对独立。各个领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不同领域的改革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必须找到各个领域各自的发展规律,才能找到有效的改革方式。同样,也不能滥用改革方式,比如不能把经济改革的方式简单地应用到社会改革,也不能把社会改革的方式简单地应用到政治改革领域。

第三,分解式改革设计并不是要忽视社会体系的关联性,也就是经济、社会和政治体系是实际上互相关联和互相决定这一事实;恰恰相反,分解式改革的动力来自于这种关联性。分解式改革也承认,解决所有体系的问题,只有等到所有体系的改革完成。当某一体系的改革进入深层次,体系之间的联动效应就会变得非常明显。所以某一个领域的改革成功,反而会导致另一个体系的危机和困境。但危机和困境本身并不是坏事,在很多情况下,可控的危机反而会成为改革的动力,一定的困境反而会推动积极改革的尝试。因此,面对犬牙交错的各领域问题,好的分解式改革,都是因势利导的。例如,一个基本思路就是,用经济改革的成果作为社会改革的基础,利用经济转型造成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改革的推动力。这样,改革才能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第四,比较有效的改革次序当是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再政治改革。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经济改革最容易,说穿了就是放权,把人们的物质意识动员起来,或者说是把哲学家们所说的“人性恶”的方面释放出来,让人们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一种本能的释放。社会改革比较难一点。如果说经济改革的主体是生产,即做蛋糕,那么社会改革的主体就是分配,即分蛋糕。这就是说,社会改革要求一部分社会成员(往往是富人)从自己的钱包里面拿一部分出来让其他社会成员(往往是穷人)来分享,这就比较困难。而政治改革最为困难。政治改革表明一些人需要放弃一些权力让其他人来分享。在权力主导一切的中国政治文化里面,放弃权力较之掏腰包要困难得多。

其次,这里涉及改革的物质基础问题。经济改革优先因为经济改革创造其他改革的物质基础。经济改革优先于社会改革,道理很简单,没有生产哪有分配。财富创造出来之后,才可以强调分配。经济改革先于政治改革也可以为政治人物提供另外一个选择。在任何社会,改革大多都是政治人物主导的。在政治主导一切的条件下,失去权力就等于失去一切。这样的话,政治人物就会拼命抵抗一切会导致其权力流失的改革。但如果失去权力之后,政治人物可以进入经济领域成为工商业精英,或者进入社会领域成为各行业的领袖,那么对他们来说,政治改革就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了。很多发达社会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政治人物如果在政治竞争中失败,不至于没有出路。

再次,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制度建设的次序问题。改革的过程也是国家制度建设的过程。任何国家的国家制度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例如,如果说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民主制度,那么,如果没有其他一系列制度的支撑,民主制度将是微弱的。民主只是众多基本国家制度中间的一种,不能取代其他方面的国家制度。历史地看,在那些民主制度运作良好的民主国家,或者好民主,都是先有(近)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然后有国家的民主化。就中国来说,我们的主张是,国家制度建设先行,而民主化后行。(这一点,下面再展开说明。)

应当强调的是,分解式改革并不是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只能进行经济改革,或者社会改革,或者政治改革。分解式改革只是说,在任何特定时期,只把一种改革定位为主体性改革,而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必须进行,只不过是辅助性的。比如说,在经济改革是主体性改革的时候,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必须展开,但它们是辅助性的。再者,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本身也需要分解。这些领域改革本身可以分解成很多方面,而这些方面又可以确定哪些改革具有优先权。例如,民主化可以分解为选举式民主、协商式民主和参与式民主等等。分解式改革的好处是可以把很多在理论上具有意识形态成分的变革,转化成为制度细节和技术问题来处理。这一点在中国尤其重要。

从分解式观点看,中国的改革是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再政治改革这样一个过程。

2.改革的主体性方向

简单地说,从邓小平发动改革到江泽民时代(1978~2002年)期间,主体性改革是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也在同时进行,但都是辅助性的改革,是为了支持经济改革这个大局的。这即是当年邓小平所强调的,用政治改革来推进经济改革。从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开始,随着“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改革目标的提出,社会改革已经成为主体性改革。这期间,政治改革也是重要的,但仍然是处于辅助性地位的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经历了三十年才确立了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目前所进行的社会改革也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政治改革如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等也都在进行,但还没有进入一个以选举民主为目标的主体性政治改革阶段。

为什么说选举民主是中国未来主体性政治改革?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把民主政治定位为政治改革的最终目标,那么选举民主属于必须之举。从世界范围来看,尽管民主存在着不同的形式,但任何民主都必须确立这样一套制度,那就是,政治领导人由人民选举产生。当然,后面会讲到,即使是选举制度也可以具有多样性。

应当强调的是,如前面所说,尽管从经济改革到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次序,但并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保证改革顺着这个次序。比如说,如果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改革不能推进和深化,保障人们社会权利的社会制度建立不起来,基本社会正义得不到实现,那么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矛盾进一步政治化,大的政治变革也会随时出现。政治一旦激进化,就有很多可能性,既可能是导致政治改革甚至民主化,也有可能是政治革命甚至“天下大乱”。苏联和东欧的发展历程表明,政治一旦激进化,就很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为政治过程很难加以控制。后面我会讨论到,中国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点上。

三、中国改革的三个步骤

1.经济改革

中国的经济改革最先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大家对经济改革的过程比较清楚,这里无需详细论述。在此我主要总结一下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些主要特点。

第一,分解式的改革,即先农村改革,再城市改革。要再细分的话,就会发现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本身也是分不同阶段进行的。

第二,分权性,即中央政府向地方和企业分权。分权过程也是渐进性的。20世纪80年代的分权,主要是从中央政府向地方各级政府的分权。当时改革者也是希望把权力直接分到企业,但大多下放的权力被地方政府所把持。90年代主要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的分权主体是从政府向企业的分权,尤其表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战略上。其中,“放小”就是中国式的民营化,也就是西方所理解的分权。而近年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央国有企业的大扩张,经济权力又再次向中央集中。这一点,会在后面详细论述。

第三,开放性。这里需要特别加以强调这一特征。比起改革的其他方面,开放性最为重要。开放分为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对外开放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开放,就是把国门打开,开放给外国资本。这一过程最早始于中国70年代在国际关系上的改弦易辙。但实际上,对内开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内开放就是国家把各种经济机会开放给各个社会群体。这也是先易后难的过程。改革开始的早期,因为城市既得利益比较强大,领导层首先进行的是农村改革。在毛泽东时代,农村基本上被体制所隔离。尽管农村改革也有阻力,但因为这些阻力不是体制的主体,对改革形成的阻碍比较小。这是农村改革很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制度基础。在城市改革开始后,因为国有经济部门既得利益比较强大,所以,改革者先不动国有部门。国有部门有改革,但只是政府向企业的分权,或者中央向地方的分权,可以说是一种体制内部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容许在国有部门之外逐渐发展出一个非国有部门来。

也就是说,先不要不切实际地触动既得利益,而在现行的既得利益之外,培养出新的利益来。等到新的利益培养出来之后,再动既得利益。新利益一方面对既得利益构成了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消化改革既得利益所产生的很多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改革既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客观演进,也可理解为中国的改革策略,就是通过开放过程来克服既得利益。也同样重要的是,这种开放式的改革是一种包容式的经济发展过程,就是说改革的成果为社会的各个阶层所分享。不过,近年来,经济改革的开放程度在降低,包容性也大不如以前。这一点,我们到后面再讨论。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导向型经济的转型。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把此解读为中国改革毫无目标,走一步,看一步。这种理解并不完全准确。经济改革的目标其实非常明确,就是要“过河”,就是要确立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体系,所不能确定的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与途径。

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开始于邓小平时代,但主要的任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的。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而在之前,在意识形态层面,人们对国有和非国有、计划与市场等关系争论很大,没有定论。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发展生产力的工具,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可以使用。当时的“不争论”起到了“去(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化”的作用,把市场经济视为是一整套具体的体制安排和经济发展工具。在这个层面,人们比较容易达成共识。

十四大之后,中国的经济改革找到了连续的突破口。十五大正式提出“抓大放小”的战略和经济结构布局。“抓大”就是要学日本和韩国,建设大型企业集团;“放小”就是民营化或者中国式的私有化。但是“放小”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内部人”私有化和国有资产流失(廉价出售)的问题,但这是由于国家尚未实现法治,而且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中国的中小型企业也不会得到很快的发展。“抓大”的理念也是对的,主要是要强化中国在国际经济上的竞争能力。总体上说,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改革,中国暂时达到了经济结构的两个平衡,即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平衡,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平衡。但可惜的是,90年代中期开始的改革没有能够有效实施和继续下去。本世纪初以来,国有企业越做越大,但“走”不“出去”,调转头来进入国内市场,和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竞争市场,导致了两个失衡。这是中国目前存在的大问题。

90年代的改革也确立了基本市场经济的制度或者经济制度的基础结构。这是经济层面的国家制度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分税制改革、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为WTO)都是这个时代完成的。这些变化也反映在法律体系上,主要是修改宪法,制定新的法律(主要是《物权法》),承认非国有部门的合法性和保护私有产权。政治方面的变化是容许民营企业家加入执政党。后面会讨论到,这些既是政治改革的内容,也对中国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社会改革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的改革围绕着两个重大目标,即“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不仅是要改革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和方法。“和谐社会”是社会改革的目标。社会改革的核心在于社会制度建设,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等。和前一阶段相比较,社会制度建设是这一阶段改革的主体。因此,可以认为,十六大之后,社会改革已经变成中国的主体性改革。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段时间里中国没有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改革,只是说,和社会改革相比较,经济和政治改革属于一个次要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要把社会改革界定为主体性改革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地产生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在改革之前,中国社会并不存在着这样一个领域。当时,中国的社会是嵌入在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之中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小社会,企业负责工作和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的生老病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开始从经济和政治领域分离出来。80年代,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直接把农民解放出来,转型成为新型的农村社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村出现了大量的乡镇企业工人。之后,随着城市改革的开始,又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今天,中国农村已经出现极其复杂的社会阶层结构。在城市,前面已经指出过,在8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途径是在国有企业之外发展出一个非国有部门来。而社会就产生于这个新发展出来的非国有部门里。到了90年代中期,“放小”战略把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化了,这使得社会空间大大增加。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公司化,也就是把企业原来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去掉,让社会来承担。这些改革都为社会空间的扩大提供了制度条件。社会力量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简单,社会的存在是社会改革的前提。

第二,通过第一阶段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改革,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得到确立。经济改革当然仍有很大的空间,但主要是制度的改革或者改善问题。总体的社会制度要得到改革,就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较之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并未涉及政治精英的核心利益,而且社会上下容易取得共识,因此比较容易进行。

同类推荐
  • 曹小象

    曹小象

    重生成为三国第一神童曹冲的曹小象,能够给历史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 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

    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

    “老顽童”太古带你细数体现在古人的经济学思维,翻开那些被遗忘的人和事儿,妙趣横生。
  • 王汉史璇帝列传

    王汉史璇帝列传

    公元之后是纪元,纪元50年至550年间,汉朝动乱,汉末帝刘朱荒淫无道,朝中奸臣大乱朝纲,在纪元50年时,各路起义,灭掉已有无数年的大汉王朝,其子刘张其逃往陇西隐居,纪元535年,其子孙刘柱称帝,又改名大汉,用十五时间称霸中国,可纪元590年,英勇的刘柱去世,大汉又动乱了,西漠王朝(非洲)乘虚而入,称霸中国,可那位皇帝更荒淫无道,他叫沙河天,他死后,其子沙河阳继位,但他却遇见了又一次动乱。这时,我们那伟大的璇帝将开始登场。
  • 大唐第五王

    大唐第五王

    李二陛下嘴角抽了抽,这小子真是不当自己是外人呀……
  • 新瓦岗

    新瓦岗

    新瓦岗四猛:罗士信,来护儿,新文礼,王伯当四绝:罗春,尚师徒,侯君集,程咬金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赐,罗成,杨林,魏文通,梁师泰,秦用,杨义臣,秦琼【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四猛四绝和十三杰人选,这是甜城心中的选择,希望大家能喜欢,《新瓦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隋唐英雄传!
热门推荐
  • 扑倒青梅,宝贝休逃

    扑倒青梅,宝贝休逃

    她是半工半读努力考研经济系的高材生,他是大蒜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富家公子,经纪人,保姆,搬运工,服装设计师,化妆师以及垃圾桶,她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复杂而苦逼,但却非常幸福。
  • 仙之獠牙

    仙之獠牙

    新书《尸奴》已经上传,还请大大多多支持啊对我好的人,我都记着,等我发达了,吃香的喝辣的,要仙器有仙器,要神女有神女。想杀我的人,都要下地狱,永世不得超生。欺负我的人,即便我敌不过,也要拼死一搏,哪怕是远古神帝,我也不介意露一露獠牙,拼的一身剐,敢把神帝拉下马。天上地下,唯我独尊。PS:已经完本两本小说四百余万字,不会轻易太监,请大家放心阅读收藏。(直通车可以找到)
  • 重生异世糹千世缘

    重生异世糹千世缘

    一朝重生,羽化古帝圣女,契约神兽,召唤神兵,更是独揽天下之霸主什么时候,她冥诺紫也是天古之帝君之女,冥翼,我承诺十万年前我是你的人,永生永世你都是我冥诺紫的人,若干不为冥诺紫天诛地灭,哪里,帝君是她的帝父,影幻神是她丈夫,天诛地灭也轮不到她。‘’诺儿,此生此世,生生世世,我冥翼若叛你,便被受九玄天雷之刑,剃仙骨除灵魂,诺儿,来生你会来找我吗、‘’‘’冥翼、我生生世世定要做你的妻子,帝父,女儿不孝,冥翼他是女儿最重要的人,女儿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心甘情愿,为他而去,对不起帝父若有来生诺儿还做您的女儿。‘’冥翼、危险别去,诺儿来找你了、
  • 莫林的系统

    莫林的系统

    莫林,因为开发一款名为《创世》的游戏,被电击。穿越到异世界,然后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创系统”,从此以后凭借着这个神秘的“创系统”,莫林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开始了属于他莫林的神话。本人新人,有不好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 专家密码之劫渡

    专家密码之劫渡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 蜃楼外史

    蜃楼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伟大的管理思想

    最伟大的管理思想

    本书选取了世界历史上28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从中引出经典的企业管理思想,并用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企业家的管理案例来印证这些思想。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营销等方面。
  • 位面盗贼

    位面盗贼

    记者:你撞沉了黑珍珠?光熙:呃!我YD病犯了。记者:那你为什么杀了威尔光熙:呃!我YD病犯了。记者:你让几万种生物灭绝是为什么?光熙:呃!我YD病犯了。记者:为了满足你的后宫抢光了女主太过分了。光熙:呃!我YD病犯了。记者:.....光熙:呃!没有要问的了吧?我能说撞黑珍珠是为了还原剧情?我能说杀了威尔是因为那货和我抢妞?几万种生物灭绝简直是冤枉,他们都在我的空间养育下一代呢!至于抢女主,我也分人的!不喜欢的连看我都懒得看?记者:你为什么会在采访结束承认你的罪行!光熙:呃!我YD病犯了。
  • 重生之我不要你了

    重生之我不要你了

    别人家的女主重生是干什么的?建势力报家仇再找个痴情汉子幸福一辈子。要不然就重整家国建立和谐社会,到最后还是要找一个痴情汉子幸福一辈子。再不然至少也要来一个虐渣男虐白莲花虐小三然后一个人潇洒自由一辈子。到了韩苏这里,她不需要建势力,也无家仇可报;更没有重整家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远大志向;渣男白莲花小三这些虽然有,但她也没有虐人家的兴趣。说到最后,只剩下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了。事实真会这样吗?如果相信了你就太天真了!
  • 敌国丑后

    敌国丑后

    南巢有丑后,一丑倾我城,再丑倾我国。穿越这种事已经是很搞笑很不可思议啦,外带先皇托孤?哦不,是托傻。这个傻子是自己的皇帝丈夫也就算了,自己其实是他亲姐姐!还特么是个这么肥丑的胖妞!稳住,这下盘如此扎实,想不稳也难啊!好不容易再活一次,南容后深吸一口气,成呗,不就是垂帘听政当幕后皇帝嘛!南巢水土肥沃,除了皇室里全养着一群虎视眈眈的狼外,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