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为国与家尽责的人生记录
崔晓林
我同任玉珊同志相识时间不太长,算是文友。那是2010年底,玉珊同志看到《沧州日报》上发表的《以平和的心态对自己》、《以宽容的心态对别人》等几篇文章后,有所感触。便询问了报社,又找到我原工作单位,最后才与我通上电话,谈了他对文章的看法,并邀我切磋切磋。我被玉珊同志的态度所打动,就同原市人大秘书长岳宝剑一起到东光,与玉珊同志进行了交流,谈得很投机,并送给我他的大作《足迹》。2012年元旦前,玉珊同志提出让我为他的新作《回忆与点评》写个序。我感到很突然。为人作序,或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或是职高位显的领导,或是资深博学的专家学者,我自愧难当。更何况玉珊同志长我10多岁。几经推辞,玉珊同志执意不变。如此抬爱,实为信任、友情,想到这里,只好从命。
为人作序,一般从介绍作者的人品、文品入手,而我同玉珊同志认识不久,了解不是太深,只好先认真阅读作品。全书50多万字,有前言和十章构成,可分为三部分:前言介绍了写作本书的目的与自我的人生点评;1——8章,基本上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记述了玉珊同志从童年时代到古稀之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历程;9、10两章集中反映了玉珊同志的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纵观全书有两个显明的特色,一是饱含深情,真情实感;二是文笔淳朴,坦诚直述。玉珊同志带着深厚的感情把自己人生七十多年的苦辣酸甜,写得实实在在,真实生动,非常感人。阅读之后人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他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处世风格,感受到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特别是他那种极强的责任感和执着的尽责精神,非常令人感动。值得人们学习。
牢固的知责之心是尽责的前提。知责,就是自己知道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要求。玉珊同志从步入社会的第一天起,就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贴于室内,牢记于心上。他在人生旅途上,无论扮演什么社会角色,都能准确无误地把握这个角色的社会责任。做儿子,他懂得“父母的伤心泪,就是儿女的罪”,要尽“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责任;做父母,他懂得“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要尽“抚养关爱、教育引导”的责任;管理企业,他懂得“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厂兴我富、厂衰我穷”,要尽管好员工,抓好项目,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责任;任支部书记,他懂得民生为本,让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要尽带领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责任;作为老党员,他懂得忧国忧民,要尽谏言献策的责任。这种知责之心,体现了一种追求,这里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奋斗的目标,也包括人生的价值。这种知责之心,体现了一种境界,为了事业的发展,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工作,执着追求,有了成绩不骄傲,遇到困难不退缩。这种知责之心。体现为一种动力,一直在激励着玉珊同志忠于职守,勤奋耕耘,永不满足,永不停步。
全面的担责之能是尽责的关键。担当一定的责任,需要相应的能力和本领。古人曾说过,“本领若是,事事发出来皆是,本领若不是,事事皆不是也。”能力支撑作为。能力和本领越强,尽责越有依托,成就事业越有保证。玉珊同志担任村支部书记,有谋划决策能力;管理企业,有经营管理能力;遇到困难,有攻坚克难的能力;管教后代,有说服教育的能力;对外联系,有沟通协调能力。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他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本领。能力从何而来?玉珊同志用他成长提高的经历做出了回答。能力来自于勤奋好学。从书本中、历史中学习治国理事的知识,从群众中学习排忧解难的智慧,从国外的“他山之石”中学习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能力来自于深入思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才能理清思路,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力来源于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历练长才干。只有深入实践、善于实践,在洞察时代潮流中树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在领悟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把握发展的规律,在不断的探索中趟出引领发展的新路子,就能学会并掌握符合时代要求和工作需要的能力和本领。
务实的履责之行是尽责的保证。古代先贤曾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告诉人们,尽责不是说空话、喊口号,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干实事来落实。坐而论尽责,不如实干而履责。玉珊同志以对父母的孝顺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父母尽孝敬之责;以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那么关心,对待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那样对待,对人民群众尽责;以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从不马虎,对工作尽责;以关爱有加、耐心细致、反复教育、帮助引导,对子孙后代尽责;虽年逾花甲,离开了工作岗位,仍关心国家大事,向党和政府直至党中央、国务院谏言献策,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负责。这充分反映了玉珊同志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同为人民服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推进事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居于什么岗位,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扎实工作,干成事,出亮点,做出经得起人民群众和社会历史检验的业绩,人们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
说是作序,不如说是读后感言,这样可能更恰当一些。由于才疏学浅,管见点滴,难免偏颇,请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衷心祝愿任玉珊同志健康长寿。
2012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