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22400000027

第27章 一种属于土地的归去来——莫言的生平(20)

李存葆当时脸上就挂不住了,难道自己真的要从ABC学起?但宽厚的李存葆还是说,莫言同志可以再读一读,这其实是一个悲剧性的作品,结果这个作品拿了当年的第二届全国中篇小说奖的头奖。莫言则因为自己的少年轻狂被所有人盯着,看他能写出什么作品来,写不出来,当然就会成为笑柄。他就憋着一口气,因为自己那时候什么都没有,要用作品来证明自己。这以后他写了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爆炸》、《枯河》、《白狗秋千架》等作品,而李存葆好像再也没写过小说,转写报告文学、散文,并在莫言写出《白狗秋千架》的时候说,这个小子还是有点造化的。单凭这句话,李存葆就是有胸怀的大男人。后来,莫言说自己一直想和李存葆恢复关系,莫言和李存葆的事情在文坛传的很广,莫言后悔了,觉得自己很幼稚,没有城府,更不应该轻狂自大。

其实,进入文学系的时候,有很多同学瞧不起这个仅仅发表过几篇文章的乡下少年,他的一篇作业《天马行空》就是因为看不惯班里很多同学的傲慢所写的。在军艺的文学院里,傲慢也是常态,因为这里集中了全军最优秀的人才,李存葆就不必说了,还有南京军区报告文学作家,凭《唐山大地震》获得全国报告文学奖的钱钢,莫言根本就不算什么。据同学黄献国回忆,开学后不久,徐老师向大家推荐《民间音乐》,班里就有人问:

“作者是什么人?”有人开玩笑说:“就是咱班眼睛老睁不开的那个。”

因此,大多数时间,莫言在班里很低调,坐在教室南边靠窗的一个角落里,不怎么说话,发言也不积极,讨论也不太参与。但他从来不缺课,也不像有些同学故作高深地读书看报,或者大声咳嗽,或者很悲壮地愤然离席,以显示自己比老师的学问还高。莫言用他的谦虚来告诉所有人,低调是对付浮躁最好的方式。

2

军艺的学员宿舍是四人间,莫言和崔京生、施放一个寝室。有的寝室里,为了不相互干扰,大家都拉上了帷幔,各自为营,走进去有点像迷宫,可莫言的宿舍比较懒,不勤奋写作,还一派清清爽爽。那时候,天气冷,暖气不热,房间里都能结冰,刘毅然说,他每次去莫言宿舍,都看到其他人在侃大山,而莫言则趴在桌子上写他的小说,他还可以随时站起来回应,随后又坐下来接着写,他的手稿大多是一气呵成,很少涂改的。有时候,莫言无法安静地写作,就在文学系的阶梯教室里写,当时军艺正大修大建,四处都是泥浆黄土,相当的接地气,有利于写“高密东北乡”的小说,所以莫言的灵感迸发。

同学刘新增说,那时候莫言一天最快写一万字,他最喜欢莫言的《爆炸》,因为父亲要打儿子,一巴掌写了3000字,真心佩服莫言的语言能力和夸张能力。莫言有段时间要听着音乐才有灵感,喜欢听艾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边听边流泪,还说里面一定有痛苦的爱情。曾任《人民文学》编辑的朱伟在文中提到,莫言那时候借了一间教员宿舍专门写作——

晚上在大家睡觉前夹着书本稿子出去,天亮再毫无倦意地回来,由此他是军艺那种16开500字薄薄的绿格子稿纸最多的消耗者。军艺当时的稿纸分配是有数的,他过多的消耗,只能从他的好朋友刘毅然那里去要。

刘毅然是莫言他们的影像课老师,常常放一些不错的电影,他的家也成为莫言这帮朋友聚会之地,比如改善伙食吃点红烧肉,比如喝酒闹腾闹腾。

朱伟还提到:

从1985到1986年底,我骑着一辆凤凰牌破自行车,就这样经常跑军艺,莫言当然是我最重要的追踪目标。他给我的第一个中篇小说是《爆炸》,他交给我的是特别干净的稿子,每一字都写得方方正正,字体扁而几乎一致,其间几乎没有涂改。偶尔增加的句子,都会清楚地标示,一如他整洁的床铺。莫言写作,是不打草稿的,崔京生说,他在开笔前只是在一张纸上列出顺序、交叉、拐弯抹角处,然后就开始动笔,基本一字不改。在停下来思考的时,除了抽烟,还会用一把已经磨得亮亮的小梳子梳理其实不多的头发。他是极注重整洁的,但很朴素,永远是穿着衬衫的样子,天冷了就加件夹克。尽管有时也会挺直腰板,但我却总难有他穿着军服的印象。他真的不是一个军人坯子。

3

莫言后来感慨道:

“这一时期收获很大,方知文学是怎么回事,决心搞出一点名堂来。那时写作似乎已经成癖,一天不写东西,感到对不住自己,创作欲极强。”

写作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到了半夜,饿了,就用“热得快”烧水煮泡面吃。方便面是个好东西,学校伙食差,吃饭还要排队,喧闹如集市,在宿舍里煮面则自由多了,学校里禁查电炉,可是屡禁不止,莫言还买了二两虾皮,煮面的时候放上两粒,鲜美无比,吃过莫言面的人,都称赞不已,那时候,莫言以为方便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面本来是两毛钱一包,后来涨到了两毛五,因为怕涨价,莫言就一次性买回了50包,放在床底下的旅行袋子里。

深夜两点,文学系还是灯火通明,隔壁的李本深就用勺子敲着铁碗在楼道里喊:“收工了,收工了!”有人把文学系宿舍称作“造币车间”,因为通过写小说,有的同学写成了万元户,而莫言就是头号“造币机”,因为在军艺的两年里,尽管白天要上课,莫言还是写出了80多万字的小说。还有传闻,每天晚上,同学们有的外出访亲探友,有的喝酒侃大山,有的看书,只有莫言,躲在教室里一写就写到凌晨2、3时。当时不排除有人背后讥讽:这能成吗?

莫言很快就开始爆发了。从1985年开始,他陆续发表《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枯河》、《秋水》、《三匹马》《金发婴儿》、《球状闪电》、《石磨》、《红高粱》等。国内文学界到处在打听:谁是莫言?他是干什么的?当知道莫言是军艺文学系的学生时,许多杂志的编辑,以及文学爱好者,都跑来狭窄的宿舍,找他约稿,探讨文学。他只得躲起来。1986年,著名作家张洁应邀来军艺上课,她说她刚从法国回来,外国的作家问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有什么大事?她说,出现了莫言。

莫言后来回忆说,离开军艺之后,自己再也找不到那种在军艺看书写作的感觉了,尽管那时候军艺条件差,到了冬天脚上会生冻疮,洗澡也只能一星期洗一次,数百人争抢十几个莲蓬头,但大家都摽着一股劲儿,即便是平时嘻嘻哈哈,到了相互评作品的时候,也会严肃起来。

只要跟莫言熟悉了,就会发现这个同志不只会沉默寡言,还时不时一鸣惊人。刘毅然说,有次系里联欢会上,莫言和崔京生反穿着雨衣推自行车上台,身上贴着方便面,手挥舞着用卫生纸做的宝刀,嘴巴依依呀呀唱着不知名的调子,颇有些后来《红高粱》电影中“我爷爷”的味道。同学们很惊讶,同时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这才是真正的莫言,聪明、机智、幽默、充满了想象力。

外出体验生活时,莫言讲起故事来就是个话唠。有次莫言和刘毅然一起做火车卧铺去新疆,莫言讲的故事,像是野史又像是家史,他讲完了,自语这是个中篇小说,结果就有了小说《奇死》。莫言的很多小说都是给刘毅然讲故事的时候产生构思的,这种方式其实就是蒲松龄把听来的故事变成《聊斋志异》的过程,只不过在学习这位祖师爷的时候,莫言“青出于蓝”啦,他可以边讲故事,边记忆,故事成了他的素材。

学无止境

1986年,莫言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莫言利用等待分配工作的时间,讨个安静,继续“爬格子写稿”,后来被分配到总参政治部文化部工作。1989年11月,尽管1986年创作的《红高粱》已经获奖无数,但部队还是给了这作品“首届总参文艺奖”。孙毅老将军为他颁奖,莫言也因此荣立二等功一次。莫言在总参政治部文化部期间,写了报告文学《一夜风流》(1991)、《千万里追寻着你》(1994)和《水中之鱼》(1997),以及电视剧本《神圣的军旗》(1991)等作品。

1

关于《千万里追寻着你》,这篇报告文学是由孙毅老将军题写的标题,发表于1994年7月7日《解放军报》的“长征”副刊,后以全票获得全军“庆祝建国45周年国防现代化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奖。那年6月,为了撰写这篇报告文学,莫言和同事杨永革、周余霖一起去了西安近郊某地,这里的通信团是他们采访的对象,他们去陕北采风。

莫言在这次采风中,并不莫言,他先是跟路边的一位老人闲聊,关于白水雷牙哨所的战士,老人说:知道,那两个娃,有名得很,连我们县委书记都去给他们送金匾哩!在这次采访中,宋杰是山东莱阳人,莫言看到他的相册,说“咱俩是老乡,我是高密人。”。晚上一起吃饭,有个小女孩用地道的河南话说她吃饱了,莫言还站起来为她和她父母高歌一曲《九月九》。

后来,全军和总参文艺创作座谈会相继召开,总参成立了电视艺术中心,准备把解放军军事五项队的事迹拍成电视剧,莫言负责剧本创作。他换上迷彩服,到八一军体大队体验生活,采访写作,半个月后拿出了四集电视剧《神圣的军旗》,这部电视剧在中央一套播出,有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宁海强导演执导,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不少的地方男女青年看了片子纷纷给莫言写信,想托他去当兵,为国争光。

1991年夏天,南京市六合县新集乡滁河大堤决口,5米多高的洪峰,咆哮着扑出堤外,莫言则身穿迷彩服和战士们并肩作战,并根据此事写了报告文学《一夜风流》,发表于《解放军报》1991年11月19日的“长征副刊”上,并荣获当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评选金奖。后来,莫言说:

“我经常想起战士们忘我救人的景象,这就是我们军人爱祖国爱人民的最好表现。这样的爱孕育的军队,什么样的敌人都能战胜!”

此外,关于抗洪的另一篇文章《水中之鱼》,发表于1997年2月20日《解放军报》上,作品用“你”来抒发感情,主人公张金垠幻化成一条鱼,是一种童话式人性回归和还原。

2

莫言的上学梦还在继续。1988年8月,莫言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第一届作家研究生班,由北师大授予文学硕士学位,学制原本两年,但由于1989的缘故,延迟到1991年才结束。据何镇邦的文章介绍:

一九八八年七月至八月,研究生班的招生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全国各地八十多名创作上颇有成绩的青年作家报名。……入学通知是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发出的。加上同年十二月补充招生录取的几名学员,共有四十余名进入预备班学习,他们是:

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王刚、严歌苓、肖亦农、邓九刚、路远、刘毅然、宫魁斌、李沙青、李本深、刘亚伟、张坚军、王连生、季清荣、刘恪、毕淑敏、冯敬兰、江灏、雷建政、王宏甲、简宁、李平易、黄康俊、王树增、魏志远、彭维超、海男、洪峰、何首乌、陈虹、白冰、寇宗鄂、李秀珊、蔚江、于劲、王明义、千华、岛子、贺平、黄殿琴、孙大海、徐星、贝奇、叶文福、芳洲等等。

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预备班是于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开学的,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开设了政治、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等辅导课,……入学考试的科目正是上述辅导课的相应科目,只是写作是限时命题作文,当场完卷,记得写的是每人的创作自述,参加考试的各位开玩笑说:“为了进入研究生班,把自己的家底子都卖了!”我在判阅这些试卷时,也常忍俊不禁,当然也因此加深了对各位青年作家的了解。

据贝奇女士的回忆,她能记住的同学是:

蔚江、江灏、海男、萌娘、严歌苓、千华、黄殿琴、迟子建、陈虹、毕淑敏、冯敬兰、于劲、孙大梅、沙青、洪峰、叶文福、王明义、邓久刚、余华、莫言、王宏甲、王刚、白冰、刘恪、路远、徐星、何首乌、寇宗鄂、简宁、彭继超、黄康俊、刘亚伟、刘毅然、刘震云、王树增、沙林、岛子、王宁生、刘以林、杨新民、雷建政、肖亦农、严啸建、魏志远、季清荣、李本深、班长宫魁兵。

还记得老师有:唐因、周艾若、何镇邦、冯立三、童庆炳、王愿坚、鲍昌、唐达成、张契、李国文、林斤澜、孙津、文怀沙、谢冕。

莫言跟余华是一个寝室的,余华的夫人陈虹也在研究生班里,我后来觉得怀疑余华《活着》里福贵的命运,也就是赌博赌光了家产反而捡回一条命,就是莫言无意中讲的。因为当时两个人在同一个宿舍,不“卧谈”吗?况且,莫言写好了《酒国》还托余华拿去给浙江的一家大刊物,看看能否发表,因为余华那时候在浙江嘉兴编《烟雨楼》,可惜人家那编辑说了:

“这样的小说我们怎么可能发表呢?”

过了几年,《酒国》才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莫言获奖后,迟子建在微博中说:

二十三年前,我与莫言同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有天放映内部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莫言见我进来,非常严肃地对同学说,迟子建还是儿童团的,不能让他看!同学们都笑。莫言获得诺奖,让我们这些同学,得以在不同的地方,获得了与二十年前一样的愉悦心境!这个夜晚的绚丽属于莫言,祝贺师兄!

严歌苓在谈到同学莫言的时候说:

同类推荐
  •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蒙古族是一个崇尚“强权即真理”的民族。他们骁勇善战,崇尚武力,与农业民族“化干戈为玉帛”的观念大相径庭。蒙古西攻欧洲,南取中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元朝。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就是成吉思汗。
  • 养生鼻祖彭祖全传

    养生鼻祖彭祖全传

    本书人物主要选自历代《新城县志》《黎川县志》《建昌府志》《江西通志》以及历朝国史中所载可考人物,收录了上自唐末,下至1978年(中国史现代史段)的黎川历代本籍名人和客籍名人共667人。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本书分为岳飞、萨拉丁、成吉思汗等部分。
  •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在春秋五霸中,勾践是一个最为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一个中兴之君。在吴国为奴期间,他饱尝常人不能忍受之耻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把自己放在低卑的位置上去敬信群臣,集合众谋,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强吴,旋即北上,大会诸侯于舒州,成为中原之霸主。危中求存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勾践阴阳相违的双重人格。他是一个政治家、谋略家,韬光养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个阴谋家。
  • 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

    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

    旨在解读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作者秉承严谨的创作态度,在保证细节均有出处的前提下,进行通俗的表达,让喜欢李叔同的读者了解这位艺术奇才是如何造就的。李叔同在其人生事业达至巅峰时,忽然归于平淡成为苦行僧,让很多人惋惜。他的故事是写不尽的,也是读不完的。
热门推荐
  • 至尊灵气师:天帝盛世毒宠

    至尊灵气师:天帝盛世毒宠

    再次回归,天现异象,千家三小姐脱胎换骨,锋芒尽显,震惊朝野。痴呆无知没头脑?大可试试,烧得你面目全非。灵气,一团色彩而已,不用时间不花精力,功力自涨,一夜升两级。“不吻我,你想中毒身亡?不洞房,你想七窍流血?”说完,他欺身下去,许她一世恩宠。
  • 金色的墓地

    金色的墓地

    《金色的墓地》是作者在叙事艺术上颇具创意性的一部长篇力作。《金色的墓地》以细腻饱满的笔触,对太行山革命老区一个叫匡家峪的小山村在改革开放中所经历的阵痛和历史变迁进行了描绘。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独立师曾在这里驻扎多年。村边的那片抗日英烈墓地,记录着小山村血与火的过去;一户由祖孙三代、四个不同姓氏组合起来的大家庭,成为那段血腥历史的活的标本。家中的大孙子匡世宗,先是当副县长,后来辞职回村,从他的爷爷、一位威震太行的抗日老英雄的手中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征程。曲折艰辛的创业道路,扑朔迷离的爱情纠葛,在一群与老区有着血肉联系的年轻人中,演绎出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动人画卷。
  • 呱族部落

    呱族部落

    呱族部落里面有白煞的领导,有魏欣的医学专长,有苏萌的聪明才智,有黑煞的傲娇,有涵的战斗能力,这里的生活更是乐趣不断。有囧的剧情,有欢乐的剧情,更是有熬心的剧情。都在白煞的领导下走向胜利!
  • 魔兽战神12:花神葬地

    魔兽战神12:花神葬地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
  • 金陵钗

    金陵钗

    不小心回到晚明,还摊上了个超级考霸穷老爹,再加上个爱钱如命的势力老娘……繁华尽时,灯火阑珊之处,是否还有一张暮然回首的笑脸……
  • 嚣张狂少

    嚣张狂少

    在战场,他是兵王,在都市,他同样是至尊!超级兵王,为报父仇,重回都市,成为刁蛮任性大小姐未婚夫。他想低调,总有恶人要把脸贴上来让他打,他想单纯,总有漂亮女生求着要和他谈恋爱。他真的很无奈。
  • 邪气冷冽

    邪气冷冽

    世界上有不少痛苦,然而最大的痛苦是:想从黑暗奔向激动人心灵而又不可理解的光明时,那些无力的挣扎所带来的痛苦。
  • 皇后养成计划

    皇后养成计划

    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厌恶的是什么——他的东宫,没有宫女,甚至连侍妾都没有。而那个阴沉的黄昏,却有一名卑微的待罪宫女被迫留下来常住。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偶尔施舍一些过期的同情,以示天恩浩荡。她是卑微的暴室杂役,误解了领赏谢恩的含义,欺骗了他却又无法离开,不得已在恶魔身边周旋。那时,每一日对于她都是末日,她不想死,所做一切,只为求生。他冷眼旁观着,偶尔推波助澜,眼见她浮浮沉沉,直到与自己并肩而立。--------------------------------------------朕亲手养成的皇后,你们谁都不许动!本文不慢热,不小白,小虐身,不虐心。坑品保证,欢迎收藏。
  • 三只霸道少爷

    三只霸道少爷

    里面有女主角打三只或者三只有时骂街或者高高在上不太理人等情况请四叶草见谅,这是剧情需要,请不要生气
  • 姐姐妹妹来种田

    姐姐妹妹来种田

    好心老人一共捡来五个孩子,四女一男,老人去世后,年长姐姐自力更生,凭借着勤劳双手,在农村种大苞米,供弟弟妹妹上大学,完成学业。不料弟弟妹妹都回来务农,都和她一起种大苞米,姐姐最好理解了,一家人种地,凭借在大学,学习的知识,科技兴农,办工厂,置办企业,走出一条超级农民的发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