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2800000029

第29章 土楼是如何建成的

从一抔土到一段墙到一座楼,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土的魂灵在揉合、发酵中不断地飞跃。

高大、坚固的土楼就来自闽西南乡村最常见、最不起眼的土:红壤土、瓦砾土、田岬泥(耕地下层尚未翻犁的新土)。

就是这样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土和它的伙伴们,竹木(杉木、杂木、竹片、竹篾)、砂石(河卵石、河砂石、花岗石)、石灰、青砖瓦、土纸桨,一起筑起了一座座让人惊叹的土楼。

建造一座土楼,最早期的工作通常就是准备木料。闽西南乡村林海茫茫,获取上好的杉木是很简单的事情,杉木从山上运回来之后,一般要放置三次伏署才会干透。如果尚未干透,就会开裂变形,是断然不可使用的。竹钉也要开始准备了,整座土楼除了门环门锁和包门的铁皮,不再使用任何金属材料,竹钉是固定门窗、楼板的小物件,在冬天用坚硬的老竹头制成,放在铁鼎里炒,炒至老干发黄,不仅异常坚硬,而且几乎是不朽的。

聘一风水先生,择一良辰吉时,选定楼址之后,主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准备夯墙的土。

用量最大的红壤土,在闽西南乡村随处可见,瓦砾土和田岬泥也很容易取得。这三种土是决不能单独使用的,必须经过配制、复合、发酵。这是一道不容疏忽的工序,它事关一座土楼的百年大计。为自己建造家园的客家人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敢掉以轻心,现在的造房者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不惜偷工减料、使用伪劣产品,炮制了一个又一个的“豆腐渣”工程,而客家人建的是自己的房子,要的是子孙传承千秋永固,他们无须什么“质监站”,每个人都是最称职、最认真的质量监督员。

发酵成熟的土,在夯成墙之后才不会有大的开裂和倾斜。这一配制过程,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主人和不同的泥匠师傅,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但归根到底,只要有利于墙夯得坚固,有利于夯成的墙不缩水不开裂,有利于防震抗震,就行了。这种灵活而务实的标准,比如今政出多门的各种“标准”要管用得多。

一个好汉三个帮,土楼的土也是这样,所以夯土墙分为三合土和普通夯土。

所谓三合,即是土(当然是发酵成熟的土)、砂、石灰的“桃园三结义”。三合土又分为湿夯、干夯、特殊配方湿夯三种。

湿夯三合土以砂为领导力量,石灰为第二梯队,土为第三梯队。干夯三合土则以土为核心,砂和石灰团结在周围。

特殊配方的三合土就是广为人知的加入红糖、蛋清、糯米的三合土。中国人有想当然的习惯,以为这三样东西是直接加入的,岂知红糖、蛋清容易招引蚁虫,为土墙安全之大患,是绝对不能直接加入的。这一配制过程,客家人同样又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将糯米磨成粉,先以冷水和匀,然后加入大量热水,使糯米粉汤变得非常稀,再放进红糖,然后在温度冷却之后再打入蛋清,最后将这特殊制造的粘合剂倒进三合土之中,用锄头翻动,使之彻底和匀。

我不知道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粘合剂是怎么回事,客家人数百年前配制而成的这种粘合剂,其凝聚力远胜于水泥,多少土楼历经风雨、战火和地震,至今固若金汤,就是最好的广告形象。

不过,这种三合土特别是特殊配方的三合土,价值不菲,所以客家人常说一句话:一碗猪肉换一碗三合土,而闽南人则将猪瘦肉、猪肝、猪小肠合煮称作三合土。

请来师傅,土楼就可以动工兴建了。

主人一般只要请木匠师傅、泥匠师傅各一人,他们就会带来助手和徒弟。木匠师傅大多是一个徒弟,最多两个,泥匠班子则要大一些,但也就七八个人。这样精简的组合要建造一座庞大的土楼,从“制度”层面上杜绝了人浮于事,保证每个人都是行家里手。

泥匠班子通常需要一定数量的小工,运土、吊土、上料等等,这些下手活一般由本家族的人来干,别一家族的人常常也会来帮忙,这是不用付酬金的,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一工还一工,这是客家人相互帮助的优良传统。

对于一个土楼泥匠师傅来说,他的全套工具形制简单,却有着神奇般的魔力。

一副墙槌版(墙模)、两根夯杵、若干圆木横担、一把大拍板、若干小拍板、一盘绳线、一把木尺、一把三角尺、一把水准尺还有铁锤、锒头、铁铲、丁字镐各一把、泥刀、泥锄、木铲若干。

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工具,土里土气的工具,在客家人手里象是有了魔法,如神仙的魔杖一样“变”出了一座座土楼。

木匠师傅必须在泥匠师傅之前进驻现场,做好泥匠师傅夯墙时安装的木构件。对于一座土楼,主人和两路师傅只有一个大致上的构思和设想,不象现代建筑一样体现在设计图纸上面,而存在于心里,可谓“胸有成楼”。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具体问题,这就需要主家和师傅三者之间协调一致、相互合作。如果一方不幸染上现代官场常见的扯皮毛病,整个工程就无法进展了。闽西南乡村数以万计的土楼,可谓都是精诚合作的产物,就这一点而言,现代的“公仆”实在有必要向土楼的子民学习一点合作的精神。其实对主人来说,他在聘请师傅之前,往往会留心两路师傅是否脾气相投,能否合得来,而泥木师傅也总是喜欢寻找合拍的对子。

一座土楼的动土奠基,这里有一套完整的仪式:

烧香化纸、杀鸡祭拜天地、安符出煞、洁净地面。

这种古老的仪式比现代建筑的奠基典礼似乎要更富有人文气息,因为后者无非就是最大的领导讲话,然后大小领导一起剪彩,象征性地铲一把土,带着官本位流弊的深深印记。而土楼的开工仪式,充满着对祖先的追思、对自然的敬畏。

土楼地基的基坑,客家人称为大脚坑。地面以下的石砌基础叫大脚,地面以上的墙脚、腰壁叫小脚。大脚坑的宽度比小脚的宽度大一倍,深度则根据楼高与地基来确定。大脚以大石头干砌,缝隙用小石块填紧,其四个边角必须用整块的巨石,以确保屋角地基的稳定,边缘还要填土夯实。小脚一般采用表面较为平坦的石块,以三合土湿砌,通常高度是50厘米,但也有更高甚至高至门楣以上,这主要是出于防备山洪的需要。

小脚砌成,师傅可以放松几天,等三合土墙面干固之后,再开始夯筑土墙,俗话叫作行墙。这是建造土楼最主要的工序,所以行墙前夜,主人要请泥木匠师傅、风水先生和小工、亲戚吃喝一顿,大块肉大碗酒,不妨豪兴一点。第二天,鞭炮震天动地地响起来,烟雾缭绕,散发着浓烈的气息,墙槌版贴着红纸,靠在小脚上,象是准备出征的满面红光的将士。村里人们都知道,这是土楼开始行墙了。

“一”是事物的起始,中国人特别注重第一次。土楼行墙也不例外,第一版墙一定要用最好的土,以最重视的态度夯得最坚固。如果没有风水上的说法,第一版墙从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开始都是可以的。行墙一周之后,就要换一个方向了,即从正反方向轮流进行。

土楼底墙一般厚达一米半到二米,一米左右便不多见,也许人们会说,这厚得有些过份了。其实就夯土技术来说,这不仅谈不上厚,而是显得太薄了。宋朝《营造法式》提到的“标准”是:“筑城之制,每高四十尺,则厚加二十尺。”“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如果按照这一标准,夯3米高的土墙,墙的厚度就要一米,你想想这工程量有多大,而且要占用多少空间?三层土楼的高度一般都在十米以上,四、五层的则高达十多米,最高的是南靖的和贵楼,高达21、5米,底墙厚度却只有1、34米。客家人的土楼超越了《营造法式》的标准,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客家人的夯土技术得自真传,炉火纯青,始终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令人望尘莫及。

即使是夯得最结实的土墙,它的墙面也不免会有隙孔,所以必须在风干之前进行修补,风干之后就来不及了。先用长板拍打墙面,这得是认真的“严打”,不能走过场的;接着用嫩泥抹墙,把版层缝一一抹平,用小板拍实;最后再用长板拍打一遍,以巩固“严打”成果,这样,墙面也就发生了巨变,平整而光洁。

夯墙夯到第二层,要上棚枕了,主人又要请师傅和小工吃喝一顿,这叫作“食棚枕酒”。杀鸡宰鸭打糍粑,十分丰盛,这一方面是庆祝工程进展顺利,一方面也有给工匠补充营养和体力的美意,毕竟棚枕以上的施工,越来越辛苦了。楼墙在增高,工匠是关键,土楼主人很明了这个道理。

楼墙高高耸起,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泥匠师傅可以歇一口气了,木匠师傅要开始盖顶了——在屋架椽木上铺钉杉板,这种宽10厘米、厚3厘米、长2米多的杉板俗称角子板,三片对接或者五片对接成一瓦路,然后盖上瓦片,客家土楼一律用青瓦,闽南区域的土楼则普遍用红瓦。

盖瓦之后,这也就意味着屋面的工序已经完成,俗话叫作“出水”,主人自然高兴,还要设宴款待师傅小工和亲朋好友,以示庆贺。

“出水”之后,余下的工程千头万绪,还有许多活要干。木匠师傅要装楼梯、建楼板、做楼栏与隔扇、装天屏、安门窗、钉天花板,以及室内木质装饰等等,泥匠师傅要挖门窗洞、砌水沟、铺天井、铺廊道、铺禾坪、砌池塘、垒灶,以及粉刷墙内外等等。这些活需要比夯墙更多的时间,一些内部装饰精美的土楼,象是承启楼、绳武楼、二宜楼,花费时间都在数十年以上。土楼主人和工匠没有抢时间赶工期、向某一节日“献礼”的习惯,即使对待一个简单的工序,他们也是一丝不苟,力争做得最好。

一座土楼就这样建成了。

无数座土楼建成在闽西南乡村,没有一块碑记留下一个建筑师的名字,那些乡间土生土长的木匠与泥匠也从没想到要留下什么名,在他们看来,夯建土楼不过是一门谋生的手艺,一只可靠的饭碗。农忙时下田,农闲时建楼,他们的身影奔走在闽西南乡村。他们是一些历史册页上没有名字的人,他们让人记住的多是一些土里土气的绰号。

在时下的社会,我们看到了不少建筑商手里还在算着钱,房子却已经裂缝、倾斜,甚至轰然倒塌。但是在闽西南土楼乡村,无名工匠们早已不在人间,他们建造的土楼却还是那么坚固,依然在岁月的磨蚀中巍峨屹立,并且还将永远地屹立下去。

让我们向那些无名的土楼建筑师致敬!

同类推荐
  •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本书共收集各类稿件79篇,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向莆铁路建设历经的重大事件,以及建设者同地方政府、沿线群众风雨同舟、鱼水相融的往事。
  • 世界建筑文化

    世界建筑文化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的国家和民族都创造了风格独特、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它们散布于世界各大洲,点缀于高山、雄踞于平原、展翅于海滨、沉埋于黄沙,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足迹。它们在承载人类的历史的同时,其本身也成为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主要向读者展示了五大洲各个国家地区的建筑文明,包括历史传承、建筑的类型与风格,以及建筑技法等,本书集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相信通过浏览本书能使你对世界建筑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明晰的了解。
  •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本书以中西文化为理论基础,以中西建筑为比较对象,以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时空意识、审美尺度、物质载体、装饰意匠以及发展道路六个方面的美学比较与研究,揭示出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并对当代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管理丛书·第二辑·安特管理文库。本书借鉴了许多国外店铺的成功经验,并且搜集了大量国内相关行业的资料,力图全面翔实地向有志于店铺经营的读者介绍店铺创建设计的全过程,以及每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难点。
热门推荐
  • 血海魔煞

    血海魔煞

    一个强大的灵魂体,一个体质如魔一般的孩子。成神成魔,神亦魔也,魔亦神也,神魔不两立。成魔神,毁神界,创魔界!
  •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本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防伪职责和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餐饮概论、包括前期经营规划、厨房管理、服务现场管理、原料采购管理、菜单设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餐饮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
  • 神渎

    神渎

    一次百年不遇的炎月祭牵扯出一场惊天动地的异变,有不轨之徒欲打开万年前集众神之力封印于时空缝隙的二帝。人界暗潮涌动,阴谋接踵而至,且看六道众生中最为普通的人类如何力挽狂澜,智战神魔。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故事,但是还是有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让整个故事环环相扣的。总之就是个考据了很多中国古代神话(看的粗浅,仅供参考),带点儿灵异色彩的玄幻类故事。此书节奏较慢,篇幅可能比较长。
  • 梓人遗制

    梓人遗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华宝藏

    南华宝藏

    俞传,一个普通青年,从一座道家古墓里的一张有关南华仙人的藏宝图……从此以后,发生在他身边的诡事越来越多,湘西阴阳冢,地下怪蜥,古墓神像,仙洞寄生虫,千年僵尸毒,南华仙人的仙书和仙玉之谜……
  • 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

    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最强药剂

    最强药剂

    嗯,暂时先空着,不介意吧!我知道一定不介意的!希望大家多多点击推荐和收藏!!
  • 情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情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妖族保镖

    妖族保镖

    山妖山妖,归梦之蛟。茫茫渺渺,御宇枭逍。随风无影,慕之寂寥。身在幽冥,魂督九霄。-----------------------------------------书友群:40748222永恒新书:《东北灵异档案II》已经上传,欢迎朋友们收藏阅读!
  • 关上潘多拉魔盒

    关上潘多拉魔盒

    历时近一年,行程数万里,深入四川、北京、云南、新疆、河南、广西、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数百个乡村,接触了上百名艾滋病人。年过六旬的成都女作家李林樱结束了自己的艾滋病调查之旅回到蓉城,并将自己这一年来的亲眼所见所思形成了一篇数万字的调查报告———《关上潘多拉魔盒》。艾滋不可怕,让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关上这潘多拉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