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集体办厂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东光县各界人士为统一祖国,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和与会的同志们:
我叫任玉珊,是于桥乡任坊村纸绳厂的负责人,我们的厂子是一九七八年建起来的,当时有工人10多名,年产值四、五千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大包干,我们为解决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帮助他们搞好生产和生活,坚持了集体办厂。在各级党政组织的关怀下,我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厂子越办越红火。现有工人105人,其中贫困户48人,占总人数的68%,优扶对象8人,占总人数的11%。新建厂房17间,有纸绳机5台,打球机9台,电动机6台,柴油机3台,140汽车1辆,20寸彩电1台,年产值30万元。我们办厂坚持以厂带贫,帮贫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我去年被批准入党,当选村委会主任,今年又增补为县政协委员,我觉得担子更重了,还得加倍努力,干得更好。现在我把办厂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办好副业,促进农业,使大家共同富裕,是我多年的宿愿
自合作化以来,我们村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和极“左”路线的干扰,一直是死守田园,土里求食。搞了几十年,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看到这些,我感到一阵阵心酸,我决心改变贫困面貌,让群众富裕起来。一九七八年我穿针引线在一、三队办起了纸绳厂,没有设备,我从阜城王庄村借来两台机子,没有资金,我从私人手里借了200元钱当路费外出联系业务,还从胡集乡丰果村借来2000元作为流动资金,就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厂子开了张,之后,纸绳厂越办越好,利润逐年增加。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我们的厂子怎么办?这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人认为,地分开了,厂子也得分,散摊子;也有人想把副业归为己有,发不义之财。队长想让我承包,每年给生产队交6000元钱。说实在话,根据当时的情况,如果我自己承包,一年就可当个万元户,但是我不能那样做,我想村里大多数群众一没资金、二没设备、三没门路、四没技术,他们搞不了副业,也致不了富,特别是那些无人无力的贫困户,更是愁上加愁,他们正需要我们这些“能耐人”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我认真学习了党的有关方针政策,通过学习,思想更加明朗了,我认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符合党心、顺乎民意。当时我虽是一名普通群众,但有搞副业的一技之长,有责任带领大家走上致富之路。认识提高了,方向明确了,我信心也坚定了,我反复和队长、群众讲分与不分的利害关系,帮助他们认识集体办厂的好处,同时也表示了自己要办好厂的决心。在我的坚持下,使厂子保留了下来,有些“好心”的亲戚朋友说我傻,见了财神往外推,也有一部分人对我造谣中伤,说我有经济问题,叫工商人员查帐,并扬言要拆毁机器分三角铁等等。脚正不怕鞋歪,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我不顾这些,积极办厂,既当业务员又管理生产,忙得觉睡不好,饭吃不香,身体逐渐消瘦。妻子心疼地对我说:“玉珊,咱不干了,别把身体搞垮了。”我安慰了妻子,继续坚持干下去。就在当年,我们厂实现纯利润35000元,厂子越办越红火。为了改变生产条件,我为任坊村群众办了五件事。第一件:一九八二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集体的机泵管带被拆被偷,我虽不是干部,却是任坊村的一名群众,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忍心看着集体财产被破坏,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我就从厂子拿出1600元钱修好4台机器,并组织4名机手给乡亲们浇地。第二件:我们村位于宣惠河畔,但每年春河干无水,小麦不能按时浇上返青水,人们有力无处使,面对干涸的河沟着急,为了改变水利条件,发挥水利资源的作用,我就想挖河中河,深挖地下水源,有人劝阻说河底有沙挖不出来,我就亲自带人挖了一米多深做试验,结果无沙,水也出来了。于是,我们就组织人员开挖,从厂子拿出3000元,组织60多个劳力,经过七八天的大干,动土6000立方,完成了长1500米、宽8米、深1。8米的河中河。当源源不断的清水流入麦田时,群众高兴地说:“多亏玉珊出的好主意,要不麦子非干死不可。”在挖河中河期间,也有人对我讽刺打击说什么“任玉珊出风头,想夺权……”对这些我都不屑置辩,还是埋头****的事业。第三件:为了活跃村的文化生活,发展村里的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我们花2000余元钱买了20寸彩色电视机,给群众增添了生活乐趣,还从厂子拿出钱作为老师的奖金,从我的提成中拿出200元钱捐献给学校。最近,我们还用400多元钱购买了篮球架子和其它娱乐用品。第四件:为全村偿还副业站8000元的陈欠。第五件:八五年春节工厂拿出钱分给社员每人10元过春节,另外还给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予以春节照顾。这五件事,件件为集体,事事为大家。群众高兴地说:“玉珊为咱们村勤劳致富尽心尽力,将钱花在刀刃上了”。
二、帮贫致富是办集体企业的宗旨
帮贫致富,进而使全体社员共同富裕,是我们办企业的着眼点。我们办厂就坚持了这个宗旨,我们厂之所以坚持了下来,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明确的办厂方向。我们对那些无人、无资、无技术、无门路的贫困户优先吸收入厂做工,积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几年来,先后有90多个贫困户人员被吸收入厂。现在全厂105名工人中,有48人是贫困户,在我们的帮助下,很多贫困户改变了贫困面貌,走上了富裕之路。我村农民张从德50多岁了,娶了一个老伴带了6个孩子,家庭生活困难,温饱也成问题。我们优先照顾他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入厂做工,每年工资1500元,收入增加了,有钱买肥料、农药,粮棉增产了,生活也就富裕了。老党员陈保顺只有一个儿子,爷俩过日子,陈保顺年老体弱,常年患病,又无牲畜和农机具,生活十分贫困。我们吸收他儿子入厂,每年收入600余元,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陈保顺拉着我的手激动地含着泪说:“多亏你帮了俺家的大忙啊!”我说:“这是党叫我这样做的,我们都要感谢党啊!”
三、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是我的责任
我们厂青年职工占80%,他们年轻有朝气,但思想单纯,容易染上不良习惯,要想办好厂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为此,我制定了厂规厂法和加强政治学习的规章制度,还订了《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河北日报》、《沧州日报》、《中国法制报》等报纸,并认真组织他们学习。同时,还经常开展评选好青年的活动。通过这些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了以厂为家的思想,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几年来,职工们很少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没有出现打架斗殴事件。同时我注意身教加言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职工。前年,我给本县霞口村搞了30吨纸,他们送给我800元操心费,这些钱我一分未要,全部交给了厂子。我的这一行动对职工们教育很大,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还注意抓了对落后青年的教育工作。农民陈国村是一名失足青年,入厂后,我们通过耐心教育使他提高了思想觉悟,鼓励他积极工作来洗刷过去的耻辱,使他由一个失足青年变成了一个积极肯干的好青年。去年春节前,他订了婚。群众高兴地说我们厂既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地,又是培养人改造人的学校。
几年来,我做了一点我应该做的工作,党和政府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报纸和广播电台报道了我的事迹。这些,都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要以此为动力,努力工作,办好厂子,使更多的贫困户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198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