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65600000015

第15章 绘画(1)

先秦绘画

1.“类万物之象”

有关中国远古先民的美术起源已无迹可考。但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早期的关于绘画起源的解释。据《周易》记载,伏羲通过画卦来“类万物之象”,这是最早的关于画图的记载。

在黄帝时代,仓颉观察奎星圆曲的形式及“龟文鸟羽山川掌指,禽兽蹄远之迹”,体类象形而造出文字来。这象形就是绘画与文字的起源了。

先民逐渐通过绘画创造出各种生动形象的图案来表达对事物的审美理解。

2.先民的匠心

我们今天看到的原始绘画,主要有三种——陶瓷上的装饰绘画、岩画和地画。

①彩陶上的装饰

在5000年前的半坡陶器上已开始出现蛙和乌纹,仰韶半坡彩陶中的鱼纹最为普遍。今天看来,这些彩陶上的几何纹饰和鸟鱼蛙兽等动物纹饰,以及画出的人的形状,表明原始人类对美的认识已具有相当的能力。

八角星纹彩陶豆从新石器时代众多的彩陶纹饰的描绘方法上,可见当时的绘画技法已相当熟练。几何纹的严整连续、动植物纹的生动造型,以及对人自身生活的认识与表现,也表明当时已初步掌握了绘画的“语言”。

②岩石上的“生活画面”

岩画是古代描绘和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数十年来,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发现了原始时代的岩画。具有代表意义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苍源岩画、四川洪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在这些古拙、简练的画面上,记录了原始社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表明了作者对生产生活、自然现象的理解,其中包含有原始的审美观念和独特的想像。

大多数岩画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岩画反映的是游牧民族的打猎、射雁等活动。这些岩画在时间上显然较晚,但也是处于人类社会初期阶段的人的绘画遗存,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率真的艺术魅力。

③地画

1982年,在中国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时期遗址上发现了地画,这是遗留下来的数千年前的绘画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国考古学在绘画上的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地画中的人物和动物图案有着明显的性别特征,三个人物形象中,中间具有男性特征的人物处于主导地位;左侧人物身躯狭长而略有弯曲,细腰,胸部突出,显系女性;右侧一人已脱落。地画可能是关于祖神崇拜的内容,人物下部方框内的动物代表的可能是供奉神灵的祭品。地画用笔粗犷古朴,寥寥数笔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地画不仅刻画出了人物特征,而且人体比例也把握得比较好。

此地画的完美和清晰程度在考古文物中是罕见的。地画体现出原始社会朴实简练的绘画风格,表明当时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3.礼教与绘画

夏商周时代的绘画,因历史的变迁,我们很难知道它们的全貌了。从文献资料上看,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特别是器物上的装饰绘画和宫殿壁画还是相当兴盛的。考古发掘的进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实物史料。

在河南殷墟,人们在清理地穴和房子时发现了一块绘有红色花纹和黑色圆点的白灰面墙皮,证明了殷代晚期建筑物上已有了壁画,这也是《说苑·反质》中所说的纣王时“宫墙文画,雕琢刻镂”的佐证。

兽面纹鬲《尚书·说命》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高宗)梦帝赍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像,俾于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凭记忆和想像画出肖像,又凭此画找到梦中人,并让他成为商汤的宰相。从当时的青铜工艺和发达的壁画来看,这时的画家具有一定的写实的绘画艺术是不足为奇的。

夏商周三代为礼教兴隆时期,大多数的绘画多应用在礼教上,而且大多数的绘画是依礼教的标准创作的。《左传》记载,夏禹铸鼎上绘鬼神百物的形象。《周礼》记载尊彝上有鸟兽、植物、云山等图形。《周礼》上还记有虎门,就是门上有猛虎的绘画。《孔子家语·观周》曾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内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展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通过这段记载,我们知道了周代的壁画艺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一些大型建筑如宫殿“明堂”等都绘有壁画。壁画表现的内容已由有宗教意味的图腾发展到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历史题材,说明了这个时期的绘画是以宣传和教育功能为主的。

五彩斑斓的春秋战国绘画

1.镶嵌画与针刻画

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纹饰已经不同于商周时的样式,它已经从礼乐的神秘气氛中走出,而更多地去描绘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早期的青铜器上镶嵌的图案比较单一,到春秋战国后,图案内容出现了多层排列、人物众多的画面。

宴乐狩猎攻战纹铜壶在这种镶嵌画流行的同时,还有平面凸起的绘画性纹饰和针刻的图案画像。平面凸起的纹饰是一些人物和动物的变体形象;针刻的画面一般都是依器物的造型特征,采取多层的横列构图,其表现内容以贵族生活为主,构图活泼自然。比如晋国贵族使用的盛食器,器盖和器身都镶嵌有红铜纹饰,组成了贵族狩猎图。各种飞禽走兽跳跃奔跑,而狩猎者处于群兽之中,勇猛威武,弯弓射猎。整个画面不同于商周时的拘谨的对称模式,追求的是自由奔放的风格。

2.漆画

在棺椁、乐器以及日用器物上的漆绘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漆画色彩鲜明,搭配巧妙,禽兽神怪和人物的造型都夸张而生动,画面一般不大,多用于装饰,在表现技巧上,比同时代的青铜器上的画面有大的进步。

3.壁画

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壁画仍以宗教神话为题材,而且大多内容丰富。在屈原的楚辞名篇《天问》中就有关于楚宫的壁画的内容,这是他参观楚国先王宫中的壁画后作的。诗中描写了丰富的壁画内容,有天象图及天上神怪、大地图像、远古传说及历史人物等。自夏商周以来,王宫多以壁画装饰,可惜几经战乱,先秦的壁画多已不存。

4.缣帛画

缣帛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卷轴画的前身。战国时期的人物肖像画艺术已有相当高的成就。刘向《说苑》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图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以图妻对之。”从遗存的楚国帛画可知,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较高的水平。

①《人物龙凤帛画》

这幅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向上作合掌状。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飞翔的凤鸟和仅画一足的龙。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幅画的用途可能是“引魂升天”。在当时殉葬仪式中称为“幡”,也就是《三礼》中所记载的铭旌。

绘画者通过对身段、动作和服饰的刻画表现出了楚国贵族妇女的形象特征。整个画面呈现出恭谨、庄重的气氛,而画中的凤鸟呈现出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这是一幅构图绝妙的佳作。此帛画主要采用黑线勾画,在色彩上以黑自对比,使形象有一定的质感。

此画出土于湖南陈家大山楚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②《人物御龙帛画》

此画出土于长江子弹库楚墓。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中是侧身直立的男子,身着长袍,腰佩长剑,一手握剑,一手拉绳,驾驭着飞龙,龙形似舟,昂首向前。龙尾部立一鹤,龙身下有鲤鱼,人物头顶正中有华盖,飘带随风飘动。绘画的主题也是“升天”,不过不是龙凤引升,而是驾驭飞龙。

这幅画以单线勾描,设色平淡,兼施渲染,画中人物加彩,而龙、鹤等基本用白描。线条属“高古游丝描”,用笔因物象的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等多种变化。从中大致可以看出战国时人物画的艺术水平。

民族绘画形式的形成——秦汉时期的绘画

1.汉墓彩绘帛画

从20世纪中后期出土的汉墓中我们发现了汉代的帛画。长沙马王堆汉墓以及山东金雀山汉墓中都发现了彩绘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其中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彩绘帛画最为完整,绘制精美。画面呈T形,以繁杂严谨的构图把全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天界的景象,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右角上画有金乌(太阳),另有八个小太阳散在扶桑的枝干之间。左上角画一弯新月,月牙上有蟾蜍和玉兔,一女性乘坐龙翼凌空飞舞。天界的下方画着天阙,阙内有司门人,阙两旁各有一神豹守卫。画的中部又分为两部分,上半部描绘一个体态丰腴、身披锦绣的贵妇人,立在华盖下边,她身后有侍女跪迎;下半部绘帷帐玉磐,帐内案上陈设鼎壶等饮食用具,两旁有七人对坐。整个画的下部分画一个裸体巨人,他双手托举着平板,平板上承载着地上的物品,立于交叉的两条大鱼的背上。两旁各有一只大龟,龟背上站着猫头鹰。

这幅画展现出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世界,表达了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反映出对生命的肯定和热爱。

这幅画表现出了西汉时期绘画的高超水平,通过变形的龙及动物把画面分成天、人、地三个部分,各部分的联系显得和谐而富有变化。画中对人和其他生灵的刻画充满了奇异的想像。此画用线密而不堵,设色艳而不俗。虽在地下历经几千年,仍明艳夺目。

2.砖石上的绘画

在汉代,随着砖石建筑的盛行,以砖石为原料的绘画装饰亦风靡各地。豪族祠堂、陵墓、阕、亭祠、碑的表面上都用砖石装饰绘画,刻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阴线凹入,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等等。画像砖来源于战国末期,当时的人们在空心砖上印上花纹,形成画像砖。秦建筑遗址中都发现有画像砖,目前发现的画像砖多属东汉,其中以四川为最多。画像砖在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发现,其中山东西部、南部,河南南阳等地的画像砖最富代表性。

①以画示教的鲁风画像石

在秦汉时期,山东的画像石主要是祠堂里的装饰,题材主要描绘历史故事、人物,宣传儒家教义。这类画像石主要分布在肥父城孝堂山、嘉祥武氏祠、沂南等处。武氏祠画像石在内容和技法上最有代表性,主要作品有《泗水取鼎》、《王陵母》、《荆轲刺秦王》、《蔺相如》等等,画像善于抓住事件发展的最具戏剧性的情节,以突出主题,增强感染力。如《荆轲刺秦王》表现了荆轲刺秦王时匕首飞刺到大柱上、秦王大惊逃跑的一个惊险瞬间。在刻画的技法上多采用剔地凸像的“薄肉雕”,以阴线表示面部和衣纹,人物形象多为正侧面角度,虽只见大略外形,但能生动表现人物的神态。

沂南画像石在题材上以攻战、家居、丰收、宴乐及乐舞百戏为主,刻法较武氏祠里的画像石更成熟。

鲁风画像石在构图上气势磅礴,人物造型高度概括,使布局的装饰性、性格特征的夸张性和情景的戏剧性融为一体,并成为后世同类题材的经典表达范式。

②墓室里的生机——南阳画像石

河南南阳是汉画像石艺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南阳西汉画像石以赵寨砖瓦厂的画像石墓为代表,东汉时期则以扬官寺、唐河针织厂发现的两座画像石墓及东郊李相公庄许阿瞿墓为代表。其刻画的方法除阴刻线和平底线浮雕之外,最有特色的是斜横纹衬底浅浮雕。镌刻方法是剔地并施以横斜衬纹,使主体凸出,再用简练的阴线条刻画出形象的细节部分。造型简洁,神态生动,构思大胆奇巧,刀法粗犷泼辣。画像的内容除了历史故事外,多取材于生活场面,如车骑出行、狩猎、宴饮、舞乐、杂技等,另外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动物以及天文星象,充分反映了艺匠们的文化心理和技艺。

③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四川画像砖

在四川的成都、广汉、德阳、重庆等地,发现了许多东汉后期的画像砖。四川的画像砖在表现技法上灵活多变,有用线刻画的作品,也有浅浮雕结合凸线阳纹表现的作品。特别是画面的空间处理、人物及车马动态表现更是生动洗练,令人叹为观止。代表作品有《弋射收割图》、《播种图》、《采莲图》、《采盐图》、《骈车图》、《宴饮图》等,作品大多反映现实生活,从农桑狩猎到渔田盐井,从车马居室至宴饮博弈,从歌舞杂技到山林田泽,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3.墓室壁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汉代以前的墓室壁画迄今还未发现,自汉以来,厚葬之风大盛,墓室内亦出现大量的壁画。重要的遗迹有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八里台西汉墓、营城子汉墓,山西平宴饮图壁画陆枣园村、河北望都、内蒙古和林格尔等等汉墓壁画。

洛阳卜千秋墓建造年代约为公元前80~前49年。壁画绘于墓室顶部,以长卷形式展开,描绘一夫妇在仙翁、仙女的迎接和神异怪兽的陪同下升入天界的情景。该画用线精练、灵活、流畅,有轻重、疾徐、起伏之分。总的风格是雄健奔放,体现了汉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共有50多组,内容主要描绘墓主人的生平事迹,从“举孝廉”到“使持节乌桓校尉”的仕途经历,以夸耀其富贵和显赫。在家居宴乐图中还画出宴饮、乐舞、杂技等场面。

绘画艺术走向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1.开启绘画新风

自秦汉以来,绘画在题材和技法上有了很大发展,尤其在魏晋时期,反映老庄思想及玄学和佛教思想的绘画开始出现,从体现正统礼教思想转为反映单纯的审美观念,使绘画走向了另一条轨道。

①“曹衣出水”

在魏晋画坛上,有两位艺术家以其创造性的艺术开启了一代新风,他们是曹不兴和卫协。

曹不兴是东吴黄武年间(222~228年)以佛画知名的画家,他的绘画技巧纯熟,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据说他能在长数十尺的绢上绘一佛像,心敏手捷,须臾即成,而头脑四肢比例准确。曹不兴所画佛像被称为“曹家样”,其特点在于所画的衣纹像贴在身上一样,故有“曹衣出水”之说。这个特点明显受印度绘画技法的影响,他用线缜密,细柔,不同于汉代其他画家的用笔技法。这种风格开始于曹氏,被卫协发扬光大。

卫协活动年代约在三国末至西晋,他是曹不兴的门徒,他的作品有《北冈图》、《伍子胥图》、《醉客图》、《神仙图》、《列女图》、《楞严七佛图》等等。他绘画的主要特点是“精思与巧密”,这是顾恺之的评价,一是指绘画刻画细致,二是指其笔法用线细如蛛网,笔力精巧。他的绘画已在汉画风格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建立了南朝至唐初的人物画的风格样式。葛洪在《抱朴子》中将他与他的弟子张墨并称为“画圣”。这肯定了卫协作为绘画的开拓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同类推荐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 碑贴鉴赏及收葳

    碑贴鉴赏及收葳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本书是艺术基本常识类读本,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篆刻、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从基本常识、历史沿革,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便于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取知识,提高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
  • 爱跳肚皮舞

    爱跳肚皮舞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肚皮舞变成了女人们的秘密武器,让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自信。在充满中东梦幻情调的乐曲中,忽而像蛇一样妩媚地扭动着腰肢,忽而像燃烧的火焰那样舞动着自己的身体,浅笑嫣然,眼波流转,像流水,像波浪,把双臂想象成天使的翅膀,用扇跹的舞姿点燃奔放的热情,自由地用身体表达着自我。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热门推荐
  • 玩转大都市

    玩转大都市

    20世纪末,农民出身的他,一无所有。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他决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天的事情谁又说的准呢?带着这样的想法,他走出了村口,奔向了充满惊喜的未来!
  • 魔鬼俏佳人

    魔鬼俏佳人

    在玄都郊区的一座画着拆字的大楼里有一处钉子户,挂着“一诺侦探事务所”的门牌摇摇欲坠,这就是我,一诺,一个美女侦探的故事开始。
  •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诗,再到宋词和元曲,经典的古诗词或绮丽婉约,或豪迈壮阔,总能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奋发向上,让人们喜爱、感动,并代代传诵。 但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爱之歌,还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情之思;无论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叹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拳拳报国之志向;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豪情,还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悱恻委婉,是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还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
  • 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丽花

    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丽花

    雨之国的公主妮可,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控制降雨,性格好胜。她在输掉和姐姐们的剪刀石头布后被迫嫁给了晴之国里维斯。里维斯在三年内征服了世界,被世人称为恐怖之王。然而,当妮可第一次遇见里维斯时惊奇的发现,里维斯是一位比自己还小的少年。妮可和里维斯从最开始的形式上的夫妻,后终走向了相恋的心灵相通。本文按照漫画原文续写。
  • 来至星星的总裁

    来至星星的总裁

    身为一名模特,他敬业。偏偏上司总裁来找麻烦,打不过就雇人一起打,有钱真好
  • 嚣张霸道夜无涯

    嚣张霸道夜无涯

    黑帮头子夜无涯穿越异世,带八个手下,怀绝世神功,开始了他嚣张霸道的一生!
  • 都市之人族特殊类

    都市之人族特殊类

    自上古时期洪荒大地中巫妖两族大战后,两族死亡惨重退出洪荒舞台,人族大兴。妖族四散,巫族仅剩的几十万人融入了人族中生活,两族通婚,柔弱的人族中因此出现了像巫族一样天生就有的奇异力量,可以发出风雨雷电,操控各种自然的力量,还可以进行修炼成为仙。魔。等.......
  • 修仙完全手册

    修仙完全手册

    曾经为了亲情,为了心中的一点热,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这个世界。这里有美女,有宝物。可以修炼,可以成仙。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心灵上的束缚。-----------------------------------------------------------------本书已签约,放心收藏。每日更新,风雨无阻。
  • 血薇凌月

    血薇凌月

    前生,她为了他含恨死去,受尽六道轮回之苦,当她再次睁眼,却早已似她非她,黄泉彼岸,泪水早已将前生的记忆洗尽,今生,她只为自己而活!
  • 异界神封

    异界神封

    神封大陆,小小一个高家,新年测封仪式上,年轻的少年激活的却是一张黑封,未来是福是祸,且看少年如何在神封大陆上一步步的崛起,伙伴,实力,友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