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很刻薄,扫尽中国人的面子,却句句击中大清国要害,使“乾隆盛世”在世界面前变得暗淡无光。
接下来的情况,谁都能想象出来,那就是收拾大清朝。
十年后,即嘉庆七年(1802年),英国兵船以防止法国侵占澳门为由,开进伶仃洋面,准备登陆,被两广总督劝阻。嘉庆十三年(1808年),英军又借口对抗法国,恣意侵入我国领海,并强行登陆,占领澳门的东望洋、娘妈阁、伽思兰三炮台。两广总督吴熊光要求英国兵船撤离,并用停止贸易手段来逼迫英国兵船撤离。英军不吃这一套,不仅不撤,反而派兵船三艘闯入虎门,停泊黄埔。同时,英印总督续派舰船,有13艘先后抵达澳门,登陆上岸的士兵也增至760名。
洋夷来到家门口撒野,嘉庆知道后很生气,明确指示:“边疆重地,外夷敢心存觊觎,饰词尝试,不可稍示以弱。”有了皇帝圣谕,吴熊光立即调动军队,先封锁澳门,同时在黄埔等地布防。一看大清朝来硬的,英国军队知难而退,撤离黄埔。
英军强占澳门,进驻黄埔,引起清廷极大震动。为了抵制英军入侵,朝廷除了调派有能力的大员到广东加强领导,同时加强防范,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嘉庆十四年(1809年),朝廷批准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拟定的《民夷交易章程》,章程进一步加强对在澳葡人的管理,严禁各国护货兵船擅自进入十字门及虎门各海口,否则即行驱逐;外商销货归本后,要按照规定期限回国,确实有行欠情况的,止准留司事一二名在澳过冬清理,并将姓名造册申报。嘉庆十九年(1814年),两广总督又议定《酌筹整饬洋行事宜》(《整饬夷商贸易九事》),进一步强调各国护货兵船不许驶入内洋,护货出口亦不许逗留,“如敢阑入禁地,即严加驱逐,倘敢抵抗,即行施放枪炮,慑以兵威。”
军事试探失败之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再次派出了以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出使中国。主要任务是:给英国商人争取更大的权益;保障东印度公司的权益;英商有权自由与当地商人交易;中国官吏不得任意闯入公司商馆;英人有权雇用华仆;允许让一个英国人驻在北京,或者以中文缮陈意见;商馆人员有权以中文向中国官府陈述意见;等等。
由于嘉庆帝已经知道了英国人上次来访的目的,加上目睹了近年来英国人的一系列挑衅行为,因此很是怀疑阿美士德的目的,所以从一开始就对阿美士德采取了防范措施。嘉庆令直隶总督:“一闻贡船抵津之信,即行驰往照料,如该贡使向该督言及有恳请赏给口岸贸易,如上次请于宁波互市等事,该督即先行正词驳斥,以天朝法度森严,不敢冒昧奏请,绝其妄念。”
使团刚到天津,觐见清朝皇帝的礼节又成了争执的焦点。由于对英国人有成见,嘉庆要求英国人见自己的时候,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有了前车之鉴,英国政府在出发前曾指示阿美士德根据情况可以便宜行事,但副使斯当东却态度强硬,坚决反对给嘉庆行跪拜之礼。记住,这次的斯当东不是上次那个斯当东,他是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之子,那一次他曾随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帝,那时候他还是个孩子。不能不说,这孩子有点自作聪明,而阿美士德不明就里,于是听从了斯当东的意见。
英国人不愿意跪拜,接待使臣的人担心把事情办砸了,只得谎称英国人同意跪拜。听说英国人同意,嘉庆甚是兴奋,穿好衣服,摆好阵势,准备在圆明园接见英国人。清朝官员原以为在英国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行事,英国人就会跪拜,不料,英国人也不傻,看破了大清朝官员的小把戏,坚决不进殿行跪拜之礼,而这时候,嘉庆在大殿里正等着接受英国人的跪拜。这下子,耍心眼的清朝官员十分狼狈,嘉庆更尴尬,一怒之下,嘉庆下令把英国使团遣送出境。
阿美士德的访华仍然以失败告终,比马戛尔尼还失败。不论怎么样,马戛尔尼还见到了皇帝,而阿美士德虽然到了北京甚至进了圆明园,却连皇帝都没见到。不要说完成自己的使命了,连提出要求的机会也没有得到。都是面子惹的祸,两个好面子的国家,从此为了面子而撕下了面子,中英两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进一步加深了清廷对英人的戒备心理与敌对情绪,同时英国政府也认为大炮才是和中国对话的最好方式,14年后,英国人用大炮轰开了清朝的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