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盟军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1942年底登陆北非后说:“俄国人顽强的反击保证了盟军能够自由地选择发动决定性攻击的地点、时间和人数。”1944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斯大林格勒战役“遏制了侵略的势头,成为同盟力量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德国上将蒂佩尔斯基希在二战回忆录中写道:“虽然从整个战争来看,北非的战事似乎比斯大林格勒战役显得更加抢眼,但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溃败对德军和德国人的打击更大,因为这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结局……”
斯大林格勒之战的残酷性在世界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如此评述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狂轰滥炸:“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平民,摧毁苏军士气,散布恐慌气氛。”一名德军军官在日记里写道:“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苏军指挥官崔可夫回忆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到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
欲擒故纵——“珍珠港事件”幕后真相
1941年,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仅以损失飞机29架、潜艇1艘和特种潜艇5艘的微小代价,击毁、击伤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港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舰船。击毁美军飞机232架。美军共伤亡3 681人。
日本在战线过长,树敌过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同强大的美国宣战?日本偷袭珍珠港这样大的一个行动,难道美国以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就没有丝毫的察觉吗?或者是已有察觉,却因各种原因放纵、促成了这一历史悲剧呢?其幕后自然有它内在的原因。
日本——精心制订偷袭计划
日本大本营根据德、意、日三国订立的同盟条约确立了对英美开战的战略方针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精心策划了对美国的作战计划。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山本五十六其实是并不同意日本对美国宣战的,这倒不是因为山本五十六多么的爱好和平,而是长期在美国工作学习的经验让他知道,日本对美国只能取得暂时的优势,一旦美国缓过劲儿来,日本很难抵挡美国的进攻。但是日本军部坚持要扩大太平洋战场,挑起对美国的战争,而且得到了天皇的支持,在内心深深烙着武士道精神的山本五十六知道对美作战无可避免后,就全力投入到对美作战的战前筹划当中了。
1941年1月,山本五十六正式向日本海军大臣提交了空袭美国珍珠港的《战备意见书》。意见书中称,要想尽快解决资源上的瓶颈问题,实现南进计划,就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发生冲突。一旦开战,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就会从侧翼对日军进行牵制。要想解除后顾之忧,就必须先拔掉“珍珠港这颗美国鲨鱼的牙齿”。一旦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日本就可以在美国恢复元气之前,从容不迫地占领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所有的重要据点,获取那里丰富的资源。取得优势后,迫使美国订立城下之盟。同时,意见书还对偷袭的可能性作了评估:只要美军舰队确实在港内停泊,并且日本军舰在航行途中不被发现,就能取得成功。
日本内阁在实施偷袭早计划的时间上作了精心的安排,可以说玩了一个小花招。他们预定将宣战书在12月6日夜间送达日本驻美国大使手中,并指定大使在第二天的13点正式交给美国政府,此时的夏威夷时间是上午7点半。这样,日本就只给了美国政府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而日本也有理由说偷袭并没有违反国际公约。然而,由于日本给美国政府的复电内容太长,日本大使馆在翻译时发生了延误,结果直到华盛顿时间14点半,日本大使才将那份回复送交美国政府,而这时珍珠港偷袭早已经开始了。
美国——不得已的一场苦肉计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怀疑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人的阴谋,是美国人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的。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日军的突袭看似非常成功,但日本的袭击远远没有达到山本五十六想要达到的给美国海军致命性的打击的目的。而在美国方面,袭击发生前发生的种种怪异行动让人有理由相信日本的一切行动尽在美国的掌握之中。
一 、袭击前美军向珍珠港突然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 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是有档可查的。
二、一些不合常理的军事调动,在袭击前美军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空着机库不用,整整齐齐摆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的飞机都在的假象。袭击开始后升空作战的飞机都是从小机场起飞的。
三、在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并且进行了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军舰的改装是非常复杂的,要将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当这么多的军舰需要改装,仅图纸就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各种设备、材料的采购与生产。当这些军舰开始改造时,工人们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现成的,好像在等待这一天似的。
四、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日本最想消灭的美国的航空母舰在袭击这一天一艘也不在港内,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难道是美国运气真的如此之好?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使许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掣制,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粉碎孤立主义思想。同时还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激起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珍珠港事件是不是苦肉计,谁也不敢下定论,也许历史终有一天会告诉人们真相。
英国——放纵偷袭 促美参战
据50年后解密的文件看,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前一天,即12月6日,从马来西亚哥达巴鲁机场起飞的一架澳大利亚侦察机发现了正在向马来西亚航行的日本登陆舰队,他们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上级,并要求加派其他飞机来接替跟踪。但是,盟军驻远东空军司令、英国空军上将布鲁克却命令取消跟踪。驻澳大利亚的美军代表史密斯上校立刻要求通知美国,但澳大利亚战时内阁将消息拖延了17小时后才经夏威夷转到华盛顿,它早已经失去了价值。
人们在解释布鲁克这样奇怪的行为时都认为:处于艰难中的英国为了尽快使美国参战,对这次偷袭行为给予了默许,并认为这是值得的。正像丘吉尔在他的日记中所记载的那样:这是一个好消息!
曾几何时,丘吉尔为了把美国拖进战争,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当正在度周末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听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老泪纵横:“好了!我们总算赢了。”长期以来他极力想促成美国参战,但一直没有结果。现在,这一心愿由愚蠢的日本人来替他完成了。丘吉尔怎能不由衷地高兴呢?
与此相反,日本偷袭珍珠港,纳粹德国头子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恼火,简直是暴跳如雷,把在场的人都吓得惊慌失措。希特勒认为,德国征服欧洲,摧毁苏联,最后制服英国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但这需要一个条件,就是美国不介入。他甚至向德国的海军将领下达严格的命令:任何德国的潜水艇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尽可能地不给美国人以参战的借口。但珍珠港事件终于使美国人找到了参战的借口,希特勒的世界性战略计划也付诸东流。
苏联——偷袭背后的推动者
美国《洞察》杂志刊出的一篇文章指出:二战时,苏联担心日本从东线对苏发动进攻,使苏联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于是启用早已安插好的庞大间谍网,操纵美国和日本提前开战,珍珠港事件因此爆发。
美国著名的情报专家赫伯特·罗梅斯汀与美国国会前调查员、资深记者埃里克·布伦迪尔推出一本新著《维诺纳的秘密》,披露了他们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了掌握日本的军事动向,苏联在日本培植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网,确保苏联不受到日本的进攻。
相反,如果日本主动向美国发动进攻,则是苏联求之不得的事。他们的结论极具爆炸性:苏联甚至在美国政府内部安插了一名高级特工亨利·迪克斯特·怀特,正是这名特工为日本空袭珍珠港做好了铺垫工作。怀特是美国新政经济学家、罗斯福总统最信任的经济顾问之一,后来被证实是苏联间谍。最新证据表明,怀特从苏联高层那里得到指令,向罗斯福提出了大量针对日本的政策性建议,这才是美国与日本开战的关键因素。
1995年,前苏联秘密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前身NKVD美国部的副部长帕夫洛夫在一篇《情报》杂志上发表文章承认,他在1941年交给怀特一张便条,上面列出了苏联的外交政策要点,并敦促怀特向美国政府“推销”这些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美国敦促日本立即全部从中国撤军。怀特与帕夫洛夫见面没多久,1941年11月26日,国务卿胡尔果真给日本政府高层打电话,敦促日本从中国撤军。可是,日本不仅没撤军,反而在两周后向美国发出挑战,空袭珍珠港。
苏联从来没有把掌握的“日本准备进攻美国”的情报透露给美国。不仅如此,许多苏联官员一直担心日本人会改变进攻美国的主意,因为德国一直试图引诱日本从东部向苏联发动进攻,以减缓德军的压力。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对苏联来说是“天赐之物”,帕夫洛夫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虽然情报说日本不会进攻苏联,但进攻的可能性一直无法排除,直到美国参战,威胁才算真正消除了。”可见,急于让美国参加到远东战争的苏联在这个事件的背后的确有做了一定文章的嫌疑。
千呼万唤——姗姗来迟的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这次战役开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难产的登陆作战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但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根本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略登陆作战。对于苏联的建议,英国的回应只是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