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0700000025

第25章 桃园之义——类血缘(3)

刘备于公元211年入川,公元213年自葭萌关还攻成都,占领涪城(今四川省绵阳市),“于涪大会,置酒作乐”。可能是喝高了,刘备得意忘形地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回答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大怒:“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庞统只好讪讪地滚出去。

过了一会儿刘备又觉得不妥,请庞统回到席上,庞统也就大剌剌地进来,照常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刘备问庞统,刚才谁错了呢?庞统说,你我君臣都错了。“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在蜀汉集团中,敢讥讽、顶撞刘备者有几人?有名有姓的,可能只有张裕、彭羕、庞统,前二者身败名裂,身首异处。而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感情这东西,有时是很微妙的,说不清楚的,讨厌你没商量,喜欢你没理由,就这么简单。

相对于庞统的任性使气,法正则显得专横霸道;相对于庞统的豁达坦荡,法正则显得褊狭小器。

刘备定益州后,“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蜀郡,即现在的成都地区,益州的政治、经济中心。刘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出谋划策主要依靠法正,可见刘备对法正的倚重。

法正呢?恩怨分明到睚眦必报的地步,竟然把几个诋毁中伤自己的人擅自杀掉。有人建议诸葛亮对法正进行抵制,诸葛亮说,主公在公安的时候,内忧外困,好得有了法正的相助,才有今日,怎么能不让法正快意恩仇呢?可见法正飞扬跋扈到何等地步。这一切,刘备肯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聪明的诸葛亮怎么会出手拂法正的逆毛呢。

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刘备容忍法正的横行不法,除了法正帮助刘备取得益州的功劳外,还与他们之间的感情有关。

古往今来,人臣进谏于君主,有所谓的死谏一说。所谓的死谏,通俗说来,意思是:主子,你要听我的,你必须听我的,否则死给你看。有喝毒药的,有上吊的,也有倒悬于城门割绳坠地的。从情感的层面看,这是一种愚蠢的进谏方法,因为你在威胁君主。你还威胁我?老子偏偏不干,你去死吧!

法正是个很有灵性的人,跟那些死谏大臣的做法不一样。刘备征汉中时,发起一场攻坚战,久攻不下,听说曹操又要亲征汉中。刘备一急之下,一怒之下,亲冒矢石,冲锋在前,谁也劝阻不了。

此时,只见一介书生的法正驱马向前,举刀冲锋,很快冲到刘备前面,用身体替刘备挡箭。刘备不得不反过来替法正挡箭,大叫,孝直(法正字孝直),危险!法正还是不顾死活往前冲,答道,主公,您是主将,大家都要靠您活命,您都不怕死,我这个小人物死了算什么!刘备猛醒,赶紧撤退。

每当我读这段史料,泪水就会在眼眶里打转。什么叫生死之交?这就是生死之交!什么叫死谏?这就是真正的死谏!令人感动,让人敬畏服从,而不是让人反感,使人拒绝的死谏。难怪,刘备夷陵大败之后,诸葛亮仰天长叹道,如果法正在,主公肯定不会贸然东征;就是东征,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

可见,法正,只有法正,在刘备心中才有如此的分量。这种分量,不是凭空而来,是过命的交情,是刘备不可拒绝的方式方法,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做人做事的风格。

可以说,法正是个卖主求荣者。但他把自己卖给刘备以后,却做了一回有诚信的生意。

对于刘备而言,如果关羽、张飞是打不烂拆不散的兄弟,赵云是忠厚老实、勤恳听话的表哥,那么,庞统和法正则是忠心耿耿又特立独行的妻舅;庞统是小舅子,法正是大舅子。小舅子和大舅子是不一样的。小舅子在姐夫面前,有时吊儿郎当,嬉闹顽皮;大舅子在妹夫面前,则威严端庄甚至横行霸道。

法正的善终,得益于他的早死。如果他长期这样任性妄为下去,就很难说了。

法大舅子死于公元220年,刘备称汉中王的次年,享年四十五岁。马超死于公元222年,刘备称帝的次年、刘备死前一年,享年四十七岁(法正和马超同年生)。正值壮年的法正和马超,如此集中地死在刘备之前,是自然死亡还是有什么意外,我一直心存疑问。只是找不到任何线索。

公元223年刘备离开人世的时候,蜀汉集团中能打仗的,赵云垂垂老矣,只剩下魏延;有名望的,除诸葛亮外,只剩下一个李严。

诸葛亮的时代来了,挡都挡不住,轰也轰不走。

⒌类血缘的儿子

刘备飘荡大半生,赤壁之战后,才有了立足之地。赤壁之战前一年,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出山前,诸葛亮帮助刘备制定了战略规划《隆中对》。赤壁之战后,刘备的事业,顺风顺水,干嘛嘛顺,吃嘛嘛香,直至在汉中称王。

于是,历史学者和世人便说,看,诸葛亮多伟大,多重要,有了诸葛亮,刘备才有了荆州,有了益州,有了天下。

诸葛亮的投奔刘备,本书第四集《诸葛亮的悲与苦》中已做论述。但,那是站在诸葛亮的角度看问题,比如,诸葛亮为什么投奔刘备而不投靠曹操或孙权。现在,我们站在刘备的角度,看看诸葛亮的加盟是如何一回事。

对刘备和刘备集团来说,诸葛亮的加入,当然很重要。问题是,古往今来,一致说,说有了诸葛亮,刘备的事业才蒸蒸日上,刘备集团才做强做大。似乎,诸葛亮是刘备和刘备集团的救世主。把刘备的成功,完全归功于诸葛亮和诸葛亮的加盟,恐怕是诸葛崇拜者造神运动造出来的。

刘备做人的基本特点,就是反复无常。在做老大之前,刘备投靠谁,就背离谁。刘备到了荆州,投靠刘表以后,驻扎在新野,整整七年有余,休闲得很,以至髀肉复生。

奇怪,刘备不走了,为什么?

公元三世纪一十年代的国内形势大致是,北方的军阀,一个个已经或正在被曹操干掉,江东也被孙权收拾得平平整整;荆州和益州分别掌握在刘表和刘璋手里,这两位可是比刘备要正宗得多的皇室宗亲,一时也难以下手。对刘备来说,只好等吧,混吧;打猎,喝酒,生儿子。

此时的刘备,自立,没有根基;开溜,没有去处。

什么叫时来运转?什么叫否极泰来?不用文字解释,不必去查成语辞典,刘备的幸福遭遇,就是生动形象的注释。刘备命苦,命苦就得靠政府。

这不,正当刘备前程茫茫,意志消沉,以为终老此生的时候,他的冤家对头、老上级、中央政府的曹丞相“救”他来了。

本来,曹操是来灭刘备的现任领导刘表,顺便收拾刘备,再去修理孙权的。刘表死了,死后二子反目,继承人、次子刘琮不战而降。但孙权却想与刘备打联手。孙、刘联合出手,曹操军士不服水土,瘟疫流行,大败而回。

如果曹操不南征,如果刘表不死,如果孙权不愿联合,如果曹操的军士不发生瘟疫,少了上述四个“如果”中的任何一个,刘备得荆州,只能在梦里;少了上述四个“如果”中的任何一个,就没有此后的刘荆州和蜀汉帝国;少了诸葛亮,刘备照样能得到荆州,照样建立他的蜀汉帝国。

可以说,刘备的得荆州,是在一个恰当的时间,一个恰当的地点,一个人恰当地死去,还有几个恰当的外在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偶然事件(对曹操来说,是突发事件、重大事件),与诸葛亮关系不是太大。这跟诸葛亮加盟后在蜀汉起了重要作用是两回事。刘备命运的转折点,靠的是运气。他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而是相当的好。

当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也是有贡献的。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建议刘备联孙抗曹,并亲赴东吴,促成孙刘联盟。诸葛亮的眼光、勇气和外交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赤壁之战,诸葛亮有贡献,应该公正地肯定,但不能颠倒主次,混淆黑白。

事实上,诸葛亮现在不是,将来不是,永远不是,刘备和刘备集团的救世主。对于刘备和刘备集团以及后来的蜀汉帝国,诸葛亮是刘备实际上的同时又是“非法”的继承人。刘备与他的儿子、蜀汉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刘禅之间,插进了一个实际上的同时又是“非法”的统治者——诸葛亮。刘禅只是在诸葛亮死后,才真正接过蜀汉帝国的实际统治权,才在法律上同时在事实上继承了刘备的蜀汉帝国。

从刘备的立场看问题,刘备、诸葛亮之所以能结合在一起,并且这种结合终身牢不可破,年龄是个重要的因素,这是史家所忽略的。当然,我的这个说法,仅仅是分析,没有任何证据。没有证据的东西,只是心理层面的推测,也只能算是一家之言。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两人相差整整二十岁。在早生早育的中国古代,这样的年龄差别,正好是父子两代。刘备得到诸葛亮后,喜不自胜,整天甜蜜蜜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从刘备的角度看,刘备把诸葛亮当水,自己当鱼,是有充分道理的。除了本书其他各集说过的种种原因以外,刘备把诸葛亮当水,恐怕还有年龄上的、感情上的原因。水是鱼的生命线,生命线是应该而且可以延伸的。刘备和诸葛亮都认可他们之间的鱼水关系,感觉上是一致的,理性上,两人的认识可能稍有差别。

刘备在认识诸葛亮之时,刘禅还未出生(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刘备已收刘封为义子(法律上叫养子)。可见,刘备在荆州蹉跎岁月的这几年,并不是整天喝酒打猎,还是干了一些正事的。比如,对自己的子嗣问题、继承问题,也就是接班人问题,已有相当的考虑。在荆州无所事事的七年里,得到一个风度翩翩、懂事乖巧、才华横溢的年轻后生,我们想想,已临老境的、四十七岁的刘备,心里会不会涌起一股做父亲的柔情?

诸葛亮出山后,刘葛二人相处了十六年,刘备是把诸葛亮当大管家、掌门人来培育的。诸葛亮呢,在刘备面前,总是低眉顺眼,谨小慎微,从来没有忤逆过这位长辈。有什么建议,也是悄悄地进言,适可而止。不像庞统、法正,对刘备铮言直谏,平起平坐,甚至冒犯龙颜。

刘备称帝后发动的夷陵之战,事关蜀汉帝国的前途和命运,诸葛亮肯定坚决反对,但载之于史的,不见诸葛亮进谏的片言只语。诸葛亮只是在夷陵大败之后,感慨一番:“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等于是废话。这样说如果不是废话,那就是比废话还废话的话——推卸责任的狡辩。对于老顽固刘备,诸葛亮不会傻乎乎地犯颜直谏,他只是,只需耐心地等刘备死去,等待自己接班、掌权。

诸葛亮在刘备面前的温顺,除了性格、年龄、资历以外,很可能与他们的情感定位有关。刘备与诸葛亮,既是师友,又是君臣;同时,他们还是父子——情感上的、类血缘的父子。刘备与刘封,是名义上的、准血缘的父子;与刘禅,是实际上的、亲血缘的父子。刘备喜欢诸葛亮这个情感上的、类血缘的儿子,胜过刘封这个名义上的、准血缘的儿子,以及刘禅这个实际上的、亲血缘的儿子。

以此类推,诸葛亮与刘禅,名义上、法理上是君臣,情感上也是父子。

刘备年长诸葛亮二十岁,诸葛亮年长刘禅二十七岁,刘备、诸葛亮、刘禅,年龄上、感情上是祖孙三代。

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刘备完全放心地把自己的儿子和帝国交给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有些过头地、有些过分地忠于、爱护刘禅。刘备把自己草创的江山交给类血缘的儿子诸葛亮,与诸葛亮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江山交还给类血缘的儿子刘禅,性质是一样的。何况,刘备去世的时候,诸葛亮还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此时诸葛亮有个养子诸葛乔——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出生于公元227年,刘备死后四年,比刘禅也小二十岁)。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投之于桃,报之于李。这是刘备的高明之处,也是诸葛亮的可贵之处。

说到这里,就应为诸葛亮稍稍地做些平反。本书第四集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的大权独揽,是诸葛亮其人劳碌命型的性格以及过于旺盛的权力欲决定的。现在可以补充一条,刘备死后,诸葛亮的大权独揽,也是出于对刘禅的父子感情和为父责任,只不过,做得有些过头,有些过分,算是情有可原吧。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情同父子,只能通过他们之间的交往和相处之道推测。而诸葛亮与刘禅之间的父子感情,则受命于父(诸葛亮类血缘的父和刘禅亲血缘的父——刘备)。《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病危时,召诸葛亮来永安托孤,同时给留守成都的太子刘禅下了一道诏敕:“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记载,临终前,刘备把随诸葛亮来永安的鲁王刘永叫到跟前,嘱咐他们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请注意“父事丞相”这句话。上文说的张飞对关羽“兄事之”,说明他们结拜为兄弟。那么,刘备要儿子们“父事丞相”,就是命令儿子们拜诸葛亮为父,但又不让刘禅兄弟与诸葛亮形成收养关系(准血缘),这就是我所说的类血缘。

被后世之人视为草包的阿斗,其实在感情上是很有体悟能力的。终诸葛亮一生,刘禅确实事之如父,有过之而无不及。诸葛亮大权独揽,揽得有些过分,刘禅从来不忤逆于他,更不说抢班夺权的事,就像诸葛亮从来顺从于刘备一样。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废了丞相官,把大权揽了过来——当然,吃喝玩乐仍然是现在进行时。

诸葛亮与刘备、刘禅与诸葛亮,各自之间忠于感情,承认事实,配合默契,相安无事,皆大欢喜。

刘备的托孤于诸葛亮,其动因,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就是这种情感上的默契。

历朝历代,帝王临死之前,继承人年幼,就需要把幼主托付给大臣。

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托孤的剧目上演,被赞为千古绝唱的一出,似乎只有刘备的永安托孤。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称帝后,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举国伐吴,222年大败特败于猇亭,退还鱼复县,改名永安县(今重庆市奉节县),驻跸白帝城。公元223年春,刘备病重,召诸葛亮来永安交代后事,令诸葛亮辅佐刘禅,李严副之。

这本来是平常不过的一次政治、人事交接,却被后世之炒得沸沸扬扬,翻起滔天巨浪。起因是,刘备在托孤之时,对诸葛亮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我们把这段话称为刘备托孤之语。

刘备的意思是说,先生您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砥定大事,安邦定国。我的儿子可以辅佐的话,您就辅佐他;如果实在辅佐不了,您可取而代之。

不得了!了不得!怎么了?

首先拍案称奇、击节赞叹的,是陈寿。他在《三国志·先主传》的评注里说道:“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意思是说,刘备把孤儿寡妻、江山社稷,统统托付给诸葛亮,让诸葛亮爱咋整就咋整甚至可以取代刘禅。全心全意,毫无保留,这是君臣之间肝胆相照、至公至诚的光辉典范,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陈寿的这个观点,可以称作诚心相待、举国相托说。持此观点的人,为数不少。

另一种观点认为,刘备对诸葛亮并不放心,至少是不完全放心,又深知刘禅暗弱,故意把话说绝,对诸葛亮说,你可以仿效曹丕,取而代之。目的是把诸葛亮逼到墙角,毫无回旋余地。诸葛亮只得涕泗横流,扒开胸膛,掏出心肝,给刘备看,也给大家看:“臣敢竭肱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行了吧?老板。我诅咒,我发誓,我绝不……我一定……

同类推荐
  • 宋末

    宋末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跟我有个毛关系,我咋莫名奇妙来了这个鬼地方,南宋将倾,谁能阻碍成吉思汗子孙的铁蹄,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我能怎么办?老天,我怎么来这了,你他娘的耍我!
  • 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本书讲述了大清皇宫中的那些后妃的各式命运。内容包括:不让须眉的深宫弄权高手、被皇权扼杀的皇妃国母、以贤淑的形象立于不败之地、为情所困的特殊女性等。
  • 雕明

    雕明

    眼看万贵妃就要病死,成化皇帝就要病死,弘治皇帝就要登基,太平盛世就要到来,陈林觉得机会来了。他要让老爹飞黄腾达,要让岳父青云直上,自己也要大捞特捞政治资本……
  • 《史记》早该这样读

    《史记》早该这样读

    《史记》是中国千年政治与战略智慧之大成者。《史记》记录的历史正是中国主流政治传统的形成时期,其影响乃至今日。《<史记>早该这样读》以创见性的视角解读《史记》,通过启发式的点评战争、政治事件、政策改革、人物奋斗史甚至宫廷阴谋,领悟《史记》的内在价值,从而揭示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政治基因。天下遍读史记,误读却遍天下。国际政治学者、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带你解密史记,厘清误读细节。
  • 紫禁城

    紫禁城

    龚学敏以他诗歌追求的纯粹与华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紫禁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解读,他独自置身其中,演变万般模样,穿龙袍、起龙驾、执令牌、伺贵妃、开启深锁重门,穿行千里烟云,让人别开生面。
热门推荐
  • 总裁老公,隐个婚

    总裁老公,隐个婚

    莫名其妙得罪本市第一少,博了个渣女的名号,方沁语还未来得及为自己洗清冤屈就遭遇某男要求合体。泥马?资深渣男?江家被弃的私生子?所有的人都说:“渣男配渣女,遗臭万年。”景佑寒说:“负负得正,绝配。”只有她知道,表面上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正如她从来没有想过要骗江榆灏的婚,而景佑寒其实是一顶一的优质男人。这是一个伪渣男与伪渣女组队复仇虐渣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代女相

    一代女相

    他,或者说是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丞相,朝堂之上只要有理,他不会给任何人面子,即便是当今天子也一样。他为了百姓能有一个公平的环境,新编了律法……他为了替死者讨回公道,立斩了天子堂弟……他为了自己的兄弟和百姓,强行开仓放粮……可最后却被皇帝‘发配边疆’,从一人之下贬为了七品县令。自从摊上这个皇帝做义兄之后,他就没想过自己会有好日子过。县令就县令吧,可是都做了县令了,为什么日子还是过的这般不安稳呢……
  • 劣女逃婚记

    劣女逃婚记

    看过劣女吗?她够劣,劣的让家人都没辙,想办法要把她嫁出去,汗!想管住我的自由,没门!我要飞出去……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跑得了庙也跑不出我的五指山,哈哈!想从我的眼皮底下溜走,想得美!看是你够劣还是我够粘,粘的让你脱不开身,我就是万能胶,嘿嘿!乖乖的来我这里吧,小劣女!小心肝,宝贝……
  • 设计造型基础(二)

    设计造型基础(二)

    设计造型基础这一课程在各门专业设计学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将来的专业学习。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专业的交流、发展变化越来越快,这也给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然,也是触动基础教学进步的机遇和动力。本文就是编者对国内几所院校设计造型基础的一个比较及编者多年来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 萌灵魔法师

    萌灵魔法师

    她,是一只萌灵狐貂,逃出森林,成为魔法师,只为了自己的强大。他,是天才炼药师,与她明争暗斗。他,是带着血族气息的人,腹黑强大。她,是她的好闺蜜,神秘家族的长女。却为她而死。还有她,穿越时空的少女,带着无限的秘密前来。还有她,她的养妹妹,冷血无情。。。。。。。大陆之巅,谁与争锋?且和他们一起来看,这萌灵的成长。。。。。。。
  • 樱花约

    樱花约

    一时的诺言,一世的爱恋,男主女主藕断丝连的爱情
  • 佛说造塔功德经

    佛说造塔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

    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吸血鬼也认栽

    吸血鬼也认栽

    这个女人真有趣,好像天不怕地不怕的,有趣。是真的神经粗,还是真的如此单纯如白兔
  • 英雄联盟之全能代练

    英雄联盟之全能代练

    当英雄联盟也迎上奥运会,成为热门的电子竞技,许多人也许都会欢呼,许多人之中就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电竞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很多,仅仅为了那么一个梦。本文主人公叶城因为遭受别人设计,退出原本属于自己的电竞辉煌,但是当有那么一天,几个美女重新崛起这份梦想的时候,叶城挥臂一震,他也会像60多岁的剑圣一般,看到兵线到了对面水晶,一个传送过去,就把胜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德玛西亚万岁!且看叶城如何玩转上单、中单、ADC、辅助、打野,成就一段属于英雄联盟的传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