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22400000072

第72章 一场关于“饥饿、孤独、情愫”的盛宴——莫言的小说评析(9)

莫言也承认自己运气好,可是接下来,因为茶壶上的一个字,弟弟们闹了笑话。茶壶上刻着“天下第一関”,堂弟念“天下第一门”。六叔的儿子讽刺道:“好好看看,那个是门?好好看看是不是个门?”堂弟就问,不是门是什么?六叔的儿子正色道:“天下第一阁”。莫言一看就说,不是“天下第一门”也不是“天下第一阁”,老弟们,是“天下第一关”,这图案有点像山海关。他们不乐意了,满脸通红地说:

“这个造茶壶的,简直是胡闹。谁批准他写繁体字的?……三哥,你有什么了不起,你脑子没有多少空。上学时,我们作文比你好,就是运气不好,没碰上好机会,所以在家当泥瓦匠,盖房子,你运气好,就写小说了。”

莫言当然说你们也可以写啊,他们说:

“那玩意儿,胡诌乱扯,我们不写,我们要写就写元旦社论”。

故乡的隔膜

一个小说家,当他以记忆说话的时候,面对的又是一帮很少理解文学,甚至不看小说的人,他在乡村的身份认同就更尴尬,或者说,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来自故乡的隔膜。

1

莫言在小说里常常写到一些人物,这些人有的还健在,就不满意了,也没有那个精神高度理解小说,觉得莫言让自己出了丑,写死了或者丑化了。莫言不常在家,所以父亲就成了莫言的救火队员。这些人来到莫言家,或者在路上碰到莫言父亲,就会质问莫言。王文义是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人物,他当八路的时候做过一件糗事,麻湾那一战,冲过壕沟,有颗子弹在他的耳边穿过,他一摸,摸到了血,吓得把枪扔了就往回跑,边哭边喊“连长,我没有头了呀,我没有头了!”连长骂了娘,说你没有头还会哭,你的枪呢?他回答扔到壕沟里去了,连长就踹他一脚,自己冒着枪林弹雨把枪拿了回来。枪在那个时候是很珍贵的东西,丢一支枪要枪毙,缴一支枪会“立功”,王文义可以说被连长救了一命。在《红高粱》中,王文义还被莫言写死了,说他——

“被几十颗子弹把腹部打成了一个月亮般透明的大窟窿,那些沾带着肠子的子弹从余司令头上淅淅沥沥地飞过去。”

这也让王文义受不了,就发着脾气找莫言父亲评理。父亲说:

“写小说嘛,诌书咧咧戏,哪有真事?”

莫言回家,拎着两瓶酒去看他,他就不说什么了。《红高粱家族》里还有个孙五,就是给鬼子逼着剥人皮的那个,“孙五”村里的一个中学教师在酒席上指责莫言的父亲,说你们怎么能那样写人家呢?父亲说,儿大不由爷,莫言大了,写什么我不知道,你就让“孙五”找领导吧,让领导批评他,处分他。这让莫言很过意不去,一是觉得伤了家里人的感情,二是觉得父亲受人“巴数”(被人指责或者说不留情面的话)。

这些不理解其实后来都成了理解,或者说接受。一方面因为故乡的人越来越懂得什么是小说,另一方面,源自莫言的成名,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莫言到高密东北乡来,有学者、有外国人、有著名作家,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社会名流,这隔膜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近来,我在看迈克尔·杰克逊的采访录时,他说谎话说多了,人们就信以为真了。莫言有一点点成就,人家觉得是运气,多一些,人家觉得说不定真有两把刷子,再多一些,就承认了。莫言真牛。记得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记者涌进他在高密的家,要采访,邻里们听说了,也在议论,说莫言又为高密挣了光。时光飞逝,人们已经习惯莫言带来的荣誉,政府还为莫言建了“莫言文学馆”。当时,郭沫若先生有纪念馆,陕西的贾平凹、浙江的余秋雨都有家乡人给建了文学馆。莫言比劳伦斯幸福多了,劳伦斯在世的时候,故乡以这位作家为耻,而今,劳伦斯的故居是旅游的一景。

2

政府对莫言的待见,除了建文学馆就是修旧居了。文学馆建成了,修旧居,莫言家是万万不同意的。

要建文学馆的时候,莫言一家就反对过。管家的家风就是低调内敛,谦虚谨慎。何况,贾平凹也好,余秋雨也好,都被人诟病,网上一片反对声,习惯了谨言慎行的一家人不想主动招惹是非。为了建文学馆,也为了说服谟贤,任莫言研究会会长的孙惠斌劝解道,建文学馆不是建你们老管家的家庙,是高密文化界的大事。说“莫言是高密的,莫言是世界的!”这诚然是很有说服力的,于是,莫言大哥管谟贤就带着惶恐加入进来。我其实很不喜欢莫言大哥文中的一种态度,就是很官僚,喜欢把会长、秘书长、政协委员、国家督学、某某家挂在嘴上,这不是一个作家该有的态度,我想,这也许就是莫言是作家,而他哥哥不是的重要原因。

建立一个文学馆,我认为有必要,这可以记录一个作家的生活,也可以很好的把作家的研究资料留下来,给研究者一扇门。在理想状态下,这种文学馆最好民间来做,做出来的东西更接地气,让老百姓觉得亲切。如果官方来做,就给人感觉很政治。比如找人提个馆名吧,觉得王蒙很合适,原因呢——

一来他是国内外著名的大作家,是莫言的前辈;二来他曾经担任过文化部长,名位都适当。

我看到这里觉得可笑,小说家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怎么到了写馆名的时候,就成了“文化部长”了呢?为什么不说“前辈”王蒙或者“老师”王蒙?文章里还充斥着如“同志”之类的字样,我想,莫言大哥这一辈子都不会改了,作为经历过“文革”的人,他受的荼毒很到位。

我仔细看了看,发现毛维杰先生写东西更政治化——

走进莫言文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国家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题写的馆名镶嵌在大门上方的楼面上,很是气派。门柱上的楹联则是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的,上联是:“身居平安心忧天下”,下联是“神游东北乡笔写华章”。

我丝毫不怀疑贾平凹对莫言生在平安庄,北京家住平安里的匠心独运。但有些疑惑,贾先生这“对子”收钱了没有?反正贾先生写字好像是要收钱的。不知道,这作协啊、部长啊,对于莫言文学馆究竟有多大的意义,作为人民的文学馆,找几个尽职守则的看门人或者服务人员就可以了,要那么多“长”?有必要吗?即便是提到贾先生,可以称“老友”贾平凹吗?

不能否认这些“长”们,为了这文学馆下了功夫。研究会秘书长——毛维杰。维杰先生六次上北京,得莫言书籍、资料、奖状、博士服、光碟等等。还多次派人去参观陕西西安贾平凹文学馆、陈忠实文学馆、河北孙犁文学馆、北京鲁迅文学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冯德英文学馆等等,不禁想问,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

3

文学馆建立在高密一中,是学校一幢4层小楼改造而成的,免费对外开放,现在只有一二两层在使用,第一层是学生阅览室。里面有5000多册藏书,全部是莫言捐献的,“莫言每年捐3次书,这些书全部是他看过的图书和刊物、杂志,有的书籍上面还有莫言阅读时做过的标记。”毛维杰说,学校的阅读课就在这里上,“每本书都盖有‘莫言收藏’的印章。”毛维杰以前是高密一中的一名语文老师,后专门负责文学馆的工作,高密莫言研究会于2006年成立,共有30多人;2008年筹建,2009年开馆。

文学馆的第二层,分文学成就、成长道路、文学王国、故乡情结、文化交流等6部分展出跟莫言相关的人和事,馆内的综述颇有点“王婆卖瓜”——

“很多国际权威人士认为,莫言是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经考证,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之后”。

话说回来,文学馆的确是研究莫言的一个好去处。倘你想研究生平,可以看到他不少著作和获得的奖项;倘你想对莫言做出评价,就可以看到评论家对莫言的夸奖,我找了找,反正都是好话,还有各种对联,我找了找,也没有批评,都是吉祥话;倘你想研究莫言的书法,这里有大量莫言的手稿、书信;倘你想研究莫言著作的版本,这里有各种版本的样书;倘你想研究莫言的对外文化交流,这里有莫言去世界各地的图片、演讲……你甚至可以在这里看到当年的“十八里红”。

心痛啊,一个文学馆,里里外外都有着政治色彩和好话,怪到莫言广泛地被人质疑共产党员的身份。恐怕参观完文学馆,再看看几位馆主的文章,就会发现,这种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我想,这个文学馆的东西,莫言还是少看吧,看久了就会自我满足了,在馆里转一圈,会发现莫言实在伟大得无与伦比。什么时候,文学馆里专门设一间“批评室”,就真的进步了。

我还是喜欢张大春的话——“千言万语,何若莫言”。你好,不需要多说;你不好,更不需要多说。时间会证明一切。

4

莫言没获奖的时候,政府就一直嚷嚷着要给莫言修旧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就喊得更紧了。不但要修缮莫言的旧居,连当年拍摄《红高粱》的石桥,村支书都想着怎样牢固牢固。莫言的父亲说:

“修了让人笑话,听说周恩来在世时,家乡人要给他修旧居,他都反对,我们这些小人物修什么旧居!”

就这样,莫言的旧居已经闲置了20年,莫言当年离开高密东北乡是21岁,加上一家人也是后来搬过来的,所以这旧居他也居住了20年。平时,这里很少人出没,很安静,屋后面就是静静流淌的胶莱河。因为“诺奖”,这里开始人山人海,记者们蜂拥进来,大门被开了又关。

大门上贴着一副褪了色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院子里杂草丛生,另外有一片胡萝卜,萝卜很好打理,不用怎么拾掇就可以长得很好。墙的材质有很多种,或者是青砖,或者是土坯,处处体现着“有年头”的味道。屋子久无人住,难免霉烂,在一些地方贴了手写的大红“福”字,屋子里有个老式的灶台,墙角有桌,上摆着一台老式收音机、一个镜子、一个写有莫言故居字样的木牌子、还有一个白色大海碗。收音机是青岛的“海燕”牌,1979年莫言结婚的时候买的,价格是49.5元,这可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东西。镜子也是那时候添置的。当时,人口多,只能挤在这里,莫言女儿也在这里出生。管谟欣说:

“早前,西边也有2间侧房,东头是个猪圈。南面还有个厕所。但是现在这些房子都因年久失修拆掉了,只有正屋的5间房子现在保留下来了。……老房子是民国元年建成的,刚开始只有4间。后来发大水,房子被冲毁了。1966年的时候,我们家对老房子进行了翻新修缮,又加了1间……那个时候,我们一家10多口人都挤在这个房子里。”

屋内空空如野,我想只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才会产生很多回忆,没在这里住过的人又能看到什么呢?不过是猎奇而已。所以,如果连放着杂物的西屋,都被很多记者认真记录下来,未免有些夸张。

政府屡次想修葺,都被莫言拒绝,旧屋一间,无人居住,何必劳民伤财?可政府可并不这样想,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否则后代会埋怨没有好好保护人文留念。我想倘开发成一个旅游区,像沈从文的凤凰那样,说不定还能造福乡里,要是单纯因为除了一个名人就歌功颂德,倒是大可不必。莫言的父亲说:

“他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人,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了。去年不同意修缮,今年拿了奖,同样不会同意。那样太张扬了,做人要低调。”

老父尚在,家里自然还是老父亲说了算,政府要修,父亲不让修,家里人决定自己修。只是,老屋用的东西都过于年久,比如盖房时房顶用麦草铺了三层,现在已无处可找。人不住,屋却留下了,只要屋子在,莫言就有一个可以接地气跟怀念的地方。

5

莫言在高密市南关天坛路26号还有一个旧居,这个旧居可以看出那时候的莫言不差钱,这大概也是莫言在作家们纷纷下海的90年代初,还坚持在山东老家写作的经济基础。据叶开介绍:

莫言写的很勤奋,有一个晚上写3个短篇小说的记录,整个学生时代他写了大约200万字,按照当时的稿费标准赚了6万块。上世纪80年代,万元户还能成为话题的时候,莫言的家底已经颇为殷实了。电影《红高粱》的获奖让小说《红高粱》的版权买到了国外,莫言拿的是美元。……莫言90年代初在县城买大房子的时候,中国老百姓还都没有买房的概念。

后来,定居北京的莫言把房子卖给了一个朋友,而今则被捐给了市政府,作为高密凤城艺术团和高密妇女健身协会的办公地点。1988年到1995年间,莫言在这个自建的房子里创作了《酒国》、《丰乳肥臀》等众多作品。其实,政府重视作家的旧居,其实是好事情,至少它想要保护一些人文的种子,所以无形中也给作家们提了点醒,善待自己的旧居,或者多少给旧居一些人文的色彩,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只要多一点点文化的因由,就比在大街上多一个游戏机厅、KTV、商场强。

这处县城里的房子,相比莫言老家的旧屋,更少人来。一些和莫言相关的物品已经被搬到了莫言文学馆二楼,包括两张桌子、一个台灯、一把椅子和一台老式的电脑。毛维杰介绍,原来莫言曾经尝试过用电脑写作,后来他觉得不方便,没有手写得快,就又恢复了手写——

“莫言用笔写作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让自己的手稿留存下来。”

同类推荐
  •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在波兰首都华沙西北约21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托伦,这就是伟大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故乡。他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那里。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托伦曾是一座富有的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哥白尼出生之前,托伦曾长期处于十字骑士团的统治下。
  • 两面王吴三桂

    两面王吴三桂

    事实上,吴三桂驾驭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是有高人几筹的本领。在权谋、勇略、交人、用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他很高的纵横捭阉艺术。这一切都成为时代人研究的重点。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枭雄品质,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发挥。
  •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本书对朱元璋的政治谋略进行研究,包括出身布衣篇、霸王出世篇、建功立业篇、建立明朝篇、巩固江山篇、政体改革篇、依法治国篇、教化德治篇、反腐倡廉篇、安居乐业篇。
  • 张云泉的故事(时代楷模丛书)

    张云泉的故事(时代楷模丛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热门推荐
  • 翻窗逃妻:总裁撩上瘾

    翻窗逃妻:总裁撩上瘾

    第一次见她,她是翻窗进来挖大料的小记者。第二次见她,她喝醉了跳窗而下砸中了他。慕铭诚逐渐发觉这个女人靠近自己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阴谋。既然在外不好监管她,干脆娶回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医手遮天Ⅰ天玄大陆

    医手遮天Ⅰ天玄大陆

    那一次,命中注定的轮回,谁知晓隐藏着多少尘世中消亡的秘密?诡异古戒、神秘天儿、天玄针法,助她打开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奇异之路——妖兽岛之行、破龙炉封印、角逐全国赛,一时间,她声名鹊起,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陷阱。强者之地,云波浩瀚,她当如何挣脱此生背负的枷锁?凤血泣天下,披荆斩棘,奔赴天玄战场,争霸全国,扬名天下,她的人生刚刚开始……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异界穿越现代

    异界穿越现代

    我本是一名修真界修炼者,为红颜我却意外穿越,这是上天安排吗?“我来到的世界名为现代。”
  • 名人的闲情逸致

    名人的闲情逸致

    一年之计在于春。青少年,正值人生春天,更是读书的黄金期。读书,犹若一日三餐。餐者,在于长身体。书者,在于长智慧,长精神。青少年读书,期于人生奠基,根基越深,后劲越足。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 白马可心的星空

    白马可心的星空

    热情善良独立又有迷糊的小女孩白马可心上小学啦。从一年级对上学充满美好憧憬始,白马可心和她的小伙伴们经历着成长带来的未知的惊喜和随之而来的挫折与烦恼。
  • 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

    林晰,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如果不是遇见了她,她也许会如愿考取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若非意外成为数百万的大学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度过四年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活,然后普普通通的毕业,普普通通地工作,普普通通地结婚生子,度过自己普普通通的一生。直到她出现在了她的生命中,让百无聊赖的她窥见了这个世界毫不普通的一面,从此,她再也无法习惯这从出生就开始伴随她的普通生活,再也无法忍受普通的自己,她就像飞蛾扑火一般被她吸引……直到最后,她才明白,只因为,她走进了她的世界,成为了故事的主角,而她却成了自己的故事的配角……
  • 农家生活小窍门

    农家生活小窍门

    本书从现代农民朋友生活的需要出发,分门别类的为农民朋友提供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各种生活和生产常识。
  • 药酒泡制技术

    药酒泡制技术

    本书为“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丛书”之一,对药酒的泡制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滋补类药酒116种,治疗类药酒150种。
  • 新的时代之丧尸危机

    新的时代之丧尸危机

    一群在末世危机中挣扎的年轻人,是否能凭借运气或实力在这丧尸遍野中生存下来?或者,死亡。种种未知的危险在迷途的前方等待。只有充满勇气和毅力的人才能获得生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