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5000000028

第28章 参考文献(1)

书目

钱杭、承载:《十七江南社会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邬沧萍等:《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邬沧萍、姜向群主编:《老年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邬沧萍、杜鹏:《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邬沧萍:《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

周伟文:《社区、家庭、老人互动式养老模式选择》,学习出版社,2000年。

理查德·杰克逊等,《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长征——<银发中国>再探》,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09年发布。

李兵、张恺悌:《中国老龄政策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史凤仪:《中国古代的家族与身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杨中新:《中国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台恩普、陶立群:《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科学出版社,2009年。

詹姆斯·舒尔茨著,熊必俊译:《老年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0年。

樊明:《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邓大松、李珍:《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5)》,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于洪:《外国养老保障制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国老龄协会译)》,华龄出版社,2003年。

吴玉韶主编:《“科技助老”继续行动》,中国老龄工作年鉴(2010年)。

邹平:《中国人口法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

安东尼·哈尔、詹姆斯·梅志里:《发展型社会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范明林、张钟汝:《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广利:《社会保障理论教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华龄出版社,2002年。

杨玲:《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罗伯特·霍尔茨曼、理查德·欣茨:《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陈功:《中国的老龄政策体系》,华龄出版社,2003年。

丁建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梅陈玉婵、齐铱、徐永德:《老年社会工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周永新,齐铱:《余辉晚照:香港老人的乐与忧》,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

周弘:《国外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

邓大松:《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高庆波:《关于中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探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樊明:《退休行为及退休年龄研究》,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年。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

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英轺私记》,岳麓书社,1986年。

康有为:《大同书》,古籍出版社,1956年。

《孙中山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

秦孝仪:《革命文献》(第100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周华孚、颜鹏飞:《中国保险法规暨章程大全(1865—195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陈云中:《保险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

薛伯康:《中美人事行政比较》,商务印书馆,1934年。

虞和平:《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上海市年鉴(民国廿四年)》(下册),中华书局,1936年。

费成康:《中国的家法家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欧洲家庭史》,华夏出版社,1987年。

陈子夏:《澳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研究》,中山大学,2006年。

林万亿:《福利国家:历史比较的分析》,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年。

国民政府新闻局:《铨叙制度》,194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国老年工作年鉴(1982-2002)》,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年。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7年。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2007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2008年。

首届全国中青年老龄问题学术讨论会主题报告:《老龄化的中国》,1990年。

文献

格扎维埃·范登·布朗德:《欧洲老龄化问题对策述评——迈向积极的老年人口就业政策》,《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1期。

杨溢:《世界各国应对老龄社会策略简述》,《中国名城》2001年第3期。

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4期。

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现象论析》,《长白学刊》2003年第6期。

风笑天:《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何时开始?会有多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邵凯、李楠:《城市老龄化的地域差异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5期。

易勇、风少杭:《老年歧视与老年社会工作》,《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第4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五:人口总量适度增长结构明显改善》,2009年。

张车伟:《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战略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第6期。

苏保忠、张正河、林万龙:《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启示》,《当代经济》2008年第1期。

于云瀚:《中国古代城市的社会保障》,《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5期。

李玉洁:《“三老五更”与先秦时期的养老制度》,《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张艳玲、李锋敏:《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温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孙聚友:《论传统尊老敬老思想的内容及其现代意义》,《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李岩:《周代的尊老尚齿礼俗》,《兰台世界》2006年第22期。

刘松林:《古代的养老制度》,《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

张洪玲:《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社会工作》2007年第2期。

萧安富:《略论先秦两汉养老敬老的政策和风尚》,《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3期。

孙聚友:《论传统尊老敬老思想的内容及其现代意义》,《济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王志芬:《浅析中国古代的尊老养老体制》,《学术探索》2003年第7期。

王先进:《试论唐代的家庭养老》,《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第1期。

杨琪:《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探析》,《晋阳学刊》2009年第4期。

张礼恒:《略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事业》,《地方史志》1996年第3期。

钱端升:《论官等官俸》,《行政研究》1937年2卷2期。

王来华、约瑟夫·耐德:《老年人家庭照顾的类型和照顾中的家庭关系》,《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4期。

陈始发:《发展老年文化,丰富老年生活》,《求是杂志》2000年第10期。

陈志国:《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缺陷及对策》,《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4期。

陈茗、林志婉:《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

陈文亮:《完善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制度》,《法学杂志》2002年第4期。

高美红:《新时期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的依据研究》,《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第2期。

高丽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从医疗保障视角》,《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第3期。

胡小武:《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政策的理念变革》,《城市问题》2008年第7期。

黄永盛:《关于“积极老龄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

郝向东:《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的思考》,《特区经济》2006年第1期。

黄晓玲:《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何筠:《构建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西北人口》1999年第4期。

黄朝形:《对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几点思考》,《海南人大》2003年第11期。

韩青松:《老年社会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姜向群、杜鹏:《中国老年人的就业状况及其政策研究》,《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

孔丹:《山东省养老服务机构调查研究》,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本强:《我国养老机构供求状况分析》,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吕珊:《我国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探索》,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罗懿:《城市老年人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以湖北省S县为例》,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颂:《老年精神生活:一个亚待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刘颂:《老年社会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探析》,《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刘颂:《积极老龄化框架下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刘同昌:《论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体系》,《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李瑞芬、童春林:《中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第12期。

黎文普:《人口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的相关政策思考及政策》,《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林宝、张妍:《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社会工作理论探索》2010年第9期。

陆杰华:《快速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挑战与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刘晓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焦绪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中的几个问题》,《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李雪:《人口趋势下的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4年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岁丰、蹇在金、贺达仁:《我国老龄化与老年医疗保障》,《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1期。

梁宏:《北京市老年人健康与医疗状况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第9期。

李洪喜、周仕平:《浅析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20期。

林子利:《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于意识的思考》,《发展研究》2002年第12期。

李宗华、高功敬:《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12期。

穆光宗:《中国老龄政策反思》,《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1期。

穆光宗:《中国老龄政策思考》,《人口研究》2002年第1期。

穆光宗:《中国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3期。

穆光宗:《老年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马全祥:《老人再就业是否和年轻人“抢饭碗”?》,《北京社会报》2007年第1期。

牟洋:《浅析老年人权利法律保障及其完善》,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彭湘红:《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供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裴建珏:《人口老龄化与公共卫生事业的政策分析》,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仇雨临:《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2期。

孙斌:《我国城镇“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宋丹丹:《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汤啸天:《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的深化与细化》,《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文强:《我国城市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西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王洪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同类推荐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热门推荐
  •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本书将哈佛教授的心理课程汇集成300个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方面,可以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每个故事后面,还附上了鞭辟入里、意味深长的精彩点评,它们从智慧的高度诠释了这些优美故事的现实意义所在,以小见大、抛砖引玉。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源于自然,入口清香芳醇,并且可以调理五脏机能、改善体质,滋补养生。本书结合《茶经》向读者讲述了茶饮的健康元素和作用原理以及茶的冲泡方法,并结合现代人的养生习惯,介绍了200多道健康养生茶饮,让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一年四季、不同体质、日常保健的需要和所患疾病对症喝出健康来。
  • tfboys之四叶草情定一生

    tfboys之四叶草情定一生

    当三个富家千金遇上腹黑,高冷高富帅,会擦出怎样爱的火花?
  • 女帝,请君入帐

    女帝,请君入帐

    现代的男性生殖科主治医生,一招穿越成为悲催的冲喜新娘。她是废柴嫡女,被万般欺凌,穿越重生,脱胎换骨,学仙法,养灵宠庶妹挡道,拉去喂狗,亲爹刻薄,就地正法,男二很渣,无情棒杀,家族出卖,连根拔起,皇上无良,床上扑倒,和尚很萌,拐带回家,世人都说她万恶不赦,异世为妖。她掀起红罗软帐唇角轻勾:“夫君,请上榻。”手中金针透着寒光。他嘴角微抽邪魅的冷笑:“传令下去,明日女帝不上朝!”门口跳出一个小包子,无良喊道:“娘亲,这男人想爬上你的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本书介绍了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四大南宋诗人的文学生涯。
  • 九霄崩天

    九霄崩天

    天崩于始,万物重开,在无尽岁月中,不知经历多少轮回,终于九霄重现,天下人为之疯狂,苍天为它颤抖!它拥有无穷力量,它可助你成仙,它可打破苍天!得九霄者得天下,最终又会花落谁家?
  • 冷血总裁的俏俏丫头

    冷血总裁的俏俏丫头

    他冷漠亦是无情,可遇到她一切打破,对她倾尽一世温柔,最终却换来她狠心的背叛,她古灵精怪更是不相信爱情,可当她遇上了他,还是陷入了他温柔的陷阱,真相太残酷。
  • 太上大通经注

    太上大通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