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39200000049

第49章 “社会正义”的拟人化谬误及其危害——哈耶克正义理论的研究(21)

哈耶克指出,凯恩斯因撰写《和平停战的经济后果》(TheEconomicConsequencesofthePeace)一书而成了欧洲大陆的英雄。凯恩斯论辩说,战败的德国(德国人渐渐认为,他们与其说是战败了,还不如说是受骗签订了这种惩罚性的停战协定)在没有达到一定出口量(即使有这样一种出口量,其他大国亦无法承受)的情形下,是无力偿付法国所要求的赔款的。不论凯恩斯用于支撑其论点的数据有多么精确,困境乃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各国政府也都认为,德国和奥地利正处于饥饿和高通胀状态之中。

英国政府就此所采纳的两个立场,不仅被证明为彼此不相协调,而且最终还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如果美国不放松它对不列颠的要求,英王政府就不会松动它所提出的赔款要求。此外,在经过激烈的争论以后,英国还按照英镑在战前的价值水平恢复了金本位制。但是,伦敦的商业区很快就发现自己在平衡国内外的要求与金本位制方面将无所作为,因为英国再也无力为一半世界的国家扮演最终借贷者了。

凯恩斯特意撰写了《丘吉尔先生的经济后果》(TheEconomicConsequencesofMR.Churchill)这本小册子,试图在这场争论中扮演卡珊特拉神,但却没有成功。

趁哈耶克在伦敦的机会,LionelRobbins开始着手一项宏大的计划:建立一个经济学理论的统一传统,并消除所有的分支“学派”。哈耶克最初开设的讲座(后经修改,以《价格与生产》(PricesandProduction)为题出版)以及他对凯恩斯所着的《货币论》(TreatiseonMoney)一书所撰写的评论文章,都构成了此一运动中的重要努力。凯恩斯的回应则是对哈耶克所着的《价格与生产》一书进行抨击。真可谓是界线明立,敌我分明。关于理论问题的争论,完全被现实问题压倒了。工业世界正陷入萧条期,其灾难和棘手的程度,远非任何经济学家所能想象。对于那些面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进攻而开始怀疑他们自己的学科的可行性的经济学家来说,凯恩斯在其所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所指明的策略被证明是一战术意义上的胜利。通过揭示储蓄与投资之间似乎存在的不完善的联系(哈耶克认为这只是低消费理论的一种复杂论式而已),凯恩斯为政府在货币和财政措施的实施方面进行干预打开了大门,虽说他仍然保留了一般均衡理论所具有的概念工具和证明手段。

然而,这个世界已无论如何不再依赖任何一种经济理论。此后20多年的发展情势,乃是由HjalmarSchacht在德国型构起来的,因为他构设了一种货币控制和投资指南的体系,而且从那时起,这个体系成了每一个处于绝望之中的政府所必定采取的手段。

在此之前,哈耶克的经济周期观点似乎完全失去了战斗力(horsdecombat)。此后,他又做了一次英雄式的尝试,撰写发表了《纯粹资本理论》一书(ThePureTheoryofCapital)。他试图把他本人对奥地利资本理论的修正观点与新古典理论中新发展出来的观点统合起来——这点正是凯恩斯理论最为薄弱的环节——但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仍在进行,所以没有人理睬他的观点。

几年后,当事实清楚地表明,任何凯恩斯式的计划的成功,乃是以那种不可垂手即得的政治决策上的精明而不是以凯恩斯着作的理论命题(从最好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是混乱的,而从最坏的角度来看,它们则是矛盾的)为基础的时候,哈耶克指出,他未能对凯恩斯的观点提出有效的批评乃是他最大的遗憾之一。但是,回过头来看,即使他当时做出了有效的批评,这种批评在当时是否有可能占上风,仍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人们转而诉诸凯思斯的观点以及凯恩斯观点的最终胜利,实是由文化的和政治的变化所驱动的,而不是因他的理论论点具有说服力而达致的;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的理论论点的结果也从未在经验层面上得到过证明。大战伊始,哈耶克和凯恩斯发现,他们两人在战争成本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通货膨胀和过分投机行为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他们的计划方案立基于这样一项政策,即实行强制性储蓄,并在战争结束后归还这些储蓄。仅就这点而言,凯恩斯已不再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了。

凯恩斯思想观点上的这一随风而采取的大幅度变化,乃是哈耶克宣称他之所以无意抨击凯氏《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主要原因之一。凯恩斯几乎因他的这种随意改变观点的习惯而声名狼藉。有一则报道描述了凯恩斯与丘吉尔一段交往的故事:当时,丘吉尔正在与美国就战后金融制度问题进行谈判;他在给凯恩斯的一封便函上说,“我与你的观点正趋向一致”;然而,丘吉尔却从凯恩斯那里只得到了这样一个回答,“我在知悉此事后,深感遗憾,因为我已开始改变我的看法”。

经济学与知识

在回顾学术生涯时,哈耶克认为,他的论文《经济学与知识》(“EconomicsandKnowledge”)连同后来发表的几篇讨论相同主题的论文,乃是他对经济学所做的最具原创性的贡献。这也是他对凯恩斯的回答。哈耶克论点所具有的意涵,实际上乃是对那些构成实证主义经济学、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和任何试图建构“宏观经济学”的努力之基础的逻辑预设和经验假设的否弃。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而且哈耶克做如斯主张也是颇合道理的,不过我不打算在这里为之进行辩护。

哈耶克有关市场的观点,在社会组织问题的认识方面极具启示。正如他在这篇极富原创性的论文中所指出的:

存在于不同的心智之中的零星知识的结合,是如何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即如果人们要经由思虑而刻意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么它就要求指挥者的心智拥有一种任何单个个人所不可能拥有的知识。在此意义上,个人的自发行动将会在那些我们所能界定的情形下,引起一种资源的分配;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种资源分配理解为好像是根据一个单一计划来进行的,尽管事实上并没有人对它制订计划。对我来说,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也就回答了那个有时被隐喻地称之为“社会心智”的问题。

在上述文字中,哈耶克已开始着手处理这样一个问题——即秩序如何创造自身的问题,当然,哈耶克在其早年试图解释感觉如何转换成认知问题的心理学论文中就已然洞见到了这个问题。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早年的论文中,这个问题是在人之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运思脉络中出现的,而在《经济学与知识》这篇论文中,这个问题则是在人类社会组织的运思脉络中出现的,正是在这里,个人知识的限度被超越了。

他从两个思想渊源中获得了对他的新的研究进路的信心。令人颇感奇怪的是,他的一个思想渊源竟来自最初激励他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即卡尔·门格尔。1934年,哈耶克欣然接受了由伦敦经济学院资助发起的重新编辑门格尔着述的任务。在编辑工作的过程中,哈耶克对门格尔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着述给予了极为严肃的关注,这或许是他第一次如此关注门格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一如哈耶克在晚些时候所指出的,在门格尔的着述中,“有关制度自生自发的观念,比我阅读过的任何其他着作都阐述得更加精彩”。哈耶克所发现的另一个思想渊源,乃是卡尔·波普尔所撰写的于1934年出版的《科学发现的逻辑》(TheLogicofScientificDiscovery)一书。虽说波普尔和哈耶克都是维也纳人,但他们此前却从未见过面。他们两人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大致相容并且都对那些可被视为一脉的知识思潮——马赫、逻辑实证主义者、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做出了回应。波普尔反对归纳的逻辑基础的论点,为哈耶克提供了一种研究经验主义的进路,因为哈耶克发现此一研究进路极有助益于他本人对实证主义经济学所具有的各种假设展开抨击。

1938年,哈耶克成为英国公民,持英国护照出外游历,并曾设法在大战爆发前再次访问了奥地利。实际上,哈耶克心灵中仍有一重要部分深深地植根于维也纳;然而恰恰是维也纳本身发生了无可挽回的变化;在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曾经塑造了这个世纪的极其强大的原创力量和知识力量开始瓦解,流亡至世界各地。多数逃亡者,都去了美国。波普尔先是去了新西兰,直到战后在哈耶克的努力下才又到了伦敦。

就生活方式和氛围而言,哈耶克在英国完全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当然,更准确地说,哈耶克实际上乃是在仍保留着19世纪许多特色的英国完全有宾至如归之感。从那些诸如HenryThornton和LeslieStephen爵士,当然更是从阿克顿(Acton)勋爵等早期人物的身上,哈耶克体认到了一种“同宗”的精神。

因此,哈耶克认为生活方式和道德的社会制度以及法律和语言乃是文明得以进化的必要条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了。后来,他甚至把自己视作一个伯克式的辉格党人(aBurkeanWhig)。

由于哈耶克常常同LeslieStephen爵士一起进行登山活动,所以他得以欣赏到LeslieStephen爵士的性格。此后,哈耶克又结识了改革论坛的成员,HenryThornton家族的后裔E.M.Forster先生。当伦敦经济学院为躲避纳粹德国对伦敦的轰炸而搬迁至剑桥大学时,凯恩斯为哈耶克找寻并安排了住宿。

在剑桥大学,哈耶克能和JohnClapham爵士交流他关于货币史方面的看法。

然而,当战争爆发时,哈耶克却无疑遭到了排斥,尽管这一切都是以悄然不知的方式进行的。他的忠诚朋友和盟友LionelRobbins和凯恩斯一起进入了政府机构。大多数着名的经济学家也都忙着参与战争计划的制订。凯恩斯还因过度疲劳而只勉强活到了战争末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通往奴役之路

到1940年,世界上任何一个勤于思考的人都无法不追问这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根源。18世纪启蒙的允诺以及19世纪道德和物质方面的进步,怎么会导致了20世纪这场充满了赤裸裸的暴力且野蛮的世界大战呢?哈耶克则是从三个视角把握这个问题的:经济学理论,心理学和生理学理论,以及对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的历史探究。

从后来收入《科学的反革命》(TheCounterRevolutionofScience)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andEconomicOrder)这两部论文集中的文章开始,哈耶克竭尽全力试图证明事实的性质,亦即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如何通过那种试图运用从自然科学中得出的方法而被误解和误用的。在哈耶克,处于支配地位的谬误,乃在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人们有可能将某种现象的足够多的事例孤立出来,由此便能够探明有关此种现象之原因的某种规律。哈耶克没有直接抨击正在普遍起作用的归纳性谬误,而是把自己的批判建立在社会科学的所谓事实的主观(因而不确定)性质的基础之上。研究客体的主观性质意味着,从而也可以得到论证:依一般法则行事的人对此一行为所不可预见的后果有着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些看法却不能化约为自然意义上的“事实”。对人之行为的一般规律的探寻(这种探寻乃是经由在自然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后果之间建构一种谬误的逻辑关系而展开的,进而将之适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乃是由那种控制社会制度的自负所驱动的。哈耶克把那种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误用到社会科学的做法,称之为“科学主义”(scientism),并将那种把科学主义视作控制社会的正当理由的做法,称之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这种误用乃是对理性的滥用,哈耶克将其追溯至笛卡儿,尤其是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Comte)。

人能控制其周围的环境的幻想,乃是为蒸汽机和人工印染术这两大发明所推动而成的。在第一大发明中具有作用的原理——气体在某一特定真空中发生作用——扩大了均衡的机械论概念,而这个概念则渐渐支配了经济学理论。与此同时,人工制造印染品程序的发现则使人们相信,自然事物的结构本身是能够改变并重构的,以适应人之设计。炼金术变成了化学。正如HenryAdams所指出的,涡轮机的力量已经取代了圣母玛利亚(VirginMary)的力量,它驱动着人们的想象:将要建成的乃是摩天大楼,而非教堂。

同类推荐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热门推荐
  • 六因条辨

    六因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星小姐VS酷帅少爷

    明星小姐VS酷帅少爷

    一步错步步错,也许三生三世,也修不起我们一世的缘分。既然选择了放手,就放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能够重来一次,你会选择握紧我的手吗?
  • 最强兵神

    最强兵神

    他为了国家出生入死,却被自己人所出卖!所有的愤怒,化成了熊熊燃烧的怒火。罗锋身边从来不缺少美女,可他游遍花丛的同时,却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替兄弟报仇,替朋友报仇,哪怕敌人是老天爷,也要将天捅个窟窿!
  • 如爱粉荷花

    如爱粉荷花

    霜霜新作,早些时期写的,写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主角是一个爱花的女孩子,她叫夏百荷,注意,她的名字,不是百合,而是百荷。当初,她的妈妈给她取这个名字时,只是希望她能和千百朵荷花一般亭亭玉立,却不想,和百合重了名。所以,这对母女俩,一个爱荷花,一个爱百合。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和一个和花有关的亲情故事,不知看完本书的你,是否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呢?
  • 弃妃逃宫

    弃妃逃宫

    女特工穿越成傻贵妃,打入冷宫饱受欺凌,斗智斗勇玩转后宫。觑觎她美貌的皇帝,温文尔雅的王爷,与初恋教官长相一样的欧阳若,天下第一美男子上官云且看她如何招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限雇佣兵

    极限雇佣兵

    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不怕兵哥会犯怂,就怕兵哥有异能。金木水火土,五行奇术我独掌,啥高手都要被老子踩在脚下唱征服。你说海豹突击队和三角洲?嗤,在老子眼里统统是战斗力只有5的渣!至于泡妞儿,对不起,这个我不专业,因为咱从来不泡妞儿,都是被小妞儿们泡。〓〓〓〓〓〓〓〓〓〓〓〓〓〓〓〓〓〓〓Ps1:百度贴吧已经建立,进吧搜索书名即可,欢迎大家灌水,盖楼。Ps2:锐金之力佣兵团221479589,积极招募中。
  •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野生观察者的成长记录

    野生观察者的成长记录

    最初,赛洛·劳可克只是想通过睡眠游戏舱玩一款最新的睡眠网络游戏,虽然获得了神秘职业,却也在游戏里遇到了一个神秘跟踪狂?自称是黑客又是警察的刺客职业玩家?说要观察自己?自己究竟有什么特别的?神秘人所说的“观察”,真的只是字面意义上的那种观察吗?自己所处的“黄人为尊,白人二等”的现实世界,难道不是唯一的现实?太多的疑问在赛洛脑海中展开……
  • 柳宗元(中国十大文豪)

    柳宗元(中国十大文豪)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 有一种幸福叫做四叶草

    有一种幸福叫做四叶草

    他们,是中国当红少年偶像组合,她们,只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三个女孩,但她们却误打误撞闯进他们的心,无数女孩爱了整个青春的三个男孩,但是那幸运的三个名额只有她们拥有。“什么?你...你喜欢我?”米童一脸惊讶的看着眼前这个无数少女宠爱的人儿,“是啊,很意外么?我会照顾好你的!”男孩满心期待,期待着女孩的回答。“对不起,我有喜欢的人了,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好。”女孩说完头也不回的转身就走,只留下孤独的人儿留在原地。自己喜欢的女人却爱上了自己的兄弟,在心爱的女孩和从小玩到大的兄弟间,他又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