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2400000044

第44章 “双城记”(下)(4)

后来,郁达夫曾借其作品中人物之口解释他移居杭州的原因:“上海的文坛怎么样?你为什么要搬到这一个死都里来住呢?”

“还不是为了生活!我们是同你刚才说过的一样,都落伍了。无论如何,在这一个暴风雨将吹到来的大时代里,我们所能尽的力量,结局总是微薄得很。新起的他们,原也很在努力,但实力总觉得还差一点。像我这样,虽自己明晓得自己的软弱无能,可在有些时候,也还想替他们去服一点点的推进之务。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近来老觉得似乎将要变成他们的障碍物的样子,所以就毅然决然地退出了这文笔的战场。仲子,你以为我这计划怎么样?”

“当然是很好。我们虽则都还未老,但早已先衰了;第一就得来休养休养,虽然或将从此一直的没落下去也说不定。”

自然,这毕竟是文学作品,而郁达夫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对于移居杭州是这样解释的:我的来住杭州,本不是想上西湖来寻梦,更不是想弯强弩来射潮;不过妻杭人也,雅擅杭音,父祖富春产也,歌哭于斯,叶落归根。人穷返里,故乡鱼米较廉,借债亦易,——今年可不敢说,——屋租尤其便宜,铩羽归来,正好在此地偷安苟活,坐以待亡。搬来住后,岁月匆匆,一眨眼间,也已经住了一年有半了。朋友中间晓得我的杭州住址者,于春秋佳日,旅游西湖之余,往往肯命高轩来枉顾。我也因独处穷乡,孤寂得可怜,我朋自远方来,自然喜欢和他们谈谈旧事,说说杭州。这么一来,不几何时,大家似乎已经把我看成了杭州的管钥,山水的东家;《中学生》杂志编者的特地写信来要我写点关于杭州的文章,大约原因总也在于此。

“流水不腐”,这是中国人的俗话。“Stagnant Pond”,这是外国人形容固定的颓毁状态的一个名词。在一处羁住久了,精神上习惯上,自然会生出许多霉烂的斑点来。更何况洋场米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这一回却因朋友之介,偶尔在杭城东隅租着一所适当的闲房,筹谋计算,也张罗拢了二三百块洋钱,于是这很不容易成就的戋戋私愿,竟也猫猫虎虎地实现了。(《移家琐记》)

上述一段值得注意的是“人穷返里”和“铩羽归来”两个表述,是否郁达夫在上海遭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压力过大,不堪忍受才执意要回杭州呢?

原来,郁达夫和王映霞于1927年6月在杭州订婚,次年2月结婚。不过他们婚后在上海的日子并不安宁,一说是由于当时军统头子戴笠对王映霞追求不止,为躲避戴笠,郁达夫与王映霞才不得不移居杭州。据王映霞文章介绍,他们是在1933年春末搬去杭州:“原来我们打算在杭州悄悄住下,除了个别亲戚朋友,不让外界知道。”但是事与愿违,他们刚刚到杭州没几天,就有杭州《东南日报》的记者找上门来。因为《东南日报》总编辑胡健中是郁达夫当年在安徽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所以他派记者来采访,郁达夫不好拒绝。结果没两天《东南日报》副刊上就发表了一篇访问记,如此,郁达夫想不让人知道也不行了。

而第二个因素,就是经济上的压力,上引文第二段郁达夫说得十分清楚,在其他场合他也有过多次类似的表述。

此外,郁达夫的移居杭州与他对时代的悲观绝望有关,也与其性格有关。郁达夫在《住所的话》一文中说:“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漂泊惯的流浪人,一到了中年,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在看书倦了之后,或夜半醒来,第二次再也睡不着的枕头上”,“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空,每会作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村舍的梦想;游子思乡,飞鸿倦旅……”而这种落叶归根无心羁留他乡的家园感,在性情恬淡不问政治的王映霞方面则更为强烈。于是夫妇二人便托朋友徐葆炎觅得杭州大学路上一所房子,于1933年4月25日移家杭州,后来又在1935年和1936年间修建了“风雨茅庐”。

郁达夫举家迁移杭州一事并没有事先告诉鲁迅,也许他们认为这纯粹是个人私事,所以后来回上海办事时才告诉鲁迅已经迁移杭州。鲁迅也是在他们移家八个月后,当王映霞索要墨迹时才写了那首带有劝诫之意的律诗。王映霞在《我与郁达夫》一书中说:“谈到我们已经搬家的事情时,周先生略略表示了和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我与郁达夫因移家心切,便也不去十分注意它。”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则更明确地道出,鲁迅之所不大赞成他的移家是担心“杭州党政诸人”。的确,当时的杭州连岳飞、林逋都“坟坛冷落”而“梅鹤凄凉”,曾为“左联”要人的郁达夫岂能风平浪静地安度余年呢?且让我们再看鲁迅的那首七律: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原诗本无题,是1934年7月《人间世》第8期发表时,由编辑加上的,题为《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郁达夫后来在《回忆鲁迅》中说:“这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高压。”鲁迅认为杭州的政治气候并不比上海好,如果仅仅为了政治原因,则移家杭州没有多少意义。此外,鲁迅反对郁达夫移家杭州,也与鲁迅自己对浙江省当局的反感有关,而起因是在1930年3月,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以鲁迅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为由,向国民党中央公开申请要通缉“反动文人鲁迅”。

今天看来,鲁迅反对郁达夫移居杭州固然不错,但留在上海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鲁迅等文人在上海的经历已经说明一切。事实上,自从郁达夫移家杭州后,上海当局对进步文人的政治迫害更甚,先是丁玲、潘梓年在1933年5月的被捕,然后是杨杏佛6月18日被暗杀。鲁迅自己也上了黑名单,多次被迫离家暂避。而杭州的政治气候虽然也不好,但比起上海来还是稍稍宽松的。虽然鲁迅被浙江当局通缉,但其实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个政治游戏,并不意味着浙江当局一定要置鲁迅于死地,而且鲁迅被通缉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文人在杭州就会危险。另一方面,移家杭州后的郁达夫,也并未完全停止政治活动,他曾与其他作家一起联名打电报给国民党政府,要求释放丁玲、潘梓年,也曾在杨杏佛被暗杀后,写诗悼念。他这一时期的内心状况,可以用他1933年秋天写的一首《无题》来说明:自来故里,因夏日之可畏,所以不感出头而露面。海上蚊章(小报之西译名),误传此意,谓某某之逃归,全系慑于丁死杨亡之结果。对镜抚背,我真有曳尾泥中之感矣!凑成四十字,聊代万言书。

背脊驼如此,牢骚发渐幽。

避嫌逃故里,装病过新秋。

未老权当老,言愁始欲愁。

看他经国者,叱咤几时休?原载1933年9月出版之《论语》杂志。

郁达夫移家杭州后,创作上的一个变化就是开始大写游记,虽然是为了维持生计,也当与其心境变化有关,与杭州的文化氛围、文学格调的相对轻松闲适有关。自1933年到1934年,他多次游览浙江省内风景名胜区,还曾到北方游览,并于1934年出版了第一本游记集《屐痕处处》。也许这时的郁达夫给人的感觉已经不像一个战士而像一个寄情于山水的隐士。

移家杭州两年后,郁达夫产生了自己造一所房子的想法。他说:“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飘泊惯的流人,一到了中年,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在看书倦了之后,或半夜醒来,第二次再睡不着。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亮,每会作尝(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林舍的梦想……”(《住所的话》)1935年,经过半年多的修建,花费了一万余元巨款后,一所按照郁达夫设想建造的新居终于完工,他将其命名为“风雨茅庐”。意味深长的是,在其书房内悬挂着他的老乡龚自珍的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与此同时,郁达夫在创作上的另一变化是他开始写通俗小说,即那篇应《新小说》月刊所作的《唯名论者》。发表时编者的话很有意思:“郁达夫先生久不写小说了,这次特别由杭州带来了这篇《唯名论者》给我们。在这里,他给读者实现了‘名作家写通俗文学’的愿望。这样的作风,在他还算是初次罢。这是编者应该特别表示谢意的。”同时,他也开始参加杭州文学界的活动,在1935年被选为杭州作者协会的理事,并担任《东南揽胜》的编委。

那么,这些变化,是否说明郁达夫已经完全与上海文学界脱离来往而成为一个隐士了呢?

其实不是。除却上面所提及的参与营救丁玲等活动外,1936年,鲁迅的逝世给他以极大的震动,他不但立刻到上海参加葬礼,而且写下这样富有激情和思想深度的文字: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论鲁迅》)

笔者以为,仅此一段文字,郁达夫就足以称得上是鲁迅的知音,也足以说明,西湖的湖光山色,并没有消磨掉他内心的活力和激情。后来郁达夫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并最终牺牲的事实,也是有力的佐证。

郁达夫是爱书如命的文人,他在日记里常常无奈地感慨:“经济不充裕,想买的书不能买,所感到的痛苦,比肉体上的饥寒,还要难受。”大概,这就是文人的通性。为了维持一家生计,文人们不得不通过撰稿给报社来获得日常生活的保障,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郁达夫在移家杭州后,养家糊口的担子并不见轻。他在1934年12月写的《两浙漫游记》里有过感叹:两三年来,因为病废的结果,既不能出去做一点事情,又不敢隐遁发一点议论,所以只好闲居为不善,读些最无聊的小说诗文,以娱旦夕。然而蛰居久了,当然也想动一动;不过失业到如今将近十年,连几个酒钱也难办了,不得已只好利用双脚,去爬山涉水,聊以寄啸傲于虚空。郁达夫当时宁愿撰写游记也不愿屈服于反动派的利诱,确实表达了一种决心与勇气。然而生活究竟是一切之根本,更何况作为一家之主必须多方面考虑,因而“爬山涉水”写游记就成了他的职业。除了游记,郁达夫也一直为报社写作小说,在他的日记里时常可以看到他的无奈:窗外秋雨滴沥,大有摇落之感,自伤迟暮,倍增凄楚。统计本月内不得不写之稿,有《文学》一篇,《译文》一篇,《现代》一篇,《时事新报》一篇。共五家,要有十万字才应付得了,而《宇宙风》、《论语》等的投稿还不算在内。平均每日若能写五千字,二十天内就不能有一刻闲了;但一日五千字,亦谈何容易呢?(1935年9月1日)每日至少需要创作五千字,二十日内不得有一日空闲,这种马不停蹄的工作方式实在也只有郁达夫才可以应付得过去呢。他曾笑言:“若不趁此好天气多读一点书,多写一点稿子,今年年底下怕又要闹米荒。”再加上文人的创作容易受着客观条件的影响,作家似乎一定程度上都难免沦为生存之奴隶。

在郁达夫移家杭州过程中,其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营造“风雨茅庐”。对于此事对郁达夫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深刻复杂影响,其实学术界未给予足够的关注。1935年底,郁达夫夫妇花1700元购下玉皇山后的30亩(2公顷)山地,并在此建造起他的“永久之地”——“风雨茅庐”。直到完工,这幢豪宅里里外外将近花去了一万五六千元,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郁达夫这样形容造屋的艰苦:实在东挪西借,在这一年之中,为买地买砖,买石买木,而费去的心血,真正可观。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全无,一半也因为要造这屋的缘故。……所最关心的,就是因造这屋而负在身上的那一笔大债,却非得同巴尔札克或司考得一样,日夜的来做苦工不可。(1935年11月19日)同上。

这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债务,对于一个仅靠写作维持生计的文人来说,确实压力很大。然而,“风雨茅庐”的主人毕竟是才子郁达夫,再大的压力对于他来说也能转化为动力,在郁达夫身上,我们看到了对“著书只为稻粱谋”的最好诠释。

同类推荐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无上神王

    无上神王

    为给母亲治病,孟凡违反族规私自金山采药,机缘巧合下获得一颗黑色珠子,传承不世奇功,自此逆转人生,痛打小人,越级挑战,收服灵兽,夺取神物,在强者如云的大陆,一步步踩着对手的鲜血逆天成神!
  • 磐涅

    磐涅

    类似达芬奇密码的小说,以佛教历史为基底,希望大家会喜欢。
  • 战归来

    战归来

    逍遥大陆,并不逍遥!异变孩童,抗击天劫;是人?是神?亦是魔君?杀戮再次席卷而来,与神的较量;看凌晨如何逆转天劫......
  • 夕阳下的步兵

    夕阳下的步兵

    为了躲避家庭变故带来的痛苦他毅然决然的报名入伍当了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一场战役给他心中落下难以磨灭的阴影。退伍后难以融入正常的生活,战争给他心里留下的创伤难以释怀。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伍步兵身边却发生着不普通的事。他该何去何从?并不是只有特种兵的生活才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中国步兵不比任何一个兵种差。本书将给您讲述一个90后参战步兵的退伍前后故事。
  • 倾宠冷萌妃

    倾宠冷萌妃

    凶悍霸道的她,虐尽,一切极品奇葩。万千风华如她,惹了,高冷腹黑的他。他说,“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征战天下,爱你宠你一生一世,天下无二绝此一家!”她说,“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勾三搭四,狠虐贱人渣人奇葩,碎了心烂了肝睬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逆战之古城惊魂

    逆战之古城惊魂

    一个普通的逆战玩家,因病去世后来到了自己曾经热爱的游戏——逆战的世界。他在这里发现了和他前女友特别像的贝拉,也遭遇到了强大的丧尸和赛博格,虽然他才刚刚穿越过来,但是却已经徘徊在生死之间……
  • 总裁掌中宝,娇妻快入怀

    总裁掌中宝,娇妻快入怀

    童颜同是他的掌中宝,心尖宠,但是因为一年前和墨少祁参加了一场赌博,李嘉御用她做威胁,刺激的墨少祁犯病,被逼成为了李嘉御的“未婚妻”从此路归路,桥归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头我依然在这里

    回头我依然在这里

    相识于学生时代的他们,因为一些变故而突然分开,面对男主角的不辞而别,女主角并没有放弃,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除非你亲口说你不再爱我,否则我不会妥协。在这十年间,一直在找一直在等,最后再也无法等待选择放弃时,却在生死关头如梦初醒。而远在他国的男主角总在梦里辗转千回,梦中总有一个女孩的背景,他抓不到,女孩也不曾回头,只道--你回头,我依然在这里。心中挥散不去的疑问,促使他踏上了回国寻梦之路。时隔十年,他是否还记得他,而她,是否能一眼认出他……
  • 明星小姐成长日记

    明星小姐成长日记

    12岁出道的童星,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参与的综艺节目爆火,主演的电视剧在各大卫视播出。她以一张清纯可爱的面容和一颗真挚温暖的心瞬间在娱乐圈站稳脚步。虽然花无百日红,但是在21岁那年又瞬间爆红,记者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轻轻说:“没什么,我只是想告诉所有人,青春可以挥霍,梦想不能耽误”
  • 韶华

    韶华

    林建新是那种人品无下限,并为人品无下限而引以为傲的男人。高中的时候他开始让人引开闻燕,他好趁机和别的女生亲热。到大学的时候,他恶趣味的让喜欢他的曾晓白在某个角落等他二十几个小时不闻不问,导致曾晓白被其他一伙男生带走。而林建新这辈子做过唯一一件让闻燕觉得像个男人该做的事,就是在他把曾晓白从某间别墅的床上带回来后,再也没有找过别的女人,而且不管林家多么反对,他也没有抛弃曾晓白,一直到曾晓白死。可就是这个乖巧听话了十几年的曾晓白在死之前说她跟着林建新很累。这个叫林建新的混蛋回到了十年前,然后……他还是个人品无下限的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