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对南斯拉夫惩罚性的进攻相反,希特勒入侵希腊完全是出于战略需要。据凯特尔回忆,当德国开始筹备这场战争时,希特勒时常在他耳边感慨地说:“我很后悔参与了这场战争……”
希特勒确实很纠结,他甚至公开表示了对希腊宣战的遗憾。当德国空军把南斯拉夫首都炸成一片废墟的时候,希特勒特意叮嘱戈林,“切莫轰炸雅典”。他承认,自己无意毁灭这个产生过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
据一份记录表明,希特勒曾一度期望墨索里尼与希腊化解仇怨,达成一项和平协定。可是,英国人的介入让这个念头荡然无存——希望变成了奢望。他告诉戈培尔,“如果不是英国人突然介入,我永远不会如此毫不犹豫地去帮助意大利人”。一位匈牙利外交官听到的话就更加明确了。在一次闲聊中,希特勒对他说:“我不过是和英国人打仗,而不是打这个小国。如果希腊不让英国武装进入,我绝不会打这个国家。”
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真令人兴味索然。由于希特勒是如此缺乏热情,制定出来的计划便可想而知了。
有趣的是,德国参谋部比希特勒更缺乏热情。他们一直持有这个观点:“凭什么要为墨索里尼挑起的侵略战争埋单呢?”那位专门负责起代号的约德尔将军,同样觉得索然无味——就连他都在推卸责任。最后,这份被称为“第20号元首密令”的文件,被一位不知名的军官捣鼓出来了,代号——“玛丽塔”。原因是,这名军官刚生了一个女儿,名字就叫玛丽塔。如此敷衍了事,为德军今后在希腊的巨大失利,埋下了伏笔。
好了,我们暂且放下德国的战略不谈,而是简单地叙述一下希腊的战略准备。实际上,早在数月以前,希腊总参谋部就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德国人迟早会来援助他的意大利盟友。因此,希腊总参谋长帕帕戈斯将军便定下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那就是在德国人入侵之前,率先打垮当面的意大利军队,把他们赶下大海。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今后可以腾出兵力,全力对付德国人的进攻。
另外,英国人也非常支持这个进攻计划。他们把从北非缴获来的意大利武器全部送给了希腊人。
就这样,在1941年2月上旬,希腊人端着意大利生产的武器,向阿尔巴尼亚的意军阵地杀去。
意大利人果然不负众望,在14个希腊师的猛攻之下,21个意军师,足足50万大军被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由于现代化武器不足,双方经常展开肉搏战——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在吹着口哨的军官带领下,希腊士兵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冲击意军阵地。这场战斗从2月初一直打到了2月底,齐亚诺伯爵在他日记中承认:“前线指挥官把排级单位都用上了,才勉强顶住希腊人的猛攻……”
很难说希腊人打了一场大胜仗。虽然他们一再获胜,夺取了阿尔巴尼亚南部的台佩莱纳地区,但他们并未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说直白一点儿,这属于典型的赢了战术,输了战略。希腊军队不仅未能全歼意军,反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由于希腊完全没有自己的军工产业,这些损失都是不可弥补的。意大利则不一样,一旦时机成熟,它背后的“亲爸爸”便会替它收拾残局。
到了这个地步,希腊人犯难了。应该如何抵挡德国人的进攻呢?2月22日,帕帕戈斯将军与英国最高军事当局就英国远征军在希腊的使用问题举行谈判,但未能达成共识——因为双方分别提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防御方案。
首先来看一下希腊人的方案,帕帕戈斯将军建议,英、希联军应该固守国境,利用坚固的“默塔克塞斯”防线,在希腊至保加利亚边界组织防御,力争把这一阵地与西部的阿尔巴尼亚战线连接起来。这个方案有一个坏处,那就是这条防线实在太长了——它分别与4个国家接壤。粗粗计算一下,这条犬牙交错的战线竟长达1000公里!
第二个方案,是韦维尔将军提出来的。他认为,英、希联军兵力不足,后勤匮乏,难以守住希腊边境长达1000公里的战线。他建议联军应该彻底放弃希腊东部,甚至还可以放弃萨洛尼卡港,退入位于希腊中部的奥林匹斯山附近组织防御。因为这条防线很短,比希腊人设想的那条战线缩短了1倍(只有不足400公里)。
可是这一次,政治上的考虑胜过了战略上的考虑。大家看一下地图就会明白,如果希腊人按照韦维尔的计划行事,那他们就必须放弃40%以上的国土和牺牲了无数将士才夺取来的台佩莱纳地区。如果真这样做了,希腊人民会怎么想呢?舆论会怎样评价呢?未经一战就丢弃40%的国土,说不准还有人背后骂决策者是“卖国贼”呢。
因此,希军总参谋长帕帕戈斯将军拒绝了韦维尔的建议——尽管他知道韦维尔是对的。他仍然主张在希腊边境设防,并号召人民“保卫祖国神圣的每一寸土地”。
其实,英国人正确地预见到了战争以后的进程。但他们同样明白,说服希腊人是不可能的,主动放弃那么大一片国土,换谁也接受不了。因此,他们再也不去过问希腊人的行动。双方各行其是——17个希腊师在国境线上布防;英国远征军则在奥林匹斯山布防。双方完全没有军事合作,更谈不上联合作战了。
他们就这样等来了1941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