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3900000008

第8章 陈设类工艺(2)

珐琅

珐琅器的制作实际是珐琅工艺与金属工艺的复合工艺。其工艺过程是先把石英、瓷土、长石、硼砂及一些金属矿物原料粉碎,制成珐琅粉,并加以熔炼,然后涂饰于金属胎上,最后焙烧冷却。有的还需要磨光或镀金。珐琅器既有金属的坚固性,又有玻璃的光滑性、耐蚀性,既实用又美观。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珐琅器,是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唐代银胎金掐丝珐琅镜。但此后三四百年未见其它珐琅器。元代晚期,中国珐琅器已淡化了阿拉伯文化因素的影响,日益民族化。

珐琅器根据制作方法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即内填珐琅)、画珐琅等。以胎地种类分,珐琅器一般可分金胎珐琅、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紫砂胎珐琅等。其中,铜胎珐琅因为铜料与表面珐琅容易结合,且铜料价格相对容易接受,最为流行。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景泰蓝,其学名就是铜胎掐丝珐琅,因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制作最精,釉料又多为蓝色而得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点蓝时,根据装饰需求,用小铁铲(俗称蓝枪)或玻璃管将各色釉料填在图案轮廓里,先点地,后点花,最后一次点蓝,加上亮白。点蓝和烧蓝反复进行,点一次烧一次,精品景泰蓝需反复三次以上。

由于清廷的大力提倡和扶植,清代珐琅器工艺在元、明两代的基础上发展迅速。康熙年间,清内廷设立了珐琅厂,烧造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随后试制画珐琅获得成功。画珐琅器体小巧,釉色浓厚,类似早期的粉彩。瓷胎珐琅(即珐琅彩瓷),是在瓷胎上绘制的画珐琅,是瓷器与画珐琅工艺的完美结合。乾隆时期,画珐琅工艺十分繁荣,主要产地有内廷和广州。内廷画珐琅图案工整,画工精细,格调高雅,多用明黄色,皇家气息浓厚;广州画珐琅线条奔放,构图繁密,多用欧式大卷叶装饰,由从西方输入的珐琅釉料绘制而成,釉色鲜艳明快。此时,出现了结合珐琅、玉石、水晶、玛瑙、瓷等与绘画、书法艺术而成的鼻烟壶,样式众多,制作精致,还出现了欧洲妇婴或西式阁楼等西方题材,为前朝所未见。

竹木牙角器

竹刻

竹刻又称竹雕,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或文字,或用竹根雕刻而成的各种陈设摆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现存较早的竹刻实物是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彩漆竹勺。该竹勺以龙纹和编辫纹为饰,并采用浮雕、透雕两种技法,制作精美,十分珍贵。

明代中期以后,竹刻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最开始,仅是少数文化水平较高的艺人致力于竹刻。由于竹材价低易得,或父子相传,或师徒相授,或私自仿效,从事此种雕刻的人逐渐增加,形成竹刻专业,并有大量作品传世。竹节雕是竹刻中的代表品种,传世较多。其工艺是先将竹节制成臂搁、笔筒、香筒、茶叶筒等器物,然后在上面作深浅浮雕或镂空雕等雕刻,最终获得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明清的许多竹刻名家都兼工书画,以竹的青皮作为图纸,以书画艺术充实竹刻的题材、技法,从而使竹刻具有书画笔墨的神韵。

明嘉靖(1522—1566)之后,竹刻工艺发展迅速,竹刻名家纷纷涌现,但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和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带。嘉定派竹刻以擅长诗文书画的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人最为著名,人称“嘉定三朱”,他们以深刻和透雕见长,形成了“高、深、透”的风格。其创始人朱鹤,善书画,通古篆,常将笔法运用于刀法之中,推动了高浮雕竹刻技法的发展。金陵派竹刻的创始人是濮澄,其工艺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虽雕镂不深,却层次不减;擅长利用盘根错节的竹根,随形施刻,自然成器。金陵派还擅长竹雕书法,作品富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竹刻的工艺主要有留青、贴黄、圆雕、镶嵌。

留青始于唐代,即保留竹子青色的表皮作为图案,刮去图案之外的表皮露出淡黄色的竹肌作地。竹材干后,表皮由青转淡黄,此后变化不大,但是竹肌则由淡黄而深黄,由深黄而红紫,色泽逐渐深沉而终似琥珀,经常抚玩则光滑如脂,温润如玉。随着时间推移,表皮和竹肌的色泽差异越来越显著,图案亦日益清晰。

竹黄即竹子浅黄色的内皮,色泽光润,类似象牙,又有“文竹”、“反黄”、“翻黄”之称。贴黄工艺以大型的南竹为材料,将新鲜的竹黄片经水煮、晾干、压平等工序后,贴于各种形状的器物表面。器物通常以木做胎,色泽与竹黄近似、质地细腻的黄杨木是做胎的上等原料。由于装饰纹样的需要,有的还要贴两至三层竹黄,使各种纹饰达到衔接紧密、宛若天成的效果。贴黄工艺盛行于清代,清中期以来,江苏嘉定、浙江黄岩、湖南邵阳、四川江安、福建上杭均以制作贴黄著称。

圆雕则多取竹根为材,根据竹的自然形状进行构思和设计,略施雕镂,使之成为或巧妙或古朴或精致的陈设品。工艺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嘉定地区的竹刻世家封氏家族。他们继承了朱氏刻竹中的圆雕技艺,以竹根为原料,摹仿现实写生,所作器物以造型新奇、神采奕奕著称。

为了增加竹木雕的层次感,可采用镶嵌工艺,将质地、色泽不同的材料通过镶嵌形成图案,还可把玉、石、竹、木、骨等多种材料镶嵌在一件作品上,形成“百宝嵌”。

木雕

中国木雕大致可分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陈设工艺品雕刻三大类。木雕作为陈设、把玩的工艺品,始于宋代。在文人的介入与推崇下,把玩之风逐步兴起,及至明清两代,进入鼎盛时期。陈设工艺品是木雕工艺中的一个传统品类,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木雕还可用于装饰各种家具和其他工艺品如玉器、景泰蓝、瓷器等。

木雕遍布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有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徽州木雕。

浙江东阳素以“雕花之乡”著称,东阳木雕大约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盛于明、清两代。东阳木雕保留了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并精细打磨,具有圆滑细腻、精美光润的特征。浮雕是东阳木雕工艺的精华,画面深度在2-5毫米之间,以刻线的力度来体现物体的主体感。东阳浮雕图案讲求“满地雕刻”,即在器物表面雕满纹饰,既密不露地,又充满立体感,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漆木雕是广东潮州地区的特产,又称“潮州木雕”,因其表面贴金而得名。金漆木雕最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后受地方艺术特色的影响,成为一种木雕流派。潮州当地特意配置的一种漆,不仅可使金箔黏附于木上,还可起到防潮、防腐的作用。潮州木雕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期,技法由单层镂空发展为多层镂空,构图也由“实实相映”发展为“虚实相生”,画面由此具有了远近、大小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福建龙眼木雕以福外为中心,由建筑、家具装饰和寺庙神像的雕刻发展而来,成熟于明末竹雕壶清初。龙眼木主要产于闽南地区,质地略脆,纹理细密,色赭红。老龙眼木的树干尤其是根部,奇形怪状,是雕塑的良材。因此,树根雕刻是福州木雕的独特品种。当地木雕艺人因势度形,斧劈刀凿,将根部及其折痕疤节雕成各类人物、鸟兽形象,造型生动夸张,结构优美合理。福州木雕磨光、上漆后能呈现出古朴的铜黄或桔柚黄色泽,且永不褪色。

徽州木雕取材广泛,松、杉、樟、楠、白果等亚硬或软木材料皆可。徽州木雕虽不重材质,却追求题材内容、雕刻工艺和构图线条的完美,这在它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明清时期,徽州木雕以建筑、家具装饰为主,以精美的大面积雕画著称。雕画的题材内容,大多是男耕女织、渔樵耕读,还有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典小说等,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也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品位。

牙雕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采用兽骨、兽牙、兽角等制成器物,与石器、木器、陶器并用。牙骨雕的重点材料是象牙,它纹理细密不规则,表面滑润如玉,而且硬度适中,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雕刻材料。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兽面纹嵌松石象牙杯,可谓殷商牙雕的代表作。

牙雕工艺水平在宋代得到突飞猛进,其标志是由宋代皇家工艺品作坊文思院所作的透雕象牙套球“鬼工球”,球的表面刻镂有各式浮雕花纹,球内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续套成,每一层球里外都镂刻精美繁复的纹饰,玲珑空透。

明清时期,随着竹、木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象牙雕刻也得到普遍发展。加上中国与南亚、非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象牙原料被引进,牙雕工艺在明清进入了鼎盛时期。

明代,牙雕工艺以北京、扬州、广州为中心,并得到官方、民间艺人、文人雅士的多方参与,发展迅速。牙雕和其他竹、木、金、石等小型雕刻器物一起,成为珍玩、清供的陈设品。当时象牙、犀角雕刻和竹木、金石雕刻并没有严格分工,许多工艺家能够得心应手地加工各种质地的材料,例如明代的鲍天成、濮仲谦,清代的尤通、尚均等都是雕刻的多面手,由此,明清牙雕更多地吸收了其它雕刻技法的长处。清代的象牙雕刻有南北两派。南派又分江南与广东两大流派,江南派奇峭清新、气韵生动,广东派则以纤细精美为特征。北派牙雕以北京为代表,作品风格古朴典雅,常见局部加彩。

除了单线阴刻、圆雕、浮雕、微雕等雕刻艺术中的常见技法外,中国牙雕还有镂空透雕、劈丝编织、镶嵌茜色三种较为独特的工艺。

镂空透雕工艺最具代表性的,出神入化的镂空透雕象牙套球,可多至四、五十层,是中国特有的国粹。劈丝编织是利用象牙纹理细致、韧性好的特点,将象牙劈分成宽窄薄厚均匀的细薄片(称“牙丝”),再用这些牙丝精工编织成牙席、丝编宫扇、花篮、灯罩等工艺品。因为象牙只有在温润的环境中才易抽丝编织,所以劈丝编织成为地处亚热带、热带的广东派牙雕的独特技艺。镶嵌和茜色本非牙雕工艺的首创,但经牙雕艺人的融合创新,成为牙雕的特色工艺。镶嵌工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雕刻好的象牙雕刻品的外壁上镶嵌色彩艳丽的其他物质;另一种是将牙片和其他如宝石、彩石等色泽鲜艳的物质一道镶嵌在设计好的图案上。茜色即染色,它既能改善单调的色彩,也可遮蔽牙、角自身的色彩缺陷。镶嵌和茜色工艺增强了牙雕制品的装饰效果,使之更加靓丽多姿、异彩纷呈。

同类推荐
  • 字海寻趣

    字海寻趣

    《趣说中华字源、词源、句源:词海拾贝》以故事为载体,把词源融合在民风民俗、社会制度、审美情趣和思维习惯中,展现出词语丰富的内涵和持久的美丽,构建了一个由词语点缀的万花筒,让读者从中了解丰富的词语知识和文化。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让我们走进古阿拉伯文明,总共分七章,浩瀚沙漠中的大帝国、神权体制下的阿拉伯、庞大帝国的政治统治、光芒四射的物质文明、光芒四射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位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金三角古河东地域,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养育了无数的华夏才俊豪杰。早在开辟鸿蒙、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就演绎了女娲抟土造人的优美传说和黄帝与蚩尤征战盐池的喧嚣;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后稷嫁穑,禹凿龙门,嫘祖养蚕,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走来。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错乱——时空情缘

    错乱——时空情缘

    从五百年后而来的少年,所谓何来,是解密丧魂之战的真相还是........???正直中午,大厅里饭香弥漫,忽然,一阵强光袭来,光芒散去之后,一名少年从天花板上掉下来。呯的一声脑袋着陆,发出令人牙酸的一声,少年若无其事的起身,大家的目光从少年身上移到地面,‘那是..'众人面露惊恐地瞪着地面的人形物..........?
  • 愿前世不再今生

    愿前世不再今生

    高中成绩优异的木筱筱无奈选择齐铭大学,在那认识了冷菲儿、成殇殁两个前世姐妹。然而不久随着顾天凡、杨阡、韩啸等人的出现,几段前世孽缘渐渐在齐铭秘密浮现出来。为了寻找真相,木筱筱一堆人找到齐铭秘密的知情人。于是随着真相的曝光,前世的一切一切都一点点浮出水面,这到底怎么回事?她们的前世孽缘该如何抉择?是决心放下还是狠心砍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边缘契约

    边缘契约

    几个驴友在一个山里面带出来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看起来急需医救,被送往了一个医院。医院里的医生发现这个女人身上有太多秘密,从没出现过的血型、与众不同的生理参数、体内的奇怪的寄生虫卵......但是在为她进行手术时,她却意外失踪了。而我,我被我的好朋友以带我兜风的名义被骗到一个林场里的破败小屋里,帮他搬一个东西,可是那个“东西”竟然是一个全身溃烂的女人。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渐渐地我发现,原来我的命运已经被写入了那个奇怪的契约里......新浪微博“顽虫部落”,欢迎来留言。
  • 庶民百姓的故事

    庶民百姓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我的老婆是瓶仙

    我的老婆是瓶仙

    农历七月半,鬼门大开,母亲怀胎七月生下了我,却把姥姥吓坏了,说我命犯七字,是短命鬼,活不了七天就得夭折,为了救我,姥姥叫三哥把我骗进棺材,说这是当地风俗,可我竟在棺材里看见了个小女孩……
  • 荣格心理术

    荣格心理术

    本书介绍了荣格的心灵层次分析术、自我认同分析术、梦境分析术、性格分析术、沙盘游戏治疗术、精神诊疗术等心理学知识。
  • 弑王冰妃

    弑王冰妃

    二十一世纪号称“死神”的她穿越成为氶相府懦弱最后惨遭毒害的大小姐。遇上这个自胎中便身重奇毒冷血狠辣不知情为何物的不详之子,当她成为“她”,与他的碰撞,又会有怎样精彩的奇遇?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屋檐下

    屋檐下

    秋兰和文芳是关系友好的妯娌,欺软怕硬重男轻女的满江嫂(婶)只敢对付大儿媳妇秋兰却不敢惹二儿媳妇文芳,这时附近又搬来了秋兰的“老熟人”徐丽霞,而徐丽霞却有着悲惨的遭遇。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建漳州传统的燕尾厝屋檐下的人们为感情、为生活、为养育子女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 香巴拉秘境

    香巴拉秘境

    J大学博物馆意外遭窃,考古系研究生胡笳由此被卷入一系列危险之中,先惨遭绑架,又屡遭袭击。从逃亡到奋起反抗的过程中,胡笳渐渐发现,这一切竟然与一个早已消失的西藏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身世中暗藏的玄机,也将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