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蒋氏因为身份贵重,暂时在思罚殿等待发落,其他一干近旁侍从,全都锒铛下狱。
太子趁着这火头,怎么会让蒋皇后有一线喘气的机会,将袁妃生前被蒋皇后暗中加害后夺子,又被风水阵葬在皇家陵园一事,禀报给皇上,控诉皇后心思歹毒。
宁熙帝派人去妃陵开棺,棺木中的白骨,面朝下,头朝天,披头散发,嘴里还含着大米,模样骇人,叫派去的宫人惊悚无比。
袁妃之死,时隔多年,已经无从考证蒋氏当年是如何具体残害她,可光看对待袁妃尸体的手法,也能叫开棺的人猜到,一定是惨不忍睹、灭绝人性的办法!
否则,蒋皇后绝不会镇住袁妃,害怕袁妃鬼魂回来或者投胎报复!
宫人从妃陵回来,将细节告诉了皇上。
宁熙帝听说,大受打击,半天醒不过神。
宫人们素来与宁熙帝一样,印象中,这位中宫娘娘温雅无争,什么都看得极淡,像是成了佛一般的人,却怎么会想到加害妃嫔和皇子的事儿,她一样没漏。
横七竖八,皇后这么多年的旧账全部翻出来,众人才真正瞧清楚这位中宫的面目。
宫人们又听说,皇上已经下了旨,两天后就将皇后送往宗人府,由大理寺官员配合堂审。
就算十多年前的运毒杀害秦王一事苦无铁证,单凭今次戏楼爆炸一事,只怕蒋皇后凤冠难保。
那日皇上要给秦王赐亲事的事,因为宴会上这么一出更大的事,暂时搁浅了下来。
小年夜晚上,潘氏出宫前,安慰过云菀沁,说韩氏的事,大半是皇后一厢情愿提出,如今皇后既东窗事发,惹了天子震怒,只怕就不了了之了,叫她放心,又拍拍她手,蹙了蹙眉:“倒是可惜,太后本来已有意今儿就赦了你,不过皇后这事太大,太后他们估计最近无暇分心,恐怕又得委屈你多在佛堂待些日子了,不过应该也快了,别急。”
云菀沁并不急,蒋氏这事尘埃落定,在长青观多待几天又算得了什么。
唯一的不甘心,就是让皇后脱了十多年戕害秦王的罪责,秦王当年被毒害的冤屈,始终不能大白天下。
听说蒋氏牙关咬得紧,万采戏楼的事没法子,只得认了,可毒害秦王的事,证据已经烟消云散,死活就是不认。
毕竟,害一个皇子和害两个皇子,还是有区别的,能少一份罪自然是好的。
蒋氏去宗人府的前一天,云菀沁正在大堂与其他姑子做早课。
长青观中来了人。
打头的太监叫主事尼姑将云菀沁喊出来,道:“太子请秦王妃过去一趟。”
云菀沁眼皮一动,话里藏话:“该办的差事都办完了,太子还有什么吩咐,找别人吧。”
太监笑道:“秦王妃这话说的,难道太子请您过去就只为了叫秦王妃做事儿干活么,还有别的重要事,您就随小人去一趟吧!”
东宫,后院花园。
梅林间,花蕊清美,枝桠傲骨。
新春一过,天气也跟着暖下来,廊下阶上走动的宫人们穿着轻便了许多,风吹在脸上也温和了。
太子看见人来了,笑眸弯弯:“沁儿,过来。”
女子站在几步开外,并没上前:“太子找我来有什么事吗?”
太子见她保持着些距离,眼眉一宕,有少许的失望。
之前尚算与她有亲近的理由,蒋氏一事过后,机会再难得了,他凝着她:“没有事孤就不能找沁儿?”
“宫里的嘴巴太多,太子也得顾惜些名声。”
太子俊眉微动,并没表态,折一枝梅桠,在宽大的掌心摩挲着,慵懒把玩:“来啊。”
话一出口,梅林粉墙的转角下,一名宫装美妇人怀抱着金色的绵绸襁褓翩翩过来,对着太子楚楚一拜:“殿下。”又转身面朝云菀沁,真心的感激写在脸上:“秦王妃有礼了。”
是兰昭训。
云菀沁目光落在兰氏怀里的襁褓上,还礼:“昭训。”
太子将她看小皇孙的神情尽收眼底,看了一眼兰昭训。
兰昭训会意,轻移莲步,将襁褓朝前稍稍倾斜,露出孝儿小半张白嫩小脸蛋。
婴儿正吮着手指头,瞪着乌溜溜的眼,完全没有那夜的一点病态了。
云菀沁忍不住俯下脸,问了句:“病好了?”
“那日回了东宫,殿下请几名御医来给孝儿会诊,用太医院的好药调养了几日,这会儿已是痊愈了,御医说可以适当地抱出来走动,接接地气儿。”兰昭训笑着说。
云菀沁禁不住望一眼太子,现在对待小皇孙宛如慈父,当初却也是他故意让蒋妤抱走小皇孙,听任不管。
孝儿若是真的熬不过去,一命呜呼,也是他杀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眼前男子紫氅白袍,气态悠闲,五官温和,俊逸如仙,可云菀沁看着,一刹那,又有些陌生。
兰昭训笑着开声:“秦王妃要不要抱抱孝儿?你看,孝儿一直盯着秦王妃呢,只怕知道王妃是他的救命恩人。”
云菀沁收回心绪,目光又挪到襁褓上,正好对上孝儿的脸,将他抱到了怀里,婴儿的指头拔出嘴巴,样子呆呆,乖乖的,一点不认生。
“孝儿平日除了乳娘和妾身,从来不愿意叫别人抱,一抱就哭,秦王妃一抱,小家伙声儿都不吭。”兰昭训道。
救了这个孩子,好像跟他也有了特殊感情,云菀沁贴了贴他充满奶香的脸蛋,轻轻挨了一下,孝儿很给面子地笑得咯咯响起来。
兰昭训见状,笑道:“看来不仅孝儿黏秦王妃,秦王妃也很喜欢孝儿。”
云菀沁没有否认,抱着孝儿逗弄着,兰昭训也在旁边看着,却听太子噙着笑:“秦王妃跟孝儿这么有缘分,还救过孝儿的命,今天不如结个干亲吧。”
结干亲?云菀沁抬起头。
兰昭训马上拉了她的袖子,恳切:“孝儿的命是秦王妃救回来的,也不知道怎么报答,只有让这孩子认你做义母,好好侍奉和孝顺你。孝儿多个干娘,也能多一份福气,何况还是秦王妃这么个能干人儿,求之不得,就请秦王妃收了孝儿这义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