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后记
回想我的如梦少年,我发现自己其实是个经商人才。
在几年后的一次广交会上,我认识了一名香港女子,在吃粤式早茶的时候,我把我十六岁的经商故事吹诩给她听,居然让她心仪不已。后来,我把我的以前经商故事,讲给几位要好的商界、非商界的朋友,大家都肃然起敬。我想,如果将来老了我真有了闲心,在写回忆录的时候,这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笔。
十六岁那年,我还在读中学。父亲远在外地工作。我一人生活在那个美丽小城的江口镇。小镇山清水秀。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点缀大地心扉;夏天潺潺香溪洗去人间铅华;秋天月黑风高装扮乡村思绪;冬季暖阳让沅江蠢蠢欲动。因为有了那份天籁之韵,让我对美丽自然充满了向往。于是,我常常去乡间,阅读各种植物,阅读乡村的阳光。我喜欢山村,我喜欢庄稼,我更喜欢乡间独特的地域文化。
在那个难忘的秋季,我发现江口镇那些美丽山村,信息封闭,村民一般过着自耕自足的日子,虽然与世无争,但是很多村民都是生活在贫困当中。他们生产的辣椒、烟叶、花生、玉米,还有各种水果,只有在赶集的日子,才挑到镇里去卖,换些布匹等生活用品或者农药等农资产品。我同情他们的遭遇,感叹他们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我打听到长沙、广州的农产品价格相当高。比如柿子,分别有10倍、20倍的差距。这里无不蕴藏了很好的商机。
那个秋季的一个晌午,我来到那个山村,通过熟人介绍,我说想把村里的柿子运到长沙或者广州去卖。村民听了个个乐意。因为那时没有销路,镇里的零售价才8分钱一斤。所以不值钱的柿子,很多村民让它烂在树上。如果到了初冬,柿子树的叶落光了,还能看到红红的柿子桂在树上。于是,纯朴的村民朋友纷纷向我表示,柿子可以赊账,等我销了柿子,再付钱给他们。他们的真诚话语鼓动了我。当即,我请来我的姨夫,帮我收购柿子,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村民给我送来5吨柿子,我仍然按每斤8分钱收购。我让姨夫用我的课本纸做了一个花名册,张三多少斤,李四多少斤。详细的记下来。有了柿子,我包了一辆解放牌卡车,我承诺销售完柿子,给他1200元车费。这个车费当时在江口镇,价格不菲。司机是镇里的本家人,30多岁,开始对我不信任,由于认得姨夫,他同意将柿子运到长沙,等我售完一起返回,条件是一定要给1200元车费。
这样,经过一天的长途行驶,我们从湘西沅江之畔的江口镇出发,途经桃江、常德、益阳和望城,车进长沙时,已是万家灯火,司机就把车开到了当时长沙市较好的大酒店长岛饭店。我在登记住宿的时候,女服务员说,三个人都要出示有效证件。我说,我是学生没有证件。女服务员答,学生也有学生证。那时,我们学校都没办学生证。最后,没有办法,我只好让他们俩住大饭店,因为司机有驾照,姨夫有个临时工作证,他曾经在镇里附近的尼纶厂做副业。可我什么也没有。姨夫见状说:“早晓得格麻烦,我们去旅社睏了。”
没办法,我送他们上楼的时候,我的人生第一次坐上电梯,觉得十分好奇。安排好他俩的住处,我不得不返回到停车场,在卡车的驾驶室里睡了一晚。第二天大早,我把柿子拖到长沙水果市场。那时长沙的柿子零售价在一块五左右,我就按每斤8毛,很快就将第一车柿子批发掉。但由于柿子堆在一起,火气大,烂了不少。
回到小城,除掉车费、住宿、吃饭等各种开支,我净赚了3000多元。这相当我爸当时两年的工资。
我的冒险尝试,开启了那里的山村通向大城市的经商之路。至今这条商道还有人在行走,只是赚的不多。因为那个小城水果的价格现在与长沙相差不远。
事后,我的姨夫对我妈说:“姐姐,这回我和卫红(我的小名)出去,我一连几个晚上都没有睏好,担心柿子卖不掉。”
我的姨夫那时有四十岁,却没有一位十六岁少年的胆子大。后来我想,人生就是这样,有的天生就具有冒险精神,有的天生安于现状,所以才有差距。
创作与经商一样,要想缩小差距,或者拉开差距,必须无畏前行。
活石
2011年3月9日于金地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