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5900000034

第34章 生死名利篇(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菜根谭》说: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人生短暂如长江之浪花,转瞬便会销声匿迹。淡泊名利者方能不惧生死,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顾天下的豁达胸怀将短暂的人生变得别具意义。

1.淡泊明志肥甘丧节

【原文】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

【释义】一个人,如果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那么他的道德、操守就会像冰、玉一样纯洁,一个人,如果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那么他就会表现出一副甘愿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这是因为人的志向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最好地体现,而人的道德操守则是在贪图物质享受的过程中消失的。

汉桓帝时期,他身边有一个贴身的太监,名叫王甫,汉桓帝对他非常宠信。这个王甫仰仗着桓帝的宠信,用尽各种手段向朝廷的官员敲诈取贿,聚敛财富。他甚至敢敲诈皇帝的亲弟弟刘悝。刘悝在桓帝即位后,被封为渤海王,后来,他因为犯了“谋为不道”罪,被桓帝贬为瘿陶王(其封地在今河北宁晋县境),从食邑一郡之租,减少到仅食一县之租。刘悝原本是个奢侈浪费、挥金如土的王子,这下租税收入突然骤减,根本就无法满足他的日常生活,于是,他便想法设法要回到原来的封地。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到皇帝身边的“红人”王甫。于是,刘悝去找王甫,让他在皇上面前替他说情。

刘悝知道王甫是一个非常贪财的人,而且如果托他办事的人,不给他好处,他是不会尽最大努力去办,于是,他就和王甫私下达成了交易,如果王甫能在兄长桓帝的耳边多进美言,使自己恢复原来的封地,那么,他将给王甫五千万作为酬谢。

虽然两人已达成协议,但是,王甫因为没有马上得到实惠,所以虽然表面上承诺一定要做,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在桓帝面前替刘悝说过半句好话,恢复刘悝渤海王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提及。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桓帝得了重病,在病榻上的汉桓帝,想到之前对自己同胞兄弟刘悝的处罚可能是太重了,于是,便写下遗诏,恢复刘悝渤海王的爵位。

桓帝死后,遗诏当众宣读,刘悝恢复了原来的爵位和一郡的封地。王甫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得这么突然,于是,他便将计就计,在刘悝面前装好人,说他恢复身份是因为自己在皇上面前说尽了好话的原因,才使得皇上在临终前幡然改悟。他在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言下之意,就是在提醒刘悝要履行他们的约定,但是,刘悝根本没有理会他,王甫见刘悝是这样的态度,干脆直截了当地向他索要五千万的报酬费。刘悝虽然整天吃喝玩乐,但是也不是个白痴,他早就打听到王甫根本没在兄长面前帮他说过一句好话。自己能恢复爵位,完全是因为兄长桓帝开恩罢了,所以他拒绝给王甫一分一厘钱,从此二人结下了仇怨。

王甫的个性和很多宦官的性格相同,非常阴险且残忍,他发誓一定要抱复刘悝。所以,他便挑拨灵帝刘宏和刘悝之间的关系,以解心头之恨。

灵帝是章帝之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后代。因为桓帝无后,在他死后,太后与窦武便决定让刘宏继位。在灵帝继位时,有很多传言,说刘悝非常气愤称帝的不是自己,所以曾打算“钞徵书”赴京即位。王甫就抓住这个机会,在灵帝面前将这种流言添油加醋地传到了灵帝的耳朵里,灵帝虽然没有表示怎样,但实际却感到相当不快。王甫看着灵帝的表情,心中暗喜,想刘悝的好日子应该没有多久了。

不久,王甫用了一个小小的手腕,便让刘悝背上了大逆不道的罪名。

王甫知道灵帝听了流言后非常生气,所以他决定再给加把火。于是,他收买了尚书令,让他诬奏中常侍郑飒等人暗中谋划要迎立刘悝为帝,而且刘悝也在招兵买马,时刻做着准备。灵帝盛怒之下,没有做任何调查证实,便命冀州刺史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刘悝收捕入狱,同时将他全家上下一百多口,也全部打入大狱。灵帝还命大鸿胪持节与廷尉一起拷问刘悝,刘悝被逼自杀。随后,他的家眷妃妾11人,子女70人,伎女25人,也全部死于狱中。不仅如此,灵帝还将渤海国的太傅、国相以下的全部官吏,以没有辅佐好渤海王的罪名,全被诛杀。王甫就这样完成他的抱复之计,而汉灵帝不但没有察觉到是王甫制造的冤案,相反还念其有功,加官封侯,实在令人叹息。

王甫对待皇帝之弟尚敢如此,那么对待一般庶民的敲榨就更加肆意大胆了。

汉代封建政府对一些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制度,以垄断其利称辜榷。而许多官员就是利用辜榷来获取利润的,王甫也是这些官员其中的一个。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以说经商是最容易发财致富的。但那时,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经商的,官吏便是绝对不允许经商的一类人之一。如果官吏也可以经商,无异于监守自盗,因为,如果他们经商,就可以利用手中的职权贱买贵卖,大发横财。反之,经商者也绝不能在政府部门任职。在《史记·平准书》中载:“……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为支。”在汉哀帝时期,还规定“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直到东汉时期,仍然是这样,这些皆反映出商人不能步入官场。

那时,为了防止官吏经商,政府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条例:“若买故贱,卖故责,皆坐赃为盗”,全部“迁徙免罢”。可见,那时对官吏经商处罚之重。

当时,身为中常侍的王甫,当然对这方面的律法了如指掌,但是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说白了就是明知故犯。当然,他不敢明目张胆地参与经商事宜。他为了掩人耳目,采用了非常巧妙的手段:他在背后策划,而指使门生王翘出面活动,就这样他们肆无忌惮地“于郡官商界辜榷官财物七千余万”,就这样,王甫发了一笔横财。

常言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王甫执法犯法,暗中操纵经商的事情很快被京兆尹杨彪知道,他细细调查内情之后,把此事原原本本地上告于司隶校尉阳球。阳球主管司察京师百官不法行为,他对王甫的嚣张跋扈的行为早已恨之入骨。于是,接到上告后,马上采取行动,他趁王甫出宫的机会,进宫面见哀帝,将王甫的辜榷官财物等罪行全部上奏给皇上,请求皇上下诏,将王甫及其党羽收捕,“宜并诛致”,得到汉哀帝的允许后,阳球便逮捕了王甫及其子永乐少府王萌等人。

阳球在主持考审王甫时,王甫吓得一一招认自己犯罪的事实,但最终还是没有被免去酷刑,最后阳球命人将王甫的嘴里塞满了土,将其乱棍打死。而且“僵磔甫尸于夏门亭”,尸旁还用大笔写下“贼臣王甫”四个大字。随后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

贪秽贵骄的宦官王甫,就这样受到了严酷地惩罚。这就是道德败坏、贪图钱财的最终结局。

感悟做人智慧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志士都崇奉“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两句名言,表现出一种儒家的风范。而且老子和庄子都认为物欲名利是虚幻的东西,害人害己,认为恬静的生活才是一种符合人的本性的生活,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的境界就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是人性的真正本源。

2.君子立德小人图利

【原文】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释义】勤奋的人应该努力在品德和义理上下工夫,可是有些人却仰仗勤奋来解决自己的贫困;一个俭朴的人应该把财货和利益看得很淡泊,可是有些人却假借俭朴为名来掩饰自己的吝啬。勤劳和俭朴本来是有才德的君子立身处世的法则,不料反倒成为市井小人营利徇私的工具,真是叫人感到惋惜。

曾氏名满天下,名门望族,时人称:天下第一世家。

在河南少林寺有一块奇异的石碑,上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人的合体像,一为佛祖,一为儒圣,一为道尊,上刻有碑铭赞语:“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说是江河百流,终归大海,教理不同,方法各异,却都能达致最高境界。

曾国藩就如这样一块石碑,身上刻有中国不同传统文化流派的印迹,他世事洞明却又纠缠其中,入世与出世相统一,成为中国文化一个独特的景观。

曾国藩喜欢读《庄子》,因为它的豁达对人的胸襟有多方裨益。《庄子》上讲:“淡然无极”,“淡而无为”,诸葛亮也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之说,就是说人要清静、超脱。然而曾国藩很多年来就“清静不得,超脱不了”,总是焦虑多多,一是他名利心太切,二是他俗见太重。平定天京,曾国藩可说大功已就,他给弟弟曾国荃写信说明了他想“功成身退”的意思:

“开缺辞爵之件,本拟三请四请,不允不休。昨奉十四严旨诘责,愈无所庸其徘徊。大约一连数疏,辞婉而意坚,得请乃已,获祸亦所不顾。”

然而他并没有及时抽身,而是听从清政府的安排督办“剿捻”事务。勇猛如僧格林沁者“剿捻”四年,却全军覆没,以身殉职,换了曾国藩,自然也好不了多少,很快便遭败绩,捻军攻破了曾国藩布置的防线。这一次,曾国藩“屡败屡战”的精神没有得到朝廷的安抚,却遭严厉申饬,为此,他心灰意冷,准备了种种理由奏请开缺:

“臣病势日重,惮于见客,即见亦不能多言,岂复能殷勤教诲?……是臣昔日之长者今已尽失其长,昔之短者,今则愈形其短。臣不欺饰于大廷,亦不忍负疚于隐微,唯有吁恳天恩,准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实缺,并另简钦差大臣接办军务。臣以散员留营,不主调度赏罚之权,但以维系将士之心,庶于军国大事毫无所损,而臣之寸心无怍。”

一句“以散员留营”道出了曾国藩的真实想法。因为一旦所奏开缺准请,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回籍休养,一是驻京赋闲,这都不是他之所愿意的,这意味着他将从众人瞩目的位置上消逝,“大凡才大之人,每不甘于岑寂,如孔翠洒屏,好自耀文彩。近待徐松龛中丞与地方官不合,复行出山。其有过人之才,故不愿久居林下。”曾国藩既怕回乡遭地方官排挤,又怕留在京城成为政治斗争的中心,此时的他百思不得良策,大有看破红尘之感,“只恐清名天下满,九州无处匿韩康”。

同治五年,朝廷令曾国藩回两江总督任,“剿捻”事务交由李鸿章专办。曾国藩失去了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

老子曾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就是告诫人们与其过分自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势难保长久,金玉满堂,往往无法永远拥有,富贵而骄奢,必定自取灭亡。只有功成名就,急流勇退,抛弃一切名利,才合乎自然法则,才能永久。人须知足,方能长乐。

曾国藩于咸丰四年,在湖南老家招募兵勇,创立舟师,训练湘军,自与太平军开战后,运筹帷幄,谋勇兼备,知人善任,调度有方,屡建奇功,多次受到清廷的恩赏和嘉奖。咸丰十一年十月,两宫皇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节制提督巡抚以下各官,可谓权绾四省。同治元年正月,又加授“协办大学士”,从而成为清朝自开国以来权势、地位最高的汉臣。而曾国藩的弟弟们也兵权在握,四弟曾国荃统兵近二万,由于屡立战功,仅同治元年就受到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七次表彰;五弟曾国葆也统兵五千之众。曾家兄弟权倾朝野,曾氏家族堪称“天下第一家”。正如曾国藩自己所云:“余家目下鼎盛之际……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家门的极盛,并没有使曾国藩得意忘形,却使他感到忧心忡忡,且小心翼翼。他说:家道的长久,不是凭借一时的官爵,也不是凭借一两个人的发迹来维持的。当家道鼎盛的时候,要做家道衰败时的考虑。上天既能使我们处于今天丰厚顺达的境地,就能使我们处于明天艰难困苦的境地。

曾国藩认为,功高名显,必然会带来对自己的嫉妒和仇视,所以与人分享利益和名誉是曾国藩的一贯做法。每次打仗,他都不以首功自居,而是将下属或是同僚的名字放在前头。例如,在担任两江总督时,为了搞好关系,曾国藩就特别注意将满人都督官文的功名摆在自己之前。后来,曾国藩费尽心思将长江水师改经制水师,这样一件很大的事,曾国藩又将官文的名字推到自己前面。这是为什么呢?曾国藩分析了官文的为人。官文既仇视湘军,又沾了湘军的光。不是湘军的胜利,哪有他的一等伯爵?贪名贪利,毫无定识,更无风骨,对于这样的贪官,为了促成水师制,不让他反对,给他点好处,他就会站在你这边。因此在给太后、皇上的折子里,如果建议改制后的长江水师统领让官文做,大家都做他的副手,他一定会乐意。这样既可以减轻官文对湘军的嫉恨,又可拉拢他一起做事,借此消除满人对湘军的仇恨和排挤。后来的发展证明了曾国藩推出一个满人担任领头的做法,获得了极大成功。

自古名利太过都是祸害,与人分享才能与人共处。在曾国藩做官后期,正是凭着这样一种自谦,与人为善的原则,才使他晚节得保,并在韬光养晦之中达到最高峰。

这样的经验教训,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同类推荐
  • 写给女人的心灵能量书

    写给女人的心灵能量书

    本书所精选的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50位财智女性将会用她们的商战经历、职场际遇将所有读者关心的问题一一揭晓。她们有的是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CEO,有的是用自己的知性魅力传播文明的女主播,有的是在广告界呼风唤雨的女斗士,她们背景不一、性格迥异,但同样都具有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的财富智慧:永不放弃梦想的执著、战胜自我的勇气、坚韧与责任、仁爱和细致……这些成功的潜质,加上本书详尽的分析,将给读者呈现一本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商道真经。
  • 做一个懂感恩、负责任、讲忠诚的员工

    做一个懂感恩、负责任、讲忠诚的员工

    一本让人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成为最优秀员工的超级畅销书。新员工入职培训最佳读本,80后、90后员工最需要阅读的职场手册。为企业提供人才管理最佳解决方案,本书有望成为未来2—5年员工职业化培训团购量最大的学习读本。
  • 人一生要知道的博弈学全集

    人一生要知道的博弈学全集

    本书用博弈的眼光解释我们一生中的各类问题,包括职业生活、人际交往、爱情、婚姻、投资活动、时间管理等等。
  • 兵家智慧活学活用

    兵家智慧活学活用

    本书将世人感兴趣的兵法和智谋,进行采编、选择、选注、点评,内容包括:贪小便宜吃大亏、治人如治水、物极必反、出奇招领风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等。
  • 你的高薪怎么来

    你的高薪怎么来

    《你的高薪怎么来:实现职员和企业双赢的工作理念》获得高薪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使永远是在给人打工,只要能如《你的高薪怎么来:实现职工和企业双赢的工作理念》中所言,按照敬业、专业、效率、绩效、成本、提升、晋升、人脉这八个方面进行修炼学习,你也能很快获得高薪。因为这八个要点都是按照高薪人才之所以能获得高薪的标准来设计的,或者说,这八个要点都是老板能够给你高薪的参考标准。达到了这八个标准,老板就会很乐意给你高薪。
热门推荐
  • 共枕凉

    共枕凉

    许是无意,许是有意。许是无心,许是有心。
  • 拽拽贪玩妃

    拽拽贪玩妃

    一面:她是将军家的小姐,舞台中的明星,国家出了名的才女、美女!另一方面:她是地狱的修罗,最庞大黑暗势力的首领!分分钟要人性命!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两个极端个性的人?是天使,还是魔鬼?她还是她么?当她站在这世界上的最高处,俯瞰着脚下,孤独之感不断滋生。她是强者,但也是个女人。也需要宠爱和可以给她安全感的怀抱!到最后谁才能俘获她的芳心?承诺:一生一世一双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从小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

    本书列举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诸多细节和小事,从不同层面关注小事对青少年的影响,从阐述观点,到举例说明,最后列出应用之道,既有深入的理论阐述,又有生动有趣的故事。
  • 桥岭村的另类

    桥岭村的另类

    一个内向而又渴望朋友的穷吊丝成长坎坷路朋友背叛女友P腿
  • 明代那些人

    明代那些人

    大明洪武十三年,山西大规模移民导致人气骤减。此消彼长,一时间妖风四起,百姓生灵涂炭,人妖大战就此上演。
  • 明伦汇编交谊典师弟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师弟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郡主金安

    重生之郡主金安

    谁说将军千金刁蛮任性,泼辣如虎的?如此温婉佳人,世间不可多得呀~重生后的目的很简单,找出仇人,保护将军府。本想做搅动皇都风云的幕后主使,一不小心因为魅力四射被推上风云台。未来太子要娶她,少年将军亲近她,就连前世的负心汉,今朝都死心塌地的爱着她!万众瞩目,她的复仇之路愈加艰辛,但决心从未动摇。即便前路坎坷,她定要手刃仇人!
  • 爆笑萌妃:美妾要爬墙

    爆笑萌妃:美妾要爬墙

    一个娇小柔弱的身体,一个糙妹子的灵魂,一场阴差阳错的婚姻,”大爷求放过!”目光星星点点可怜非常。“青儿放心,我定会护你周全的。”男子冲她宠溺一笑。偏偏一场大火,一切的一切都变得不同了。“妹妹怎的如此狼狈?不如我为你抚琴一曲?”明媚的眼瞳笑意盈盈。十六岁那年,柳青灯眼里的第一朵桃花绽放了。替婚算什么?大佬也靠边!别说这宣府的墙,就算是天下,我也说翻就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英雄之流浪法师

    英雄之流浪法师

    他是一名流浪法师;他是宗师级法术训练师,他是敌人眼里的恶魔男爵。他无情但对爱至死不渝;他冰冷但对亲人满腔热血;他坚毅刚强,嫉恶如仇。当世界末日来临之际,他试图仅靠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多年之后,瓦洛兰大陆上的人们谈论起他的事迹之时,再也没人愿意直呼其名。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是瓦洛兰大陆上所有人心目中真正的——神。
  • 唯一元素师

    唯一元素师

    在一块斗气与魔法相映成辉的大陆上,猪脚诞生了!他不会斗气但是,人人都认为他是天赋异禀的斗者他不会魔法但是,他却能清晰的看到魔法元素从形成到攻击的过程他不喜欢装逼但是他拥有最厉害的装逼武器——传承系魔兽的威压他是一个土鳖但是人人都把他当做是一个高贵的贵族他不……但是………………………………不想当魔法师的斗士不是好的元素师(这个挺扯淡的,但是却十分符合剧情)————【这本书的更新速度暂时不会很快,再过一个半月等我把老书完本之后,速度会增快,请大家不要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