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7000000036

第36章 埃及“三农”今胜昔(2)

三次土改,政府总计分配土地约82万费丹,占全国耕地面积12.5%;受益者34万户,约170万人,占1970年1880万农村人口的9%,人均获地2.4费丹。从此,地主户数明显减少,200费丹以上的地主基本绝迹,小土地占有者的数目则显着增加。

然而,1969年纳塞尔去世,他执政时期制定的土改政策竟随着政权的更迭而发生根本改变。另一个军人萨达特取得政权之后,修改了与土改相关的法律,承认地主或其继承人对自己原有的土地拥有完整的产权。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地权纠纷已接连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演越烈。当年被迫出让土地的地主后代开始通过法院“依法”收回地权。地主们向法院起诉时,大都能够提供前辈给自己留存下来的土改前的地权证明;而多数农民却预先没有准备应对诉讼的法律文件,何况他们又多属文盲,即使有文件也看不懂。

更为重要的是,当代发展中国家政府20世纪80年代以来普遍按照西方的理念推进以私有化为核心的转轨政策。所以,过去负责土改的农业改革署变成了帮助地主夺地的官僚机构,加上官员腐败,不给贿赂就拒绝向农民提供当年他们获得地权的文件。于是,大批农民又成了无地、无宅、无业的绝对贫困人口。

近年来,埃及农村已经出现过多次农民和地主的冲突,甚至出现上千武警协助地主镇压拒绝让出土地的农民的事件。不少人认为,农村地权纠纷可能扩展,与城市日渐兴起的反抗集权统治的市民斗争结合为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农村文盲众多

埃及农村文盲众多,尤其是妇女,85%以上不识字,也没有任何学习机会。

贫穷与文盲好像是相伴而生的“双胞胎”。因为贫穷,很多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贫穷的状况日益严重,无法得到改善。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6年2月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埃及贫困现象十分普遍,在农村更为严重。如在埃及南部的艾西尤特地区,有61%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根本无力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在众多的失学儿童中,女孩的比例尤其高,如在法尤姆,失学儿童中有73%是女孩。

埃及一些陋习和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也导致了女孩无法接受教育。如不少地方流行姑娘8岁定亲、14岁完婚。在很多学校没有女生用的厕所,女生一般被安排坐到教室的最后面等。为此,埃及妇女权益中心主任阿布·库姆萨曾公开表示:在很多村庄,一些父母通常不愿意为新出生的女孩办理户籍登记,原因是办理户口的手续烦琐而冗长。他们认为女儿长大后也不大可能出去赚钱养家,所以不值得那么麻烦。这就造成许多女孩长大后甚至没有出生证明和身份证。

为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状况,埃及政府已采取了很多措施帮助农村妇女提髙文化水平。许多民间组织也积极加入妇女扫盲和提高适龄女孩入学率的工作中。如埃及妇女儿童全民委员会,就发起了一项扫盲工程,并资助许多地方的民间组织成立文化工作室和设立扫盲教程。得到资助的埃及妇女进步和发展协会已在开罗周边地区为妇女开办扫盲班,同时还开设了手工制作及普法课程。该协会负责人萨拉赫说,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妇女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然而,要取得更显着的效果,还需埃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继续努力。

合作社发挥作用

在埃及,从中央、省到农村,都有比较完整的农业合作社组织系统,而且不同层次各有分工。如中央一级的合作社主要执行国家计划和农业项目,提高农业的效率,进行市场调研,促进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农用物资,吸引外资,经营运销中心和农用工业,举办培训班,与科研机构保持联系,使先进技术能在生产中得到及时推广等。

埃及的农业合作社分为种植业合作社、畜牧业合作社、垦荒与土地开发合作社三大类。政府重视以农民合作的方式推动农村发展,配备大型机械,为农业服务,并出台了不少关于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如合作社免税,包括进口农用机械和配件等的关税减免,合作社获得贷款的利率比市场利率低50%。埃及合作社法律规定,政府应向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管理方面的指导,并规定合作社可享有许多税收方面的优惠。

近些年来,随着合作社作用的日益发挥,埃及农民得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利益。

出现“新村计划”

为加快农村发展,埃及政府已于2006年正式实施“新村计划”。

按照该计划,埃及将于2006年至2011年6年间,先后建起400座新村,目标是开垦并种植100万费丹的土地。这些土地分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规格,实行私有化。中小型田地70万费丹,分给7户,每户可分到10费丹;大型田地30万费丹,归一户所有。埃及政府鼓励新村种植各种用于出口的农产品,主要发展有机农业。管理、生产和销售工作由出口投资商和小型田地主合作进行。埃及农业发展银行对农田开垦提供优惠贷款。这一工程将创造42万个就业机会,年均创造就业机会7万个。

埃及的农业科技和研究机构众多,为农业领域的科技投资项目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也为“新村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埃及的电力供应比较紧张,但住房部部长已明确表示:住房部将自筹资金并利用部分赠款和贷款,新修建数十个变电站,给更多的农区提供电力,尤其要保证新村需要。

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一样,埃及的医疗机构分为政府设立的公立医院和私人开办的盈利性私立医院。公立医疗机构分为省、市和乡村三个等级。在乡村一级,每个村都有卫生所,在“新村”更是如此。卫生所主要为社区或乡村居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包括日常的医疗检查、普通疾病的初步治疗等。同时,卫生所还提供孕妇常规体检、给婴儿注射疫苗等服务。卫生所的服务绝大部分免费,基本上能满足居民日常的医疗卫生需要。这样的卫生所大概有5000个左右,分布在埃及全国乡村。按照有关规定,在乡村卫生所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可以到中小城市一级的中心医院或者省会一级的总医院治疗,住院和手术费用大部分实行免费或者低收费。

农民秋后不烧荒

过去,埃及农民一直保持着一种传统习惯,那就是随着秋冬季节最后一茬庄稼收割完毕,为尽快腾出地盘耕作,家家户户都开始在田野里焚烧稻草和麦秆。而今,起码是在一些在城市的郊区,这种现象几乎不见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埃及每英亩稻田每年会产生两吨左右的稻草,也就是说,每年开罗四周的农田会“制造”200万吨的稻草。每当农民焚烧时,从田野里飘来的浓烈黑烟像一口黑锅,将首都开罗和邻近地区的上空压得严严实实。这里的上千万居民不得不整日呼吸着散发着焦煳味的空气,喉咙中仿佛堵上了一团棉花。为防止污染,农业部天天都派出人员拿着大喇叭到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和巡视,但农民却打起“迂回战”,选择在夜里烧,致使官员们束手无策。每逢周四和周五,这些烟雾更重。因为这两天是埃及市政部门的休息日,农民们有机可乘。结果,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有害微粒伴随着烟雾飘浮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上空,导致埃及患哮喘和支气管炎病的人超过百万,而空气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200万美元。

埃及政府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前任环境部部长奥贝德女士甚至坐着直升机在尼罗河三角洲考察秸秆焚烧情况,发誓要彻底扭转这一恶习。从此,政府开始对违令者处以重罚。如卡尤比亚省,先是规定罚款金额2000镑(约合人民币4000元),后来又宣布提升到1万镑。农民见情势不对,只好洗手不干。

二是埃及农业部在各个省份都成立了农业中心,并派去了督导员,指导农民对庄稼秸秆进行再循环利用。他们的目标是:至少要让1/3的稻草变成饲料和有机肥料,余下部分的处理则应做到对环境的危害尽量减到最低程度。农民见有人帮他们“变废为宝”,自然喜不胜收。于是,他们渐渐转变了观念,开始自觉地采取新措施。

农民兴起“农机热”

埃及农业主要为中小型农场家庭式经营管理,农民虽然早已认识到农机的功能,但由于严重缺乏资金,过去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即。而现在,农民中却渐渐兴起了“农机热”。

“农机热”源于政府大力鼓励农民用农机。根据有关规定,为扩大耕地面积,政府向垦荒者提供水资源,并规定新开垦的土地在10年内免交土地税。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买农机,并明文规定:若购买中、小型农业机械,将给予贷款补贴;若购买大型农机,将予以长期低息贷款。在现实生活中,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一般贷款90%,年利率6%,5至10年还清。由于实惠,买农机的农民已日渐增多。

此外,埃及农业部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00多个农机站,每站都配备主要作业机具,担负2000多公顷土地的耕作任务,并负责培训。各种农业机械都放在农机站向农民或私人农场主租赁,价格非常低廉。如从意大利引进的玉米收割机,单台购进价3万埃镑,每小时租赁费仅20埃镑。在租赁的整个过程中,农机站技术人员还免费向租赁机械的农民传授操作使用要领和一些机械保养技术要求。由于租费低廉,而且还可以免费学习农业机械的使用技术,农民租用农机的积极性非常髙,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机械化、现代化农业转变。

采用节水技术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埃及特别强调发展新型节水型农业和实施节水科技生态治理,大力推广喷、滴灌技术,因为这两项技术比传统农业浇灌技术可节水50%~60%。

节水机械的研究是由国家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来承担的。他们不仅研究开发和引进国外的各种节水设备,包括滴灌、喷灌和可移动式管道输水等设备,同时注重各种艺技术对农机的需求参数。为了在传统的灌溉农业区推广节水设施,他们还研究了沟灌机械的技术参数、移动式管灌设施技术参数及其对土壤的影响等,为实施节水农业技术提供了设备保障。

埃及政府为了鼓励农户采用节水技术,也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农户用水不必付费,但要自己购买滴灌、喷灌等设备。只要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政府就负责把水利工程修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并提供水、电等基础设施。

目前,埃及已有不少现代化的农场,其旋转喷灌装置都采用了电脑控制,通过传感器将土地的湿度和温度自动采集起来,并自动将所测数据通过地下专用传输电路,输到中央控制计算机室,控制室根据所传输来的信息,输入相应喷灌技术指令或程序,经过鼠标点击,便可实施旋转喷灌装置的自动行走、自动调节喷灌量和喷灌时间。一旦喷灌完成或喷灌中出现机械故障,喷灌装置就会自行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信号。在滴灌设备中对其成套滴灌系统的进出水量、过滤、加肥等也实行了计算机控制,既减少了水、肥的浪费,又提髙了农作物的产量。

由于节水技术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采用新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多。

出现新型农民

自1981年10月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当选埃及总统后,埃及政府为造就新一代农民,开始实施新毕业生穆巴拉克计划。

所谓“新毕业生穆巴拉克计划”,是国家号召农学院的毕业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在土地分配和农业机械方面,国家给予照顾。每一个进入项目的毕业生都将获得5费丹价值58000埃镑的土地和一套价值12000埃镑的住房。自项目启动后的第四年起,项目的实施人开始分年偿还地款和房屋投资。待30年内付清70000埃镑的地款和房款,即可获得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权,成为这些不动产的主人。在此期间,每300个毕业生组成一个合作社,由国家提供给合作社各种农机和灌溉设备,人均约合5000埃镑。合作社还为毕业生组成的家庭农场提供各种服务,如种子供应、农机维修、产品销售等。在毕业生开始土地经营之后,教育部门还将为他们提供各种短期培训的机会。与此同时,文化部门也为各个合作社建立俱乐部、图书馆、文化中心等。

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有15万多名农学院和农业学校的毕业生下乡务农,国家拨给他们的土地共达8.4万多公顷。这些人不仅将学校学到的知识直接用到了农业生产上,而且在生产第一线推广良种,搞高产试验田,向农民传播技术,更新观念,有利于提髙农民的整体素质。

目前,埃及每年从各类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近2万名。其中髙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6000名,高级农业中学毕业生1200名,初级农业中学和农业培训中心毕业生1.1万名。人们普遍认为:随着“新毕业生穆巴拉克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埃及将会出现更多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同类推荐
  • 国际企业联盟研究

    国际企业联盟研究

    本书全面系统研究国际企业联盟的社会背景、经济诱因、功能绩效、形态安排、治理结构等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选择。
  • 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本书以斯密理论为逻辑基点,以三次革命为核心,以对三次革命理论的补充、完善、挑战或反对为脉络,以人物而不是学派为主线,对经济学说进行了介绍。
  • 中国第一商道:晋商雄霸商界五百年的传奇

    中国第一商道:晋商雄霸商界五百年的传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相信,在明清之际,山西是中国的金融贸易中心最有钱的省分,但是,山西既不是中国经济最繁盛的地区,也非平坦通途之地,又不临海沿江,他凭什么称雄于全中国呢? 这主要得益于山西商人善于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以地域关系、乡土关系为特征,组成商行帮会,以博大竟厚的经营胸怀,相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来进行生意往来,突显了山西商人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正是山西商人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才显现出“凡有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驰骋九州、气吞八方的大胜局奇观。
  • 再生型经济

    再生型经济

    创新是企业谋求生存的灵魂,尤其产品创新,这是企业充满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创新有科技创新、营销创新和理念创新等一系列创新,而这一切的落脚点都是追求资源的再生。不能仅仅把科技创新看成是资源再生的惟一途径,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生产流程创新、营销网络创新都会带来资源的再生。
  • 现代商务礼仪简明教程

    现代商务礼仪简明教程

    本书共十章,介绍了商务人士应有的文明礼仪修养基本规范、日常个人称呼礼仪、着装礼仪、仪表礼仪、举止礼仪、交际礼仪常识,以及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熟知的求职应聘和面试礼仪、办公室基本礼仪、公文礼仪等。
热门推荐
  • 女配崛起:抱得冰山夫君

    女配崛起:抱得冰山夫君

    她是一个现代杀手,一朝穿越成了书中女配。他是天下皆知的憨傻太子,一次相遇让他一眼就认定了他。恢复心智前:他望着她略显忐忑的问道:“你做我娘子好不好?”她顿了顿,只道:“如果我爹爹答应,我就做你娘子。”一场争斗,看着如同飞鸟般向她飞来的男子,看着缓缓闭上眼睛的他。她眼里含泪,却倔强的不肯落下来。恢复心智后:他冷冷的看着众人,眼里全是陌生,却挡不住他的光芒。她想,这才是真正的他。看着她,他缓缓笑了笑,风花绝代,晃花了她的眼。他道:“娘子。”她笑,忍了多时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他独独记得他。看女配崛起,凤倾天下。酣畅淋漓之下不乏柔情;寂静之中暗流涌动;酩酊之际犹有温存。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杨献平所著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是一部时光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经历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作者十多年来,在沙漠等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独特思考。《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具体情境下心态的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的细致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唱和,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与当下其他散文作品有明显区别。
  • 太古神墟

    太古神墟

    创世大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种族林立,万族争霸。上古时代,神战之后,众神寂灭。万古之后,上古各族将在这一世陆续复苏,逐鹿天下。
  • 跟深圳人学创业·创新·敬业(全集)

    跟深圳人学创业·创新·敬业(全集)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摇篮。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她,不仅为中国内地的经济改革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创造了一个个经济神话,同时也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那些年华

    那些年华

    很庆幸自己拥有那时暗恋着的他,拥有几个真心朋友。一直生活在关心的暖流中,许多的痛苦挫折已能傲然面对。但青春时经历过的回忆总会浮现于脑海每天有短信,每日有电话,有匆匆擦肩而过的问候,有熙攘人群中的嫣然一瞥,有许多关心着我我也关心着的你们。爱情在继续生命也在继续
  • 风雨如晦

    风雨如晦

    当他从废墟中初次站起,只拥有着满目的疮痍和扑面的荒芜,背后响起声声凄厉的呼唤,他无路可走,所以处处是家,在狼群的窥伺中他的双眼燃着希望。当他从废墟中再次站起,还剩下双迷茫的眼神和空虚的胸膛,身前迎着寥寥不屈的嘶鸣,他忘记一切,所以看见所有,在流星的辉煌里他的双手握着风雨。一如当年。一如现在。
  • 异界之魔法新纪元

    异界之魔法新纪元

    此书不虐主,但升级也不会很变态...正式简介:敌人:你从哪学来那么多技能的?主角:因为我有智脑.....敌人:哦不!你为什么施法速度会那么快?而且还能够跨级提升战力?!主角:因为我有一个神奇的吊坠....这是一个带着智脑穿越到异界,一步一步攀登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魔法师的故事粉嫩新书求推荐、收藏,谢谢。。。。。最近因工作问题,会出现断更。。。请书友见谅。。。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本书出版于李鸿章去世六年前(即1895年),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到签订《马关条约》近五十年的仕途生涯,是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也是关于李鸿章甚至晚清历史的珍贵参考文献。它的特点在于,史料的钩沉多于观点的陈述,作者试图通过大量的原始信息来还原一位功过参半、充满矛盾的李鸿章。他是成功镇压太平天国之乱的功臣,也是对战俘施以残忍极刑的凶手;一方面,他是思想开明的洋务运动领袖,兴矿业、建铁路、办学堂、推崇西医,另一方面,他又至死忠守于中国的封建君臣等级制度;他手腕强硬,处事狠绝,但在手下将才阵亡时,却不禁扼腕叹息、悲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