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5800000016

第16章 老子智慧16

对待老实人,我们要坚决奉行“以实打实,将心比心”的做法;然而对待那些奸诈叵测的竞争对手,我们不妨来点儿“虚实并进”,在虚虚实实中挫败对手。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第九章【释义】

事情达成目的后,要懂得急流勇退,才符合“天道”。

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功成身退”,这是天的道,人要符合天的道;功业已经成了,就引身后退,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功成身退”是一种智慧。它告诫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要居功自傲,在一些人面前摆老资格,更不要动不动就是当初怎么样。如果与这一智慧背道而驰,不但不能显示自己的功劳,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是危险。

历史上大部分兵戈上位的皇帝,在开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总会削除大部分开国功臣的兵权。削除兵权有两种:一种就是和平解决,另一种就是随便加个罪名、“名正言顺”地铲除。

历史上和平削除兵权的例子不多: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个、宋太祖赵匡胤也算一个。而功成后谋杀功臣的皇帝则比比皆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有清朝雍正皇帝等等。他们的开国功臣中,只有极少数懂得“功成身退”道理的才幸免于难。

韩信就是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惨遭杀害的典型。

毫不避讳地说,刘邦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刘邦更不可能当皇帝。韩信功高盖主,在刘邦当皇帝之后他本应该想到这点,然而他还是傻乎乎地以功臣自居,完全没有了当初带兵打仗时的聪明智慧。刘邦可想到了这点,为了巩固他的皇帝地位,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还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将他再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吕后又和刘邦唱了一出双簧:前脚刘邦带兵出征,后脚吕后就让萧何将韩信诱至长乐宫冠以谋反之罪杀掉。

同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中的张良则聪明得多。刘邦即位后,大封功臣,张良再三推辞,最后只领留侯的头衔,坚决不受三万户食禄,忘掉了以前的丰功伟业,过着隐逸恬淡的生活。怪不得后人用诗来称赞张良的智慧过人:“运筹帷幄见真知,暗渡明修尚未迟。业就功成身引退,免遭吕氏害贤时。”

明朝的一批开国功臣,也同样因懂得“功成身退”的而存活下来了,而那些不知此道的人,最终都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因女婿胡唯庸涉嫌谋反受牵连而被灭门;开国大将、凉国公蓝玉因被锦衣卫告发谋反而被灭三族;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杀。徐达没有被朱元璋直接杀害,但也是被朱元璋间接“赐死”的,因为朱元璋趁徐达最忌吃蒸鹅的背疽时,偏偏赐蒸鹅给他吃,没几天徐达就离开了人世。只有汤和因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从此闭口不谈国事,才保住了终身。

在古代,“功成身退”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只有智者可为。人生在世,竭尽所能报效社会是必要的,但当成功了,危险也就来了;可能在论功的时候,就包含分配不公,或骄傲让人嫉恨,更有功高镇主等危险和矛盾潜伏着,要学会化解,更要学会韬光养晦,锋芒内敛。

《道德经》讲得好:“夫为不居,是以不去”。学会适时的功成身退,对于保存自己的名节,延长自己的寿命都很有益处: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功成身退”也是他的人生成功智慧上的一“环”。在40岁时,他成功地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创造了福特公司日产汽车七千辆的辉煌。但福特在中年以后就退隐了。他在故乡营造了一个住所,在那里和家人一起过着清闲的日子。他在这安静、惬意的农庄度过了32年安静、舒服的日子,一直活到83岁才去世。这位当时在美国数一数二的巨富,家庭生活却令人难以相信的俭朴,据说只用5个仆人和半个洗衣工人。但他曾以700万美元捐助一所医院,又降低货价、提高工人工资、红利、收容伤残,福特公司收留的残疾工人近万名。

福特的这种行为同样是一种功成身退,更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尖锐的东西,它很容易受到挫折,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有了功不居功,有了名不恃名,任何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我们一生都需铭记的智慧。

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释义】

行事遇困境而坚持力行的人,是有志气的人。

老子并非是一个行事中庸、不积极的人,他认为“强行者有志”:在遇到艰难困苦时,一定要不畏艰苦,只有这样才是有志气的人。

事实上,在很多生活小事上,我们都在客观地实践着老子的这一智慧:你不会因为打开报纸发现每天都有车祸,就不敢出门;你不会因为禽畜身上存在着各种病患而成为素食主义者;你同样不会因离婚率居高不下,而拒绝恋爱、结婚……

对于想要成就大事的人来说,老子“迎难而上、不畏风雨”的智慧就必须提高到个人主观认识层面。

1796年,年仅27岁的拿破仑率领六万军队进入意大利阻击对手,但法国和意大利之间是正处于冬季、被皑皑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六万人在几乎是没路的情况下排成了一条长20英里的长蛇阵,一旦来到无路可走的峭壁,拿破仑就命人吹起冲锋号,每个人都精疲力尽,但队伍却在不停地前进。很快,山就被踩到了脚下,翻过阿尔卑斯山后,击溃了对手!从此这个世界的历史上就多了一句“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的名言,多了一位身高1.65米却敢说自己比阿尔卑斯山还高的皇帝。

一个人遇到困难,或者是退让,或者是挺进,这两种不同的选择自然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有些人凭一股韧劲,对待自己认准的事,大胆而果敢地去做下去,这叫气魄。敢于大胆去做的人常说:“我总有机会!”失败者的借口是:“我没有机会!”失败者常常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少机会,是因为没有成功者垂青,好位置就只好让别人捷足先登,等不到他去竞争。

可是有眼力的人绝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亲友们哀求,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机会。他们深知,惟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亚历山大在某一次战斗胜利后,有人问他,是否等待机会来临,再去进攻另一个城市。亚历山大听了这话,竟大发雷霆,他说:“机会?机会是要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创造机会,便是亚历山大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因此,惟有去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

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总要等待机会,那是极危险的。一切努力和热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那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有人认为,机会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旦有了机会,便能稳操胜券,走向成功。然而机会并不是等来的,也不是从众多事情中“挑拣”来的,而是在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中收获的。

爱迪生发明灯泡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了六千多次实验终于成功了。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因为这上千次的失败而放弃了后面的试验,电灯不能说发明不出来,但至少要晚上几个世纪,人们也将在“黑暗”中多挣扎几个世纪。

如果将爱迪生的每次试验失败都算成一次挫折,那么,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无疑这个数目是惊人的。由此可见,爱迪生的毅力更惊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爱迪生的这种毅力,同样来自老子“强行者有志”这一智慧基础之上的。

人生就像一条曲折而多石子的道路。因为它是曲折的,所以常使人感到无奈;因为它多石,所以常令人跌倒。若想走好这条路,就必须拥有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信念,让它支撑着我们披荆斩棘,迎接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佛语云:“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无非是让我们勤于自省,多加改正自身的不足,才能有长足的进步。老子曾说过的“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与此观点不谋而合,发人深省。1视不足为缺憾,方能进取【原典】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释义】

观察入微,称为“明”;保持柔弱,称为“强”。发挥涵蓄着的“光”,回到深细的“明”,不给自己带来灾害,这就是隐藏着的常道。

在老子的本段论述中,隐含着这么一个智慧或者说是一种忠告: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对这些不足加以防范和改正,才有利于长远发展。

1984年,一群苏联专家来华传播“巡回展览画派”的绘画艺术。中方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地用“勤劳、智慧”等词语称赞俄罗斯民族,但苏联专家却摇头笑了,毫不掩饰地说:“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它是懒惰的。”由此看来,俄罗斯人是可贵的,他们敢正视自己的缺点。这使他们在二战后变得强大,与美国成为竞争对手。而清朝末期,中国由于不把敌人放在眼里,骄傲自居,结果被外国打得支离破碎。实践证明,只有知道差距不足,才有可能进步!

有弱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弱点却愚昧地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样才真的毁了自己。

人生在世,不能自我陶醉,要经常地、客观地与别人做比较,找出不足,继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而不是讳疾忌医。这点我们应该多向西汉的郑庄多学习学习。

西汉景帝在位时,郑庄还年轻,官也小,只做到了“太子舍人”的官职。

同类推荐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求得自身的逍遥,庄子的书大多是通过对各家学派的批判,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庄子一样的逍遥心态,会让你保有一份闲适,一份快乐。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 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比如陶潜,比如李白,相信你也会因此过上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周易全鉴

    周易全鉴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通过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进而阐释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是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和启发智慧的至高宝典。时至今日,《周易》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管你为政、治企、从军,抑或只是个普通人,都能从《周易》中聆听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诲,让你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猫妖驾到:总裁大人独宠妻

    猫妖驾到:总裁大人独宠妻

    她是一只猫妖,天真无邪、不懂世事,喜欢惩恶扬善、打抱不平。他是中国顶尖集团的总裁,亿万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在一次意外中,他们相遇。“和我签订契约吧,我会保护你也会实现你所有的愿望。”某妖天真的伸出自己的手。他却拿出法器指向她,冷冷道:“如果不想死在我的剑下,就快滚!”某妖委屈的眨了眨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是要哭了起来,渐渐远去……人妖相恋,一场不可言喻的恋情,终究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
  • 豪门少爷:钟情于你

    豪门少爷:钟情于你

    他是万人宠,亿人仰的跨市集团——至尊集团的大Boss,拥有亿万家产;她是某大学的资优生,成绩优异,人也很好,家庭美满,却在一个夜晚失去了一切;当大灰狼遇到小绵羊会发生什么呢?
  • 二小姐的超强保镖

    二小姐的超强保镖

    特种兵赵钦退役归来,却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宋家二小姐的贴身保镖!本想过平凡生活的他,却被出现的神秘人打乱生活节奏,从此开始陷入权贵的勾心斗角之中!神秘老头赠予他贴身利器,与拳王称兄,与神偷道弟!他将用鲜血铺垫出一条霸王之路,守护这座自己生活的城市……
  • 丧尸王重生之暮归

    丧尸王重生之暮归

    她诞生于一个试验品的身份,荣幸活在一个“尊贵”地位,创造者的疯狂让她的心一步步机械麻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未知数……
  • 执法王的嗜血妃

    执法王的嗜血妃

    万年吸血鬼再度重现,六界执法者重掌天下。“哼!所谓光明正义,不过只是有些人自视过高罢了。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黑暗,这是常识,你是不能阻止的。”“不能又如何,本王想做的想得到的就没有失败或得不到。”“希望吧!”……她是一只吸血鬼,而他却是六界执法者。在不断的厮杀与磨练中,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光明与黑暗的恋情又该如何。“是啊,本王不能完全消灭黑暗,但本王能得到黑暗。”“…………”
  • 武极盛世

    武极盛世

    无尽大陆,无尽之海。既是无尽之名,却总有着土地在莫名的消失。仅仅十几年,武者层出不穷,秘境随处可见。武极盛世的到来,是人为?还是天选。少年带仇踏入修炼,一步步揭开可怕的阴谋。
  • 妃尝不可

    妃尝不可

    她一直想嫁人,奈何红鸾星一直不亮。然而,一次穿越,她倒霉催得变成一个庶女,再被指婚给一个废材王爷。尽管如此,她觉得那是上天看在她诚心的份上,给她的男人,她着实不能太挑了。只是,王府里有三个张牙舞爪、异常厉害的侍妾,还有一个异常腹黑、阴险奸诈的孤女。那么她就遇神杀神,遇佛杀佛,阻挡她的人都得滚。王爷这朵三月小桃花,她可是摘定了。
  • 傲血传说

    傲血传说

    九洲灵界,种族万千,唯有神立足不败之地?神为主宰?我君凌血,今生不惧天地,不惧死亡,我身即道,我行即法!天地谁主沉浮,天下吾为主宰,傲世九洲!
  • 海底世界(上)

    海底世界(上)

    本书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海洋世界。你会发现:海洋浩瀚无边、绚丽多彩、波动不息、变化万千。
  • 天上掉下只小狐狸

    天上掉下只小狐狸

    有的时候,事实往往就谎言而已;有的时候,你不得不去相信谎言。因为谎言,她与她由亲人变成敌人;因为谎言,她与他由朋友变成敌人;因为谎言,她与他却得知事实,暗地哭泣。这是他们的错吗?不,不是的。这是谎言的错吗?不,不是的。这是事实的错吗?不,不是的。那这到底是谁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