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1800000020

第20章 做文艺批评圣地的守护神

不能把诺贝尔奖作为唯一标准,文学不可能有一个世界化的模式

衡量作家是否成熟的标志是其创作是否打上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印记,是否有个性化的审美理想和叙事风格

许多作家的文学责任感和使命感淡化,现实关切和大众关怀丧失

文学批评话语权过度集中,生态严重失衡

没有一个大作家是靠纯技术、技巧成功的,作品气象小就是自己的人格境界小

协会是作家反映意见和要求的“娘家”,不能办成实现当官欲望的“衙门”

时代之问

做文艺批评圣地的守护神

学习文学批评、从事文学批评,作为我国文学批评界的“常青树”之一,李星已经在这个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行业里坚守了40余年。难得的是,他始终都不是心慈手软的那一个,对作家心怀善意而又敢说真话、不怕得罪人,成了李星在这个圈子中最显眼的标志。

他说,真正的文艺评论家是敢于对作品说真话的,这对于哪怕是大作家的成长也非常重要,而真正的作家好作品是骂不倒的。他说,中国的小说批评生态已经严重失衡,一些稍有名气的批评家被出版商、小说写作者包围,遵命式的批评、炒作式的批评、以创收为目的的功利性批评比比皆是。其结果导致的不仅是小说批评公信力的丧失,还导致读者阅读选择的迷误,哪本书牛皮吹得大,炒得越凶,卖得就越好。

李星,是敢于说真话的勇士,是文艺批评圣地的守护神。

记者:作为评论家,您怎样评价我国文学的发展现状?

李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虽然经过诸多坎坷曲折,也有一些是非,但总的来说,是进步的,特别是这几年已经走入正常的个性化发展道路,进步很大。

我认为,对文学的要求不能像经济指标那样要求数字的增加,要求每年都有进步。文学应该是起起伏伏波浪式发展的,有丰年、也有平年,甚至歉年,可能这一两年没有什么惊人之作,但过几年就会突然大爆发,出现公认的几部或一批好作品,这样的年份就是丰年。风物长宜放眼量,心浮气躁不行。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当初开始走上文坛的中青年作家已经五六十岁,逐渐成熟了,在创作上很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想法,涌现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作家,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贾平凹、陈忠实、刘震云、余华、莫言、王安忆、铁凝,还有一批更年轻的作家走上大文坛等等。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的注意力虽然在经济增长等方面,但也很重视文学艺术的发展,对文学的理解越来越正常,文学艺术迎来了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和正常的发展时机。我关注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文艺主管部门领导文艺创作的能力有了很大改善,很注意按照艺术规律办事,基本没有出现以往受人关注的文学受伤害、受打击的事了。加上作家队伍走向成熟,出了一些好作品,涌现出一批好作家。

但有人会问,中国的优秀作家作品为什么没有获得国外顶尖的文学奖?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赞同把中国文学和世界其他文学进行简单比较,把获不获得诺贝尔奖作为唯一标准,文学不可能有一个世界化的模式。

记者:在您看来,优秀的作家作品是否有较为成熟的标志?

李星:我认为,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这个时间段的中国小说,特别是作为一个时期文学成就标志的长篇小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其总体趋势却是呈现出较为成熟的艺术风貌。

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成熟的标志是他的创作是否打上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印记,是否有了自己个性化的审美理想和叙事风格,衡量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学创作是否成熟的标志同样是这个时期主要的文本结构形态。如果以生命印记的独特性、文本结构的个性化去考量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尺度,我们对当前中国小说的总体状况,就不仅不应该那么悲观,而且应该更为充分地估价它的进步与成熟,繁荣与收获。

记者:在不可否认当前文学创作繁荣与收获的同时,您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小说创作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星:主要有三个方面吧,一是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问题:写作究竟是为什么?我觉得在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不是所有作家都有了正确的选择。例如现实责任感的缺乏,一些作家淡化现实,对大众的需要和关注不大关心,对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传统和在社会现实中的弊病批判立场有越来越淡化的趋势,对从深层次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问题和矛盾的态度越来越暧昧。一些作品具有人性的批判,却缺少社会历史的批判;一些作品只有文化批评的姿态,却缺乏深刻的批判实质,给人一种与现实的挂空感;一些作品在内在精神上给人一种中产阶级的自足感、幸福感、欣慰感,却缺乏那种与民族命运相连接的疼痛感及促进社会变革的迫切要求。

二是一部分作家将创作的商业效益作为写作的重要前提。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受庸俗化的市民心态影响,过度的娱乐化追求已经严重危害到作品的质量。受害的不仅有出道不久的年轻作家,还有个别已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名作家,炫技,炫智,为吸引同道眼球,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忘记了文学的根本。

三是小说批评生态严重失衡。一些稍有名气的批评家被出版商、小说写作者包围,遵命式的批评、炒作式的批评比比皆是。其结果导致不仅是小说批评公信力的丧失,还导致读者阅读选择的迷误,哪本书牛皮吹得大,炒得越凶,卖得就越好。文学批评话语权过度集中于圈内的几个人,压制了批评界新生力量的成长,也使他们自己穷于应付,苦不堪言,导致了为赶场而不读完作品和浏览式的快速阅读的出现。对于需要细读和品味的优秀作品而言,这种阅读方式比不读作品更可怕,它容易造成文学批评的望文生义,无论赞扬和贬斥都离开了作品实际。

记者: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您能否谈谈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李星:这些年,我国文学发展总体是向上的,精品力作有一些,不过数量上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大家公认的巅峰之作少了一点。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文艺创作必然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文学生产力、创新力受到影响,首先是商业化潮流对作家创作心理的影响。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有些人仍然可以沉静下来从容写作,有些人就不行了,经受不住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或搞媚俗的东西,或者仓促成篇搞急就章,“半部好作品”现象很普遍,或不在创作上努力而热衷于拉队伍炒作,片面追求发行量,以炒作上电视露面,提高知名度,增加发行量,又以发行量上升追求经济利益。

古今中外,那些大家名作,那些经典之作,哪一部不是作家沉下心来,呕心沥血,精益求精的结果,是下了大工夫深工夫的。咱们有的作家不在作品上下工夫,却忙于拉关系,找门子,受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影响太大,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当然出不了好作品。

文学出版行业要考虑经济效益,这无可厚非,但着眼点首先应该是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赚钱也应讲文学良心,讲社会效果。我曾经拿很好的作品推荐给出版社,他们也承认是好作品,但出版社首先考虑的是发行量,考虑经济效益。真正的好作品应该有好的发行量,但有时好的作品发行量也未必马上就好,这就需要宣传推广。但有的作品本来不怎么样,却动辄印数百万,发行量那么大是不正常的,是靠炒作,或沾不一定和文学有关的电视剧的光。许多出版社不是按照文化产业的方式运作而是完全走向产业化、企业化了,将精神文化产品等同于制造产业考虑。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就不好了。

许多文化产品,要让社会大众买账,认识他的价值,要有一个过程;有的探索性创新性质的作品,即使赔钱也应出。不能片面追求发行量,明知是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却因为发行量暂时不乐观就枪毙了,这太可惜了。所以出版发行行业产业化要适度,求利润也不能过度。

记者:除外部环境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外,影响作家创作和文学发展的还有哪些因素?

李星:文化人不读书或不善于读书的现象,值得注意。读书太急功近利,和专业直接有关的读,否则就不读。我认为,文化人不仅要读文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书籍,还要知道一些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知识,读些有关书籍。要广泛涉猎广泛吸收,不读书或读书面过窄,就会思想狭隘,视野狭窄,胸怀狭小。

有些作家出道时,起点不算低,应该有点潜力,但创作却越来越小家子气,原因就是没有大胸怀、大关怀,不关心人类前途、祖国命运,只研究技巧。没有一个大作家是靠所谓纯技术、技巧成功的,必须不断积累思想,提高人生境界,才能厚积薄发。学习不是死抠书本,要会思考,关心自己切身利益是正常的,但作家整天只关心个人名利不行,祖国前途、民族命运、大众疾苦更要关心和思考,眼界不能过低过窄。作品气象小就是自己的人格境界小,把自己降格为一个码字匠,这样怎么能以大格局、大气象的创作去影响、提高大众。

记者:您认为,现在艺术家协会、媒体应该在推出优秀作品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李星:现在有的协会机构的确有机构庞大、官僚化等不好的倾向。协会是联络、组织作家搞创作的服务性机构,是作家反映意见和要求的“娘家”,不能办成实现当官欲望的“衙门”。但有的作家,出了几本“大作”,就谋划着要当个主席、副主席。不仅作协,书协、美协等艺术家协会都有这个问题,作家艺术家的最大目标成了升级别、当主席,一个省级协会十多个副主席,忙着出头露面、忙于坐主席台,级别有了,面子有了,收入也上去了。一个省就几个尖子作家人物,低一个层次的人就多了,但因为谁进谁不进,就影响了艺术家之间的团结。

另外,媒体炒作也要对难出精品负责任。批评家对作品的批评言论媒体常常不报或少报,只说好话,不提批评的话,这太不客观。这是媒体的人情化,有的还同经济效益挂钩,很不应该。上世纪90年代,有个人写了3部长篇,媒体炒作得很厉害。作者让作协挂名开研讨会,研讨会我去了,由于作品水平太低,与会者进行了尖锐批评,但第二天媒体报道全是正面的,与会专家一致肯定等等内容,全是违背批评家意愿的报道,这对作家作品和读者都是不公正的误导。

记者:那么,鉴于当前文化界出现的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您对文学艺术界的领导层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星:现在有的官员对文艺的要求仍然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治下的土地,只能写光明,不能写黑暗,只能歌颂不能暴露,自觉不自觉地要求文学去配合他。我以为文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有工厂、车间文艺性的宣传、表扬,有面向大众的通俗娱乐性作品,也有贴近历史、现实和群众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但绝对也应允许有思想、有批判,以理性之光描写和表现社会现实的作品,更应有一部分必然是创新的、引领文学潮流的东西、给文学开路的东西、精神层次更高的东西。原则上,真正的作家、大作家应该以更高的文学眼光,关注社会现实、人类历史、民族未来,应该以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为己任,这肯定需要时间,需要思考。领导不能限时、限题材按照某种模式急功近利地要求作家的写作。

作为一个地方领导,我建议他们一要认真学习文艺,尊重文学艺术规律;学习政治、哲学、历史、文化,要提高抓文艺创作的境界和能力。基层领导要和作家有共同语言,交朋友。

二是允许作家尝试,允许失误。这一点陕西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废都》有争议,但并没有处理和限制贾平凹的创作,不影响对他的信任。贾平凹后来佳作不断,创作了《秦腔》,现在又有了《古炉》,这作为一种成功经验应该推广。

三是党报、党刊要搞文艺评论。《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各级党报党刊,要有懂行的文艺记者和编辑,在实践中发现挖掘批评新人,推出信誉度高的品牌文艺评论家,还要敢于展开对作家作品的争鸣。这不仅对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很重要,对于大作家成长也很需要,真正有成就的作家和好作品是骂不倒的。

四是现有作协体制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有的作协变成官窝,大家都争官当。可以考虑条件成熟时取消级别,成为一个服务性的工作班子,两三个尖子作家当主席也是兼职好,不离开创作岗位,完全由愿意献身艺术事业的作家自己管理。现在有的地方作协组成形式不利于作家成长,有的年轻人写几篇作品,就搞公关、拉关系,然后进作协当官,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作协应该成为一个联络服务性班子,利用现有设施搞文学服务交流活动。

记者:前一个时期,有人认为,近些年的茅盾文学奖评奖一直没有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作品,“茅盾文学奖”需要一次“休克治疗”,评奖应暂停十年。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您怎么看?

李星: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成就,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社会和文学界有较高的威信。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为例,《秦腔》几乎是全票通过,这是被文学界普遍承认的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恰如其分,这也是对作家最好的肯定。茅盾文学奖对中国长篇小说的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近些年还是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杨志军的《藏獒》系列,铁凝的《苯花》,宁肯的《天·藏》,杨红柯的《乌尔禾》,叶广岑的《青木川》,孙浩晖的《大秦帝国》,莫言的《蛙》,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就算是矮子里面拔将军也应该继续评下去,何况中国近两年长篇小说的成绩并不差。即使有缺点,也不能因噎废食,改进就行了。

李星小传

李星,生于1944年,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历任《陕西文艺》、《延河》杂志编辑,《小说评论》杂志编辑、主编,编审,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星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读书漫笔》、《书海漫笔》及《李星文集》三卷等计200余万字的作品,与他人合著有《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路遥评传》、《贾平凹评传》等,书籍及文章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多个省级以上奖励。2008年获陕西省委、省政府文学艺术大奖之终身成就奖。

同类推荐
  • 沉思与反抗

    沉思与反抗

    本书收录了“鲁迅与瞿秋白”、“悲剧的诞生”、“思想和思想者”等作品。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 相对无语是清欢

    相对无语是清欢

    “作为作家和教育名家的彭辉以书为伴,孜孜不倦,浇灌了他的心灵之花;丰富阅历,行走山水,孕育了他的文人情怀;重情重义,坦荡处事,成就了他的诗意栖居。漫漫人生路上,他幸福地行走着,行走于浩瀚书卷,行走于湖畔山巅;行走于学生目光的河流中,那目光中流淌着信任和期盼;行走于今生无悔的爱情中,那内心里有两不相厌的敬亭山;行走于自我心灵的麦田,那心灵从不会干涸与狭隘。”本书以清新流畅的文笔记述了两位老人相对静坐的生活小事,面对这一平凡的人与事,我们难免会被那种最细腻的感觉所打动,其间也蕴涵着人生大智慧,可谓是平淡而隽永,让人反复地去品味,具有感人的力量。
热门推荐
  • 仙皇至尊

    仙皇至尊

    圣者叶辰为了突破极限领域,在最为关键一步时,意外的重生到了万载岁月之后……
  • 天机英雄传奇

    天机英雄传奇

    魔侠江湖的律法禁止凡族人学习魔法,故事主人公萧承是凡族人但酷爱魔法,后来机缘巧合发现了魔法圣书《天机要术》,并因此招致萧家灭门。萧承侥幸得以保命,自始开启报仇之路,并修成一代魔法大师。在寻敌报仇过程中,萧承发现制造灭门惨案的竟是自己好兄弟的父亲,于是兄弟感情破裂成为对手。后来,大北方魔域之人占领平川城,并归顺黑暗魔君,给人们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大敌之前,仇人为大义战死而得到萧承原谅,萧承成立天机门,与黑暗魔君明争暗斗。最终,天机门重夺统治权,并收复其他城池建立大同帝国。萧承将帝位让给自己的好兄弟唐心平,自己率领天机门众英雄归隐而去……江湖仇杀,兄弟情义,唯美爱情,精彩尽在《天机英雄传奇》!
  • 马培之医案

    马培之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老公是萝卜

    我的老公是萝卜

    “喂,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北野啸的女人。你休想从我手心逃走。”男子搂着身边的两明女子冲着对面的西门夕夏大声的吼着。她不屑的白了他一眼。“想我做你女人?下辈子,下下辈子都不可能!”
  • 无限之恐怖人生

    无限之恐怖人生

    还是熟悉的空间,还是熟悉的剧情。看主角余俞如何在充满危机与死亡气味的主神空间里生存,如何打破常规,走出一条逆神之路。
  • 邪皇溺宠倾城女将

    邪皇溺宠倾城女将

    穿越?江玉凰表示,木有压力!啥?穿越成四岁幼娃?还是穿越到农户家中?还是无压力。可当镜子一照,一张阴阳脸出现在她面前时,江玉凰仰天长啸:尼玛,压力山大啊。顶着这样一张黑白无常的脸,白天出门可以吓哭小孩;晚上出门,那是男女老少通杀。
  • 独掌仙棋

    独掌仙棋

    世间所有的一切冥冥之中,背后都有一条铁索在拉扯,然而拉扯这无数铁索运转的,便被称之为仙棋。
  • 十年护航之永伴凯源玺

    十年护航之永伴凯源玺

    在一个机场里,一次偶遇让三个女主角和三小只成为了好朋友,当时距离十年之约还有5年的时间......这5年里,三个女主角和三小只的关系变了,他们互相走的越来越近,但是即使这样,他们的关系还不可以公布,时间转瞬即逝,这时,距离十年之约只剩下仅仅1年......一年后2023年,在重庆有一个盛大而隆重的演唱会,当四叶草们和三个清纯少女相见时,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 沼泽

    沼泽

    这是一本描写男性成长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详尽真实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渴望、苦闷、彷徨与放纵,生动地反映了人性中复杂多面的特点,折射出变革时代的纷纭万象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冲击,从而引发出人们对于爱情、婚姻乃至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 悍拔

    悍拔

    气之大者,可谓拔,强之霸者,悍也,力之极致,悍拔也。穿越而来的九岁的少年风尘,面临无法修炼的窘境,带着对强者的渴望,渐行渐远,开启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崛起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