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7600000517

第517章 全国总动员

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一夜之间仿佛苍老了十岁,临战前夜,侥幸心理还是占了上风,他判断日本人和以前一样,只是虚张声势而已,为表示诚意,他下令拆除北平市内准备巷战的沙包街垒,与日方展开谈判,对庐山坚决抵抗的电令置若罔闻。

如今一切都晚了,左膀右臂尽失,佟麟阁赵登禹战死,南苑失守,十万敌军大兵压境,关东军自热河北来,朝鲜军川岸师团南来,河边旅团东来,还有第五师团和海军向天津进攻,二十九军虽有十万人马,但是对整个华北来说,兵力还是捉襟见肘,力有不逮。

北京是座古城,城墙高大宽厚,若是在古代还能凭城墙据守待援,但是庚子之战八国联军已经证明,城墙在洋枪洋炮面前毫无作用,平津无险可守,死战的话,唯一的结局就是被包了饺子,连带着老百姓也跟着遭殃。

万分痛苦中他作出抉择,放弃北平,向保定退却,茫茫夜色中,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乘车离开了北平城,回望夜幕下雄伟壮丽的前门楼子,他怆然泪下。

宋哲元走了,大批二十九军的败兵陆续退到城内,可等待他们的却是向保定集中的命令,林文龙和他的同学们穿着军训的服装混在败兵队伍里慢慢前行,道路两旁摆着西瓜和大饼,那是北平父老捐出来给将士们吃的,饿坏了的士兵吃了大饼,啃了西瓜,一个个沉默不语。

老骆驼对林文龙等人道:“学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咱们就此别过了,赶紧回家去吧,外头乱。”

经历了血与火的大学生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筋疲力尽,再也没有人提报效国家的事情。

林文龙默默走了,在半路上他把灰布军装脱下来丢进了沟里。

……

紫光车厂的小歪子今天出早班,大清早天还没亮他就出车了,拉着四盏电石灯的洋车小步跑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忽然觉得有些异样,路边似乎扔着什么东西,走过去一看,吓了一跳,竟然是几支破枪。

他不敢捡,忐忑不安的继续前行,往日人气颇旺的卖旧货的鬼市今天竟然没有人,隐约能听见一阵阵整齐的脚步声从南边传来。

小歪子拉着他的洋车,站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中央,两旁的水月灯发出惨白的光,照亮了他的秃头,他的正前方出现了一面张牙舞爪的旭日旗,然后是排成纵队的日本兵,略帽下遮阳帘忽闪忽闪,刺刀如林,那么长的队伍,除了脚步声竟然没有任何杂音,肃杀之气四下蔓延。

小歪子吓得两股战战,拉起洋车掉头就跑,往日里从没跑得这么快过,一路奔回紫光车厂,砸开大门跌跌撞撞进去,上气不接下气道:“不好了,坏菜了。”

宝庆起的也早,纳闷的看着他:“咋了,跟丢了魂似的。”

“小日本进城了,从永定门进来的,老长的队伍,足有上万人马。”小歪子气喘吁吁。

宝庆傻了眼,呢喃道:“不能够啊,二十九军不是还在么。”

冀察政务委员会办公室里,电话已经无人接听,遍地都是纸张,汽油桶里盛满了文件焚烧后的灰烬。

紫光车厂关门了,宝庆准备的大水缸终于派上用场,填满了砖头瓦块堵在门口,家里储备着粮食清水,应付几个月不成问题。

一家人躲在房子里战战兢兢,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可没少祸害百姓,日本人更不是好东西,惹不起,咱躲得起。

就这么过了一天,没人来砸门,宝庆和杏儿稍微安心了一些,可到了第二天,车厂大门就被敲响了,吓得两人战战兢兢,以为是日本鬼子上门抢劫。

“宝庆,是我,你王叔。”外面传来王巡长的喊声。

宝庆壮着胆子来到门口,隔着门板问道:“王巡长,啥事?”

王巡长道:“我还问你啥事呢,咋把门关了,一天没见出车,我还以为出事了呢。”

宝庆道:“这不是日本人进城了吗,我担心……”

王巡长道:“甭担心,日本人也吃人粮食,也得坐洋车,赶紧把门开了,生意做起来。”

宝庆道:“那啥,我歇两天不成么。”

王巡长道:“还真就不成,上面发话了,北平所有铺面厂子,必须开张,要不然罚款拘人,是开张,还是交罚款,你看着办。”

宝庆道:“上面是谁?”

王巡长道:“是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警察局归他们管了,上面发话,说商店不开门,街上没车辆,影响日中和谐。”

宝庆没辙,只好把车夫们召来,开张营业,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差,厂里就剩十来辆洋车了,为了生计他自个也得拉车跑活儿。

拉着洋车出去转了一天,没什么生意,街上人很少,大毒日头当空照,狗趴在树荫下吐着舌头,正阳门火车站上,插着一面日本膏药旗。

这北平,从此便不是中国人的北平了……

宝庆步履蹒跚的走着,整个人如同霜打的茄子,不停问自己,难道从此就要亡国奴了么,连客人叫车都没听见。

“胶皮!”一人在路边高呼,宝庆梦醒,急忙拉车过去,走近一看原来还是老朋友李俊卿。

李俊卿早已不是当初华清池小澡堂子的搓澡工了,现如今人家是北平城的名流,和宝庆的交往也早就断了,不过见面还是客客气气的。

“哟,宝庆哥,是你啊。”李俊卿笑呵呵道,他穿一件玉白色的长衫,戴着草帽和墨镜,拿着折扇,风流倜傥一尘不染。

宝庆道:“李先生有日子没见了,您这是上哪儿去啊?”

“去新华宫开会。这大热的天,拉车的都趴着了,走了一路都没碰见洋车。”李俊卿看起来气色不错。

新华宫就是以前的总统府,中南海皇家园林,不知道现在谁在那住着,宝庆也不关心那个,请李俊卿上车,一路拉着他过去,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到了地方,李俊卿掏了一枚大洋给他,宝庆说啥没要,拉着空车走了。

李俊卿笑笑,进了新华宫大门,门口警察检查了他的证件,立刻敬礼。

这儿是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的所在,老北洋旧人江朝宗担任会长,碰巧他和李俊卿相熟,变拉他一起下水,为日本人干活。

来开会的除了李俊卿还有几十个人,都是北平二三线的社会名流,一个个长袍马褂打扮隆重,主持会议的是一个日本大佐军官,商讨话题是如何尽快组建华北临时政府。

……

平津沦陷的消息传到北泰,陈家人无不愤慨忧虑,姚依蕾的姨妈一家尚在天津,林文静的弟弟不但滞留北平,还在南苑军训,听说南苑血战死了不少人,她茶饭不思,担心弟弟安危。

陈子锟在南京主持工作,家里只有女人们当家作主,虽然平津沦陷,但是交通尚未阻断,林文静想回北平寻找弟弟,被姚依蕾制止:“华北兵荒马乱,你一个女人家去了能有什么用,出了意外,我们更担心,万一被日本人抓了,不是给老爷添乱么,文龙二十多岁了,能照顾自己,再说,我堂弟也在北平,他们肯定会互相照应,你就别担心了。”

上海,日本海军蠢蠢欲动,他们效法卢沟桥事变,以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失踪为由,布防闸北,八月九日,两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虹桥机场挑衅时被击毙,四日后,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上午九点五十分,第二次淞沪战争揭幕。

开战次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军委会组建第九集团军,仍以张治中为总司令,负责淞沪抗战,当天,日本飞机轰炸杭州南京,被空军第四大队高志航等击落十八架,战果卓著,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空军节。

九一八以来,中国第一次以强硬姿态面对日本,举国上下空前团结,山西阎锡山,桂系李宗仁、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都表示坚决拥护中央,抗战到底不惧任何牺牲。

同时,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华南的共产党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各地人民捐款助战,海外侨胞更是不甘人后,短短时间内捐款即答三百万之巨。

全国的军队都动员起来,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各省各处,军队云集,穿着草鞋,背着行李,向着华北,向着上海进发。

江东省城大校场,一万名精锐将士整装待发,他们是江东省警备司令部麾下新编师,由原江东军九十九军,江东陆军军官学校1937届毕业生组成,一水的德式装备,钢盔、牛皮绑腿,毛瑟24式步枪,大皮鞋擦得锃亮。

江东省警备司令陈寿,新编师师长陈启麟,省主席阎肃,还有特地从南京赶来的航空委主任委员陈子锟,都站在台上检阅部队,士兵们列队通过主席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写满了义无反顾。

刘婷的弟弟刘骁勇就在队列之中,他是中央军校江东分校的应届毕业生,挂陆军准尉军衔,挎着盒子炮雄赳赳通过主席台前方,领队一声喊:“向右看齐!”无数双眼睛齐刷刷转向主席台。

台上的军官们纷纷举起戴着白手套的右手,向将士们还礼,站在陈子锟身后的刘婷看见了队列中的弟弟,心口一阵发紧。

同类推荐
  • 考察干部

    考察干部

    本书是《政界乾坤》姐妹篇,讲述了发生在《政界乾坤》前的故事。尹凡初入官场,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暗潮涌动,敦厚的笑脸后埋藏着难以察觉的虚情假意,不动声色的情态下包藏着石破惊天的野心,美艳的樱唇下吐露的可能是致命的舌信。组织部门是个充满神秘的部门,外面多少人对组织部门抱着好奇、猜测甚至窥探的心理。尹凡从一个局外人一下子就要进入到这个部门里去,他的心里多少有点忐忑和紧张,尽管他学历高、读书多也不例外……
  • 高跟鞋

    高跟鞋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侠女奇缘(下)

    侠女奇缘(下)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此情须问天

    此情须问天

    故事的发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那场灾难性的大洪水。仿佛有着特殊的天人感应,一代伟人的离世、震惊中外的大地震等交织而至。作者以此为起点,勾勒小说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循序推进,层层展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生活是没有布景的舞台。小说主人公、童年时代的陈玉栋和黎珩为躲避那场罕见的水灾,偶然相遇,一场动人心扉、让人心痛、催人泪下的人生活剧由此拉开帷幕。主人公以及和他们相关的人物故事渐次登台。这些故事,或平淡,或跌宕,或伤感,或无奈,无不让人感同身受而引发心灵的共鸣。
  • 沉浮:谁说我没人性

    沉浮:谁说我没人性

    一条手机短信,让一段感情万劫不复。那散发着芳草气息的青春日记,诉说着林慧的百结愁肠……这一切,都源于郭青青的闯入。然而她的闯入,会是他们彼此的福音吗?罗振廷不过是百里红尘中的俗物一个,也许能看淡前尘旧事,却跳不出爱恨贪嗔。他始终在追逐着,只可惜“额外”的东西,天定不会长久。信誓旦旦之余,浪漫情人和刎颈之交却有着怎样意想不到的行动……
热门推荐
  • 罗刹传说

    罗刹传说

    罗刹,集天地煞气而生,天地不灭,罗刹不死。世人都说罗刹冷血无情,是杀戮的代表,真的是这样吗?混沌初开,罗刹初生,天道无情,罗刹有情,什么是天道?
  • 求仙

    求仙

    落魄书生十年寒窗只为考取功名,却数次名落孙山,终于放弃了考学,踏上了寻仙修仙的旅程。在这条修仙路上,不少人见证了他的成长——妹子,朋友,恶霸……而他最终将走向何处呢?
  • 参观欧洲“豪宅”(全集)

    参观欧洲“豪宅”(全集)

    《浮云流水间:欧洲庄园》,本书以欧洲庄园为主题,共介绍包括La Papessa乡村别墅、干邑区的Chanteloup庄园、丹麦Dronninggaard城堡在内的九个庄园。《尘世闲影中:欧洲庄园》,本书介绍了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葡萄牙法鲁、爱尔兰、德国海德堡、希腊林佐斯、意大利、英国等地的7个庄园。《英国人家:家园尽自由》,充满柔和色彩的墙壁,有伊特鲁里亚式花纹,地板是华丽的大理石,以亚当名字命名的壁炉由小型柱子支撑,而屋外是风景如画的花园,室内则配上碎花或条纹图案的布艺。《眷然归与情:法国人家》,本书作者在法国采访数个家庭后的感悟和体会。
  • 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升级版)

    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升级版)

    《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升级版)》除了适用于旅游专业学生和英语导游,还可以成为外企员工、涉外工作者和高校学生的工具书,读者可以此书来学习如何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的内容来练习英语口语。
  • 帝凰:天下为攻

    帝凰:天下为攻

    帝宠,生于华夏国著名监狱秦城监狱,那里关押的不是权贵就是杀手,而她,尽得狱中人的绝学。这一世,她为阶下囚。重生到五国之首扶风国,她是众位皇兄疼爱的扶风皇室唯一一位公主,世人尊称,帝长公主。这一世,她为人上人。他是神秘莫测身份不明的墨凰,本以为一生无欲无情,哪知道,碰上了个黑心的她,这一生,彻底栽了。世人皆说她冷漠,但只有他见过她的似水柔情眸中桃花。世人皆说她狠戾,但她只是为了保护疼爱她的众位皇兄才屠杀了一国。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 江上数峰青

    江上数峰青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绘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神隆重推出一套“当人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收。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这套丛书,每人一卷,每卷精选20余万字。这套全书,风格迥然,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读者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不同风范。
  • 笑话王中王:幽默捣蛋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捣蛋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经验与教训:中国历史人物的成败

    经验与教训:中国历史人物的成败

    读史使人明智。因为,知己者明,知人者智,知世者通。中国历史人物的是非和成败虽然都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依然在谈论着他们,是他们人生的方法和经验,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视野。
  • 浮生未歇

    浮生未歇

    甘尚川本是纪委书记的掌上明珠,随着父亲的锒铛入狱,母亲的骤然发疯,她被骗进了S城最奢华的“天上人间”。从天真少女沦为仇人禁脔,变为满怀仇恨的妖娆女子。十年后的她,沿着昔日逃亡的路线回归,顶着层层面具游走于昔日侮辱、侵害、背负过她的男人之间,向他们设下足以颠覆一切的生死迷局……
  •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了拯救雅典城邦,他终身致力于美德、正义、真理、民主的批判和辩论,最终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他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以死亡维护了雅典法律的权威。本书讲述了苏格拉底的一生,阅读该书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了解,并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