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30100000006

第6章 峥嵘岁月(1)

有人说,没有人注定渺小,只要你敢于拒绝平庸;没有人注定失败,只要你敢于攀登。是的,莎翁拒绝平庸,他最终成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杜甫敢于攀登,他最终成为一代诗圣。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每一个拥有梦想敢为梦想奋斗的人,就是最伟大的人。但眼下,我面对的是要蹚过这漫长的峥嵘岁月,要在荒漠的原野上狂奔,要在汹涌的波涛中搏击,要在熊熊的烈火中锤炼,经历一个艰难的蜕变……

——袁勤生语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经济经受了天灾与人祸的双重考验,遭受到“左”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运动的频繁干扰。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苦难年代,这是一个激情磅礴的峥嵘岁月,每一位中国人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然而,风雨洗刷尘污,坎坷锤炼意志,磨难催化成熟,腐朽孕育新生。中华民族虽然是多灾多难的,却能在磨难中复兴。

这一时期的青年袁勤生,从一个回乡知青的茫然若失,当临时助征员的战战兢兢,到白泥工场、农机厂主办会计的业务钻研,再到参加“文革”的激情涌动,后又走上公社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岗位,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蜕变成长过程。他的路走得并不轻松,摸爬打滚,跌宕起伏。但一路走来,有他可圈可点之处,有他智慧光芒的时时闪烁。

临时助征开票

1962年年初,袁勤生从元丰纱厂回到王庄,这是他父亲袁文炳万万没有想到的事。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不可能像街道对面的王殊那样,年少时到上海复旦大学读书,后来当新华社记者,往后官越做越大,当联邦德国大使,任外交部副部长,听说还见过毛主席呢!他也知道王殊的家境和自家的不一般,而且他有那份机遇。自家儿子是不能和王殊相比的。但是他想不通,勤生刚有份工作,而且干得也不错的时候,就被下放了!这“下放”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下放”?“下放”和古代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区去的“流放”有什么区别呀?袁文炳始终弄不明白。

此时的袁家已经入社,原有的那条木船也归集体所有了,袁勤生回到家,等待他的是扛着锄头、挑起粪桶,从事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间耕作。可他仅一米五多一点的个头,体重不足45公斤,那单薄的身子如何长期承受笨重的体力活呢?

爱子心切的袁文炳左思右想,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儿子下地。

于是四处活动,求有权者开恩,让他们的勤生在乡政府下属机构谋个差事,哪怕是做临时工也行。

袁文炳在当地本来人缘极好,他当初做“航船”生意,后来临时跑运输时,谁家要捎一点小东西,他都不收钱。谁家想搭个顺风船,他也是尽量满足要求。如今他有这个请求,又知道他的大儿子勤生聪明伶俐,人瘦小确实不是做体力活的料,都着力帮忙,有人甚至帮他去找了公社的一位副职领导求情。后来,经他当时在王庄供销社工作的大姐夫陈尧卿的努力,总算让袁勤生去了王庄粮管所做临时助征员。

为什么叫临时助征员?因为粮管所的工作季节性很强,到了秋收秋种时这里的工作分外忙碌,需要有人临时“助征”。袁勤生的工作是帮助看秤,或者是协助缴粮的农民将过秤后的粮食倒到库中。虽然这是一份不太轻松的杂活,可袁勤生十分看重,知道这工作来之不易。他每天提前到岗上班,将收粮的准备工作做妥。工作中,处处认真细心,热情对待前来缴粮的农民。下班后,做好打扫工作。

袁勤生的表现,得到了站领导的肯定。

征粮工作结束,其他助征员回去了,他却被留下来当开票员。

这开票员的责任不轻。其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阶段,县政府对困难农户要发放为数不少的救济粮,袁勤生的工作,是将县政府下达的救济粮指标及时地通知到生产大队,并给各个困难户下发《粮食救济证》。困难户拿到这本《粮食救济证》后,分多次前来粮管所领取粮食。袁勤生一方面进行核对,在那本《粮食救济证》上做好领粮记录,另一方面开具票据,发粮员凭票据给困难户发放粮食。这工作十分琐碎,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认真、细心、负责。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磨难,这些磨难既是坏事又是好事,它可以锻炼人,激励人,增强人的意志力。那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让袁勤生终生难忘。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晚上突然下起一场暴雨。粮管所的屋子本来就破败,现在里面淋成了小河。袁勤生上班后打开柜子,完全惊呆了,锁在柜子里的救济粮发放账本完全湿透。由于账册纸张质地差劣,一遇到水便面目全非,不要说具体的救济粮数据,而且连困难户的户主姓名也难以辨认。接下去,全乡的救济粮如何发放呢?不能发放救济粮,不知会引起多大的反映,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袁勤生马上向站长汇报此事。站长忙赶过来看个究竟,一看也傻眼了。

全公社500多家困难户,救济的数量不一,有的已领过多次,也有的一次都没领过,谁能回忆得起呢?这如何办呢?

站长说:“这事太严重了,没有人能承担责任,只能向公社领导汇报了。”

袁勤生想了想说:“向公社领导汇报我觉得不妥,一是只能让公社领导担心,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弥补的办法;二是要是此事传了出去,让社会上的人知道后会引起恐慌,一些思想不好的人会乘机浑水摸鱼,领过粮的谎说没领,这怎么办呀?再说,我们连基本的数据都没有了……”

站长觉得小袁的话有道理,但总得有个办法呀!他说:“我们总不能瞒着,如瞒得过去的话倒也好呀!”

“对,我们就是瞒着。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只有你知我知。这事由我负责,我装作没事一样,让困难户照常前来领粮,我在他们前来领粮时,按照我们发下去的那张《粮食救济证》的记载,将每户困难户的救济粮总数、每次领粮的情况和救济粮余额一一补记。”袁勤生小脑筋一动,说。

“这样你的工作量太大了……”

“工作量大不要紧,重要的是此路能否走通?”

“那也只能这样了。”站长说。

就这样,在每家困难户首次或再次前来领取救济粮时,袁勤生神不知鬼不觉地做了上述的动作,一场危机就此化险为夷,显示了年仅20岁的袁勤生的机警和智慧,表现了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应变能力。

粮管站站长在袁勤生面前翘起大拇指,兴奋地说:“小袁,你真了不起,好样的!”

入编社办企业干部名册

在王庄粮管所做开票员,其实也是临时性的职业。发放救济粮是个阶段性工作,救济粮发放完毕后,袁勤生就得回家待业。

两年后,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了,王庄公社党委在公社礼堂举办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的大型图片展览会,袁勤生被抽调到文化站当讲解员。他的讲解口才得到公社领导和参观群众的高度评价。他不仅能熟练地背出讲解词,而且能任意地发挥,既讲理论,又举实例,讲得流畅潇洒,绘声绘色,生动精彩。

在担任展览会讲解的同时,袁勤生还兼任公社业余教育辅导员。这是一场普及文化的运动,在公社党委文教委员和各生产大队的支持下,袁勤生串村走巷,在全公社组织起一支有60多人参加的业余辅导老师队伍,办起了30多所夜校。每天晚上,他奔走于各个夜校,检查各所夜校的上课情况,并编写辅导材料,督促业余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初时,王庄的业余文化教育远远落后于常熟全县其他公社,农民入学率偏低,主要原因是王庄地处偏僻,不少农民思想观念落后,认为不识字不要紧,不识人难在社会上立足。常熟是花边之乡,绝大多数妇女在晚上忙着做花边赚零钱,尤其是女孩子,重要的是会做针线活,今后嫁到婆家拿得起针线活才会被婆家人看重,因此认为晚上去夜校读书是浪费时间。为此,袁勤生和有关人员一起,深入农民家庭宣传科技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势,和大家讲解从事农业离不开科技,离不开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发展生产,不识字今后才真正难于在社会上立足的道理。经过艰苦工作,王庄公社的农民入学率大幅提高。

1964年年初,王庄公社按照县政府有关政策,对王庄的市镇知识青年安排工作。其时社办单位为数不多,全公社32名市镇知青全部来到离王庄5里路的顾山脚下的白泥加工场上班。从此,袁勤生就有了一份正式工作,当上了白泥加工场的工人。

加工场的工作是开采白泥,把白泥块碾成粉末,再把白泥粉装运到苏州、上海、无锡等地,卖给炼钢厂做耐火材料。这工作的劳动强度不轻。工场中本来有200多名工人,大多来自本地的农民。他们脸色黝黑,身强力壮。可这32名市镇知青,细皮嫩肉,一副娇滴滴的样子,生活做不好,却巧舌如簧,时任场长的戴仲云见了他们直摇头。

劳动了三个月,该对这批知青的工资定级了。如何定呢?定得低吧,这些娃娃不知会说什么;定得偏高吧,农民出身的工人不服气,会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戴厂长苦思冥索,眉头不是一“皱”,而是“皱”了一会儿,才“计上心头”。

次日,白泥工场召开全场职工大会,戴场长在会上宣布一个重要决定:从明天开始,全场所有工人参加考级。如何考呢?以铲泥、运泥、卸泥为考试内容,以吹叫子为号,每天早上7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中午连吃饭在内休息1小时。连续3天累计考核,看谁运的车数多,以车数多少评定1至8级工资。

这个决定与其是给职工考级,还不如说是组织全厂职工开展一场拼实力的马拉松竞赛。时在7月,高温酷暑,炎炎烈日把大地烤得发烫,工人们手舞铁锹铲泥,飞跑在矿区到船码头的500来米不太宽敞的运道上,人人喘着大气拼搏,个个汗流浃背。第一天下班时,32名知青中,有12名向戴场长求饶:“场长,我吃不消了,随你给我评多少级,我没有意见,我退出考级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又有10名知青“趴”下,宣告退阵。一个姓周的知青说:“这不是人干的活,就是让我去拣金子,我也不参加了!”

到第三天上午,32名知青只剩5人参加了。袁勤生虽然个矮瘦小,却还留在参评队伍之中。事后他说,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因为我想到哲人有句话:“最后胜利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是抱着坚持再坚持的信念,才使自己没有倒下的。”

在第三天的考级中,袁勤生又想,两军相遇,以勇为胜;两勇相遇,以智为胜。自己如果和农民出身的这些壮汉比拼实力,肯定会败下阵来,我要智胜他们。他加快“铲”和“卸”的速度,把“工夫”

花在“运”字上。由于运道较窄,他拖黄鱼车不走直线,而走不规则的S线,以此阻挡旁人超越,自己也可借此得到喘息。有人说,小袁的车子在写英文字呀!他就是装着累得不行了“写”英文字,最后获得全场第35名的不错成绩,在知青中夺冠。在评定工资级别时,袁勤生被评上7级(最高8级),其余的知青一般是5至6级,最少的被评为3级。

袁勤生平时认真工作,重活脏活干在前,而且每干一样活,都是细心负责,因而在职工群众中逐步树立起威信。他对人说,要对得起这7级工资。虽然每级工资之间只相差3至4元,但也是一种荣誉,一种信任。他在工余时间参加了公社文娱宣传队,专演相声节目,曾到王庄各个乡村表演。记得他自编自演了一个题为《七年八子》的宣传计划生育的相声,受得观众的热烈欢迎。

袁勤生在白泥工场工做了一年时,原任主办会计外出读书,公社一位姓易的副社长极力推荐他担任白泥厂的主办会计。后经公社党委研究同意,22岁的袁勤生正式成为在编的社办企业干部(相当于企业副职领导)。

袁勤生从未接触过财会业务,连那些账册也从未见过。而离任会计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急着补习,只是简单交代几句就走了。袁勤生看着这些科目繁多的账册傻眼了。但他有个习性,越是遇上困难,越是想办法把它攻克,真所谓是“越是困难越向前”。没多久,他学着前任会计留下的“范本”,凭着自己的“小聪明”,无师自通地通过了技术关。

1968年,王庄公社的领导针对王庄地区机械基础薄弱,钻个铁眼须到无锡、江阴的周边乡镇寻求帮助,脱粒机坏了要装运到常熟才能修理的情况,决定让白泥厂出资建办王庄农机厂。王庄农机厂建成后,袁勤生又兼任了农机厂的主办会计。

新建的农机厂当初职工不满20名,初时做一些敲敲打打的活,修理喷雾器、脱粒机等农具,后来能制造5吨、16吨冲床和C512立式车床了。1982年经常熟县乡镇工业局批准更名为王庄机械厂,后来又更名为常熟市齿轮厂、常熟市冶金机械厂,成为王庄地区的骨干企业。

同类推荐
  • 快活的发明家

    快活的发明家

    本书收录了“快活的发明家”、“生之门”、“一个普通女人的故事”、“明星篇”、“总是春光”等10余篇报告文学。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因为我感到,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也许,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 立正

    立正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 沙石50年

    沙石50年

    这是一本用文集形式记录作者创作轨迹的书。它通过几十万字各类作品的汇集,向人们提供了一部浓缩的作者业余创作史,也展现了作者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以及他与时俱进的个人成长过程。
热门推荐
  • 全民男神

    全民男神

    谢氏家族的全能管家谢铭佑,因为功高盖主而被家族里的少家族妒忌,而谢铭佑为了不与养育了自己一生的家族闹矛盾,谢铭佑选择在一次事故中制造了假死的假象,而后脱离了家族,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城市生活,只不过预想的安逸的生活并没有到来,才平静了没几天,谢铭佑就生活就开始莺莺燕燕了起来,卷入在众多美女的纠纷之中。
  • 呆萌甜心腹黑竹马

    呆萌甜心腹黑竹马

    关注微博【蓝筝玥】那年她奶声奶气的叫“老公,老公。”每天晚上都赖在床上和他一起睡觉。十年后他15岁,她13岁。她还是追在他后面“老公,老公”“你过来,坐近点,我不会把你吃了,起码现在不会”她面对他突如其来的求婚,措手不及“我爱你,你是我一辈子的依靠”
  • 影锋之热血龙威

    影锋之热血龙威

    “这里没有我想到的足球,足球需要hero,但我知道,足球,它不是一个人游戏,所以才如此有魅力。”,“我要的足球,一定是有teamwork的,一定是热血的,而热血的不只是足球本身,而是那些一起在球场上踢球的人。”,···龙威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倚在座椅上,百无聊赖的看着窗外,这个城市,有时候,他也蛮陌生的,人如果没有了梦想,还剩下什么呢。这是一部讲述龙威追求梦想的书,希望大家喜欢。
  • 会跳舞的血骷髅:尘封里的密室

    会跳舞的血骷髅:尘封里的密室

    《尘封的密室》这是传闻中的闹鬼学校,有一个会跳舞的血骷髅出现在解剖实验室里:校长整日被幽灵追踪;地下室的玻璃窗上出现鬼脸;守夜人竟然是一位“死”去多年的将军……三剑客介入调查。惊讶地发现。这栋“鬼楼”里居然隐匿着一个恐怖组织……《友谊协会里的陷阱》欧阳先生被任命为友谊协会的副会长。自此,好运从天而降,大额的钱财与礼品向他扑来。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协会办公室虽然设在他的家里,却从不允许他参加会议;总有大箱子在他眼皮底下抬进抬出。却从不让他碰一下;协会里的富翁粗暴无礼,满身火药的怪昧儿……三剑客本以为这是一场掘地盗窃案,却挖出了更大的机密……
  • 青春的面具

    青春的面具

    慕铭,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在600多万毕业大军涌现社会,却不畏惧的女孩,在青春的面前她勇敢坚强,奋斗拼搏,然而社会的残酷现实却让她一次次的跌倒受伤害,这个美丽的女孩是该带上保护的面具还是勇敢的卸下青春的面具,重新勇敢的面对生活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狂妃戏君废材二小姐

    狂妃戏君废材二小姐

    来自21世纪的杀手,寂。却因为睡觉而穿越了。唉,这年头,连睡觉都能穿越?整个圣祖国的人都知道冷府二小姐,整天犯花痴,还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草包。既然她穿越在了这个原主的身上,那么便将曾经的耻辱一一还回去!想要抢我的东西?好啊,待我将你的手掌剁下来,看你怎么抢!想杀我?那你就做好死的准备吧!这可是千算万算,却没想到自己竟然败在一个腹黑的男人身上,嗯哼,虽然他长得挺帅,但也别想叫她乖乖就范,虽然她也有一点点心动。
  • 迷恋堕落天使:冷血妖孽转校生

    迷恋堕落天使:冷血妖孽转校生

    为什么,为什么让我失去最重要的人?!让我陷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我不服,不服!我要报仇!我也让你们尝尝失去亲人的滋味。什么?!父母不是他害死的,伤害父母另有其人?!抱歉,我现在才发现。我……已经爱上你们了(新浪微博:花月落-落)有在玩的亲们可以关注我哦,随时接受调戏,催更必备~
  • 妃本纯良:双面夫君杀手妃

    妃本纯良:双面夫君杀手妃

    新文已发《萌宠龟妃:狐王大大请爬开》求支持。一跳跳入蛇窝,某女不由风中凌乱“如玉,即便是死赖,我也要嫁你为妃”!“无耻的人类!”某女微笑,争宠是个技术活,会争宠的娘子才是好娘子--某男微笑“你确定?”"自然确定!“本王喜欢原型入睡,为本王妃者,须夜夜与蛇同眠。本王喜生食,为本王妃者,必欣赏本王的优雅。某女皱眉,欣赏尼玛!那,我不嫁了行不行?某男微笑,卷女子入怀,轻言道。“陌陌,在你赖上我的那一刻,你已逃无可逃。”
  • 倒追校草48天

    倒追校草48天

    “从今天开始,本少爷赋予你追我的权利”她抿了抿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只有两个月”她吃惊地张大了嘴,不会吧?“而且今天不算”她无奈地低下了头,认命吧。“你不可以亲我、不可以抱我、不可以在别人面前秀恩爱、不可以和别人说我们的关系、不可以和我照相、不可以和我穿情侣服、不可以和我在一起吃饭、不可以来班里找我、不可以、、、”听着他一个条件一个条件地附加,她整个人都崩溃了。“要是你做不到的话、、、”她盯着他手里的情书,无奈只能暂时向恶势力低头了。
  • 血族笔记

    血族笔记

    无论是谁还在关注此书,请联系我。515026612总算要毕业了,有大把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她了!那几位每天投票的朋友,我只想说:有一种泪水叫做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