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战场,任何一个周旋于职场中的人,都不得不面对求职、提升、辞职或转行的职业问题,同时又要和同事、领导进行各种交往,正是如此,职场中的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只有及时调整,才能在职场中角逐,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打造出个人品牌。
不良求职心理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求职的成功,还会严重影响职业生涯的规划。因此,要想成功地获得理想中的职位,取得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就一定要克服一些不良的求职心理,以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求职和面试。
心灵故事
张耀从小到大都是尖子生,总喜欢挑战。没有挑战性的事情,他都不屑于去做,所以,他的思想在上学期间都是最超前的,成绩总是最好的。但是,他的这种思想,在他找工作的时候却更加强化。当时的他看不上一般的职位,说没有挑战性。
他瞄准的是“公司CEO”。
没经验?没关系,“这样才有挑战性”。遭招聘者冷眼?也没关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尽管多次碰壁,但他坚信天底下一定有伯乐能慧眼识珠,挑他这匹千里马的,然后把偌大一个公司拱手交给他管理,所以,他一直坚守自己的求职原则不做改变。但是在实际的应聘中,尽管很多人对他都是眼睛一亮,但是,随后却跟他说:“我们公司不适合你!”
就这样,张耀在闲了大半年后还是“屈就”了普通工程师的职位。没办法,现实如此,怎么可能有例外呢?
心理分析
当今时代,浮躁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求职路上也有部分人群会出现浮躁心理,尤其是对初次走出大学校门的求职者和多次找工作碰壁的求职者来说,浮躁心理是非常容易产生的。
如果你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在求职中参加了不少单位的面试,而自己又在面试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往往在面试过后就没有什么消息了。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你是不是就开始感觉到浮躁了呢?
不过,此时的你千万不能浮躁,浮躁的心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应该冷静地分析自己成败的原因。避免产生浮躁心理,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激烈的竞争中,恰当地表现自己十分重要。找工作重要的是找准目标,为自己定好位,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高。如果像没头的苍蝇一味乱撞,即便是头破血流可能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也有很多求职者在求职的过程中很看重地位和薪水,一直将进入大城市、大机关或好的单位作为目标,觉得只要赚的钱足够多、工作待遇足够好,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其实这种心理也许可以使你得到暂时的利益,但是却不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因为不管你找什么工作,你都是希望能在这个行业里做出成绩的,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要觉得心态不重要,不要以为自己聪明、能力强、成绩好、形象佳就能找到好工作,如果你真的那样想了,那么,自酿的苦酒只有自己喝了。
因此,在求职之前,你一定要静下心来想清楚,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自己想做的到底是什么。
心理调适
职场如战场,不管你的能力有多高,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你可以告诉面试官你的能力,但是用与不用还要看对方的满意度。也许,你也可以给自己定很高的职位,但是否得到认可,也得通过社会的检验。所以,求职心理很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训练良好的求职心理呢?
1.不怕失败,韧性准备
求职的人谁都想一举成功,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如愿,为此求职者应有不怕失败的韧性准备,从每次求职中吸取经验,以应对下次面试。
2.逆向思维,勇于推销
在市场经济时代,一个连自己都推销不出去的人,别人怎么会痛痛快快地录用你呢。一个各方面素质都比较优秀的人,更应该学会推销自己。
3.研究对方,面陈其“过”
通常,参加求职应试的人总要说些恭维话,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但一味说好话也未必能打动人。指出对方不足之处,并令对方心服口服,常常也能达到求职目的。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潜心地研究对方,找出对方真正的“过”处。
4.用“方案”敲门
作为用人单位,它最希望的就是招聘到的人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能出色地胜任本职工作,它不需要更多的高深理论,也不需要夸夸其谈。学历也罢,工作经验也罢,都只不过从侧面证明你有这个能力,都不如直接拿出实实在在的方案来。
工作初期适应不良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问题,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对任何一件事都是由陌生到熟悉的,职场中,即使是在某个领域很熟悉的老手也会因为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心灵故事
张先生跳槽了,从上海跳到了北京。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来了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苦恼不已了。
在上海的时候,张先生已经坐到了一个公司副总裁的位置。现在,他只是一个部门主管。之所以同意降级来到北京,是考虑到原来的工作已经不能给他带来满足感。在看好了北京这边的发展前景后,他才信心百倍地来了。
不曾料到,北京这边的工作方式和上海有很多不同。在上海,大家都是以工作为主,任务来了,便全力以赴,牺牲个人时间是家常便饭。而在北京,大家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一到下班时间立马走人,哪怕有丰厚的加班费,也不太愿意牺牲休息时间。类似这样的情况,常使他很苦恼,因为这让他无法率领团队,大干一番。为此,张先生内心很矛盾,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心理分析
不论是刚离开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还是从原先工作岗位调到新的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员,几乎都会遇到一个工作初期适应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产生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现象,比如感到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一时不能胜任等。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出现。
事实证明,一个人工作前后的角色变化容易引起对新工作的适应不良。在当今社会中,每一个职业角色都是十分明确、严格划分的。职业角色扮演者必须经过职业培训,掌握某一技能后才能胜任。一旦个体发生工作调动,就要改变行为模式以适应新的角色要求。因此,当从事一项新工作时,前后的角色变化越大,就越难适应新的职业角色。
另外,个人素质欠佳,适应能力差也会导致适应不良。比如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没有达到所从事职业的基本要求,工作不适是很正常的。再如一个人反应迟钝、意志薄弱、性情浮躁、刚愎固执、孤僻冷漠、缺乏自信和耐心等,都会出现适应不良。
出现工作初期适应不良是正常现象,不必为此而感到焦虑、自责或怀疑自己的能力。你需要做的是努力适应新的环境,要有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不要用一时的得失或好坏来衡量自己和工作。
心理调适
出现工作初期适应不良是正常的,不必为此而感到焦虑、自责。你需要做的是积极查找差距,努力适应新的环境。要相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工作。
那么,如何来消除工作初期适应不良的心理呢?
1.正确地看待挫折
开始一项新的工作,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变化而出现的工作初期适应不良是很自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这是一种挫折,那也不过是一个小挫折。正是有了这些挫折才激发人们去不断地修正、完善、丰富和提高。因此,不要因为工作初期的一些困难就灰心丧气,急躁冲动,失去耐心和自信。
2.增强自己对所从事职业的了解
在你开始一份新工作的时候,有必要对新职业进行一番审视,修正以往的错误认识,弥补以往的不足。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缺点,增进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把握,以便调整自己,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与所从事的职业保持最大限度的平衡。
3.主动与人交往
一般来说,喜欢并善于与人交往的人,较易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转变,刚刚失衡的心更易达到平衡。因此,在出现工作初期适应不良时,要主动与人交往,以此为契机,努力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确立新的“个人支撑点”。
工作中,如果你发现力不从心,那就应该认真研究问题的所在,而其大多是由对工作没有兴趣,不称心所致。只要能找到这一点,就能踏上新的轨道,走上称心的道路。
心灵故事
曾有一个大学生,上学期间经常在各类报纸上发表作品,他的天分很高,从事新闻事业一定有潜力可挖。但毕业时他却因为“新闻工作太零散琐碎,我懒得去做”为由放弃了新闻事业,而找了一份管理工作。
尽管这是大家都羡慕的,也是他梦寐以求的好工作,但没过多久他就想放弃了。他的同学对此不解,他是这样解释的:“老实说,我的待遇很高,工作又有保障,但是我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我很后悔没有一毕业就参加新闻工作。”
心理分析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奇怪,只要你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就会变得精力充沛,因此在择业上有了这样一句名言:“做你最适合的工作。”世上没有什么比不称心的职业更能摧残人的希望、践踏人的自尊、使人丧失内在力量的了。
在很多情况下,对职业感到不称心的人非但不能由此激发个人改变现状的勇气和毅力,反而会导致意志衰退,表现为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丧失自信心、对一切懒于料理、活动减少、无所事事等。
产生职业不称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职业理想是人的一种高级意识活动,是凭借想象、思维等心理机制而形成的一种意向活动。任何职业理想,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尤其是青年人由于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他们在构想自己的未来职业时,大多具有浪漫色彩,极富想象,而现实与理想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许多人的职业理想一时无法实现,造成他们尽早实现自我理想和抱负的愿望受挫,从而引起他们心灰意冷,失望苦闷。
另一方面是由于“饱和心理”在作怪。人们在刚刚从事某项工作时,会热情焕发、满怀壮志,处处感到新鲜有趣,但时间一久就会感到乏味、没意思,进而破坏了以往形成的职业心理平衡,对本职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工作责任心减退,职业意志力降低。“饱和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青年人在刚刚进入职业生活时,通常都会犯这样的毛病,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称心。
心理调适
那些对职业不称心的人,他的神色、举止和态度中无不流露出厌倦和疲劳,他们通常脸上没有笑容,说话走路做事都是懒散而无力,打不起一点精神来。
那么,该如何调适职业不称心的心理呢?
1.改变认知
通过改变认知的方法来平衡倾斜的心理,消除厌倦、烦躁的情绪,抑制各种不良的心境,进而激发自己的职业热情,增强职业的自信心和职业荣誉感。这种方法将有助于打破自我中心意识和个人封闭式思维,有助于进行客观准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激发从事本职工作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变“不称心”为“称心”。
2.发掘新意,升华职业动机
一般来说,每种职业都有其固定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工作久了就会感到单调乏味。但是,每种工作又都有其无穷无尽的新颖之处。在工作中,应该不断地思考、探索,善于从平凡的工作中发现闪光点,从司空见惯中发掘新意。同时,要将工作就是为了谋生这种低级的职业动机升华为高级的职业动机,这样才会使自己对所从事的工作保持长久不衰的热情。
3.重新选择职业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仍不能减轻或消除职业不称心的心理困惑,而且现实中主客观条件又都具备的时候,那么你可以考虑用直接调动工作或辞职跳槽的办法更换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没有谁在开始一份新工作的时候,不想做一番事业的,但是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都变得很普通时,我们的职业心态也开始被磨损,被破坏,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工作激情了。这其实便是职业倦怠在作怪。
心灵故事
小钥应该算是一个幸运儿,目前在一家国际调研公司从事调研工作,既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又与自己的兴趣相投。到今年,她已工作8年了,尽管她也很努力,但8年内她的职位却没发生过任何变化,因此她觉得工作没有了意思。
“我不想工作了,对工作没有了激情,就想着只要不出错就万事大吉了。现在这份工作当初的神秘感没有了,我也懒得学习新东西,因为自己已有的知识,应付目前的工作是绰绰有余的。可是我才不到30岁,又不甘心回家养老,但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脚下的路通往何方?”
心理分析
现实中,很多人在选择自己从事的工作时,过于看重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其实工作往往是一种“快乐”和“痛苦”相结合的过程。开始一份工作之前,既要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理念、个性、兴趣等,又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业务特长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自己进行综合定位。
其实,在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即心理学上的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职业倦怠的危机。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人,往往由于做某个工作时间太长已没有激情了,于是才产生厌倦情绪。可我们天天吃饭,为什么不会厌倦吃饭呢?因为生理的需要。而职业工作者,之所以厌倦做了多年的工作,是因为起初得到的这份工作至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就由当初的喜欢变成厌倦,也就是说,由于在工作中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初让自己满意的工作现在却成了鸡肋。
对工作产生的这种所谓“职业倦怠”其实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公司的发展过于平缓、企业文化建设过于平庸、工作岗位创新空间狭小、自身职业学习能力有限、上下级关系不畅等,都有可能是职业倦怠的成因。
心理调适
“工作低潮”或“工作倦怠”就像五线谱上高高低低的音符,总是埋伏在工作情绪之中,伺机而动。目前,职业倦怠正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精神和身心健康,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沼泽地呢?
1.给紧张的心情放个假
长期从事压力大的工作需要具备经验、毅力和好心态。如果一旦发现自己因为压力开始厌职,就应该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不妨在公司附近找点可以发泄情绪、振作精神的地方,如公园、书店、咖啡厅等。在双休日,约上知己去郊游、钓鱼、划艇等。这样,也许会使你的情绪放松,压力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