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去土耳其看雪
驾驶室上方那个温度器,如人体的脉络,在如时地复写着室外的气温。10℃、0℃、-10℃。数据上的每一个跳跃,送给承客的便是一次次寒缩。不过根据室外的气温,自动调节气温的车箱内,使人丝毫也感受不到室外那冰冷的世界。
行前,导游反复交带,下午三时前必须越过安塔利亚雪山,否则就误事了。从此,安塔利亚雪山的名字,就这样闯进了我们心胸。给人一种幽深与神秘莫测的感受。
我们从安塔利亚出发,行程9个小时,前往卡帕多奇亚。中途小憩,有人迟到了。于是导游拔起了脚,四出找人。然后无奈地说:“我们说了多次啦,要你们抓紧时间,就是不听。如果不能按时越过安塔利亚雪山,就得误一天行程了”。狄导的父亲曾是土耳其驻广州大使馆的负责,从小就在中国学习与生活了八年。中文很是了得。
安塔利亚雪山,其高为海拔1200米。但道路高耸、陡峭,加上终年积,终于成为当地司机的一个心结。那天车辆到达山脚时,显示的海拔为一百多米,气温10℃。随着行车嗡嗡地在山地间转悠与攀越,温度器的数据显示,骤然地漂到了-2℃。随着温度器数据的跳跃,室外便是漂雪,雪雨相加,雪挂树梢。然后便是雪山,雪树,雪石等,相继地出现在山地上。顿时山体间,黑白、绿白,蓝白,紫白等的色彩相聚,从而造就了色彩斑斓的雪山世界。一种对安塔利亚雪山的恐惧与莫测,上升到对美景,对雪山多姿的赞叹。
从远处看,雪山与白云交织,时隐时现。在一层层厚实白雪的遮盖下,一惯号称为坚如磐石的山石,现在只可在其拐角处,才觅得一个喘息机会,露出它的尊容。座落山体上的落地松、杉树、宝塔松等,如雪塔,座落于山体间;如圣诞树,挂着闪耀的灯光;如白浪席卷山体,咆哮山地;如白幕,铺盖山间,连结地通向远方。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盘旋与转悠,汽车开始慢慢地落入山坳。温度器的数据,也开始在1~2度间跳跃徘徊。山间的积雪,慢慢地呈现出其斑斓状。但随着行车的北向,这种现像也在逐步地改变。
旅游行程,是围绕土耳其的北半部转悠。温差跳跃的跨度就显得大。在伊斯坦布尔时,只见雨水绵绵,几乎看不到雪飘。但随着北行,温度器里的数据便开始渐渐地往下划拔。
在卡帕多奇亚,有一个被号称为古罗密露天博物馆的地方。相传在亿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平地窿起了一座座山峰。远看如山峰,近看如泥墩。用手敲时,发出当当的响,恍如焦土。地面上、峰体上,尽是不毛之地。峰体内有人居住,立有教堂。据传,公元6世纪时,
基督徒为了躲避穆斯林的迫害,逃到这里时,依着峰体在营造房屋,建筑教堂。在大雪的点缀下,形成一座座白里间红的锥形、柱体、与蘑菇体。有的顶尖上罩着一块圆形的石块,恍如一位勇士,头顶斗笠,在那里站岗放哨。
按照旅游行程,我们有一个与住民,实行面对面交流的项目。那天,我们随着行车,呼呼地往山上攀爬时。由于积雪,道路打滑,因此到了半山腰时,行车便停了下来。我们只好手足并用地往上攀爬。
这是一户三口之家的住户,户主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大门内侧,立着一条木桩,木门就套在那木桩上。门外堆着一层约30公分厚的雪,旅游者的斑驳脚步,终于把积雪磨得飞花。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入内者,必须光脚前行。我们沿着一道环形的地梯,进入到了大厅。依靠手工开拓出来的窗户,把一缕光线引到了内室,但仍显得趋暗与潮湿。室内分二层结构。第一层两室一厅,一个占地约100平方米的圆柱体,看来不算狭窄。我们一行30人一哄而上。只好站在那里观颜察色。在四面林立着高楼的环境下,户主为什么长期居住于此,是这里居住的成本低?还是其它?我们不得而知。但一种怪味,使我们不想在这里久留。
沿着山体而下,是山体崩塌后出现的一块拓荒地。与其它地方水土流失的最大不同,是这里崩塌的形成,几乎与造山运动同时。在造山运动时,可能突遇暴雨,造成了山体的崩塌,是暴雨冲刷一次性地形成。因为在现场处,在残墙断壁处,在沟壑里,几乎看不到余泥与流沙。堆叠在地面的,有的是积雪。它挂在崩裂的沿边,如水廉;挂在沟壑上,如白龙在起舞;挂在土墩里,如白兔在跳跃,如白虎在咆哮;挂在涯壁处,如仙女撒花;挂在峰体上,如白雪公主脚踩雪地,手捧莲花,在向我们款款而来。
在番红花至伊斯坦布尔,是转悠了一圈后,向始发地折返的过程。车箱外,忽而白里间绿,忽如白里透黑,忽如白雪茫茫,连棉起伏地,直通天地间。一些山体,由于太阳的西斜,积雪慢慢地褪去,而呈现出阴阳山的结构。
在白皑皑的雪海里,偶尔出现在视线上的居室,在厚实积雪下,显得矮小与孤独。它大门没开,烟窗不冒烟,门外看不见行人出没的脚步。显得静悄悄的。看来这一户户人家,已开始进入了冬眠。过去我们曾经听说,大雪封山时,人不出户。今天终于把传说变成了现实。于是觉得新奇与不解。难道这一户人家,整个季度就这样关在室内,而足不出户?
在一个斜坡上,偶尔看到行车过后留下的一条斑驳车痕。行车滑行打滚,留下的印记,记录着行程的艰难。这明显是一条村道。大雪覆盖,已没有了路。只有知根知底的人,才可放胆在这里出入。在这里,只有在国防道上,才可看到嗡嗡前行的车辆,很少看到在大地行走的人们。
这是一条通往阿邦特湖自然公园的山道,可算是高原了。在这个海拔1500米,总面积1150公倾的火山口泊,被评为土耳其国家自然公园。但我们看到的,则是最佳雪景。因为在我的人生中,从来未遇积雪。
山体上,座落有序的红杉树,枝体上挂满的积雪,随着下垂的枝体,如雪球串在树梢,如棉花洒满躯体,如丝绒,把树木封存。从而打造出一棵棵的雪树。这些树木,看来已有多年的树龄,与其它地方矮小的树木相比,这里满山遍野,树木葱葱,而雪的造形更具规模,更显得雪的巍峨与壮观,其座落有序的造形,从远处看,如雪树,如雪塔,如圣诞树,如圣诞老人,进行的一次聚汇。
堆积道路间的积雪,在川流不息车辆的辗压下,终于把积雪挤到了道路旁,一团团,一堆堆挤在那里。有的地方堆积的积雪,足有一米多高。湿漉漉的道路,行车所至,发出沙沙的响,向行车发出的是一个警示。善于在这里行走的司机,其独到的操作技能,终于使行车不会出现任何的闪失与意外。
环绕阿邦特湖四周,是一条环湖大道,现已看不到路的真容。我们透过一条白色的长条,终于推测必是道路无疑。人们踩着沙沙作响的雪花,开始疯狂地在那里玩雪。他们钻到树林里,一张林海雪原照,被摄进相机里;他们坐在雪地里,双手捧起雪球,向上高高扬起,一个美人捧雪就这样形成;他们依在小桥上,举目远眺,美人观雪被留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在雪地里玩起了雪仗,只见雪花飞舞,而不见其人,一个飞雪迎春图就这样造就;他们摘下了头巾,然后双手各执一端,佯作高飞,仙女下凡图,终于在这样出现;他们双手合一,捧起一团积雪,然后佯作亲吻,一个美女吻雪,在这里形成…..。
正当人们性起,一辆双马拉车,随着铃声当当地响起,从远处往湖边驶去。坐在马车上的马夫,随着哎!哎!!的马鞭扬起,不敢怠慢的骏马,拉着马车,扬起双腿,飞快地往前疾走。双腿卷起的飞雪,随着马车的疾飞,如喷泉一般,在后面翻滚。其扬起的半弧状的雪花,在马车的后面时起时落,构成了一条雪龙,好一个飞雪追马图,就这样形成了。
湖水的清澈,终于为水草提供了一个水到渠成的良机。躲在大湖边,生长起来的海草花、波斯菊、海藻花、芦苇等,以其红、黄、紫、白、绿,为大湖的造美,在那里呕心沥血。随着湖边的结霜,有的把头微微垂下,有的俯下身子,与冰霜亲密接融。看来它的生命与冰雪已融为了一体。
随着太阳的西斜,立在大湖西边的那一座高山,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雪山。随着太阳光的反射,石头上,显得洁白无垠;树木上,白里间绿;林阴下,白里盖黑;西斜上,黑白相间。
我们终于在雪海淹没下,完成了一次土耳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