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0700000053

第53章 江东基业——好大一片庄园(2)

公元200年的时候,中国北方(即孙策所说的“中国”)正进行大混战,谁胜谁负尚不明了。孙吴集团无力也没有必要介入北方混战,最好的策略就是,坐断东南,以观成败,辨明形势,伺机出击。

在这个前提下,孙吴集团今后一段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任务,是先保有刚占领的江东地区,再根据事态的发展,决定自己的走向。孙策对自身的界定,是个进取有余、守成不足的人。那么,接替孙策的,应该是个守成为主的人,进取则在其次。

这个人就是孙权,而不是“骁悍果烈,有兄策风”的孙翊。

如果孙坚是地道的职业军人,只知道为朝廷打仗,那么,孙策则成长为一个地道的地方军阀,已经跟朝廷若即若离,或者貌合神离。

孙权接班时,只有19岁(生于公元182年,比诸葛亮小一岁),一直坚持乃兄“坐断东南观成败”的既定方针,直到27岁时,即公元208年。

这年,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驱逐了北方少数民族乌桓,废三公官,自任丞相,整理好中央政府内部政务,率领至少二十万大军,南征荆州的刘表。刘表的继位者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从樊城向南一路溃败,不仅毫无招架之功,连逃跑之力都没有。

这个时候,孙权就坐不稳东南,也不能悠然自得地观成败了。曹操将顺流而下,兵锋所向,直指东南。孙权要么抵抗,要么归降。孙家和孙氏集团何去何从,摆在27岁的孙权面前。

一场大战,一场名垂青史的大战——赤壁之战,露着狰狞的面孔,在等着孙权。

⒊划分地皮

历史家关于赤壁之战的论述,浩如烟海。几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后世之人津津乐道。比如,曹操占领江陵后挥师东下,要打刘备还是孙权?孙刘联盟的建立,凭的是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孙权是如何下定抵抗决心的?强大的曹军(准确的说法是政府军)大败,弱小的孙刘联军大胜,其真相如何?等等。这些问题归纳在一起,纠缠在一起,成了云遮雾罩的“赤壁疑云”。

赤壁之战前的几个月,是曹操的南征刘表。公元208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牧刘表去世。九月,荆州新主刘琮投降,刘备一路溃逃,曹操占领荆州。

其实,“曹操占领荆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此时,曹操只占领荆州的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省北部)和南郡(今湖北省西南部,治所在江陵)。江南四郡(今湖南省)还在刘表旧部手上,江夏郡(今湖北省东南部,包括今武汉和鄂州地区)则在刘备和孙权的手里。也就是说,公元208年九月与刘备在当阳长阪的一次战斗以及之后的占领江陵,曹操并没有完成占领整个领荆州的任务,没有达到南征的战役目标。要达到占领荆州的战役目标,必须占领江夏郡,将刘备和孙权驱逐出荆州的东南部,然后回过头来收拾江南四郡,就易如反掌。

占领整个荆州,曹操就越过南北中国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武当山—桐柏山—淮河),在南北中国政治分界线(长江)的中部,牢牢地嵌入一个大钉子,将西北、西南、东南军阀隔离、孤立,然后各个击破。一统华夏的理想,触手可及。

根据上一段文字的分析,就没有疑问,曹操占领南郡后,为什么要继续顺江东下;也没有必要争论,曹操占领江陵后顺江东下,是打刘备还是打孙权。曹操既打刘备,也打孙权。

其实曹操要打的不是哪个人,他要的是在占领荆州的南阳郡和南郡后,继续占领江夏郡。刘权也好,孙备也好,只要他占着江夏郡,曹操必打,这样才能达成南征荆州的战役目标。

至于曹操占领南郡以后,是否继续东征,打到孙权的老巢江东去,则不在这个话题之内。

赤壁之战失败,曹操退回北方,即转向西北进军,来了个“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证明我对曹操赤壁之战的战役目标的推测应该是准确的。曹操的错,不是战役目标的错;曹操的败,败在南征战役后半阶段作战准备仓促、时机不准,再加上运气实在是坏。

曹操此战的战役目标是清晰明确的,战略意图是高屋建瓴的。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的失算,正好被孙权、鲁肃、周瑜、诸葛亮所计算。

孙权他们算计,曹操后方不稳,荆州人心未附,北军不习水战,甚至可能发生瘟疫,把政治账、军事账、人事账划来拨去地算了几遍。于是一合计,中!咱小孙、老刘领衔,周瑜、鲁肃、诸葛亮几个联袂,肉肉实实地干他曹老贼一票。

此时孙权的大本营在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可以视为孙权的第二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决战地点则放在江夏。孙权采取的是拒敌于国门之外,而不是诱敌深入的战术。

我猜测,孙权这样做的考虑有二。一、如果江夏被曹操占领,孙氏的势力再也不可能返回荆州,哪怕是荆州的东南角。曹操完全占有长江中段,孙氏只有降和死两条路。既然决定打,赢必须赢在江夏,败也只能败在江夏。决战在江夏以东地区,胜败都只有战役价值而没有战略意义。二、如果在江夏打输了,孙权可以亲自在柴桑抵挡一阵。再不谐,投降还不算晚,还有余地。

在大混战时代,独立不分大小,投降不论先后。至于孙权对周瑜说,老周,你先去与曹操干上一把,实在不行的话,俺小孙亲自去会会那老贼。这大约只能看作孙权对下属的鼓励之词,在全军将士面前的一种姿态。孙权大约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

赤壁之战的结果,今天来看,毫无悬念,孙刘联军大胜特胜,速胜全胜,作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写进军事教科书。可在当时,肯定悬得让人捏三把汗。

孙刘联军的胜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老套路颠来倒去地一分析,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让后世之人争论不休的是,曹操的庞大舰队是被黄盖烧掉的,还是被曹操自己烧掉的?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曹操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起了纷争。

赤壁之战结束后,可能周瑜给孙权汇报战功时,向主子报告说,将曹操的舰队烧了个精光。大约,周瑜的牛皮吹破了,并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赤壁之战后,曹操给孙权去了封信,希望他回归中央政府;曹操并告诉孙权,赤壁之战其实是俺老曹自己把船烧掉的,才让周瑜浪得虚名。

周瑜和曹操,哪个说了实话呢?

只要我们把《三国志》里刘备、孙权、周瑜、黄盖等人的传记串起来读,这个问题就不成为问题。

《三国志·黄盖传》记载:“(黄盖)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周瑜传》说:“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今武汉市武昌区),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黄盖)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轲,各系大船后,因引次具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三国志·吴主传》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并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

孙刘联军这边,赤壁之战的主要当事人是孙权、周瑜、刘备、黄盖,我们把《三国志》中上述各位传主的传记内容串联起来,并把陈寿杂乱无章的记载,按时间顺序做些调整,战事的经过大致如下:

一、“时(交战前)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二、“初一交战,(曹)公军败绩,引次江北”。

三、“(黄盖)建策火攻”。

四、“(周瑜)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五、“时(指曹军撤退至巴丘的时候)又疾疫,公烧其余(注意这个“余”字)船引退。”

六、“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

把上面这些文字的六个要点当成骨架,再附上肌肉,故事的情节就丰满起来。

公元208年九月,曹操占领荆州的南阳郡、南郡以后,欲进一步占领江夏郡。

刘备统领刘琦部众和关羽的水军各一万人左右,驻扎在夏口,并派诸葛亮随同鲁肃到柴桑,与孙权结成联盟。

九月以后,刘备被曹操逼迫至樊口(今湖北省鄂州市,后被孙权改名武昌)。曹军顺江东下,孙刘联军于樊口会合后逆流而上,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遭遇。

两军遭遇、开打之前,曹操的军队已有零星传染病发生。初次交战,曹操败绩,水军靠近长江北岸停泊,周瑜水军则驻扎在长江南岸。

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火攻,并向曹操献书诈降。黄盖率领几十艘冲锋舰,装满柴草,柴草上浇满油膏,蒙上帷幕,插上黄盖的令旗,冲锋舰后面绑着救生艇,大摇大摆地驶向曹军战舰群。

黄盖于接近敌舰时一齐放火,烧掉了曹操的一部分战舰,刚才还在观看黄盖投降的将士们被烧死、溺死的很多。恰巧这时刮起东南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连长江北岸上的陆军军营也被烧个精光。

曹操只好向长江上游撤退,到巴丘时,部队中的传染病越发严重,后勤补给也成问题,兵士既饥且病,战斗力更差。曹操无奈,把(赤壁被烧后)剩下的战船烧掉(以免资敌),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带兵撤回北方。周瑜他们一直追到江陵才被曹仁挡住。

也就是说,曹操的战船在赤壁被周瑜、黄盖烧掉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则是在巴丘撤退时自己烧掉的。

上述一段文字,是我对赤壁之战经过的还原,“我自说自话,简单的想法”。

我讲的故事不一定有道理,不一定符合当时的事实。对于所谓的“赤壁疑云”,不敢说拨云见日,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上述分析逻辑上是讲得通的。

周瑜和曹操都没有撒谎,但都是一面之词,都只说对了事实真相的一半。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并不是《三国演义》里渲染的那样,怎一个“惨”字了得。曹操的水军,包括战船和人员,肯定在赤壁之战中大部分报销。这是刘表的家产,而不是曹操的家底。

至于曹操北方带来的步骑兵损失多少,正史没有交代,只说曹操是“引退”、“引军北归”,也就是有秩序的撤退。赤壁之战,曹军战败是事实,但曹操的人员损失,可能主要在于瘟疫和赤壁水战。

谈到赤壁之战,尤其是谈到曹操为什么要发动这次战役(注意,不是战争),孙权为什么要拼死抵抗,除了政治学的解读,还可以做心理学的解读。

我们看看交战双方主将的年龄,的确有些意思。公元208年,曹操54岁,已进入老境,渴望尽快实现此生的夙愿——一统天下。

孙权27岁,已把兄长打下的江山安定就绪,扩张的欲望正在燃烧。

诸葛亮28岁,刚刚出山,正跃跃欲试地想露一手。周瑜34岁,鲁肃38岁,孙权的一武一文,正值中年,锐气正盛,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光。

54岁的曹操,其历史使命,是一统天下;南征战役的战略意图,是一举占领荆州全境,奠定统一全国的基础;甚至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青年孙权、诸葛亮血气方刚,中年周瑜、鲁肃任重道远;刘备(48岁)虽然渐入老境,但已无处可逃、无家可归,现在有了最后一次玩命机会。在刘备的襄助下,孙权、周瑜、鲁肃、诸葛亮这帮后生们,合伙跟“老贼”曹操干了一仗。

有学者说,孙权本来没事,非要与刘备结盟,去蹚这趟浑水,实在没有必要。这肯定是暮气沉沉的老教授说的话,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时候是喜欢“蹚浑水”的。既然敢于“蹚浑水”,当然就不怕承担连带责任。

可怜的是曹操,一生最后的希望和志向化为泡影。难怪回到许都以后,曹操在军事检讨会上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嘉字奉孝,曹操的主要谋士和心目中的衣钵继承人(衣钵继承人不等于是江山继承人)。公元207年死于北征乌桓的归途中,年仅38岁,年龄与周瑜、鲁肃相仿。曹操的这个“叹曰”,哪里是“叹”,分明是哭——心灵深处的哭。哭时间的无情,哭年华的老去,哭生命的无奈,哭上苍的不公。他并不是哭郭嘉,而是把内心深处的悲哀,哭给早已死去的郭嘉听。

曹操的哭郭嘉,史家都理解为:如果郭嘉未死,会提醒曹操,不可再战;即使再战,也不至于如此大败。

这种解读,既不合理,也不合情。其实,曹操占领荆州的南阳郡和南郡以后,谋士贾诩就建议曹操,不要接着再战,给荆州民众休养生息,营造王道乐土,江东自会臣服。并非没有人劝阻曹操再战,曹操身边谋臣毕集,勇将环绕,赤壁之败并非缺郭嘉所致。

那么,曹操哭郭嘉时说,如果郭嘉还在,我就不打这一仗;就算打这一仗,也不至于大败,就没有道理了。根据我对曹操的心灵感应,曹操的“叹曰”,其实是“哭曰”:“郭嘉,你这孩子死得实在是太早啊!如果你不死,即使老曹我这次输了,今后你也会帮我打败周瑜、鲁肃、诸葛亮这些小子们啊。”

曹操身边一等一的谋士和武将,都与曹操年龄差不多,属于周瑜他们的上一代人。曹操深知,自己这一代人要打败孙权、周瑜、诸葛亮这些晚辈,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寄希望于郭嘉等第二代领导人。可惜郭嘉早死,不能复生,你说老曹悲不悲哀?

赤壁大败之后,曹操认识到,他的统一华夏的历史使命是不能完成的了。于是,公元209年,曹操派蒋干去策反周瑜,挖孙权的墙角,试图对周瑜他们也来个“橙色革命”,以和促统。以至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颠倒时间顺序,在赤壁之战开打之前,弄出一个“蒋干盗书”的故事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N多年。面对敌人阵营里风华正茂的一代名将,老家伙曹操的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滋味?难怪五年之后,在江淮战场上,看到意气风发的孙权纵横疆场,会慨然长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不管是什么样的强人,都强不过时间,强不过命运。年华老去的悲哀,对进入老境的任何一个强人来说,感受都是一样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读史的人,只要懂得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史书记载的很多东西,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心理。

曹操知道,赤壁之败,叫花子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根基,碧眼儿孙权稳坐东南,自己一统华夏的理想,已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即了。呜呼,曹老大,再强也强不过命啊。中原逐鹿,曹老大赢了别人。荆州逐鹿,却是由不得你啊。

曹老大的绝望,当然就是刘老弟和孙晚辈的希望。从此之后,孙权就一个劲地抢地盘,掳人口,固根基,好把自己的庄园做大。

⒋建立庄园

早在赤壁战役之前,鲁肃刚刚投奔孙权的时候,就给孙权做过一个堪称东吴版或鲁肃版的《隆中对》:“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为孙权所做的战略规划的目标,比孙策临死前的政治遗言更进一步,是要孙权像刘邦一样建立自己的帝国,最后一统华夏。过程是分三步走,首先保有江东,然后趁曹操无力南顾,占据整个长江流域,再北伐中原,统一全国。

同类推荐
  • 谁家江山

    谁家江山

    一场战争让他失去了一切,而这复仇之路他有会失去多少?(新人发书,练笔,求支持)
  • 盛世唐歌

    盛世唐歌

    前世他被称为天煞孤星,父母双亡亲人相继离世,接连受挫的他郁郁而终。今生他来到贞观盛世姓长孙,是唐初第一权臣的独子。唐歌是一本轻松搞笑爽文!!!
  • 青铜甲

    青铜甲

    自周朝建立,武王分封天下。助商灭纣的有功之臣封土建国,共计八十一位。各诸侯国相互吞并导致烽火连天,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传说。这部书发生的年代是在战国后期,也就是秦国正式开始统一天下之时。长达数百年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结束这个黑暗时代,不再有无休止的杀戮。吕子领昭王命游走于各地,招贤纳士以充实秦国实力。为寻求和平之光,他带领我华夏好男儿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华丽的乐章。可是当面临忠诚与信仰,和平还是战争的抉择之际,他又该何去何从?
  • 汉卫者

    汉卫者

    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率骑兵五万,出代郡,深入漠北,决战匈奴!接连大捷,封狼居胥,天下皆服!!!
  • 回味周朝

    回味周朝

    这本书的名字起为《回味周朝》,那么其内容的主体自然是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这一段历史。西周是封建社会形成与奴隶社会解体的时期,而东周则是封建社会的初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两个阶段,前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争霸”,后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秦对六国的“兼并”与“统一”。在传统意义上,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终结时间要略迟于周朝灭亡。为了能让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整体印象,本书尊重惯例,在叙述上亦兼顾到战国末期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太极拳经

    太极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左岸文草

    左岸文草

    肖青山穿着一身黑色的棉衣棉裤,头戴一顶黑色的破棉帽子,伫立于白茫茫的天地之间,像那巨大尺幅的白色宣纸上撒落的一个小墨点。
  • 玄界狩灵师:遗恨

    玄界狩灵师:遗恨

    她是人界的富豪千金,心思单纯;她是难民区的肮脏野狗,萌生怨恨;她是玄界四大贵族之首的唯一继承人,自卑内敛,但仍旧心存希望;她是被人冤枉的下贱荡妇,彻底黑化!有人对她说:“我现在就要回答你这个幼稚的问题,我要收养你做义妹,是因为你曾说过,你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有一个疼爱你的哥哥。”有人对她说:“我在这个肮脏的地方呆了几十年,已经被生活磨灭了希望,但是你的出现,让我明白了世界上还有阳光。”有人对她说:“我记得在人界,你看我的眼神就像我看你的眼神一样,后来我明白了那就是互相喜欢,或许我们不能在一起就是因为家族的关系,既然这样,我就再去创造一个……只有你和我的世界!”
  • 名流狂少

    名流狂少

    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努力搬砖却天降死劫。是好人没有好报?或许吧!拭目看山村屌丝如何逆袭成为一代名流狂少!
  • 出色完成任务的九种工作策略

    出色完成任务的九种工作策略

    本书介绍了与孩子沟通的36种好方法。即:语言沟通的14种好方法;非语言沟通的8种好方法;活动沟通的5种好方法;情感沟通的9种好方法。
  • 学渣大逆袭

    学渣大逆袭

    高中学渣王小二大脑突然能够接受仙侠异时空的信息,从此学渣崛起,人生大不一样。
  • 安阳剑魂

    安阳剑魂

    她,一个懵懂无知的女孩,命运让她陷入到一个个离奇的风波漩涡之中。他,身为上古剑魂,凌厉磅礴的剑气背后却是温柔如水眉目如画的士子清流。也许在那个觉醒的午后,便注定了这一生一世的守候。诡谲奢靡的皇宫,十丈繁锦的红尘,风云变乱的九州。
  • 淡淡爱你,很美

    淡淡爱你,很美

    能天长地久的爱情,其味道往往是淡淡的,如对方的微微一笑,就能滋润你干枯的心灵,那抹淡淡的微笑,像那天空中那飘荡的云彩,永远那么美丽,衬着蓝蓝的天空,淡淡的虹,是那幺宁静幽远。淡淡的爱,是那淡淡的红酒淡淡香,又如淡淡咖啡,浓浓的香淡淡的苦,若今世有爱,请慢慢的糅合,点点付出,多多体会,淡淡的爱……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冰雪皇室之神秘公主

    冰雪皇室之神秘公主

    公主们快要回国了,快来看看吧。她冷漠邪魅,她可爱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