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字面意思为穿戴着衣帽的禽兽,现在常用来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一样的品格卑劣的人。
“衣冠禽兽”一词源自明代官员的服饰。明代中期以前,“衣冠禽兽”是赞语,是说衣服上绘有禽和兽的人,颇有点令人羡慕的味道。因为明代朝廷规定,官员的服饰,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而且等级森严,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兽”与文武官员的品级一一对应。
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当官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文官爱钱,武官怕死,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开始具有贬低的含义,老百姓便将为非作歹的文武官员称为“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最早作为贬义词来使用,见于明末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箭。”清代以后,“衣冠禽兽”已经作为贬义词被广泛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