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66700000004

第4章 进入太空的飞船(1)

尽管人类飞出地球的梦想很早就存在了,但直到1961年4月12日这个梦想才得以实现。这一天,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证航天员在太空中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它的运行时间一般是几天到半个月,一般乘2到3名航天员。至今,人类已先后研究制出三种构型的宇宙飞船,即单舱型、双舱型和三舱型,美、苏/俄共有6个系列的载人飞船:“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水星号”、“双子星号”和“阿波罗号”,并且新一代宇宙飞船“奥赖恩号”也正在加紧研制。而中国的“神舟号”宇宙飞船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奠基太空飞行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都反映了人类登天飞行的美好愿望。火箭技术的发展,终于使人类有了遨游太空的飞天之车。载人太空飞行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使人激动,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因此20世纪初,众多的火箭先驱者都将载人太空飞行作为最终的努力方向。人造卫星研制发射成功后,把人送上太空就成了航天时代到来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载人航天飞行的梦想,就要变成现实了。

但是,把人送上太空和发射卫星完全不同。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而太空环境又是非常险恶的。太空没有空气,飞船稍有泄漏就会危及宇航员的生命;太空温差极大,保温做得不好也极为危险;太空充满了有害辐射,需要采取非常可靠的防护措施;太空有大量微小流星,会对飞船造成意料不到的破坏;从太空回到地球非常困难,返回技术掌握不好,宇航员很可能在返回时随飞船一起化为灰烬。所有这些,都要求人类在载人航天计划中做大量仔细的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进入太空的飞船太空狗“莱卡”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苏相继进行了将生物送入高空或太空的实验。前苏联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的一个月,又发射了一枚人造卫星,这枚人造卫星中乘坐着进入太空的第一个“航天员”——小狗“莱卡”。在太空中的这段时间,“莱卡”生活在卫星中的一个小舱里,不用担心空气、食物和水的供应,它的一切状况通过无线电遥测直接传送到地面。从地面上可以看到,从卫星点火、发射、加速、入轨直到失重等飞行条件下,“莱卡”的状态一直很好,但可惜的是,因为当时没有解决飞行器的再入回收问题,所以“莱卡”在轨道上飞行一周后无病死亡。但它的飞行已经直接地说明了航天器内的条件对生命不会造成威胁。

此外,典型的高级动物航天试验还有猴子、黑猩猩的飞行。1961年11月29日,黑猩猩“恩诺思”在美国的载人飞船水星号上完成了一次重要飞行,绕地两圈的飞行过程中,“恩诺思”吃了食物,并完成了几项已经训练好的心理学试验。在飞行结束时,由于系统出现故障,舱内温度曾高达40℃,但还是顺利返回了地面,“恩诺思”幸免于难。之后生物学专家们对“思诺思”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生物遗传学研究。

在这一系列飞行试验的基础上,航天医学专家基本获得了原本希望的结果,认为太空飞行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威胁,于是开始考虑将人送上太空。

知识点人类解决太空温差的方法

在外太空,飞船的船身容易受热怎么解决?科学家们受到了蝴蝶翅膀的启迪,在蝴蝶翅膀上有一种粉末可以阻挡太阳光,而且蝴蝶翅膀上有一些小隙缝,在热时可以张开给翅膀透气,冷时则紧紧地裹住翅膀。科学家们因此研制出了一种飞船外壳,既能承受几百度高温,又能阻挡零下一百多度的寒冷,使飞船内部保持恒温。

首次飞出抛球的飞船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鲁晓夫从“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中,清楚地认识到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前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外交台面上,如果有了这张王牌,还可以增加自己谈判的筹码,因此他积极地支持前苏联的太空计划。与此同时,航天专家们也清楚地知道,美国无论在卫星还是运载火箭的技术上绝不逊于自己,如果不继续努力,很有可能就会被超过。实际上在1958年以后,美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数量和获得的科学成就已经超过了前苏联。

1958年,前苏联先后进行了多种不同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对于首次载人太空飞行应采取何种形式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像美国那样,采取亚轨道形式,飞船只在地球轨道上飞行一段,而不是飞行一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亚轨道飞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成果,能保证较高的安全性;利用亚轨道飞行取得的经验可以为下一步轨道飞行创造条件。另一种观点则主张首次飞行就应采取轨道方式。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在科罗廖夫的支持下,最后决定直接进行轨道飞行,理由是:第一,从硬件发展上看,亚轨道飞行几乎要做与轨道飞行完全相同的工作,难易程度并没有很大差别;第二,轨道飞行面临的重大问题无非是长时间的失重和太阳辐射及流星体的影响,这些问题可通过几次不载人实验加以认识;第三,亚轨道飞行也要解决最关键的再入和回收这一难题,从安全上看,这两种飞行方式差别并不大;第四,亚轨道飞行的成果比轨道飞行逊色得多。

“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系统方案的详细技术评价工作于1958年11月开始。到1959年初,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始实施设计。与此同时,飞船各部分系统的设计工作也分头进行。这些工作包括高度控制、通信、轨道转移等分系统设计。到1959年底,飞船的设计工作全部结束。

“东方”号飞船由两部分组成。飞船上端是球形乘员舱,直径2.3米,质量约2.46吨,乘员舱外部有两根遥控天线和顶端安装的通信天线,通信电线下端是一个小型通信电子设备舱。乘员舱侧旁有一个观察窗和一个弹射窗,内部除装有生命保障系统及食物外,还有一台电视摄像机,一个光学定向装置,一个宇航员观测装置和宇航员应答装置。按计划,宇航员在飞行过程中一直躺在弹射座椅上,生命保障系统可供宇航员生存10昼夜。飞船下端是仪器舱,是一个圆台圆锥结合体,最大直径2.43米,高2.25米,质量2.27吨。气瓶下面是圆台形仪器舱,再往下则是反推发动机和推进剂贮箱。反推火箭用于飞船再入前变轨制动,能把飞船的速度减到155米每秒。

载人飞行必须保证宇航员的绝对安全。为此,“东方”号飞船的飞行轨道设计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近地点只有180千米。在这样低的高度上,大气对飞船运行轨道的衰减影响十分厉害,但也有几大优点:第一,一旦制动火箭系统失灵,飞船可以在10天内逐渐衰减降低轨道,最终以不大的速度返回地面;第二,飞船设计可以不必考虑复杂的轨道保持系统,简化了设计;第三,由于飞船不是垂直高速再入而是缓慢地大倾角再入,因而使烧蚀防热设计更简单。当然这种轨道设计也有一个严重缺点:飞船的再入和着陆地点很难预测。

1960年5月15日,第一艘“东方”号飞船发射,进行制动火箭工作情况试验。由于不回收,飞船没有装防热烧蚀层。飞船在轨道上共飞行了3天。5月18日按计划试验反推减速火箭,但由于点火时飞船的方向差了180°,结果飞船未能返回地球。1960年7月23日,另一艘飞船发射失败。1960年8月19日,第三艘飞船发射。这是一次完整的试验,要考察发射、入轨及回收全过程的性能,为此飞船上载有两只小狗。“东方”号飞船在轨道上飞行了约1天的时间后,安全返回地面。载有动物的小舱室弹出舱外并安全回收,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然而后面的两次试验却遭到失败,一次是12月1日,另一次是12月下旬。前一次在回收时,飞船未能承受住气动加热烧毁;后一次飞船未能入轨。两次失败给科罗廖夫带来沉重打击,导致他心脏病发作入院。为了保证宇航员的安全,前苏联不得不决定对飞船进行重新设计审查。

1961年3月,3艘“东方”号飞船运抵丘拉坦发射场,前两艘计划用于补充不载人试验,第三艘正式用于载人飞行。1961年3月9日和3月25日,两艘飞船先后搭载一只小狗进行了飞行试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遥测结果表明飞船和试验动物一切正常。最后飞船均安全再入并成功回收。这些成功预示着载人轨道飞行即将开始。

1961年4月3日,前苏联政府正式批准进行载人轨道飞行。第一次飞行任务由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担任。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9时7分,一枚“东方”号运载火箭将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发射升空。发射过程正常,经过14分钟的飞行,飞船连同火箭第三级一同进入近地点180千米、远地点230千米的地球轨道。经过1小时4分钟的飞行,飞船绕地球运行一周,然后反推发动机点火,飞船降低轨道准备再入。10分钟后,飞船下降舱分离并进入大气层。当下降舱距地面7200米高时,加加林被弹射出舱,最后降落在萨拉托夫地区恩格尔城西南26千米处。

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的成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登天飞行的理想,把20世纪初伟大的航天先驱者们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加加林绕地球飞行一圈还有着无可辩驳的科学意义,它证明了人类在短时间失重状态下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加加林后来回忆说:“当失重出现时,我的感觉好极了。任何事情都很容易去做。真是不可思议,腿和胳膊感觉不到质量,物体在座舱内飘浮,我也离开了座椅,悬在了半空。”他在描述从舷窗看到的景象时说:“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地球表面形状。地平线呈现出一片异常美丽的景色,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天空中,群星灿烂,轮廓分明。但是,当我离开地球的黑夜时,地平线变成了一条鲜橙色的窄带,这条窄带接着变成了蓝色,复而又成了深黑色……”。

继加加林之后,“东方”号飞船又进行了5次载人轨道飞行。1961年8月6日,宇航员季托夫乘坐“东方”2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完成了整整一天的太空飞行。1962年8月11日,宇航员尼古拉耶夫乘“东方”3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这次飞行持续了近4天。在他进入轨道的第二天,“东方”4号飞船也进入了地球轨道。两艘飞船进行了编队飞行。8月15日,两艘飞船先后安全返回地面。1963年6月14日,宇航员比耶科夫斯基驾驶“东方”5号飞船升空。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飞船升空。这两艘飞船除各自进行生物医学实验和对地观察任务外,也进行了编队飞行,最近距离只有5千米。6月19日,“东方”5号和“东方”6号飞船安全返回地面。这次飞行,宇航员比耶科夫斯基创造了留空时间119小时的记录。

娃·捷列什科娃世界首次女航天员飞行,进行生物医学实验,对地观察,与5号完成编队飞行。

知识点近地点

近地点是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近地点与地球表面的距离称为近地点高度。为避免航天器过早陨落,轨道近地点高度通常超过180千米。航天器在近地点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迟到的“水星”计划

美国的第一个载人太空飞行计划是“水星”计划,这个设想的提出并不比苏联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58年底美国才正式批准把它列为国家计划。1958年8月8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命令,指示载人太空飞行计划将由新成立的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10月7日即航空航天局正式成立一周后,第一任局长格伦南宣布开始执行太空载人飞行计划,11月26日这个计划被命名为“水星”计划。其基本目标是:第一,把一个人送上太空,使之绕地球轨道飞行;第二,研究他在太空中的表现和工作能力;第三,安全返回并回收飞船和人。

考虑到时间和竞争因素,航空航天局还确定了“水星”号飞船的重要设计原则:第一,“水星”号飞船必须具有可靠的发射—逃逸系统,可以在发射阶段火箭出现故障的危险时刻迅速将飞船同运载火箭分离;第二,宇航员必须有能力用手动方式控制飞船的姿态;第三,应用比较简单的大阻力、钝体、无翼面、零升力飞船结构;第四,飞船本身和回收系统应当能满足在海上溅落回收的要求。

麦克唐纳公司研制的“水星”号飞船主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圆台形乘员舱、圆柱形伞舱和较小的柱形减速伞舱。飞船总长约2.9米,底部最大直径1.8米,根据任务不同其质量在1.3~1.8吨范围之间。飞船的顶部还安装了一个逃逸救生塔,救生塔上端有一个三喷管固体火箭。大喷管是逃逸火箭,它可在1秒钟内产生约235千牛的推力,将飞船与火箭分离。另外2个小喷管能在1.5秒内产生2.45千牛推力,可在正常加速后将逃逸塔抛掉。

同类推荐
  • 心芯相印

    心芯相印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上航空事业道路的历程,进而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有效管理者。书中有不少篇幅再现了作者传奇般的经历。本书文字朴素、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感情丰富。适合青少年、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
  • 食品包装学

    食品包装学

    本书改变了以往常用的按照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机械以及典型食品包装这一体系的分类方式,按照食品的类型进行分类编写。书中在介绍了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包装原理后,分类详细介绍了肉制品包装、果蔬包装、水产品包装和其他一些食品的包装,最后简要介绍了一部分典型食品的包装标准与法规。本书内容比较丰富,贴近生产实际,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专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用作参考。
  • 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设计

    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设计

    本书从变压器运行中热量的产生和温升的限值规定出发,综述了变压器冷却方式:自冷、风冷、强油风冷、强油水冷等传热计算、设计选择及优化设计。全文共13章,分别介绍冷却系统组成部分中,油箱和片管式散热器的散热计算;冷却器本体,冷却器翅片管传热计算;吹风装置,风冷却用的变压器风扇结构原理,强油循环动力源的变压器油泵,监制油泵正反转、蝶阀是否闭开的油流继电器,变压器用蝶阀,以及控制冷却系统正常工作的分控箱,冷却器常用设计方法和冷却器容量选择,冷却器优化设计理论,国外冷却器优化设计的编程实例等。
  •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无小事,事事抓落实。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责任是安全的最好屏障,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唯有立足岗位,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做到防微杜渐,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才能让平安、幸福、和谐永驻身边。
热门推荐
  • 京都百侠图

    京都百侠图

    张宝瑞,笔名磐石、秋凉、雨亭等。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悬疑推理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新华社北京分社总编辑,高级记者,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1971年开始从事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
  • 平阳侠盗

    平阳侠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执剑天涯,快意恩仇。在隋唐乱世,诸侯并起的时代,是王道的的纵横,也是侠道的奋起。以军礼送别,却不入丹青的平阳昭公主;以大盗为名,却劫富济贫的侠道楚天问。不一样的历史,一样的慷慨激昂……
  • 疗妒缘

    疗妒缘

    《疗妒缘》叙朱纶、秦淑贞与许巧珠的婚姻和家庭生活,重点写秦淑贞在患难中得许巧珠相救,受其感化,改变奇妒心性,三人和睦偕老,共享荣华,旨在劝诫妇女不妒。
  • 风流裁缝

    风流裁缝

    一个服装设计师如何为自己挣得亿万身家一个服装设计师如何赢得众多美女的芳心请看都市频道风流裁缝新人不容易请多多收藏多多推荐谢谢谢谢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书起点中文网独家发放盗连必究
  • 你是我回不去的城

    你是我回不去的城

    漫天飘落的大学覆盖了整个帝国,这场有意下落的大雪并没有掩盖什么,小皇子清澈的眼眸里看着一片白茫茫的帝国,却从帝国背后的历史中看到了血腥和残忍,他最终离开了帝国并且成为你他同父异母哥哥帝国大皇子的敌人。却永远回不去那座城
  • 仙路逆行

    仙路逆行

    仙路漫漫,非我即敌,手握长剑,脚踏血泥,只为登上那名为仙的世界。且看穿越者林平的逆行仙路之旅。
  • 网游之全息世界

    网游之全息世界

    主人公唐林得到了一款名为「苍穹逆」的游戏特别公测版本的光盘,他是这款游戏内测阶段时就已经在线的玩家。这一次,他重回新手村,这一次,他要谱写一段高手的传奇,从零开始!
  • 万载千秋:双面五小姐

    万载千秋:双面五小姐

    废材?白痴?草包?这是什么词语!灵力?魔力?什么东西!她护短基因,毒舌的嘴,以及最后那效忠的身份,样样都比那几个叫她保持的人强!不过偷个白蛇伞、千年玉,就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谁来告诉她,这是什么逻辑!穿越也就算了,不过感谢你送上以冰封的美男!朱雀?圣兽?我不稀罕!看看人家的伙伴,那叫一个王者无敌!再看看她身边的这五只!怎么没点儿正常人呢!不过,我青鸾神兽压制一切逆天圣兽!
  • 守卫地球的守护者

    守卫地球的守护者

    净化女神:守卫地球的守护者故事简介;近年来,地球上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群,身怀绝技,变身功能,她们守护者地球。“你们休想主宰这个星球,伙伴们,我们要努力了哦。”沐小沫咬紧牙道。“对,我们不会放弃的,你们休想。”其余六人异口同声到。“哼,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黑暗分队,还不出来。”明朗不屑一道。"呵。”一声冷笑在沐小沫嘴角上浮现。难道你不知道黑暗总军团都听我命领吗?你太异想天开了。手中金光乍现,刺入众人眼中睁不开眼。故事开始了。。。。。。。
  • 三国之学霸来也

    三国之学霸来也

    教曹操写诗,教蔡邕作画,教祢衡骂人,教张飞打架,教华佗行医,教左慈算卦,三国小学霸,搅动大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