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500000014

第14章 太子之薨(1)

春末,皇太子朱标的病情突然加重起来。

此前的一些日子,他尚能支撑着参加必要的朝会,或在文华殿里勉强坐一会儿,处理比较重要的国事。现在他已完全离不开床榻了。御医们一拨拨进来,又一拨拨退出。他从御医们那永远充满着信心的脸上读出了“绝望”。

王公大臣们得知消息,纷纷前来慰问。他们有的或许也随身带来某府州县的名医,有的或许也在袖筒里装几粒某山某族世传的秘方药丸。但名医也好秘方也好,在别人身上皆有神效,在太子这里却毫无作用。折腾来折腾去,病人也烦了,不仅讳疾忌医了,甚或杯弓蛇影了。

前不久秦王从西安千里迢迢打发来一位医生,说最擅内科和疮疡的。便由太医院这两科的医官陪着,来至榻前。那医生调息至数先切脉,切脉之后问病历。此时一直在榻前服侍的世子允炆想代父亲陈述,但医生却微笑着请太子自己来说。太子马上就发现了医生目光里含着的狡黠,像是要探询他的隐私似的。他怒火儿猛地上来,不仅拒绝回答,还差点将医生撵了出去。

嗣后不久燕王又派来几位。其中有一位并非正经的医生,倒是庆寿寺的和尚,法号道衍,也自称是杏林世家。长一副三角眼,黑黄面皮,自身就是有病的样子,竟还要给太子问疾!太子碍着是燕王派来的人,也勉强让他给切了脉。然后令医官和世子允炆陪着另屋喝茶。喝茶工夫,允炆发现这自称懂医道的和尚,不但面相丑恶,且极不洁雅。他在开药方的同时,那不提笔的手没来由地在腿上搓来搓去,搓出一团团灰泥,倒像是药丸,随手就丢于地下。却又用这搓过灰泥的手,再去端那只青花缠枝玉色茶碗。朱允炆看了,腌臜得要命,几乎就要呕吐。当然,和尚开出的药方也就不会被医官们采用了。

道衍等人走后,太子不由地烦恼起来。此时蓝玉说过的几句话便又在耳边回响……

那是上个月中,凉国公蓝玉受命出征罕东,陛辞之前来东宫告别,曾经向他俯身低言,透露燕王在北平的行为不太正常,提醒他注意一点。太子问蓝玉,燕王如何行为不太正常?蓝玉说:“臣曾于北征还军时,到北平见过燕王。臣见燕王的宫式器物很有僭越之嫌,其车舆仪仗,几乎与皇上一般无二。如他的象辂,装饰的也完全是皇上金辂的模样。这且不讲。臣又听说燕王府常聚些不三不四的人,其行动极是诡秘。又有望气者说‘燕王有天子气’,‘燕王府上空时有紫云出现’。臣提醒殿下预先防备,免致后患呀!”

太子对蓝玉的这番忠告并不很在意。因为太子生性仁慈,尤其对自家弟兄向无疑忌。况且他也知道,蓝玉曾向燕王献马遭拒而心生嫌隙,他从这番话里也听出了挟嫌攻讦的味道。他记得当时曾这样回答蓝玉:“谢谢你的好意!但燕王待我甚是恭谨,我想他绝不会有异谋的。我刚把秦王的事情按下,千万莫再出个别的什么王的案子了!……”这话倒说得蓝玉面红耳赤。蓝玉赶忙辩白说:“臣蒙殿下优待,故而密陈利害。但愿臣言不验,而不愿臣言幸中,如此才是殿下和社稷之福啊!”说罢低着头退了出去。

跟蓝玉的对话这才几天啊?那时候身体还撑得住,心境还算平和,觉得国家社稷还能在自己的把握之中。所以那时候也看出了蓝玉的话不怀好意,因之给他个“没脸儿”。然而今天,当他被疾病折腾几近绝望的时候,再回昧蓝玉的话,就觉得这是“忠言”了。或许燕王真的心怀叵测呢?防着点没错儿!

太子的心境是越来越坏了。他讨厌人们议论他的病。他也不相信自己从此会垮下去。他还不到四十岁,正预备从父皇手里接过传国玉玺呢,怎么会一败涂地了呢?

人到了这种时候,会觉得时光异常金贵,而作为父亲的责任感也会特别强烈。他希望世子朱允炆始终守在他的身边,须臾不可分离。恰好朱允炆是大孝子,甘心陪伴他的父亲,就在父亲的病榻边安了一张小床,干脆将侍膳、侍药乃至捧痰盂端便盆的活儿也接了过来。父亲则利用这愈来愈金贵的时光,告诉儿子以后哪些事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应该信任怎样的人,小心怎样的人,利用怎样的人,惩罚怎样的人……儿子听得心不在焉,一再劝他歇息,而他仍旧滔滔不绝。

人到了这种时候,神经会异常的敏感,头脑竟异常的清醒,对一些本无所谓的事情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做出非凡的判断。他在告诫允炆小心燕王、晋王等几个虎视眈眈的叔叔的同时,特别关注这些王爷跟朝廷重臣们新近有无联络。他甚至亲手为允炆拟定了一个他认为可以倚重的“股肱”大臣的名单。把这些人请来,求他们关照他的世子、将来的皇太孙。后来,想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赶紧亡羊补牢。那便是要允炆代表他,拜访了某几位备皇上顾问,在皇上面前说话有点儿份量的翰林院大学士,把他的希望交到了他们的手里。这些大学士中,刘三吾便是他拜托的一个。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位七十多岁花白胡子的老头儿,在关键时刻还真是起到了极大作用。

人到了这种时候,感情会特别的细腻,心肠会出奇的善良。对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充满了慈爱。譬如那一天,因天气还好,春风和煦,宫女在打开纱窗流通空气的时候放进了一只苍蝇。那时候他正昏睡,允炆也趴在他床前打盹儿。那只苍蝇嗡嗡着一直盘旋在他的面上。他醒来了。他和盘旋着的苍蝇互相注视着。他仔细辨听着那苍蝇究竟在讲述些什么。这时候允炆也醒来了,惶惶地招呼宫女捕打苍蝇。但是他坚决不让。后来那只苍蝇在他温柔的注视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的房间。

当然,人到了这种时候,也会变得怪戾而粗暴,如凶神恶魔,极其残忍。而这与他仁慈宽厚的本性是背道而驰的。下面的这个事例就足以证明朱标完全是另一个人了。

那一天,他感觉精神好些,便挣扎着坐起。令内侍为他梳头、穿衣、伺候车舆。慌得允炆不知怎么好。此时吕妃受到惊动,也从另外一间房子里跑来了(太子患病期间他们是分居的)。他惊恐地问他:“你要做什么?”

“我要去奉天殿。”

今天是朔日,他想去参加例行的朝会。

那时候窗纱还黑着,房内烛台也多数熄着。允炆惊怔怔地从他榻边爬起来时,腮上还挂着诞水。大家听了听,才刚刚四更一刻。

吕妃说:“你这身子,能上朝吗?”

他不理她。又吩咐内侍们过来伺候。

内侍们分工极细。当蜡烛全部点燃的那一刻,管袍服的把冠服佩绶捧过来了,管盥洗梳理的也把梳子铜镜水盆之类摆放好了。但是太子却又咳嗽起来。这当儿吕妃又不合时宜地咕哝一句:“都这样儿了,还上什么朝呢!”

太子怒冲顶门,他在一阵剧烈的咳嗽且吐出两口带血的痰涎之后,朝她吼道:

“都什么样儿了?我还死不了呢!……”

吕妃吓得不敢再说什么,忙闪到一边。内侍们也惶惶地但是不敢有任何疏失地伺候他。但他仍要咳嗽,而且越来越剧烈。他在痛苦地抽搐了一阵之后,终于支持不住,歪倒在内侍的怀里。

于是,所有的人,内侍,包括吕妃和允炆,都向他跪下了。

“你们,你们为何不过来伺候?!”他怒喝道。

众人不理会他的愤怒咆哮,只是叩头、流泪。

“你们,你们都想死吗?!”他更愤怒地咆哮。

这时候千不该万不该,负责梳头的那位内侍,让他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像——那还是人吗?分明是披头散发的鬼!这鬼凶狠地、胆怯地瞪着他,像要把他一口吞掉,又像是怕被他一口吞掉。

他忽然疯狂了。“啊——”一声,把铜镜猛地一摔。铜镜打翻了一支蜡烛,又落到一位内侍的头上。

“天啊!快叫我死去吧!”他绝望地嘶叫。他这嘶叫声真令人撕心裂肺。于是,他十五岁多一点的大孝子朱允炆受不了刺激,猛地抱住父亲嚎啕大哭。一面哭,一面向苍天哀告:

“天啊,你不能叫我的父亲去呀,就叫我朱允炆代替父亲去死吧!”

此举倒把太子给震住了。他傻愣有顷,喊一声:“我的儿啊!”父子俩拥抱在一起。

于是东宫里一片嘘唏。

好不容易人们才劝得太子重新躺下。此时,曾陪同吕妃去紫虚观烧香的黄太监,哽咽着,望着太子,想说什么却又嗫嚅。

朱允炆便鼓励他:“你想说什么?……你觉得在这儿说不方便吗?”

黄太监说:“不、不,其实,也没什么的。”

太子听见了,少气无力地说:“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黄太监便跪奏道:“按说这不是奴才说的话,奴才只是心疼殿下,才斗胆想出一个主意……”

“什么主意?”允炆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但是黄太监仍然吞吞吐吐。他要求太子先赦他无罪他才敢说。这倒弄得大家很感蹊跷。其实他要说的话里,仅仅有一个字很犯忌讳,没有太子发话他可不敢张嘴。惹得太子不耐烦了,叹口气说:“唉!就恕你无罪。什么忌讳不忌讳,刚才我死都死过一回了呢!”

“哎,奴才正是不敢说这个字儿!”黄太监忙接上话茬儿,“奴才想,阎王爷那儿不就是要条命吗?太子殿下是明儿的皇上,你不能去……那个,小王爷是再后一代的皇上,也不能去……那个。所以奴才想,现今恰有一个顶合适的人,就叫他去阎王爷那儿代替殿下……”

黄太监罗里罗嗦。话未讲完,好多人早昕明白他的意思了。太子的脑筋此时反应极快,他当即就想到了紫虚观里他的那位“替身”。既然是“替身”,就应该替他去死。这似乎顺理成章。但是,怎么去替他死呢?怎么样跟天神也好阎王爷也好去交涉呢?最重要的是,这样做,能从古人那里找出根据而因循吗?……

还不错,太子很快从《史记》中找出了“故事”:周公旦曾因武王有疾久治不愈,便设坛而“戴璧秉圭”,祷告于太王、王季、文王之灵,以身为质,发誓要代替武王赴死,而求得武王之生……但后来他们谁也没死。

“好吧!”太子的眼里顿时进射出一线光芒,“就叫紫虚观的那个道士,我的‘替身’作我‘人质’去吧!”

朱允炆听父亲讲述了周公旦替武王作“人质”的故事,也认为可以因循。只是周公旦的那套办法如今不可能完全照搬,而仅可供参考。具体应怎么去办呢?

这时候黄公公跪向太子请示:“殿下若信得过,此事可否由奴才去办?”

“好,就由你去办!”太子说。

太子与黄公公交换了目光,那是杀人刀剑的寒光。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样一来大家都很高兴。屋里也明亮起来。朱允炆发现他母亲的脸上有泪光在闪动。他知道那是希望的泪光。

黄太监说的办法,是令陈正莆设坛斋醮。让他在斋醮过程中,以“进表”的方式,向上苍祈愿,将陈正莆当作人质,代朱标升天伺候神仙,借以延长朱标的阳寿。

斋醮是道士们常做的法事。人们用斋醮来悼亡、追荐、延寿、解厄、解过、祈福、祈嗣、净宅、醮墓、祈雨雪、止雨雪、断瘟、灭蝗,不一而足。道士们是专吃这碗饭的。

黄太监安排的是以“延寿”为主题的斋醮。斋醮分为“三录”,即三种规格。日金箓斋、玉箓斋、黄篆斋。其中以“金篆斋”规格最高,“惟帝王用之”,次为“玉篆斋”,“惟宫妃臣僚用之”;最低规格的“黄篆斋”,百姓皆可用之。太子用的是“金篆斋”。

黄太监奉太子旨意,找到陈正莆,把设金箓斋的事一说,陈正莆喜得合不拢嘴。这可是既挣钱又风光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以往宫里也常做道场,但都是由神乐观、朝天宫他们来办,轮不到他这个小山门儿头上。这回还不又是沾了太子“替身”的光吗?当下便高高兴兴拟定了做道场的方案。

陈正莆嘬着牙花子,掰着手指头,大体划算了一下:设一玄坛,广三丈。坛上又立重坛,广两丈,设置围栏,安装十门,重坛的中央安一长灯,长九尺,每尺一灯。围坛四周安装色灯,计三十六盏。坛外则视其场地,或地上,或树上,参参差差层层叠叠,燃千百只彩灯。再说祭案。以五案放五方金龙(纯金做成)五枚,枚重一两(二两、五两自然更好)。盛五方天文,文用五色,纹缯随方,匹数合三十六之数……

陈正莆刚说开个头儿,黄太监就不太耐烦了。实在说他也听不太懂。他说你就把花钱的用项开列明白,咱家禀过太子殿下,内务府支钱便是。要紧的是快,抓紧下手吧!说罢回宫复命去了。

陈正莆立即着手筹备。紫虚观的人手、法器当然不够,他却不向朝天宫、神乐观去借(他与他们钟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是遍发柬帖,邀集四方朋友。朋友们闻讯大喜,蜂拥而至。这其中有的是在道录司备案的道士,有的是在家修行的道徒,也有的是江湖方士。后来还来了一位和尚,就是道衍法师。道士们见和尚也来凑热闹,都笑得前仰后合。但是道衍并没有长住。他只是跟陈正莆会过一面,在山上转了一圈,人影儿便再不见了。

紫虚观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大节日。陈正莆陶醉在这种节日的氛围里。他设想着利用这百年不遇的机会,享受一下万人瞻仰的幸福,闪现自身的辉煌。

陈正莆或许并不知道,他这个斋醮与当年周公旦的“戴璧秉圭”、“自以为质”有所不同。人家那是用龟甲占卜。那种占卜的仪式虽也紧张可怕,但毕竟没人死去。陈正莆做的这个道场,那可是要用活鲜鲜的血肉之躯去天上作“人质”呢!

具体的做法是:在金篆斋的二重坛上,在那摆放五条金龙的祭案后面,置一大镬,盛满着油。陈正莆作为“人质”,将点燃镬中之油,然后投入到油火之中……

同类推荐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原来康熙

    原来康熙

    他幼时并不为父皇所爱,却意外地被推上皇帝宝座;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十四岁即计除权臣鳌拜,夺回朝廷主权;他励精图治、宽民裕国、平藩伐准、横扫六合……这位十七、十八世纪堪称帝王英杰的大帝——康熙,在影视剧中被人们塑造得不是太虚狂,就是太平民;不是太高深,便是太世裕。原来的康熙是怎样的人?
  •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

    在本书中,作者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海德格尔的主要作品,并在导论中讲解了语言与哲学的关系。作者站在整个西方思想发展史的高度,对海德格尔思想产生的根源、时代背景,以及海德格尔哲学所具有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解析,清晰地勾划出了海德格尔重要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同时,作者作为一位语言学家,还阐释了海德格尔独特的“词源学”研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传记也是一部关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的研究专著。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热门推荐
  • 十里樱花:咫尺吾桐

    十里樱花:咫尺吾桐

    少女安桐为了母亲的心愿,携带空间异宝穿越异世,宁静的村庄生活,纷繁的江湖杂事,莫测的朝堂风云,且看这个性子淡然,嗜舞如命的聪慧女子如何在漂泊的异世逐渐成长,邂逅性格各异的帅男美女,在异世中找到真爱。懦弱怕事的他,月国的六皇子,竟隐藏至深,那冷漠邪魅的笑容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温文尔雅的他,秦国的傀儡皇帝,隐忍八年后的强势出击,令人心悸。这样的他,是敌是友?潇洒写意的他,洛家的风流少爷,洒脱得让人羡慕的人生,优雅得令人惊艳的世界,这,就是全部的他吗……表面平静的四国,即将风起云涌,他/她们的人生,他/她们的相遇,是缘?还是命?(简介无能,请戳进来,不喜再走~~)
  • 笑看今朝

    笑看今朝

    她被人谋杀,愤恨的同时也很悲凉,一个神秘的老者收养了她并传授她医术,好景不长,老者身死,她决定去游历江湖,当她遇见他和他们,又会谱写怎样的爱恨情仇。
  • 穿越后的淑女生活

    穿越后的淑女生活

    穿越成大齐国护国公府二少爷的嫡长女,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古代女人,上要得到护国公爷爷和奶奶的喜爱,伯伯叔叔,伯母婶婶,爹爹和娘亲的疼爱,中要和堂兄弟姐妹自己的兄弟姐妹相亲相爱,下要和动不动就要给自己下跪的奴才搞好关系,还有躲开方方面面的羡慕嫉妒恨,自己本身还要成为一个标准的淑女,静姝觉得鸭梨那是想当的大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特工狂妃倾天下

    特工狂妃倾天下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看书也能玩穿越

    看书也能玩穿越

    一个普通的大专毕业生,因为随手买了一本奇怪的书,穿越到了自己8岁的时候,看主角怎么驰骋都市,让青春不再留遗憾...
  • 山河破碎:一世的奴

    山河破碎:一世的奴

    她是他的奴,她是他的妻。一场阴谋,使她与她互换身份,也使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你偷走了我的一切,我失去了一切。她与他是青梅竹马,历经山河万险,终于修成正果。那日他们大婚,她被人敲晕,醒来之后一切已经大变,她的容颜被毁,在宫殿的深处有着另一个人接替着她的生活,另一个人享受着她的一切。再次相遇,他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她费尽心机去寻找他,可是一切阴谋却正在浮出水面。她该何去何从,是放手?还是……
  • 我的23岁美女总裁

    我的23岁美女总裁

    他是纵横西方地下世界的王者,血腥而冷酷!他是吊儿郎当的小男人,让人又爱又恨!当夏风回到华夏暗中保护“碧海集团”的女总裁时,接二连三的美女逐渐走入他的生活,发现生活别有一番滋味。
  • 绝世霸主

    绝世霸主

    无所不能的霸主,拥有看穿一切的神眼,淡定的碾压着一切,走上只能站一个人的至尊巅峰。何谓霸道,不服?何须跟他讲道理浪费唾沫,碾压过去就是了。何谓霸主?王上加一点,凌驾在诸王之上的,只有这一点!主,在王上!本书是一本少有的玄幻穿越,而且是强者穿越,并非扮猪吃虎,一开始就无限碾压。
  • 恶女穿越:王爷别挡道

    恶女穿越:王爷别挡道

    第一世叱诧风云,第二世荣耀万千,下场如此凄惨,若有来世,决不爱上任何人,可素,世事无常!若是问夜鸾帝国的人什么最可怕,人心?魔兽?不不不!最可怕的是洛家三小姐,“杀人放火”养男宠,逛妓院无恶不作!不管是出现在那条街,所有人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你放不放手”洛无月脸色很不好这死男人脑袋被门挤了,她把自己的名字都搞的如此臭了,他还不放手某爷笑嘻嘻:“不放,打死不放!”“想死,本姑娘成全你”洛无月脸色彻底黑沉某爷毫不动摇:“听说有人怕鬼,小月儿杀了本王后,本王一定天天来陪你”………
  • 社交艺术模板

    社交艺术模板

    模板只是一种规范要求,一种原则框架,一种理性套路,年轻人在社会上如何学会待人接物,礼尚往来,如何学会交际应酬,与人相处,应该先从模板起步,先从模仿中学起,这与具体实践中必须拥有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操作方法并不矛盾,因为任何灵活、变通或创造性方法都不能超越基本的原则框架和起码的规范要求。社交艺术模板就是为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提供一种有资可鉴、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基本套路、基本模式和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