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7900000066

第66章 “日常生活”的历史(2)

与此同时,意识形态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几乎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甚至直接用赤裸裸的暴力“大破四旧,大立四新”。那时,不少私人通信的开头和报纸文章一样,不是“首先让我们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然后才是个人的私事。有些地方甚至规定买卖东西时顾客和营业员都要或先“敬祝”或先背诵一段“最高指示”,然后再谈“买卖”。自然而然的日常生活的语言,就这样为一种刻意制造的意识形态语言所强暴。“文革”结束不久轰动一时的相声《如此照相》,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那时每天每人都要有几十分钟的“早请示”“晚汇报”,站在毛主席像前以各种集体仪式“表忠心”(没有工作单位或上学的必须参加街道居委会组织的“请示”“汇报”)。葛剑雄在1968年冬得了急性阑尾炎,住院开刀后的第一天早上经过说明被免去“早请示”,但当晚还是被迫到“忠字室”作“晚汇报”,以后的“请示”“汇报”自不能免,每次在“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主席身体永远健康”后还要读大段《毛主席语录》、唱多首颂歌,差不多要20多分钟。可怜他每次只得尽量张大嘴(表示念、唱)但压低声音(减轻腹部震动),同时将右手按在刀口上减轻疼痛,幸得医生照顾以“刀口发炎”免去了跳“忠字舞”。在那十年中,人们的日常娱乐只有几部干巴巴进行政治说教的“样板戏”,非“样板”的一切都被严禁。人们的发型、头发的长短都有严格的限定,梳妆打扮、涂脂抹粉统统是“资产阶级……”。服装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原应最个性化、最丰富多彩,但在“全面专政”的年代却成为“管制”最严的领域之一。服装的式样、颜色只准有单调的几种,裤角的宽窄有严格的限定,宽不能超过几寸,窄不能少于几寸,着装稍微艳丽、稍有不同就是“奇装异服”,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要受到严厉批判。1966年“红八月”在一夜之间满城几乎都是“黄军装”,而这,却是以骇人的血腥与暴力实现的。透过服装史研究,透过日常生活史研究,人们对这背后的权力、暴力是如何对“日常生活”进行宰制的过程看得更加具体、生动、透彻。

“文革”结束,“日常生活”一点一点恢复,当然并不完全顺利。在西方音乐被禁十几年后,广播中第一次播出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但前面必须说明“这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生前非常喜欢的乐曲”。喇叭裤、牛仔裤、迪斯科的出现都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批判、禁止。于是,人们不得不论证中国在唐代就有喇叭裤,所以是“民族的”而不是“西方”的;牛仔裤最初是“美国劳动人民”的服装,而不是“资产阶级”的;迪斯科是源于非洲黑人的舞蹈,而不是现代西方没落、颓废的表现……今天,这一切无疑令人哑然失笑,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理由”,不需要另一种“更高”的辩护。但在当时,这却是为“日常生活”进行的一种必要而庄严的辩护。因为面对一种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长期侵入与否定,不得不也以意识形态来为之辩护。

“常识”凡人皆有,确不足贵,然而一旦“缺乏常识”,日常生活就会变得异常荒诞、可怕。“日常生活”的变迁史,就是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史。

因为,要让芸芸众生进入“历史”的确不易。“一将功成万骨枯”,青史留名、进入历史的只是“一将”,而那荒郊野岭的累累“万骨”只能无名无姓地任“草没了”,无法进入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文献”就没有“历史”,或者说,“历史”是由“文献”形成的,因为无证不立是历史学最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起码要求。然而,某种“历史的局限”却也因此而生。

“日常生活”纷繁复杂,许多方面难以形成文献,有时即便有“文献”,也因“平常”而习焉不察,未加重视,更未作为“史料”保留。如1972年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与此前的“全封闭”相比,来华的外国记者人数猛增。时处“文革”时期,正“狠抓阶级斗争”,“敌情观念”极强,于是各单位、居委会都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熟背与“外宾”接触的有关规定。笔者当时从农村回城探亲,也与其他“知青”一起被招到居委会开了半天会,学、背这一规定。其中一条规定,如外宾到某商场时,该商场所有商品可不“凭券”敞开供应,但中国居民买后不得离开商店,要等到外宾走后再到柜台将货退还。据传说曾有人趁外宾在时买了好几双尼龙袜(当时买尼龙袜要“工业券”,买线袜要“线票”,这些券、票发放量非常少)就想走,但在门口被有关人员拦住,后来袜子全退不说,还通知了工作单位,受到处分。“规定”对外国人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都提供了“标准答案”,如“文化大革命”是“很有必要”,“五七干校”“上山下乡”是“大有好处”或“很受锻炼”,有关工资、家庭收入的答案是“生活很好”或“够用”。我记得,各种问题中只有家庭人口的答案是“可如实回答”。当时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有外宾问一老头家有几口人,这位老人生怕答错担不起责任,一时紧张得像在居委会“考试”一样慌忙回答“可如实回答”,弄得外宾莫名其妙。若仔细研究,从这一纸“规定”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夷夏之大防”、控制之严密、宣传之伎俩、经济之衰败……同时,对不少外宾回国后对“文革”中的中国那种到处“莺歌燕舞”的热情报道,也就可以理解了(但如今却有国人为“学术创新”而将此类报道作为“文革”乃“真民主”一类的论据)。这一纸“规定”当时广为下发,但大家都是背完就扔,笔者现在突感其重要,问过许多人,竟无一人(包括笔者在内)将其保留。日常生活的许多“文献”,往往就是这样丧失的。

更严重的是,有些存留的“文献”与“生活”实际正好相反。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绝大多数都是想方设法留城不成后被迫而去,临行的场面哭声一片,凄凄惨惨。但每批“知青”下乡时都要组织一个盛大的“场面”,敲锣打鼓,红旗招展,胸戴大红花、手捧“红宝书”,在毛主席像前宣誓表决心:扎根农村一辈子……于是,报纸上的图片和文字报道、新闻纪录片中全是这种“盛大”的场面,而真实的凄惨根本无人敢记录,因为这是“破坏上山下乡伟大战略部署”,这在当时不仅罪可入狱甚至有杀身之祸。“真实的凄惨”就这样完全为“虚假的盛大”所取代。历史留下的,就是这种“盛大”。同样,当年“知青”在招工、招生、参军时“走后门”更是司空见惯,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不过,走完“后门”却都还需要完备“正常”的手续,所以若查档案,群众推荐、表现优秀、基层组织审查批准……各种“合法”手续一应俱全。档案是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如果以档案为准,就会得出当时基本没有“走后门”的“历史性”结论。“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塑形的。

看来,在“档案”文献之外,可能还有另一个“历史”。

这种只有“宏大叙事”的历史观,自然引起了一些史学家的不满,胡适便是其中一位。他在1930年拟就的《上海小志·序》中写道:“‘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这两句话真是中国史学的大仇敌。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很少人能够正确回答这两个问题。朝代的兴亡,君主的废立,经年的战争,这些‘大事’,在我们的眼里渐渐变成‘小事’了。《史记》里偶然记着一句‘奴婢与牛马同栏’或者一句女子‘蹑利屣’,这种事实在我们眼里比楚汉战争重要得多了。”因为从中可以引起诸如汉代的奴隶是如何生活、妇女缠足由何而起等有关时代社会生活的问题。“这种问题关系无数人民的生活状态,关系整个时代的文明的性质,所以在人类文化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史料。然而古代文人往往不屑记载这种呱呱叫的大事,故一部《二十四史》的绝大部分只是废话而已。将来的史家还得靠那‘识小’的不贤者一时高兴记下来的一点点材料。”几乎与此同时,一份名为《经济社会史年鉴》的杂志于192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诞生,提倡一种新的历史学。经过几代人数十年不懈努力,“年鉴学派”终于蔚为大观,成为当今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与着意于历史“短时段”、着意于杰出人物与惊心动魄的“事件史”研究的传统史学不同,年鉴学派注重人类生活的“长时段”,着意于日常生活与习俗,认为这才是历史中最重要、最持久的因素。年鉴学派使“日常生活”成为历史研究的主体对象,强调历史学家必须扩展自己的视野,从档案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作为自己的史料。从这种“史观”出发,一磅胡椒的价格,一纸通知,一个项圈……这些过去无价值、不保留的“材料”,现在都获得意义,都成为重要的“史料”。

“识小”者未必不贤,“日常生活”终由“稗史”成为“正史”。这种转变,是历史观的重大变化,意义着实不菲。

“早岁那知世事艰”,或许,只有在“少年心事”渐消之后,我们才会注意到轰轰烈烈、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背后那平淡无奇、日复一日“长时段”的“日常生活”;只有在经历过“日常生活”受到严厉干涉、粗暴侵犯的日子,我们才知道、才能体会到“日常生活”的重要,甚至是那样地值得珍视……

(发表于《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B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B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奖者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社区的历程:社会性别与社区发展的本土经验

    社区的历程:社会性别与社区发展的本土经验

    本书作者经过五年多时间的乡村调查,尤其是对乡村妇女社会地位的综合调研,提出乡村妇女地位的提高是乡村社区发展的关键性标志。
  • 歧路灯称谓研究

    歧路灯称谓研究

    本书共三部分,对《歧路灯》中的称谓进行了归纳与整理,从语义学角度将称谓分为八类,即姓名称谓、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敬谦称谓、排行称谓、身份称谓、职业称谓、俚俗称谓。
  •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 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 武威通志·凉州卷

    武威通志·凉州卷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 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热门推荐
  • 摩登武圣

    摩登武圣

    谁,震断苍穹;谁,斩灭浮生;谁,反袖遮天;谁,劫中沉沦。有神人妖魔各自为王撑天踏地,争霸天下;文贤武德手握权法翻云覆雨,逆乱乾坤。纨绔者初出茅庐,不知所谓,便淹死在天武大陆这潭无尽深水之中;武道大能者神通广大,担山赶月、追星逐日、焚天煮海、法天象地、三头六臂……无所不能。重生的灵魂,一朝再起风云。搅动十方星河,笑傲寰宇。……(书也是会流浪的,如果哪天被你发现它在某个地方流浪,请你把它收入书架,给它一个安宁发展的场所...)
  • 十方战王

    十方战王

    一走源神,二行天命,三过仙桥,四达玄通,五六阴阳过生死。七八轮回上九霄,九重至尊还有谁?唯独,十方界中王!战遍九天十地后,谁能直指王中王?
  • 萌狐来袭:总裁大人请接招

    萌狐来袭:总裁大人请接招

    她是一只刚刚修炼成八尾的雪狐,在即将要修炼成九尾狐的时候却被另一只嫉妒她的狐妖推进了阵法里面穿越千年来到了现代,他叫司空翼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她对自己撒娇,他感到舒适;看到她对别人撒娇,他感到恼火;看到她哭,他感到心痛;看到她笑,他也跟着快乐他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心,但是她是一只狐妖即使是即将要修炼成狐仙可是她还是不能和他在一起,为了他,她三番五次的割破自己的手让自己宝贵的血液流出来去救对他很重要的人,她一次次为他耗费自己的修为可是最后他却不相信她。后来,误会解除,她甘愿为他前去菩提树下受剔骨之苦,从此沦为一世凡人,只为与他相守一生。
  • 召唤兽神

    召唤兽神

    新书《异世法神》已经上传,请各位多多支持,拜谢。下边有传送门,呵呵
  • 往生净土忏愿仪

    往生净土忏愿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春浅扬

    青春浅扬

    青春,美丽,张扬,冲动,还有懵懂。我的青春谢谢你的参与,更谢谢你配我走完全程。
  • 梦与现实的结点

    梦与现实的结点

    我因为一个梦境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没想到却因此改变了自己平淡的生活,开始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旅程。
  • 修真高手战都市

    修真高手战都市

    一个傻子被一个疯子劫持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玄武大陆十阶大帝,飞升失败灵魂附在傻子易风身上。从此——这个傻子摆平胸大无脑的美女警花!搞定傲娇的大小姐未婚妻!迷住曾经暗恋的女神老师!
  • 通天血主

    通天血主

    血罗令一出,定生死;成则生,败则死。看杨涵如何在血罗令生死之下一路进阶,掌控生死,成就通天血主。
  • 盗墓封神

    盗墓封神

    地球盗墓者萧问被一具棺材带到异界,并拥有了吸收墓中死气提升修为的能力。从此睥睨天下,盗墓成神!什么?你是天才?你修炼顶级功法?你手持顶级神器?容我去盗个墓,回来完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