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94600000048

第48章 人的解放的历史发展形态(1)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种形式理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7—108页。本章和下一章试图从人的解放的角度来解释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解放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异化的过程。

§§§第一节人的依赖关系的异化社会形式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这一社会形式通常被称之为“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式”,它大致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我们在绪论中指出费彻尔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只适用于历史发展的两个时代的错误,费彻尔这种说法使人觉得马克思唯物史观好像只是个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某些特例的理论而已。费彻尔既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论,而且还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我们只要稍微了解马克思对三种社会形式的分析,就会知道诸如此类试图否定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的做法是错误的。

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的本质力量非常狭小,当然你还可以设想一下它几乎为零,无论是人的认识能力还是人的实际生产能力都是如此。如果说不为零,那人的本质力量纯粹是未经人自己发展的自然力量而已。这对于人的肉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形成中的人”成为“一种没有武器的动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页。而言,“单个人的力量太小”就不足以从自然界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4页。事实上,对于人来讲,单个人在任何时候能够独立地生存下去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因此,对于单个人来说,“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31页。原始人自身的力量没有外化为生产工具形式,他得依靠自然躯体去从事生命活动,去进行生产劳动,而且他必须与其他人组成共同体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进而才能实际地占有自然界。马克思分析道:“生产越是以单纯的体力劳动,以使用肌肉力为基础,简言之,越是以单个人的肉体紧张和体力劳动为基础,生产力的增长就越是依赖于单个人的大规模的共同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6页。这个“群”和“集体”最初是自然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7页。的氏族和部落之类的原始共同体,它就是人的共同活动的最初方式。因此马克思认为“作为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出现的是共同体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8页。根据第六章§§§第一节的理论分析可知,从生产关系层面来讲,原始共同体就是人的最初的劳动组织形式,只不过它兼有了人的太多的其他活动形式和职能罢了,以致使人忘记了它的本来面目。

这种共同体首先是在血缘的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立起来的依据是纯粹的自然法则。由于共同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受自然法则制约,这就意味着“单个人之间没有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1页。。这里的意思是说除了血缘关系之外,单个人是不存在任何其他的社会联系,不存在像“毫不相干的个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6页。之间的那种有商品交换之类的社会联系。马克思所说的“毫不相干的个人”是指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人。那时,能够“彼此相干的个人”是指原始共同体中的有血缘联系的人。如果那种“毫不相干的个人”最初就有联系而且是初期的较为稳定性的联系,那就意味着他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社会联系。人类的初期,个人之间如果没有血缘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他们还能有某种形式的社会联系。因此,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人只能是彼此“毫不相干的”人。

马克思明确地认为这个共同体开始“只是以自然血缘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1页。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后来才是在“统治从属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1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非要说原始共同体中的联系是社会联系,那么这种社会联系也只能叫做蒙昧人的自然联系。可见,原始共同体不是在人为的社会关系基础上所建构起来的,原始共同体中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自然联系的基础之上,它一开始并不表现为人的社会联系。

马克思认为人一开始与自然界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这正是因为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基础所改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页马克思加的边注。由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狭小,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一开始只能是受动地接受自然的恩赐与影响,而不可能主动地影响着自然,即按照人的意志去对自然进行改变。当然,自然中还没有产生出要改变自然的人的需要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生产的最低阶段上,人类产生的需要还很少,因而要满足的需要也很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6页。最初人即使有要改变自然界的动因,恐怕也是无能为力的。由于“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基础所改变”,也就是说,自然对象物并没有按照人的意志发生相应的结构和形态的变化,原始共同体不得不依靠采集方式从自然界中获取所需食物以解决生存问题,所以这种采集的生活方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由人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生产活动。

这种生活方式意味着人一开始纯粹受制于自然。正是人与自然的这种狭隘的关系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是狭隘的。这种狭隘性表现在:“部落共同体,即天然的共同体,并不是共同占有(暂时的)和利用土地的结果,而是其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6页。也就是说,原始共同体并不是人的活动产物,而是自然的恩赐。但它是人再生产他自己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共同体,人就无法实现对自然的占有。因此,这种“自然形成的部落共同体,或者也可以说群体——血缘、语言、习惯等等的共同性,是人类占有他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占有那种再生产自身并使自身对象化的活动(牧人、猎人、农人等的活动)的客观条件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6页。

现在来分析一下人的劳动所必需的简单要素,即有目的的活动劳动本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首先来分析劳动本身。作为劳动本身的承担者劳动者个人,在这种生产形式中,“各个个人都不是把自己当作劳动者,而是把自己当作所有者和同时也进行劳动的共同体成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6页。这种劳动的目的不像资本生产是为了创造剩余价值,而是为了使用价值,为了生活资料,以“维持各个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生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6页。

其次从劳动对象来讲,“土地(在经济学上也包括水)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它未经人的协助,就作为人类劳动的一般对象而存在。所有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2—203页。天然的劳动对象与原始的劳动资料和未开化的需要是相一致的。

再来分析劳动资料。既然有现成的生活资料,那是不是意味着劳动过程里没有劳动资料呢?马克思即使在“采集果实之类的现成的生活资料”这种场合下,仍强调劳动资料还是存在的,“唯一的劳动资料”是“劳动者身上的器官”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2—203页。。除了劳动者本身是劳动资料之外,还有土地也是重要的劳动资料。在资本文明以前,土地始终是最重要的劳动资料。马克思认为:“土地是一个大实验场,是一个武库,既提供劳动资料,又提供劳动材料,还提供共同体居住的地方,即共同体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6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分析指出:“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不顾圣经的训诫,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土地是他的原始的食物仓,也是他的原始的劳动资料库。例如,他用来投、磨、压、切等等的石块就是土地供给的。土地本身是劳动资料。”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3页。

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把“这种财产归结为对生产条件的关系。为什么不是对消费条件的关系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5页。?马克思从四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个人的生产活动只是限于占有自然界为人的消费业已准备好了的东西来再生产他自己;二是即使是这样的劳动行为也是需要劳动者发展他们相应的生产能力;三是人类获取现有的自然物不需要任何生产工具和生产能力也不能被认为是正常的原始状态;四是即使人类存在不劳动就可以获得生活资料的情形,作为“消费储备本身也是原始生产储备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5页。。因此,土地及其附属物是人类原始的生产条件,这种采集活动是人类的最原始的生产劳动。

土地作为劳动资料归原始共同体共同所有。“人类素朴天真地把土地看作共同体的财产,而且是在活劳动中生产并再生产自身的共同体的财产。每一个单个的人,只有作为这个共同体的一个肢体,作为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才能把自己看成所有者或占有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6页。土地成为劳动者劳动的客观条件,作为“生产的原始条件最初本身不可能是生产出来的,不可能是生产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1页。,“正像劳动的主体是自然的个人,是自然存在一样,他的劳动的第一个客观条件表现为自然,土地,表现为他的无机体;他本身不但是有机体,而且还是这种作为主体的无机自然。这种条件不是他的产物,而是预先存在的;作为在他之外的自然存在,是他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0页;同时参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4页。这表明“活的和活动的人同他们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自然无机条件之间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1页。,因此,拥有土地财产是他们活动的前提,他们共同对自然界和土地进行占有。当劳动者“本身不但是有机体,而且还是这种作为主体的无机自然”时,就意味着劳动者本身是土地的附属物,也就是说劳动者本身是生产条件,是生产工具。

现在再回到在第四章《人的劳动和人的解放》中所讨论的异化劳动产生这个问题上,我们将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异化劳动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发展的。人一开始是作为生产工具出现的,是作为土地的附属物出现的。在自然经济中,人始终没有从生产工具这种条件中摆脱出来。由于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原始的自然力,而且这种本质力量只有借助于共同体形式才能发挥作用, “个人一开始就不表现为单纯劳动的个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76页。,个人完全不具有独立性。在人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处理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这表明生命活动的内容非常单一),相应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形下,并且在他自己与共同体无法区分的情况下,原始共同体最基本的功能是共同劳动、协作劳动。无论是个人还是共同体本身,都需要全体成员协同劳动、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个体的生命活动,同时满足共同体的生存与繁衍。

在这种情形下,他的活动不是一种自由活动,因为他几乎完全受制于自然界,他无法进行那种在必然性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他的活动狭隘到几乎没有剩余劳动支配,也就是除了把土地和人本身看成财产之外,他无法通过劳动生产出剩余财富来。人的需要是自然的,而且是极为狭隘的,因而满足这种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也是自然的。与其说人是生产者,还不如说是天然食物的采集者。因此,人自身的生产也是一个自然生产的过程,不是他自己生产自己的过程。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基本是同步和统一的,而不是像资本生产那样是完全分离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共同体的个人“直接地从自然界再生产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7页。

由此可见,从人的活动本身来说,人的劳动原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因为人既是作为主要生产工具而存在的,又是完全受自然界的必然性束缚,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本身是处在异化之中。这种异化自然会通过人的活动形式的异化发展而最终消灭它自身。下面我们将从人的活动形式方面来说明人的异化问题。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本书叙述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形成的基本制度和方略,据其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运行或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努力,了解其历史的合理性或必然性、正确性或优越性及未来走向。期望增进读者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理解和认同,帮助境外读者对中国的独特制度多几分了解。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中国人的民生

    中国人的民生

    从阶层和财富的全新视角,观察中国民生,以独到观点深入解析工资、住房、税收、通胀、养老金、福利、保险、生存等中国十大问题。关注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揭示经济问题背后最本质的原因。作者借鉴西欧国家发展模型,勾画了一幅财富分配更加均衡、民众休闲时光更多的福利社会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蓝图,探寻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可行良方。
  • 人民史观论

    人民史观论

    人民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完善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要靠人民去发展。《人民史观论》是从历史篇及现实篇等三方面论述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
  •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从现代政治学、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体地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剖析李大利政党观总结其建党理念,揭示李大钊在矢志于中华民旌解放事业的道路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耐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热门推荐
  • 变成妖怪后的欢乐人生

    变成妖怪后的欢乐人生

    古时候,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妖怪。随着人类足迹逐渐的扩张,人类惊讶的发觉,凡是他们到过的地方,竟然都流传有相似的妖怪传说。是妖怪在随着人类的脚步扩张,还是妖怪在人类之前就已经开始旅行?郑方碰到了这样一只旅行的妖怪,她向着郑方邀请:“要和我一起旅行吗?以妖怪之身!”(一至十九章为人类篇,相对无趣,二十章以后为妖怪篇,大概也许可能会有趣一点,可以直接从这里开始看。)
  • 无限神迹

    无限神迹

    我这一生绝不屈服于无限世界规则,规则注定由我改变,请看一个最底层肉猪犯二青年如何成为王者的人生。
  • 气质决定女人一生

    气质决定女人一生

    诗歌、辞章、音乐都是无力的。无论多么优秀的诗人和歌者,最后都会发出奈美若何的叹息!美丽的女人人见人爱,但真正令人恒久心仪的,往往却是具有磁石般魅力的女人。那么,什么样的女人才具有魅力呢?三个字:气质美。
  • 水吻涟漪(大结局)

    水吻涟漪(大结局)

    真是笑死人啦!连自己的老爸和自己的老哥都拿自己没有办法,他——算个屁啊?以为给他做助理就什么都要听他的吗?未免有点太简单了点吧……这个家伙不怕死啊.一个是任性贪玩总被惩罚的她.一个是外表英俊冷酷的工作霸王,女人心中梦想的白马王子..当“他”的车撞倒了身份百变的“她”,并把她送到她的爸爸的阳光海湾大厦的那一刻……接下来会发生怎样让人捧腹大笑的事情呢?
  • 明伦汇编交谊典品题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品题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道无涯

    仙道无涯

    仙道无涯苦作舟,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只有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才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天。
  • 尤四姐古言合集

    尤四姐古言合集

    不穿越、不宫斗、不重生、不种田、不小白,一部部让无数读者挑灯夜读的古言经典。
  • 傲世苍穹:时空之战

    傲世苍穹:时空之战

    传说,天地之间分为神时空、魔时空、冥时空、妖时空、逆时空、虚无时空共六大时空,时空中又分为几个宇宙。在神时空的一个宇宙中的最遥远偏僻的星球上,却发生了一个故事.....
  • 穿越大宋之宋高宗

    穿越大宋之宋高宗

    少时读史,总为古人担忧,担忧最多,莫过于宋。许是真的与宋有缘,一朝入梦,醒来竟成了赵构。持笔仗剑,横槊赋诗,新的赵构,新的宋高宗,要怎样扶起已然倾颓的大宋王朝呢?
  • 给我一支烟

    给我一支烟

    陪男友去应酬,却成了交易。我以为我的噩梦结束了,没料到只是开始。背叛,折磨,再也没有回头路。终于,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