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丁的大大小小高山湖泊62个,犹如一颗颗蓝宝石镶嵌在雪山草甸之间,将亚丁装点得妩媚动人。湖水清澈碧透的度母湖犹如一汪碧玉依偎在雪峰青山怀中,立于湖岸,雄伟壮美的仙乃日雪峰伸手可触,蓝天、雪峰、森林倒影于湖面,仿佛童话故事般。五色海玲珑剔透,雪山倒影湖面,被当地人奉为神湖。恰斯神湖湖中枯树残横,水生植物密布,水质呈淡绿色,湖旁红叶落下飘于湖面;旁边的小湖呈蓝色,两湖色彩差异明显,形成 湖中有湖,“半江瑟瑟半江红”之景。湖四周香柏冲天,之间挂着五色经幡,树和经幡倒影水中令人叫绝。水过之处铺着金色钙化物的五色滩,流水在苍郁碧翠的灌丛中飞珠吐玉,阳光从树枝的空隙间照射下来,斑驳阳光洒在滩上,如跳动的五颜六色火焰。
亚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使其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至今仍保持着古朴原始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浓郁的康巴风情,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庙、精美古老的唐卡、飘扬在山顶隘口的五色经幡、虔诚的朝拜者,处处显现着神秘的气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香格里拉之三:西藏墨脱
在稻城休整一天后,我们便从稻城乘车赶往理塘,从理塘租车途经巴塘、芒康、左贡、八宿,直奔西藏波密,去寻访我们心目中最后一处香格里拉——墨脱。墨脱,是我国目前唯一不完全通公路的县,素有“高原孤岛”之称,被誉为“西天最后的一片净土”。
对一部《消失的地平线》的“实证”,似乎证明了它在云南的中甸或在四川的稻城。其实,作为一种古老的理想,这世上曾有过许多“香格里拉”,很多人都有过心目中的“香格里拉”。墨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乘车去西藏波密的路途中,我们经历过深夜11时还在雪山上修车的痛苦;也经历过夜幕降临时,昏暗的天空中透出一束灿烂粲然的霞光,投在山峦上,光线来得突兀,去得迅速。我们有人抢拍得一张后那唯我独有的神情令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天刚放亮,我们便从波密县城乘上丰田越野车向墨脱出发。在夜幕的笼罩下前往进入墨脱的第一驿站24公里处。汽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爬行两个小时,拂晓时分我们到达了第一驿站。随后,我们便开始徒步行军,准备翻越嘎龙雪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嘎龙雪山最顶峰时,在雪光的映衬下,奇形怪状地冰川显得格外亮丽。据有经验的当地人讲,现在是翻山的较好时机,太阳完全照在雪地上,会灼伤眼睛和皮肤。我们跟随一群背夫信心百倍地开始翻越嘎龙雪山。
沿着前面踩过的雪道,我们10步一歇、9步一停地缓步向前挪动着身体,特别是踩空一脚滑下时,根本无法移动一步,腿脚变得完全无力,体力也开始渐渐有所不支。在红景天口服液与葡萄糖口服液的催化作用下,连走带爬地到达了山顶。山顶的风很大,吹得全身透凉,由于雪风拂面的刺骨,我们无暇顾及攀登眺望美景,便开始往下走。据说波密县与墨脱县是以嘎龙雪山峰顶为界,北坡属波密,南面属墨脱。进入墨脱境内,由于心情激动,我们的体力好像有所恢复,经过第三、第二、第一平台到山脚下的52公里处,我们走得较为顺利。在52公里处吃过午饭后,我们便乘上了清一色的农用车赶往下一驿站80公里处。前往80公里处的“公路”,依山而建,刚好能够挤过农用车,另一侧就是万丈深沟。路基全是被雨水冲刷后裸露出来的参差不齐的鹅卵石,路陡弯急,在车厢内感觉简直是大厨手中的颠勺,上下翻飞,五脏六腑感觉几乎搅在一起。我们在80公里处下车后,便又开始徒步前行到108公里处。
越往墨脱走,海拔就变得越低,植被就更加浓密,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多。放眼望去,随处可见植物中的活化石梭锣树、大如铺盖的芭蕉叶,奇美无比的瀑布,耳边不时响起动听的鸟鸣、虫叫,但必须时刻提防更加恐怖的蚂蟥、毒蜂、虫蛇、野兽,以及泥石流造成的山体滑坡或者滚石飞落。傍晚时分,我们在哈达的包围、热情的问候和黄酒的飘香中,终于踏进了墨脱县城。
迄今为止,墨脱仍是中国唯一不完全通公路的县,环抱雅鲁藏布江的群山像把巨大的钳子,把墨脱的乡乡寨寨紧紧地钳在狭长的谷地和山腰之间。从南迦巴瓦峰到墨脱县城直线距离不过40公里,但雅鲁藏布江江面海拔高度却已从2000多米急速下降到数百米。当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着雅鲁藏布峡谷逆流源源北上,撞到喜马拉雅的庞大身躯并与它上方强大的寒流扭成一团时,一个自然奇观出现了: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上,是寸草不生常年堆积着冰雪的高寒世界,但随着急速下降的山势,在这里几乎可以发现北半球湿润地区的各种主要植被类型的顺序更替。换言之,从严寒的北极到我国海南岛的植被类型,几乎全部被压缩于这个局促的弹丸之地。
所有能有机会徒步进出一次墨脱的人,在数天的步行中都会强烈体验到一次从冬天滑入夏天,或从夏天爬进冬天的艰辛而又奇异的感受。
对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来说,西藏是神秘的;而对许多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族同胞来说,墨脱不但是神秘的,而且是神秘中的神秘。在他们的心目中,墨脱至今仍是不可企及的极乐世界。藏族好友嘉措对我说:在藏传佛教中,墨脱代表着七种圣境中的一种“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之意。
墨脱在历史上称“白马岗”。在藏传佛经中,“白马岗”意为“隐秘的、刻画而成的莲花圣地”。据说,如果从空中俯视墨脱县,就能发现整个墨脱宛如一朵巨大的莲花,它的花心就在今天墨脱县“县城”所在地,周围的群山则是一片片花瓣。藏经中有过这样的句子:“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历史上许多佛教信徒都把一生中能去一次“白马岗”视为最大幸事。
墨脱境内有雄伟壮观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这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与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长着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座山峰的夹峙中雅鲁藏布江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5000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由于位于南迦巴瓦峰南坡,因此与西藏任何地方都不同,处在热带和亚热带环境之中,这里植物种类繁杂多样,高山寒带植物和热带植物几乎都能生成,是西藏的大植物园。
清朝末年到这里安国定边的清兵首领刘赞廷对此深有感触,对墨脱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世外之桃源……”对此地高山峡谷的亚热带雨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上世纪30年代,英国植物学家华金栋亦潜入墨脱在山谷探险,并在白马狗熊(地名)一带的江面上发现了一个壮丽的瀑布,每遇丽日蓝天,飞瀑蒸腾,形成无数七色彩霞,因而被称为“虹霞瀑布”。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对墨脱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考察,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科学数据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作了全面研究,获得许多重要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无论在深度或长度都居世界第一,最深处即在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之间,深度达5382米;长度即派村至巴昔卡,长度达494.3公里,这使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科尔卡大峡谷自愧不如。大峡谷将以其无与伦比的雄伟峻峭和非它莫属的奇丽风貌受到世人的格外青睐。
要离开墨脱了,临行前,我们每人带了一份当地土特产——石窝和一把乌木筷子,这是墨脱县唯一能生产加工的商品了。
翻越多雄拉雪山是走出墨脱的必经之路,也是进出墨脱最艰难的一段。多雄拉雪山垭口海拔只有4200多米,这在雪域高原是最常见的高度。然而它的难度在于从海拔只有数百米的亚热带半天时间爬升到冰雪严寒的“北极”,这急剧上升的海拔高度一般常人是受不了的。
多雄拉雪山终年积雪不化,即使在盛夏山口也是白雪皑皑,每年这里有8个月大雪封山。这里每天气温最高的时间是中午,部分冰雪从下部融化,最易出现雪崩和冰层塌方,因此不论出山还是进山,必须赶在中午前翻过山口。天不亮我们就打好行装向多雄拉雪山进发。茫茫的多雄拉雪山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眼前只留下一串串杂乱的脚印。风刮得很大,经过山口时起码有八九级风力,隔几米远几乎连话都听不清。终于在下午两点多钟我们翻过了多雄拉雪山这个鬼门关,走出了“隐秘的香格里拉”墨脱。
经过这次香格里拉寻访,至今,中甸、稻城、墨脱仍是我走不出的梦境。梦里我在这些场景中来来往往,无法走出,即使我乘上飞机,透过机窗,看见蔚蓝的天,视野之外的中甸、稻城、墨脱又浮现在眼前。
目前,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寻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醒悟:我们追寻的其实是人类回归自然的渴望和纯净的精神家园。人们不再执拗于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处的争论,而相信这一和谐、美好的象征存在于一切各民族、宗教水乳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基于这样的认识,一条跨越了川滇藏,汉、藏、彝、羌、纳西、摩梭、门巴、珞巴等民族地区及传统风景区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最近在我国强势凸现,它再现了前人描述的拥有神秘宗教、民族文化、冰川、雪峰、草甸、温泉、森林、峡谷浑然天成的香格里拉。
《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
悠扬而浑厚的诵经声,随着山谷中的寒风传来。赭红色的墙体,绿色的经幡,耸立的白塔,在珠穆朗玛雪山的映照下显得神秘莫测。这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
绒布寺,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始建于1899年,由宁玛派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了这座600多平方米的寺庙。绒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巴松乡,高居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东西侧的“卓玛”(度母)山顶。绒布寺距定日县90公里,距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0公里处,海拔5100米,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
离天最近的寺庙
整个绒布寺依山而建,一共5层,现在仍在使用的只有两层。尽管它没有占据遥远的时间和辽阔的空间,但其海拔高度及身后的珠穆朗玛峰,使它在100多年里稳稳当当地演绎着属于它的角色,占据着属于它的一席之地。
绒布寺山脚下的绒布河,是珠峰北坡的3大冰川,即东、中、西绒布3条冰川的雪融水汇集而成的冰川河流。在5500-6300米的广阔地带有保存完好的特有冰川形态冰塔林。冰塔林区内,千万座冰峰,千姿百态、绚丽晶莹、巍然屹立。这里的天空碧蓝如洗,一尘不染,大气稀薄,却透明似镜。从绒布寺至冰川底部,沿途乳石峥嵘,风光奇异,气氛神秘,犹如进入到气象万千的高山城堡,像似来到一座巨大的地质博物馆。
绒布寺距珠穆朗玛峰约20余公里。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就把珠峰尊为神明。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的祖师米拉日巴(1040-1123年)曾在珠峰一带的山洞中修行达9年。这位在藏族文学史上“道歌新体裁”开创的鼻祖,在这一带留下了很多极为动听的故事和非常优美的旋律,有的至今被人们传唱,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在《米拉日巴道歌》里可以看到。在藏族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中,将珠峰及左右两侧的四座高峰誉为“长寿五姊妹”(即五位女神,为扎西次仁玛、婷吉希桑玛、米玉洛桑玛、决班震桑玛、达嘎卓越桑玛),珠峰被称为“第三女神”、“后妃神女”、“祥寿神女”。在藏传佛教绘画中,代表珠峰的神女全身白色,骑一头白狮,右手高举一柄黄色九尖金刚杵,左手捧一大长宝瓶,俊秀神武。
这一带的圣山圣水所折服的不仅仅是米拉日巴大师一个,若要一一道来,可排出一个长长的队伍。创建绒布寺的宁玛派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初,绒布寺除主寺外,还修有八个小寺。僧尼同住一个寺庙开展佛事活动。兴盛时曾拥有僧人300多名和尼姑300多名,20多个殿堂。事过境迁,1983年寺庙经历了大规模的修建之后到现在,只剩下不足100人的寺庙,设有一个诵经殿和一个殿堂。能欣赏到很有价值的壁画。每年藏历4月15日举行3天的跳神活动,藏语称为“嘛尼日珠”(意为祝世间和平幸福),藏历11月29日举行隆重的驱鬼仪式。
走进寺庙主殿,正面供有释迦牟尼、莲花生等佛像。经堂中间8名喇嘛一字排列,两边是20名尼姑分别盘坐在垫子上。喇嘛和尼姑在同一个经堂念经,做佛事活动,这是红教寺庙的一大特点。
驰名中外的寺庙
其实创建绒布寺的和后来加入绒布寺的喇嘛,都图个清净而来到这里。但世界最高峰的存在和近几十年来的登山热,恰恰相反,使这里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国际化了。
绒布寺是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从这里向南眺望,可以看到珠峰山体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群峰之间,令人望而生畏。每当天气晴朗,能够见到山顶有一团乳白色的烟云,像一面白色的旗帜在珠峰上空飘扬,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旗云”,堪称世界一大奇观。
在珠峰登山爱好者中,绒布寺已驰名中外。寺外白塔下的玛尼堆是当地佛教徒们为自己祈求好运的一种形式,而现在,十字架和英文也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