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派,现在多指政治、学术、宗教方面的自成一派而和别派对立的集团。这个词在古时被称为“朋党”。
“朋党”一词,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二》:“绝疑去谗,摒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也有“禁朋党以厉百姓”的语句。虽然统治阶级想方设法杜绝朋党滋生,但由于朋党、宗派生根于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之中,实在是无法真正禁止。到了唐朝,更是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牛(僧孺)、李(德裕)朋党之争。
《资治通鉴》记载:李德裕第一次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见唐文宗时,就提出“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以排斥异己。后来,李德裕做了宰相,把牛僧孺和李宗闵一派人都贬到南方;牛僧孺东山再起之后,又将李德裕贬到更远的崖州(今海南岛)。
这次牛、李党争前后持续了四十年之久,给唐朝后期的政治混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连唐文宗也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