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3200000012

第12章 交游篇 转益多师是汝师:民国交游(12)

聂绀弩小时候就常挨母亲的打:“母亲打我的时候,从来不哑打。一面打,一面一定骂:‘砍头的!’‘杀脑壳的!’‘充军的!’‘短阳寿的!’母亲虽不能说是大家闺秀,却也不出身于什么低微的人家,不知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的骂人的话。现在我在编一个报屁股,接到的文章,常有骂人的。……拿笔写文章的人,想不到竟如此专制,蛮横。然而也未足怪,也许他们也有一个像我的母亲一样的母亲,他们实在比我还要像我的母亲的儿子。其次,母亲打我的时候,从来不许我的脚手动一下。她有一句术语,叫做:‘动哪里打哪里。’儿子也很难喂得像绵羊,动一下,跳一下,一面固然是心里受了许多冤屈,无可申诉;一面也只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的反应,但这却多费了母亲的许多力,也使父母的遗体多吃了许多苦。”

长大后,聂绀弩对幼年的挨打耿耿于怀:“母亲在我做了官的时候还称功说:‘不打不成人,打了成官人,要不是我从前打你,你怎会有今天?’为了证明她的话之不正确,我有时真想自暴自弃一点才好。”

幼年的挨打经历,使聂绀弩有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偏见:“无论为了什么,打孩子,总是不应该的,而错误总是在大人一边。”由此他对天下母亲们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怎样做母亲呢?让别人去讲大道理吧,我却只有两个字:不打。”

陈之藩小时候也常挨打。暑假一到,父亲总让他背唐诗。背不出来,父亲就怒目而视,甚至拳脚交加。

一天晚上,全家在院子里乘凉,祖母讲了一个东北人熊的故事。

祖母说,东北的人熊,是常常站着走路的。头发盖着眼睛,像个没有理发的脏人。祖母说,熊最爱吃蜜,而野蜂的蜜,多是藏在树窟窿里。熊白天总是到森林里寻找大树窟窿,它们一尝之下,是甜的,便断定是蜜,却舍得不吃。然后它们回“家”把自己的小熊一个一个的运了来,让小熊吃,小熊吃饱了蜜,大熊也好像吃饱了似的,然后再把一堆小熊运回家去。

小熊吃蜜时,大熊四出张望,保卫着小熊。

东北的农夫想出了一个主意:把藏在大树窟窿里的蜜挖走,换上大粪。大熊再带着小熊来时,小熊尝到粪,即不吃。大熊就打小熊,强迫它吃;小熊还是不吃,大熊就急起来,把小熊拍死、扯烂。等到大熊把小熊一个个的扯烂以后,它自己一尝,原来并不是蜜。于是大熊重新坐下来,把自己扯烂了的孩子尸骨往一处堆砌,它或者以为重新砌到一起,小熊还会活的。这时候,你会听到大熊的哭声。这个故事拯救了陈之藩的童年:“父亲听完了这个熊的故事并没有说什么。但以后,我再没有因背不出唐诗而挨打。”

塞来的《儿童时期之研究》指出一个虽比比皆是却为人忽略的现象:成人常常不理解孩童的心理:

“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作小形的成人,期望他少年老成,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现在才知道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

周作人说:“这是我们从儿童学所得来的一点常识,假如要说救救孩子,大概都应以此为出发点的。”

正因为不理解儿童心理,成人对儿童的训诫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尝见教师,以儿童争斗,痛加训责,令其反省,自知悔悟,儿童因恐叱责,勉从师训,谢过而罢。但此仅在表面,实则心方自谓:先生见责,乃由憎我,不公孰甚?且其为此,当由偏听敌手之告诉,今当乘隙复痛惩之,以报此恨。因此唆使同伴,或自出面,益与敌手为难。然则昔逢教师谴责,所流之泪,非悔悟之泪,乃恐惧与怨恨之泪;而教师之训诫非徒无功,且益激之使进于恶而已。其故盖由教师对于儿童争斗,不调查其原因结果,不体会其心理道德,妄以成人之理性为标准促其反省,有以致之也。”

那么,成人理解儿童为何那么难呢?周作人在《感慨》一文中给出了答案:

“对于儿童的理解,却很难了,因为理解是极难的难事,我们以前轻易的说理解,其实自己未曾能够理解过一个人。人类学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儿童研究的书,世界上也已出了不少,研究的对象的儿童又随处都是,而且——各人都亲自经过了儿童时期,照理论上讲来,应该不难理解了。实际上却不如此,想起来真是奇怪,几乎近于神秘。难道理解竟是不可能的么?我突然的想到中国常见的一种木牌,上面刻着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五者地位不同,其为权威则一,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也是专制政治的缩影;专制与理解,怎能并立呢!”

如果我们耐心倾听孩童的心声,细心体察孩童的心理,悉心保护孩童的天性,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理解孩童,那么接下来的“望子成龙”就并非难事了:

“大抵教育儿童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只如种植一样,先明白了植物共通的性质,随后又依了各种特别的性质,加以培养,自然能够长发起来。”

王筠《教童子法》云:“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

王侃《江州笔谈》云:“教小儿,不欲通晓其言而唯责以背诵,虽能上口,其究何用。况开悟自能记忆,一言一事多年不忘,传语于人莫不了了,是岂再三诵习而后能者耶。”

很多学生,读私塾读不下去,就是因为塾师总是摇头晃脑地诵书而从不给学生讲书。一些少年英才,就这么给活生生糟蹋了。

当年,胡适在家乡读私塾时,很多同学都无法忍受枯燥的背书而纷纷逃学。胡适没有逃学,因为塾师给他开小灶,为他讲书。这要归功于胡适的母亲。这位年轻的母亲,给塾师高额的“束脩”,要求老师一定给胡适讲书。胡适因此过早地从书中获得乐趣。对同伴的逃学,他就大惑不解了。

人到中年后,他才醒悟:当年老师的“讲书”,对他弥足珍贵。此事,胡适在“自述”中有详细的说明:

“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小学生初念有韵的书,也还不十分叫苦。后来念《幼学琼林》,《四书》一类的散文,他们自然毫不觉得有趣味,因为全不懂得书中说的是什么。因为这个缘故,许多学生常常赖学;……。他们都属于这每年两元钱的阶级。因为逃学,先生生了气,打的更利害。越打的利害,他们越要逃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念的几本书虽然有许多是乡里先生讲不明白的,但每天总遇着几句可懂的话。我最喜欢朱子《小学》里的记述古人行事的部分,因为那些部分最容易懂得,所以比较最有趣味。 同学之中有念《幼学琼林》的,我常常帮他们的忙,教他们不认得的生字,因此常常借这些书看;他们念大字,我却最爱看《幼学琼林》的小注,因为注文中有许多神话和故事,比《四书》、《五经》有趣味多了。”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胡适明白,母亲增加学金给他带来的大恩惠。那天,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塾师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塾师交她的儿子带回家去。一会儿,塾师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忽然过来问胡适:“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只比胡适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胡适才明白自己是一个受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线,胡适母亲却送十块线。

提起幼年读私塾的经历,胡适大为感慨:“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方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念古文而不讲解,等于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全无用处。 ”

1943年,周作人写了篇《记杜逢辰君的事》。

杜逢辰是周作人的一个学生,因贫病交加,想自杀,后经周作人劝说,“杜君就改变了态度,肯吃药喝粥了”,那么,周作人是怎么劝这个学生的呢?周作人的话大意如下:“你个人痛苦,欲求脱离,这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现在你身子不是个人的了,假如父母妻子他们不愿你离去,你还须体谅他们的意思,虽然这于你个人是一个痛苦,暂为他们而留住。”周作人这几句话“本极寻常”,却“不意打动杜君自己的不忍之心,乃转过念来,愿以个人的苦痛去抵消家属的悲哀”,于是,周作人对杜逢辰大加赞赏:“我想起几句成语,日常的悲剧,平凡的伟大,杜君的事正当得起这名称。”

在文中,周作人说:“我平常最怕说不负责的话,假如自己估量不能做的事,即使听去十分漂亮,也不敢轻易主张叫人家去做。这回因受托劝解,搜索枯肠凑上这一节去,却意外的发生效力,得到严重的结果,对于杜君我感觉负着一种责任。但是考索思虑,过了十年之后,我却得到了慰解,因为觉得我不曾欺骗杜君,因为我劝他那么做,在他的场合固是难能可贵,在别人也并不是没有。一个人过了中年,人生苦甜大略尝过,这以后如不是老成转为少年,重复想纳妾再做人家,他的生活大概渐倾于为人的,为儿孙作马牛的是最下的一等,事实上却不能不认他也是这一部类,其上者则为学问为艺文为政治,他们随时能把生命放得下,本来也乐得安息,但是一直忍受着孜孜矻矻的做下去,牺牲一己以利他人,这该当称为圣贤事业了。杜君以青年而能有此精神,很可令人佩服,而我则因有劝说的关系,很感到一种鞭策,太史公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周作人劝学生的那几句话,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因为周作人也有“为儿孙作马牛”的想法,他的“落水”也有为家人着想的原因。

北京沦陷后,胡适曾写信劝胡适南下,周作人以家累重为由婉拒了胡适的好意,在给香港友人鲍耀明的信里,他谈到了这件事:

“适之的诗(稿已不存)系劝我南行,其意甚可感,但我因家庭关系实在无意摆脱,「有母亲,鲁迅的故妻,兄弟的故妻及三个小孩均在京,我自己一家大小四人,我女儿和她的两个小孩,以上均住在我处」,故只能苦住下去。”

当然,家累重不是当汉奸的理由;但周作人所说也是实情。周作人上面这番话确有些“英雄气短”,但他的“儿女情长”也有其可贵之处。

周作人在香港友人鲍耀明信中,多次为家人的事请对方帮忙。

1961年9月1日,周作人在给鲍耀明信里,请对方为儿子周丰一购买淡巴菰及香烟嘴一个。还向鲍耀明介绍了儿子:“小儿丰一北大卒业,现在北京图书馆任事,今年也已有五十岁了。”

尽管周作人知道吸烟有害,但仍在友人面前为儿子开脱:“烟草外别无他好”“唯童痴喜食淡巴菰”。

年近八旬的老人,为了五十岁“小儿”的烟草嗜好,不惜向远方友人开口求助,足见其对“小儿”的怜爱。

1962年3月3日,周作人“因循最小的孙儿(今年满四岁)之请”,请鲍耀明“费神赐寄克宁奶粉一磅,角砂糖两磅”。

在给鲍耀明信里,周作人还曾为内人求购膏药、炼乳,为妻妹求购安眠药、梅干菜,为在大学读书的孙女求购英文字典,为自修日语的外孙求购日华辞典,为学兽医的外孙求购奥林匹克方面的邮票(集邮用)等。

儿子的烟嘴,孙子的奶粉,外孙的邮票,这些在大丈夫眼里,乃琐屑之事。然而,细微之处见精神。越是在这些琐屑之处越是显出一个人的慈爱之心。

当时,周作人有个外孙女即将大学毕业,由于女婿病逝,周作人主动承担了外孙女的膳宿费用,但他手头也紧,只得给香港友人写信请求预知稿费。当收到香港方面寄来的港币时,周作人长松了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说:

“港友的港币已蒙其慨然寄与,因此外孙女之毕业前所要膳费五六月份已有着落,即为转寄去了,至于以后尚差一个月,则容再理会耳。”

周作人儿媳张菼芳患颔下淋巴腺肿,需服用雷米芳,内地买不到。周作人只能致信鲍耀明寻求帮助。

妻妹的失眠,儿子的烟瘾,儿媳的药,孙子的奶粉,乃至外孙女的生活费,所有这些都在一个八旬老人的关心之列,为了这些开支,周作人译书、写稿、变卖物品,总算把这个家累甚重的大家给撑了起来。说周作人“为儿孙作马牛”,确不为过。

文革爆发后,周作人被红卫兵勒令只能睡在洗澡间。时值盛夏,成群的毒蚊子将老人咬得体无完肤。儿子周丰一已被关进“牛棚”劳动改造。儿媳张菼芳于心不忍,硬着头皮找红卫兵求情,才把老人从洗澡间挪进小厨房。周作人牙齿不好,每天只能喝玉米糊,儿媳就买了一些松软的糕点,趁红卫兵不注意,偷偷溜进小厨房,塞给周作人。天气好时,张菼芳还会馋老人在外面晒晒太阳;天冷了,她还给公公装了炉子,并用旧报纸把窗户缝堵住。没有儿媳的悉心照看,周作人哪里能熬过1966年的严冬。

同类推荐
  • 花非花 梦非梦

    花非花 梦非梦

    这既是一部揭秘红楼智慧的随笔集,又是一本剖析人情百态的指南书,本书告诉你,红楼不是梦,而是真实的人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宝钗的高明,不在于进取,而在于退让,懂得何时收敛锋芒,悠然而止。她的进退有据、行止得体、是一种高明的政治家素质。宝玉深恨别人劝他留心仕途经济。宝钗和湘云都曾因此碰一鼻子灰。而黛玉则因从未如此劝过宝玉,而让他更加敬爱,引为知己。在少女时代,我一定会站在黛玉一边,但现在,经历过职场和人情世故的种种之后,我想,我也会那样劝宝玉,至少,是让他求得安身立命的一样本事。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爱恨都会渐渐变得圆融起来,就连悲哀,也会消磨成偶尔的怅惘。红楼梦人物分析。
  •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文中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对于有卓越眼光的创造发明的支持者,对于有首创精神和坚韧毅力的黄河大桥的设计者,对于气功大师神秘的功法及魅力……进行了一个一个深入地探寻和挖掘。这本报告文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他不像一些“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那样,较多停留于一般理性的思辨和浮泛的个体热情之上,而是努力去把握形象,刻写人物,为一个一个东方奇人塑像,将他们神奇而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动人故事活现于纸面,因而有相当的形象魅力和感人之处的。编辑推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玉民倾情力作!塑造了东方奇人群像!打破长篇小说的局限!看作者如何用另一种文学形式深入生活!
  • 你家的猫会写诗吗?

    你家的猫会写诗吗?

    这个无耻、傲娇又爱卖萌的猫,写下了这些让人无法直视的诗歌,“我就要尿在这里”、“跪在我面前”、“在你腿上的是谁?”、“分手”、“太忙”、“我最好的朋友里有一些是狗”……你能猜得到这只骑在主人头上的猫到底是多么傲娇了吧?读完它憋出来的诗,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德性了!书的内容就不剧透了,加菲猫曾说——“你长得太漂亮了,尼莫。可你记住,漂亮的人脑子都很笨,都是大傻瓜!”你看,你在猫的眼里就是这样的!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热门推荐
  • 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是清李伯元的代表作,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也是首次对清末官场的腐败进行全面否定的作品,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整本书以若干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连接写成。一个个故事通常同地方说起最终讲到北京,自然过渡连缀最终呈现出一幅幅鲜活的官场现形图。整个官僚体制中形形色色的大小官吏、胥使差役的行为心态,一一予以暴露。香港《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官场现形记》名列前10。人民文学出版社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小说,《官场现形记》列位第一。
  • 夏沫:爱恨成泪

    夏沫:爱恨成泪

    我就是我,一个平凡的女孩,从未想过有个人的出现打乱我的生活......
  • 无盐为后

    无盐为后

    她是明神宗唯一亲自册立的皇后,史书说她性情温和,贤良淑德,颇有皇后气度。她于万历四十八年崩侍,五日后,神宗病倒,同年七月驾崩。总算夫妻圆满。传说中锦衣卫王千户家中有个天仙下凡,花容玉貌,我见犹怜,传说中锦衣卫王千户家中还有无盐丑女,身形魁梧,声如洪钟,王大姑娘虽不比二姑娘生的娇柔,但也是鹅蛋脸儿柳眉杏眼,唇珠丰润天生一副爱笑的可人模样,被传无盐也不恼,端坐闺中看看书,写写字,非常闲适。皇帝大婚采选,王家二姑娘在选,人们都伸长脖子等待二姑娘是个什么位分,最后二姑娘留在宫中,王家大姑娘回府备嫁,等候大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伐神记

    伐神记

    少年石伐解开九天玄魔的尘封,踏上炼化十二法神的征程。一路收服妖女,兽女,仙女,让温柔的大师姐迷恋,让野蛮的公主撒娇,让女杀手沉沦。从下座天冲到上座天,杀到神座天,在三位天面狂战传奇。小棋子也能掀翻大棋局。石乱天仰天大吼:我欲伐神,一战到底,屠魔杀神,灭你天威!
  • 无敌司机

    无敌司机

    身份神秘的特种兵王来归都市。出于良心在火车之上伸出援手,没曾想被大小姐打了一巴掌。冰释前嫌之后大小姐给他安排成一个贴身保镖兼职小司机。且看最牛的特种兵王郑小天如何纵横都市,如何桃花运开。冷艳无比的校花,妩媚不已的美女老师,楚楚动人的贴身大小姐,二里二气的神秘少女,各种款式尽在书中。
  • 财富的秘密

    财富的秘密

    财富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更确切地说,财富是通过一种心理状态而被创造。几乎没有人一下子就变得富有或获得财富。大多数心态变得富有的人才会变得富有,个人财富的成长与发展有时很少被繁忙的男人或女人注意到,这样的人差不多是无意识地增长财富。 如果你是富有的,在这些书页里将有一些东西告诉你怎样使你的财富更丰厚。以及怎样更充分地享受已经被授予你的财富。 如果你正在通往财富的路上,本书里的一些东西将有助于你扫平道路并使它更短!
  • 身后有鬼

    身后有鬼

    我叫孙天,半夜接了个神秘红包,却给莫名其妙卷进一场场神秘命案中……“小玉女鬼事件”“楼盘死亡事件”“诡异人头事件”……游走在这些危险事件之间,虽然不知道哪天会死,但为了世界和平,我还是决定豁出去了!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园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先离婚,再谈爱

    先离婚,再谈爱

    我和他结婚了,他不情我也不愿,新婚夜他对我说:我要让你守一辈子活寡,然后又要让我坐一辈子牢……各种绯闻和诬陷,我放弃了一切,选择了离婚,净身出户!!!离婚后,他却天天缠着我,还让我给他生一个娃,这到底是几个意思?“我难受!”我抓着自己的衣服,一脸的茫然。“我知道,我就是你的解药!现在我就给你盖章认证!”男人魅惑的说道。等两个人想在一起了,却频频遭到前女友的骚扰,当真相揭开的一刹那,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一个石女,却引发了一场惊天的交易内幕。
  • 都市全能大鬼医

    都市全能大鬼医

    杨凡得到上古医术传承,下山后悬壶济俗世、银针渡众生,医者仁心,从此纵横都市,逍遥自在,绝美校花、娇俏萝莉、冰山御姐,且看他如何花丛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