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农村还没有“合作化”。放暑假时,般大般的同学就各自骑着自己家的牲畜(牛、驴为多,骡、马较少),结伴到离家稍远一些比较高的山上去放牲畜。平常日子,单个小孩子是不敢到那地方去的。
小伙伴们一到山上,把牲畜往山坡上一赶,就结伴玩起来,譬如,采野果啦(桑葚、野草莓……),采蘑菇啦,到山下的苹果园里看主人不在偷苹果啦……最有趣的是集体合围野鸡(雉)。那时,我们个子都不高,走到山上草密草高的地方,只能露个头,就是这样的地方有成群的野鸡在里边藏身。野鸡是很精灵的,有放哨的,有寻食的,有孵蛋的。人们只要不接近它,对它没有伤害,它是不会乱跑乱飞的,所以有时我们扒开草丛走到它跟前,它才会突然嘎嘎一叫从你脚边振翅起飞,把你吓一大跳。这一飞就不止一只,往往是一群,在你惊叫的同时,你身前身后就会一只接一只拔地而起,腾空而飞,让你感到这样一个大好时机白白错过了,很可惜。时间长了,小伙伴们在年龄稍大的孩子的组织下,就来个“集体合围”的狩猎活动。所谓集体合围,就是事前有组织,有分工,从草丛边开始组成个月牙形的包围圈,每人手中拿一个工具(割草用的小镰刀也行,木棍也行,实在没别的准备几块石头也行),只要有一只野鸡起飞,就做好抛掷手中这些“武器”的准备。我们在探密搜索中一个个大气不敢出,小心翼翼,不知什么时候谁的脚前一只野鸡起飞了,大家正要做“抛掷”动作,但往往就是一两只,让大家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谁知,我们放松了警戒,分散玩的时候,又会突然遇到“鸡群”起飞。后来大家悟出个道理,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可能被放哨的野鸡发现了,就“通知”鸡群秘密转移。
但有一次,我们在有准备的集体合围下,有五六只野鸡起飞,当时一个年龄较大的同伴抛出手中的小镰刀,打中了一只野鸡的翅膀,它嘎嘎叫了几声顺势就斜栽到山坡高处的草丛中。我们兴奋地喊着追了过去,但跑到它落下的地方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大家只好顺着山势往上搜,一直搜到山顶。我那时虽然个子小,但爬山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第一个跑到山顶。这时一件“奇事”发生了,在山顶几块巨石之间我看见一只大鸟,比我当时的个子还高,它没想到突然有人上来,但它并不惊慌,也没飞,这是一只我以前没见过的鸟。我一看那么大的东西一步一步,东晃西摇,我很害怕,头发根有点发麻,转身就往回跑。等小伙伴们听我的叙说后再回到山顶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这只大鸟究竟是什么鸟,事后,包括我现在分析,不是孔雀(我们那地方没这种鸟),不是老雕,也不是大雁。由于当时是瞬间相遇,它的具体样子我也记不清了,只是感觉很高、很大,刹那间令我毛骨悚然,我就管它叫“神鸟”吧。
感悟
这次“奇遇”令我终生难忘,但令我遗憾的是至今我也不知它是什么鸟。那次去的山,我们当地人叫它“大排山”,离我们家有几里路远,平时人迹罕至,童年的“印象”十分“神秘”,并伴有恐惧。这到底是一只什么鸟呢?
成年后我每次去动物园,都试图找到我童年那次印象中的“神鸟”,但总没找到。当然像“鸵鸟”“火鸡”之类,我们那里不可能有。于是,童年这个“神鸟”的疑惑是无法找到答案了。我推想,许多人一生中都会有类似的经历,都会有解不开、找不出答案的疑惑,这是因为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知识去解释无限的客观世界,暂时找不到答案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