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5000000004

第4章 城市成长期的养老政策(1)

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4—6岁的孝子,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生活中。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对此解释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孝亲敬老美德。

从这个意义上讲,某些部门提倡对孩子进行孝心培养的初衷无可厚非,然而,孝道岂是“大跃进”式的批量生产所能复制成功的?

“尊老敬老”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从原始社会晚期直至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老年人都备受尊重。儒家思想提出了诸如“仁、义、礼、智、信、忠、孝”等伦理观,倡导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尊贤尚德,所有这些尊老传统和敬老思想造就了中国传统养老制度的独特风格。自古的尊老敬老并不是一句口号,一种形式,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配套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礼仪制度。

第一节 养老与治国之道

中国有着丰富的尊老文化和悠久的敬老传统。特别是儒家思想更是以“孝”为先,倡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重亲情,张扬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三字经》明确提出“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更是把“首孝悌,次谨信”放在了篇首。同样从敬老称谓和养老制度中即可看出这一点。《礼记》中按不同的年龄段称谓老人,并给予对应的待遇:“六十曰耆,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髦……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上》)这种尊老、养老、终老的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年的积累和沉淀,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敬老和养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曾经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维持了传统社会的稳定。

一、以民为本的保障理念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从孔子提出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都告诫统治者要“爱民”、“利民”,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在儒家看来,历史上的圣贤之君,都能善待老人,所以能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在农耕社会,由于老年人熟知传统,掌握丰富的生产经验,集智慧与权威于一身,因而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周文王治岐期间,提倡“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的裕民政策,史上有“老而无妻者曰鳏,老而无夫者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贫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的记载(《孟子·梁惠王下》)。《礼记·月令》记有每年的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这是中国古代尊老活动的最早记载。

《周礼》记载的社会保障政策可说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其中的《地官司徒》中明确地提出“大司徒”的职责是“保息”六政,“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这是国家在平常时期实施的六种社会福利措施。其中的“养老”即是指尊养高年,它应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尊重年高德勋之人,二是善待鳏寡老人。从《周礼》中所定的服役之人“国”中止于六十、“野”鄙止于六十五可以推断,当时认为国中六十以上,野鄙六十五以上即为老人。那时,养老的对象分为两大类,大夫以上的有德望的退休长者称为国老,普通百姓的年长者及烈士父祖、贤德者称为庶老(或称乡老)。周代给予老人的福利性救济已非常周密。比如,在生活方面,“五十异粮,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于游”;“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这就是说,政府要颁给粮、肉、布帛以助人养老,免征其子孙力役以便侍养老人。(任建军、刘广青,2010;陶慧慧,)

战国时期的诸侯并起,各国为了安定社会、笼络人心,纷纷实施了社会救济政策。如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用“振孤寡,收贫病”(《管子·轻重甲》)的政策,那就是布兴“六德”和“行九惠之教”。如果说“六德”是扶贫济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那么“九惠”则是对老弱病残、生活无着之人的生活救助。《管子·入国》中提到,刚主国政时,应力行“九惠之教”,即九种惠民的政策,包括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振困和接绝。所谓“老老”就是在国都和城邑设立“掌老”之官。管子主张“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三年然后事之,此之谓合独”。对于患病的老年人,他认为国家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慰问,“凡国都皆有掌病,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问之,九十以上,日一问;八十以上,二日一问;七十以上,三日一问;众庶五日一问;疾甚者以告,上身问之”(《管子·入国》)。为动员家庭力量参与社会福利,管子主张应大力提倡孝道,对仁孝者予以奖励,可以被选拔做官,对于不孝子孙亦应予以惩治。只有这样才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赈,则天下之归我若流水”(《管子·五辅》)。在齐国的影响下,各国也效仿了“养孤老,食常疾,收鳏寡”的政策。(王卫平,2002;于凯,2004;王国奇,2008;吴春明2009)

这些先秦的“以民为本”的养老政策是后代养老礼制的蓝本,以后经由历代统治者的推动和完善,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逐步实现常规化和制度化,贵老、敬长、慈幼成为历代封建王朝执政的法宝。

二、尊老尚齿的社会准则

尊老尚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于尧舜,发展于夏商,到了周代,已经形成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我国关于尊老尚齿的最早记载是从有虞氏开始的。《礼记·祭义》记载,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这是说,有虞氏时代重视品德,夏代重视爵位,殷人重视财富,周人重视人伦,但它们无一不是特别尊尚敬重年长之人,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养老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礼记》)。燕、飨、食等款待宾客的礼仪都是借祭祀鬼神、先祖之日,以聚宴的形式编排长幼序列,示范敬老之礼节。年满五十岁的在本乡举行养老礼,满六十岁的在国都举行养老礼,满七十岁的在大学举行养老礼,从天子到诸侯,都是如此。

养老礼最能体现古代尊老尚齿的风尚。其中,天子视学最为隆重。视学养老礼是朝廷宴请“三老五更”以教人尊老之道。《礼记·文王世子》说:“凡大合乐必遂养老。”每年天子要亲自宰制牺牲,亲自执酱以宴请“三老五更”。仪式开始前,天子要在东序“释奠先老,设三老五更及群老之位”,天子要亲自检查养老用的酒食器具是否合规。仪式开始后,天子要“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以表示对“三老五更”的尊敬。活动中要奏《清庙》之歌,下管象,舞大武,养老敬老既是国之一件大事,因此政府设有官员专管其事。如酒正掌供国老之酒(《周礼·天官·家宰》),外饔掌养老割享之礼(《周礼·春官·家人》),司门和遗人负责以其所收之门关之税供养死政者之父祖及其子(《周礼·地官·遗人》),罗氏掌罗鸟献鸠之职,槁人掌供外内朝冗食者及耆老孤子之食,伊曹氏供老者以杖等等(萧安富,1996)。《礼记·祭义》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尊敬老人的风气,是从天子做起,这样才能带动天下的万民。正如《大学》所说的:“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换句话说,天子能用敬重老人的方法来礼遇老人,民间就能普遍“兴孝”。?当时的史料记载,天子外出巡狩,诸侯要在边境等候,而天子到达国境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当地的百岁老人,而不是诸侯。《礼记》曾有这样的解释:“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意思是说,老人和自己的亲人差不多,比自己年长的人和自己的兄长差不多,所以,要贵之、敬之。

《四民月令》规定,每年正月初一,冬至和腊日等年节时令,要“修刺”拜问“君、师、耆老”,以此来表现对老人的尊敬。古人非常重视社会秩序,人员进出的先后、席次的尊卑等都有一定规则,简单地说,就是“在朝序爵,在野序齿”。朝廷是国家行政机构,有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因此一定要“序爵”,就是按照爵位的高低建立秩序。而民间百姓之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建立秩序的原则就是“序齿”,亦即按照年齿的长幼为序。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时期,州贡明经、秀才、进士以及旌表孝悌均须举行乡饮酒礼。季冬之月,行正齿位则由县令为主人,乡之老人年六十以上有德者为宾,次为介,次为三宾、众宾,与之行乡饮酒礼(苏保忠、张正河、林万龙,2008)。

《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体现的是尊老尚齿对于国家政治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尊敬老人是治理好国家的前提,贤明君主必然会带头尊老敬老,身体力行,在全社会起到一种很好的政治教化作用。“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礼记·祭义》),乡饮酒礼正是国家以“齿序”之则把尊长敬老的风气推广到了每一个角落,最终变成了一种尊老敬老的民间仪式。直到今天,我国民间宴请都还保留着让年龄最长者坐在最尊席位的习俗。

三、以孝为先的道德规范

儒家倡导仁爱,所以要求人们孝敬父母。孝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道德规范,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孝的思想观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积淀,难以动摇。以致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戒条,允许信徒“祭祖”。

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它既是父系家长制的产物,同时也是血缘关系在伦理观念上的反映。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家族与国家的高度耦合,由子孝、妇从、父慈所构造的家庭关系,不过是民顺、臣忠、君仁的社会关系的缩影。如果剥去家国同构的外衣,其实质是忠孝一体,家庭内父子关系是社会上君臣关系的根基,对皇帝的尽忠和对父母的尽孝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吕氏春秋·孝行览》说:“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孝顺,才能够对国家忠诚。如果对抚育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爱,又怎样希望他去爱国家、爱民族呢?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也正是从这一前提出发的。据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国家或社会政治以尊老敬长作为从政的开始和基本要求或必要条件。例如,《册府元龟·帝王部·养老》说:“古之为政,先于尚老。”又如,《礼记·哀公问》记载鲁哀公问孔子:“为政如之何?”孔子答:“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孝敬好自己的老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影响,将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正像孟子所说的,子孝则家齐。天子养老,等于养天下之父亲,以父统子,则天下归心,忠君则天下太平。于是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推行孝道是先秦三代治国的首要措施,孝也就成了国家政治的一项内容。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移孝于忠,设立一系列规则来强化尊卑长幼观念,倡导孝文化,强调人伦价值的重要意义,实现社会的安宁和昌盛。比如,汉文帝刘恒倡导“以孝治天下”的政策,高祖刘邦后的每一位皇帝的谥号前都加了一个“孝”字。汉武帝元狩元年夏四月下诏说,政府为了嘉奖孝弟、力田之人,同时表示哀怜匮于衣食的老眊孤独鳏寡,派遣谒者巡行天下,赐帛:县三老、孝者每人五匹;乡三老、弟者、力田每人三匹。九十岁以上以及鳏寡孤独,每人帛二匹,絮三斤;八十岁以上者,每人米三石。唐代更是提倡、鼓励政府官员承担起家庭养老的重任,一部分官员采取把父母接到就任之地的办法来赡养亲老,而那些权重路远,携父母就任不便的官员,则申请移职或采取其他办法,以实现赡养老人的愿望。

同类推荐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常用的命令、指令、议案、决案、布告、通知、指示、请示;条例、制度;计划、总结;函电、传真;会议文书;社交文书;涉外工作文书。介绍了各文书的概念及写作要点,并附有大量的例文。特在第十一章对公文的处理作了全面的介绍,在第十三章介绍了新兴的各行业岗位职责写作,全书涉及面广,因而具有全面性、指导性、借鉴和实用性,实是公务员必备之工具书。
  •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历史事例和现实经历为背景和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结合实际探索活动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原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社会。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热门推荐
  • 猎魔的挽歌

    猎魔的挽歌

    ————血月之下,鸦歌代替雀鸣,黑色的猎手们穿梭在寂静之间
  • 带着空间玩娱乐

    带着空间玩娱乐

    一名拥有传说中随身空间的男子,在一次意外中重生到了二十年前的八十年代,凭借着领先二十多年的知识,玩转股市,肆掠娱乐圈。
  • 异世死神系统

    异世死神系统

    传说,将灵魂奉献给死神,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杨风是一个穿越过来的地球人,他掌握着一个系统商店,可以用灵魂点兑换任何东西,而想要获得灵魂点,就必须以死神的名义帮别人实现愿望,于是,死神出现了……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本书勾勒中国史学传统的形式和发展过程,揭示《史记》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总结史学名著与史学传统,史学传统与当今史学等方面的联系与规律。
  •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货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出现,从最初的天然海贝、布帛等实物货币逐渐发展到金属铸币,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货币既然是商品交换的自然产物,那么最初的货币便应是私人制造的。可是它一旦产生后,制造权就逐渐收归于中央政府,政府控制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权。这种由政府直接控制发行的货币就是“法币”,即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形制、成色、重量的标准本位货币。在金属货币时代早期,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基本一致,铸币者得不到额外的差价收入。
  • 浴火校园

    浴火校园

    作者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了一段藏在心里许多年年少往事。剧情丝丝入扣,少年热血飞扬,真实感极强,看到此文,让人不由想起当初年少轻狂的自己。让无数还在青春期迷茫的少年认清了现实的残酷,回到了正途。
  • 魔夏

    魔夏

    超级特工孙破风穿越回充满神话色彩的大禹治水时期,成为一名普通的武士。在这个巨龙遍地走,圣人多如狗的年代,怎样活下去成了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里,他见证了夏朝的建立,巫教的崛起,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发展。人世无常,历史无情,只有那些曾经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大悲大喜,无能为力,只有带点神经质的人,才可以妄加揣测。
  • 中华营养百味:中老年营养菜

    中华营养百味:中老年营养菜

    《中老年营养菜》针对中老年人的饮食需要,图文并茂,做法简单易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每种蔬菜所含的营养价值、保健知识和历史知识,中老年人健康最需要。让您做菜学知识,享受从内而外的健康。全面提供健康营养配菜方案、饮食宜忌等,丰富实用。
  • 圣战系谱

    圣战系谱

    圣历封魔9969年,高忍生于这个神权至高的世界。近万年前的封魔之战过后,世间出现了血脉这种东西。每一支血脉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神系,故而世人称之为血脉系谱。万年将至,神战再起,于世间的投影便是血脉的争端。血脉的成长不是依靠勤学苦练,而是一次次的鲜血和杀戮,是踩着一个个对手的尸体上位。高忍便懵懵懂懂地卷入到风起云涌中去……能否入圣封神?一切不仅仅是主角或者作者的努力,还要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收藏与推荐!
  • 祖蛇

    祖蛇

    自古相传,天地初始飞禽尊凤凰,走兽拜麒麟鳞甲归龙族,我古玄继而重生化蛇那么蛇族只能我为尊。大乘期修真者古玄,飞升在即,全族被归元宗灭门,为报血仇,不幸战死。当他再次醒来时,才发现被祖传仙器所救,变成一条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