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5900000037

第37章 生死名利篇(4)

高恒的堂兄高晋,也是官运亨通,在乾隆三十年被调为两江(指江南、江西两省,后江南分为江苏和安徽,但三省仍合称两江)总督,按照当时的律法,哥哥做了两江的总督,担任两淮盐政的高恒必须回避,所以,他在高晋上任的同时被调为总管内务府大臣,虽然不再做盐政,但是他还不时地插手盐政,两年后又改任吏部侍郎。仍然过问盐政。

乾隆皇帝那时每年都要南巡,而且每次南巡都要由盐商出钱为他建造行宫。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并且每年的费用都会增长,造成事后征缴困难的情况。这时,高恒想出一个办法,他替盐政上书说:如果每年从盐税中预提四十万两作为皇帝南巡的费用,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征缴困难的情况了,因为这笔钱很明显是为皇帝享乐用的,乾隆当然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这个意见。但在这之外,高恒向盐商收公使钱,就是让盐商每四百斤盐出银三两交给政府,其实这笔钱,根本没有上交到部里,而是装进了高恒自己的腰包。

两淮盐政尤拔世后来上书揭发了这件事情,乾隆非常气愤,立即罢免了高恒的官,并且将高恒交给刑部调查,结果证实了高恒从盐商身上取钱、收受盐商贿赂等违法行为,乾隆帝定了他的罪。

但是,高恒的儿子是时任山东漕政的高朴。不但没有因为父亲犯罪而受到牵连,而且还在乾隆三十七年提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皇帝当时还召见他,给他以勉励。吏部上书要求撤他的职,因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是贪图安逸,但是乾隆帝不同意撤职,还让吏部对他宽大些。

乾隆皇帝有一个专门记载大臣们功过的笔记本,太监高云从无意中把这件事情泄露出去了,高朴听说后便奏了高云从一本。乾隆皇帝因为此事便更加喜欢高朴。在有人揭发高朴的不轨行为时,乾隆帝不仅不会相信,还明白地对那些揭发高朴的人说:谁要想整治高朴,那就是“自取其死”。如果高朴因为有了皇帝的保护,就沾沾自喜,肆意妄为,朕也绝不会宽恕他。

高朴听了乾隆帝这样的话,没有任何的警觉,认为有皇帝做靠山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所以,他更加不顾法纪,贪婪无忌。

一次,高朴去叶尔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办事,得知距叶尔羌四百里的密尔岱山产玉,早已被封禁。于是,他就上书乾隆,请求每年开采一次,很快得到批准。他便役使众多回民采玉,开采出来的玉他不是交回政府部门,而是把官家的玉卖掉,把钱归为己有。后来,有人向乾隆揭发此事,乾隆派人调查,结果确实如此,因此下令抄了他的家,从他的家中不但抄得了他私藏的金玉,而且还抄出了他私藏的黄金五百余两,银约两万两。

乾隆帝这次丝毫没有顾及高朴是贵妃的侄子,派人把高朴带到殿上问:“皇后的兄弟犯法,该怎样处置?”高朴怎么会不明白皇上的意思,他知道有人以他的姑姑慧贤贵妃的名义替他说情,所以,现在皇上是在告诉他,无论是谁犯法都要依律处置。

高朴被判处了死刑。

感悟做人智慧

华丽光彩的物质生活,常常撩动着很多人的心,诱发出很多人的欲望,很多人因为它迷惑了情志,腐蚀了头脑,甚至失去了自我意识。总是为了它而忙碌奔波,劳形伤神,这样受物欲的掌控真的很不值得,所以人们一定要放下这些会让你万古凄凉的东西,而轻松地生活一生。

7.功名一时气节千载

【原文】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以彼易此也。

【释义】无论是事业还是文章,都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只有伟大的精神才能够万古长存;无论是功名利禄还是奢华生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转变,只有忠臣义士的气节才能够永存人间。由此可见,但凡是有才德的君子,都不可能放弃能够永垂青史的气节,而去换取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的东西。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他的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曾任职于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一同投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日,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不幸去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

朱家是长山富户,范仲淹少有大志,每日刻苦攻读,他为了砥砺心志,21岁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经常青灯伴孤影,每当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范仲淹的生活也极其艰苦,绝不奢侈浪费,他每天煮上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蘸着韭菜花吃下,就算是一顿饭。虽然生活清苦,但他毫不介意,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读书上。朱家子弟各个不学无术,花天酒地,范仲淹看不惯,便多次规劝,不料朱家兄弟听得烦了,便脱口说道:“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完,觉得不对劲,这分明是说自己不是朱家人,便继续追问,朱家子弟觉得话说得过火了,便不再言语。但是有人告诉他:你非朱家人,乃姑苏范氏之子,是你母亲带你嫁到朱家。范仲淹听完深受刺激和震动,下决心脱离朱家独立生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长白山,独自前往南京求学去了。

经过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能诗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1015年,范仲淹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这时,他把母亲接来,赡养事奉,并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北宋历史上多了一位名臣——范仲淹。

范仲淹入仕后,最初十余年,一直在地方担任小官。虽然范仲淹官位卑微,但他在其位谋其政,每到一处总是踏踏实实地做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并且干得很有成绩。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到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任西溪镇盐仓监官,掌管盐税。

泰州、楚州(今淮安)、通州(今南通)、海州(今连云港西南)各州在唐朝时就建造了捍海堤,防止海潮泛滥,因为年代久远,捍海堤早已颓坏,每到秋季海潮泛滥时,阡陌洗荡,庐舍漂流,百姓受灾严重,人畜丧亡无数,盐灶也多被冲毁,退潮以后,良田都变成了盐碱地,老百姓眼睁睁看着田地被毁、无以为生,只好携家外逃。这件事不属范仲淹的职权范围,但他眼见百姓受害,心急如焚,积极向上反映,建议修复捍海堤。

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朝廷命范仲淹主持整个修堤事件。经过四年的努力,长达150里的捍海堤终于修好,彻底解除了这一带的潮水灾害,保护了农田和盐场。2600户外逃居民也纷纷返回家园恢复生产,原来板结荒凉的土地,又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范仲淹的功绩,将捍海堤取名为范公堤,并为他修建了祠堂,直至今日兴化县的人民还以范为姓。

由于范仲淹修堤有功,被朝廷召回担任秘阁校理(秘阁是皇家藏书楼之一,校理是负责藏书的整理和校勘),做了京官,范仲淹始终以关心朝政得失和民间疾苦为己任,他看不惯朝廷的腐朽势力,犯颜直谏,因此触怒刘太后。原来刘太后独揽大权,把仁宗当成傀儡,范仲淹便上书批评这种不合理现象,奏请太后还政,有人劝他别太露锋芒,他说:“我的官职不高,可是每年也有三百贯铜钱的俸禄,相当于两千亩地一年的收成。如果我食俸禄,而不去为国家分忧,这和专门糟蹋粮食的螟虫又有什么两样呢?人都说犯颜直谏会给自己惹祸,不是明哲保身之策,其实说这种话的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朝廷内外的官员都敢于直言,君主才会不犯错误,百姓才能没有怨言。政治上清明,才能祸患不生,天下无忧。这不正是远离祸乱、保全自身的根本之计吗?”由于范仲淹触怒太后,被贬往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后来,刘太后病死,范仲淹又被召回朝廷,任右司谏(谏官)。有了谏官的身份,他上书言事更无所畏惧了。明道二年(1033年),京东、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百姓们颗粒无收,范仲淹马上奏请仁宗派人前去赈灾,但仁宗不予理会,依旧过着奢华的生活,范仲淹十分气愤,他直言质问仁宗皇帝:“如果宫中一天不吃会怎么样?现在灾区的老百姓没有饭吃,岂能置之不理?”仁宗无话可说,只好派范仲淹前去赈灾,他又奏请皇上免除了灾区的部分赋税。范仲淹来到灾区开仓放粮,为了劝诫以皇帝为首的达官显贵不再挥霍人民的血汗,他把饥民吃的野草带回来献给仁宗,并请他转给嫔妃贵戚们看看,让这些每天只知道挥霍的高官们知道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不要再挥霍无度。由于范仲淹经常上谏,经常让皇帝不快,所以,他又被贬出朝廷。

范仲淹对此并不在乎,不管贬到何处,他都积极兴利除弊。景佑元年(1034年),范仲淹到苏州任知州(一州的行政长官),那时候的苏州暴雨成灾,伏天的大水,秋后仍然无法退下,大片农田被淹,秋收无望,成千上万老百姓面临饥饿死亡的威胁。范仲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伊始,他就把解决水涝洪灾放在首位,他亲自了解水情,制定了疏浚五河、导引太湖之水入海的治理方案。施工过程中,他亲临现场,监督指挥这项工程。在范仲淹的领导下,终于疏通了淤塞的河道,此次太湖水道的疏通,对保障太湖周围的苏、常、湖、秀四州的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范仲淹不管身处何处,都积极发展教育。他在老家苏州南园买了一块地,准备盖一所住宅,让家人居住。一天,一个阴阳先生看了这块地,立即向范仲淹贺喜道:“这是块贵地,今后您家中定出公卿。”范仲淹听了笑道:“如此说来,我岂敢独占贵地,倒不如让出建学,使学子们在此读书,公卿将相不是更多吗?”不久,范仲淹就在这里建起郡学,并亲自聘请学识渊博的人任教,学堂越办越好,名冠东南。

由于范仲淹政绩卓著,又被召回京师,授天章阁待制,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当时的开封是北宋的京畿重地,达官显宦颇多,谁在这里任知府谁头痛。范仲淹走马上任,毫不留情地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仅仅几个月,浊气横行的开封府就“肃然称治”。后因为触怒宰相,范仲淹再次被贬。

后来,因为边疆开战,有人建议诏范仲淹回朝商议。于是,仁宗皇帝马上召范仲淹入朝,恢复他天章阁待制之职,让他出任陕西路永兴军的知军州事(今陕西西安一带),这时的范仲淹已经52岁了,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当仁宗命他来收拾残局时,他欣然应允,丝毫没有推脱,风尘仆仆来到处境最险恶的延州。此时的延州,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到处是断壁残垣,茅庐草舍被焚烧成了废墟,百姓死的死,逃的逃。

宋朝皇帝在诏旨中曾规定戍边将领的御敌方法,一旦外敌入侵,地位低的军官就带军队先行出阵抵御。范仲淹说:“战将不选择适当的人,只以职位高低作为出阵先后的标准,这是自取败亡。”于是,他认真检阅了延州的军队,淘汰了一批怯懦无能的将校,选拔了一批经过战火考验的有才干的人代替他们,他又选择18000名合格士兵,把他们分成6部,让每个将领统率3千人,分别予以训练,改变了过去兵将不相识的状况。范仲淹从本地招募士兵,因为本地人熟悉山川道路,强悍敢战,又因保卫家乡,斗志较强。范仲淹又选拔了许多像狄青、种世衡那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尤其是狄青,为宋王朝守境安民、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宋王朝也没亏待他,让他做了枢密使。当然这一切与范仲淹的栽培密不可分。

由于对西夏长年用兵,宋朝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无力战争。这样,双方从庆历三年(1043年)开始议和,到庆历四年正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

宋夏局势和缓后,仁宗便将范仲淹调回东京,升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等人一道主持朝政。当时,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臃肿,但行政效率越来越低,再加上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百姓负担十分沉重,国家财政却入不敷出。不少有远见卓识的官员连连上疏要求宋仁宗进行改革,仁宗也意识到了危机重重,决心改革弊政。于是,宋仁宗召见范仲淹等人,赐给他亲笔写的诏书曰:“你们为国尽心,不必有什么顾虑,凡是急需改革的事,赶快提出来。”范仲淹一贯主张改革,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早在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就曾洋洋万言上书朝廷,提出一系列建议。现在仁宗提出改革之事,他更觉得责无旁贷,他对人说:“皇上信任我,不过,事情总有个先后缓急,长期积累的弊病,绝非一朝一夕所能革除啊!”于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

范仲淹的《条陈十事》呈给仁宗后,在朝廷上下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员商量,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

同类推荐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是来自那空白深处。”一句质朴的名言,会瞬间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一个简短的哲理故事,会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为使广大读者朋友更加深刻地领悟人生的哲理与真谛,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几百个哲理故事,从彻悟人生、明白道理等方面切入,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确到位的哲理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领悟、受益,更加充实、乐观、勤奋、勇敢地开创生活。
  • 做人做到位

    做人做到位

    做人做到位,成功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做一个能让自己心灵放飞的人。用点心思,琢磨做人的道理,提升做人的修养,为自己奠定一生成功的基础。事业成功的人,通常是那些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人。做人做到位了,事业做到位了,财富自然也就随着来了,事业自然也就成功了。
  • 魔鬼躲在细节里

    魔鬼躲在细节里

    本书提供的四十二个细节,创新地提取了成功者身上的闪光点,加入了许多有突破性的观点,告诉你怎样从生活中旁人料想不到的环节出发,突破现有的工作困境、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获得成功。如果你想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的追求成长和卓越,希望你能够在阅读本书的建议后获得启示,并且运用到工作中,提升自我,最后破茧而出,立于成功之颠。
  • 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一部改变几代人,生活观念的心灵读物。刘墉、席幕容首次联袂推荐。也许自私是每个人的天性,也许忌妒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当我们选择放下心灵的包袱时,自私就会转化成奉献的基石,忌妒也会转化为向上超越的动力。打开心窗,与世界相拥,与快乐同行。我们的人生会因为忘掉不愉快而变得春光灿烂。
  • 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

    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

    《处世哲学系列丛书: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凝结了幽默口才的精华,系统地向读者阐释了幽默口才的本质、养成技巧和实际操作方法,通过对不同场景下幽默口才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直接给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不仅如此,书中还包含大量的口才案例,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幽默的真谛。通过阅读《处世哲学系列丛书: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读者既能迅速掌握幽默语言艺术的精髓,又能阅读中享受语言的魅力,愉悦间掌握幽默技巧,自我修炼成为一名出色的幽默高手。
热门推荐
  • 若相忘安得如许

    若相忘安得如许

    她说“若不相交,何必再惦念。”他说“若能相忘,怎会惦念?”有些缘就像轮回,总能再遇,有些执念,明知错误却一往直前,生命中有可能碰到一个人是你的映像,无论你如何努力,他总成为你不可逾越的魔障。
  • 玩转四国美男:七色星魂镯

    玩转四国美男:七色星魂镯

    她,因为星魂镯而穿越,从此卷入了四国明争暗斗的漩涡!神秘星魂镯,四国命运都打动不了她,只有极具诱惑力的宝藏,让她这个小守财奴动了心!都说男人如衣服,怎么这衣服穿着穿着就心痒了呀?难道她是天生的色星,好,那就一色到底,好好玩玩这古代美男!
  • 纵嗜魔女

    纵嗜魔女

    ‘丫头,你要我金虎族,我给你便是’金厦笑着说。‘我要荆魔大陆’笑话,小小的金虎族她可看不起。‘要不要为夫帮你夺取天下’‘不需要’她要凭自己的实力报仇,她要以自己的实力证明她,不是杂种的废物。
  • 小儿惊癎门

    小儿惊癎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客家等郎妹

    客家等郎妹

    我妈以为我爸死了,于是跟别人勾三搭四;可野男人却害死了我妈。不得已被送去姨妈家却险些又被姨妈给卖掉,好不容易见回亲爸,亲爸转手把我卖给人家!卖也就卖了,居然是当别人的等郎妹!
  • 重生之爱需要时间

    重生之爱需要时间

    如果我有机会告诉你,我会说,太多人用不同的话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有人说我的天下仅你一人,有人说一人之中全天下之轻。如果神已无能为力,魔救天下又如何呢。我情愿代你成魔,但愿我魔一出,万魔封存。
  • 元曲之美

    元曲之美

    本书作者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并附有原作欣赏及曲人小传。
  • 旧人

    旧人

    黎念今年的新年愿望有三个。第一,和安铭臣离婚。第二,和安铭臣离婚。第三,和安铭臣离婚。安铭臣今年的新年安排也有三个。第一,等黎念离开。第二,等黎念爱上他。第三,等黎念回来
  • 宋朝原来是这样

    宋朝原来是这样

    《宋朝原来是这样》以纵横捭阖的笔法,书写了宋朝三百年波澜壮阔而又充满矛盾与纠结的历史。有对宋朝高度文明的政治、文化生态的褒扬,也有对其军事、外交败笔的解读、抨击,更有对大宋民富国弱的历史吊诡的深思。
  • 解惑篇

    解惑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