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0200000008

第8章 五经四书(1)

第一节五经

一、经与六经

所谓“经”,是相对与“纬”而言的,原指治丝、织布的纵线。纵线为经,横线为纬。许慎《说文解字》:“经,织也,从系,巠声。”经,引申为组织。后世有人又引申为经常的“常”,又有人引申为路径的“径”。“经”就成为常道或路径。刘勰《文心雕龙》说:“经也者,恒久之治道,不刊之鸿教也。”足见古人对被尊为“经”的经典的崇敬,以之作为长久的安邦治国的根据,不可变易的宏伟的教材。

周代的官方教育,就是以六经为中心的教育。《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只,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悦远人,以作动物。”成均,本指音律乐调。古代教育以礼乐为主,故成均为太学学礼乐之处,五帝时称太学为成均,周代因袭,作为五学之一。古太学有五:北上庠,东东序,西瞽宗,南成均,中辟雍。辟雍、成均,又为太学的总称。国子为公卿大夫之子弟。周代通过礼乐,以道德教育为本,寓教于乐。其中所说乐中的六德为中、和、祗、庸、孝、友。祗,恭敬之意。庸,恒长之意。

春秋时期的教育,例如在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的时代,哪怕是在楚国,用以教太子的教材,基本上还是中原的六经与其他古史、典册等。庄王请教申叔时,叔时曰:“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明施舍以导之忠,明久长以导之信,明度量以导之义,明等级以导之礼,明恭俭以导之孝,明敬戒以导之事,明慈爱以导之仁……”(《国语·楚语》)叔时强调的仍是通过诵《诗》等调节太子的心性,使之真正做到节制、恭敬、勤勉、孝顺、忠信。

孔子继承的当然是六经的教育传统。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典籍。“经”这个名词起于战国晚期,此前只是称《诗》(或《诗三百》)、《书》、《易》云云。据《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这句话至少说明,在战国晚期,人们已承认有了六部重要的经籍、典册。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呢?孔子整理过六经吗?古人对此基本上是肯定的。“五四”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疑古思潮成为学术界的主流,孔子与六经没有关系或关系很少的观点,甚为流行。周予同先生曾说:“我认为,孔子与六经关系很少。”“《易》与《春秋》跟孔子关系不大。”然而,出土简帛却不断证实着孔子与六经关系密切,周先生如果活到今天,很可能会修改自己的看法。

(南宋)马和之《鹿鸣之什图》(局部)。《鹿鸣之什》是《诗经·小雅》中的第一组,包括《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棠棣》等十篇。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谈到圣人与《诗》、《书》、《礼》、《乐》的关系:“《诗》、《书》、《礼》、《乐》,其始出皆生于人。《诗》,有为为之也。《书》,有为言之也。

《礼》、《乐》,有为举之也。圣人比其类而论会之,观其先后而逆训之,体其义而即度之,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后复以教。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这是讲孔子的《诗》、《书》、《礼》、《乐》之教。关于这一点,世传文献首见于上引《庄子·天运》的一段话,又见于《庄子·天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郭店楚简《六德》

云:“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

则亦在矣。”郭店楚简《语丛一》有:“《易》

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诗》所以会古今之志也者。《春秋》所以会古今之事也。《礼》,交之行述也。《乐》,或生或教者也。者也。”廖名春改排为:“《诗》所以会古今之志也者。者也……《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春秋》所以会古今之事也。”

关于孔子与《易》的关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与《孔子世家》指出:“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太史公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与《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大致相同。《鲁论》读“易”为“亦”,是汉代人后起立说,其实上古音“易”、“亦”两字不同韵部,无缘传讹。

近代以来,包括周予同先生在内的很多学者都怀疑史迁之说。马王堆帛书《易传》却为史迁提供了佐证。帛书《易传》的《要》篇指出:“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孔子繇《易》,至于《损》、《益》二卦,未尝不废书而叹……”这都可以证实《论语》、《史记》的记载。子赣(子贡)不理解孔子晚年易学观的转变,夫子则向他解释自己对祝巫卜筮的态度。《要》篇记孔子自述:

“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与《孟子》所载孔子作《春秋》,自言:“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口吻相近。《要》篇此段文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这里清楚地表明了孔子的理性。孔子很会占卜,但孔子很少运用占卜,他主张以道德仁义来求取吉祥幸福,这是他与祝卜巫史的重大区别。帛书《易传》的《二三子》、《易之义》、《要》、《系辞》、《缪和》、《昭力》中有大量的孔子的言论,基本上亦同于今本《易传》的内容。(《二三子》作“孔子曰”,《易之义》作“夫子曰”,《要》、《系辞》、《缪和》、《昭力》作“子曰”。)从帛书《易传》中,我们可以理解孔子对《周易》的创造性诠释。简帛中发现的大量的七十子后学的资料,亦与《易传》相会通。

今人李学勤先生说:“孔子之于《周易》,不仅是读者,而且是某种意义上的作者。他所撰作的,就是《易传》。”“孔子晚年好《易》,《易传》或出其手,或为门弟子所记,成书约与《论语》同时。自子思以至荀子等人都曾引用,绝非晚出之书。当然,那时《易传》的面貌,不一定和今传本完全相同,这是古书通例,不足为异。研究孔子,不能撇开《周易》经传。”这与近世以来学者们认为只能据《论语》来研究孔子的看法,大相径庭。李学勤又论定孔子修或作《春秋》是难以否定的。随着简帛文献研究的深入,孔子与六经的关系肯定会取得突破。

除前引《庄子》及楚简诸文外,《荀子·儒效》亦曰:“圣人也者,道之管也。

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

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微是微旨,指《春秋》以一字为褒贬,微其文,隐其义。《诗》、《书》、《礼》、《乐》是圣人传道之书,是儒家的枢要。

以上引文不仅说明了六经的意义与主要内容,而且也说明了六经是诸子百家共同的源头活水。“六经”又称“六艺”。“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

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史记·滑稽列传》)这说明了六艺的功用。贾谊说:“是故内本六法,外体六行,以与《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以为大义,谓之六艺。”

据《汉书·司马迁传》:“《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经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与(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着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纲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孔子曾以《诗》、《书》、《礼》、《乐》等经典教弟子。他说,不学礼,在社会上就站不起来(“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简直就不会说话(“不学诗,无以言”)。在春秋时代,外交场合都要对诗,不会诗的人,无法处理国政。

当然,六经之教的功用,主要是陶冶性情,以增加文明含量,通晓历史经验,提升人生境界。以六艺教化人,故有《诗》教、《书》教、《礼》教、《乐》教、《易》

教、《春秋》教。《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

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春秋时不仅中原诸国,连楚国也以六经来培养太子与卿大夫的子弟。

综上所述,古人关于六经(及六经之教)的内容、功能、特性,大约可以归纳为:

《诗》言志达意会古今之志有为为之长于风温柔敦厚

《书》言事言事记先王之事有为言之长于政疏通知远

《礼》言行节人纲纪人伦有为举之长于行恭俭庄敬

《乐》言和发和有为举之长于和广博易良

《易》言阴阳言化会天道人道长于变洁静精微

《春秋》言名分言义会古今之事辨是非长于治人属辞比事

《乐》、《易》、《春秋》。东汉班固等撰《汉书》,其中的《司马迁传》与《艺文志》,把《易》列为六经之首。《艺文志·六艺略》的排法:《易》、《书》、《诗》、《礼》、《乐》、《春秋》,尔后直至《十三经注疏》,基本上都是这种排法。以《易》为首,《书》、《诗》次之。这是从各经的产生源头来排列的。

由于《乐》经失传,故六经只剩下五经。西汉文景之治时,已立《诗》、《书》、《春秋》博士,武帝时又置《易》与《礼》博士,故汉武帝时,中央政府已设立了五经博士。五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文化的根据。章学诚《文史通义》说“六经皆史也”,说明这些经书其实就是史书,保留了大量的古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

以下,我们一一介绍五经。

二、《易经》

《周易》的“周”字,一说指周代,即标明《周易》是周代人常用的筮法;一说指周遍的意思,即《周易》探讨的变化法则有普遍的意义。

《周易》的“易”字,一指“变易”,二指“变易”中的“不易”,三指“简易”。也就是说,《周易》是讨论宇宙世界变化的典册;而万事万物的变化之中又有不变的常则;《周易》的方法简单易行,强调以简单统御繁复,又化繁复为简易。

《易经》把天道与人事,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人事活动,自然变化的律则与社会人事的条理联系起来,强调了两者的同一性及相互感应,强调从大的空间与长的时间考虑问题,以及自然与社会人事的相互平衡与和谐。《易经》肯定事物的永恒变化发展及事物内在不同力量、动能、势用的相对相关,相互转化,相反相成。《易经》启发人们理解世界的根本原理,变化法则,又启发人们适应发展变易的世界,以良好的心态与修养境界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与人身的变化,趋利避害,并能动地发挥人的作用,使人与天地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中国先民认识自然、社会、人身与人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活动中,力图把握天、地、人、物、我等各种现象,特别是身边的现象及现象间的因果联系。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利用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使用的道具各异。三代时人,遇到祭祀、征战、农事、商旅、婚嫁诸事,常以龟占卜,以蓍占筮。例如殷人常用龟卜,即在龟甲上以刀钻洞,以火烤之,从龟甲裂纹的形状变化,判断所卜问事的吉凶。殷墟甲骨卜辞就是一些占卜结果的记录。周人并用龟卜与筮占。所谓筮占,是以蓍草的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来对占问事加以解释、判断或推理。

筮辞记录下来以后,被编成不同的筮法体系,以后的筮占还要根据经过编排的筮辞,对照着查看、推演。卜法、筮法各有不同的系统、不同的规则,卜筮者的主观臆测当然也加入其中。

同类推荐
  • 身边的哲学(上)

    身边的哲学(上)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 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 《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热门推荐
  •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汲取激励人心,催人上进的力量。他们成功的人生之路,能够激发我们更高的人生追求。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教训,能够使我们事半功倍。在成长之路上,天赋固然重要,但人生的磨炼、社会的感染、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努力等,都影响着人生智力的发展和才能的表现。人与人的天生智力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但随着后天的学习与培养,不同的人就表现出不同的才智,只有把这种才智积极地运用于实践和创造活动中,才能发挥神奇的作用,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社会财富。
  • 鬼子进村

    鬼子进村

    作者三赴石门,四下冀中,查阅了敌我双方大量文献,走方了吕正操等60多位幸存者,以史学的严谨,同纪实的笔法,将1942年“五一”大“扫荡”那段惨痛的历史首次提示出来。
  • 兵王证道之我本良善

    兵王证道之我本良善

    主角陈逐是一名特种兵,被科学狂人和战争阴谋家选中,去除了记忆,实验成为了一名基因战士。陈逐从实验室逃出,混迹于都市,开始了一场自我寻找和认识,并热血复仇的旅程。签约失败,此书已崩……
  • 情嫂

    情嫂

    林梅艳与义哥林加良追求自由恋爱遭到父亲反对,双双殉情不成私奔到一家乡镇企业煤窑打工,梅艳洗澡被人偷窥,加良无法忍受男人们对妻子的垂涎,只好把已怀孕在身的妻子送回桃花沟。林加良下矿井挖煤遇塌方幸免于难后辗转省城被聘为一家具公司的经理,因搭救被人骗色骗财的轻生女子冯晚云而与之生情。林梅艳为寻夫到省城误入一贪官包养的“二奶”陶凤灵家当了保姆,夫妻两人在这里相见且发生误会。加良不再拒绝冯晚云的追求,与晚云发生关系。并致晚云怀孕,林梅艳拒绝了贪官金钱的诱惑,安抚了因贪官落马而开煤气自杀的“二奶”陶凤灵及女儿丫儿......
  • 九禁录

    九禁录

    始界破碎,虚空爆裂,诸天崩溃,或碎,或亡,或落没,或消逝。后世,三千界现,化出亿万小世界。自此,各界各出其尊,光耀万世,璀璨混沌。此后,纷乱诸天,战不休。
  • 大千世界系列:帝佛

    大千世界系列:帝佛

    天地神话,仙佛两界为摆脱昔日群圣逆天之因果,群圣各出手段,创造出地球,仙佛两界为重回真正的大千世界,开启功德,聚群仙,集万佛,功德圆满便可重临大千世界。西游过后,如来等人为了完成鸿均道祖留下最后一道圣计谕运计让猪八戒成佛,不过孙悟空从中捣乱,将女娲留给他的天地大运转到猪八戒身上,猪八戒转世之后成为朱天能,与与仙魔斗智斗勇,最终寻得大千世界阴间三大州,降临大千世界……达成天道屠仙最后……本故事为虚构,想象小说……
  • 英雄联盟之重回巅峰

    英雄联盟之重回巅峰

    那一年,打野的厂长还不知道4396是什么意思……那一年,PDD和大哥还是上单霸主……那一年,小虎和兮夜还在青训营里拼命集训……还是那一年,miss和小苍的主播事业才慢慢开始……带着遗憾重生归来的秦朝,势必要让那盏最为璀璨的奖杯留在中国赛区!
  • 暴君:本宫已跳槽

    暴君:本宫已跳槽

    在校园里意外穿越到一个从未记载过的王朝,遇见了好多美男,却成了不受宠的静王妃,看甄灿灿玩转穿越三角恋。
  • 女神穿越之皇上的逗比妃

    女神穿越之皇上的逗比妃

    她是现代最火的女星——朱雅宁,是微女神级的人物,话说是女神级的人物,但现实中的她却是逗比的战斗机,还有点二,因此,她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小猪在去一次演唱会的路上,她像经典穿越法出了车祸穿越到一个架空的国家——幻灵国,啊勒?什么我是相爷家的嫡女?可是我是连带着身体穿来的呀?什么?相爷家的嫡女是和我一个样?啊勒!!要我嫁给皇上?
  • 杂纂新续

    杂纂新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