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61800000003

第3章 后天,也许不是个传说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恣意肆虐的自然灾害无情地吞噬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997年历史上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引发了各种灾害;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2005年的卡特林娜飓风迫使美国放弃新奥尔良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全球性暴雪灾害,SARS、禽流感,更像一柄柄高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家园怎么了?6年前上映的那部美国大片《后天》中描述的那灾难来临时惊心动魄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如果我们再不珍惜自己的家园,也许,后天不会在明天到来,那明天的明天呢?后天,也许不只是个传说。

1.1 全球气候变化,2℃:自然界最后的安全阀(CAP)

2℃理论,已为更多人所认同。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第一次冰河世纪,导致恐龙全面灭绝;如果新冰河世纪来临,人类的未来会在哪里?

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大自然留给人们可以采取积极行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2009年12月19日,19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曲终人散,上万人的痛苦谈判、上千万人的漫长等待之后,得到了一份《哥本哈根协议》。其中第一项再次提出了全球气温升幅应限制在2℃以内。

2℃,是一个什么概念?2℃的气温警戒线早被人们熟知,科学家认为这是地球所能承受的升温极限。据有关专家推断,如果地球气温再升高2℃,全球的粮食将面临严重减产危险,10亿~20亿人将面临水资源危机,将近30%的生物将濒临灭绝,非洲将变成不毛之地。

从日内瓦联合国气候大会,到《京都议定书》,到G3峰会,再到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尽管世界各国一直都在做出努力遏制气候变化,然而种种迹象显示,气温升高2℃及随之带来的影响已经非常巨大。马丁·帕里教授这样描述:“当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在1~2℃时,很多人遭遇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的危险将大大增加。而一旦气温升高超过2℃,产生的影响将更巨大,全球将面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疾病增多。”

气候变暖就像渐渐失去控制的水龙头,而2℃就像是最后一道安全阀,一旦失去这最后一道防线,涓涓细流会在瞬间不受约束喷涌四溅;2℃,是人类不可逾越的气候底线,也许2℃足以导致社会生态系统遭受毁灭性打击!

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总结世界各地的气候专家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定期评估,迄今为止发表了四次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评估报告,是对全球气候问题最权威的报告。基于1995年的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1996年,欧盟的环境部长呼吁气候变暖幅度要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气温高2℃的范围内。国际社会首次公开提出2℃的立场。

在2009年7月意大利小镇拉奎拉举行的G8峰会上,8国领导人同意8国到205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80%,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出不超过2℃的水平——这是科学家认为的安全极限。这是首次在重要的国际论坛上正式采纳这样的目标。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首脑也在做着同样努力——保卫2℃这一人类最后的安全阀。

两年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预测,离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这个临界点只剩下10年的时间,而现在科学家发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要比他们预测的来得更加迅速。根据气候研究人员预计,即使世界各国领导人实现他们减排的承诺,地球温度也可能在本世纪末上升3.5℃,这比IPCC在两年前预测的更快。即使发达国家颁布每一项他们已经提出的气候政策,全球气温仍会显著升高。这个上升幅度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地球能够承受的气候变暖上限的近两倍。

美国气候专家科雷尔说:“我们不愿看到这种情况。”他同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人员做了相关的分析后指出:同2000年之前的20年相比,进入新千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9个山系30座冰川的平均融化速度已经加快了一倍。而全球碳排放还在不断地增加,人类似乎并没有在正确方向上前进。还有其他的发现包括:海平面到2100年可能升高2米左右,二十年后北极地区可能会出现无冰的夏季。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经提出,在2015年就使废气排放停止增长;8国集团呼吁,到2050年,将废气排放减半。但是根据各国现有的减排承诺来看,这两个目标都将成为泡影。

IPCC副主席马丁·帕里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我们都应该做好减少废气排放影响的必要应对措施。”

IPCC发布的报告中表示,要将全球变暖趋势控制在2℃以内,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但现在看来这似乎还是非常不可能实现的。帕里教授说过:“10年前,我们说这些影响将发生在我们的子女和孙子孙女身上。而现在,已经发生在了我们自己身上。”地震、海啸、飓风、洪水,恣意肆虐的自然灾害让人们想起了6年前上映的美国大片《后天》及后来的《2012》。

哥本哈根没能再次续写童话,钢铁般的国家利益、锱铢必较的权利分割、无休止的讨价还价、纠缠不清的历史、漫无头绪的现实,人类的局限决定了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挑战——并非从今天开始,也决不会在明天就结束。

当各国首脑还在为减排指标而争论不休时,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最后一道安全阀——2℃,在不远的将来已岌岌可危?后天或许不仅仅是后天,2012也并不遥远。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这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最后一道安全阀,还把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吗?

1.2 地球持续“发烧”:温室效应、暖冬、冰川和永久冻土带的融化

就在刚过年的时候,有南方的朋友在网上发来消息告诉我,她那里的桃树一夜之间花开满枝。大冬天桃花开?朋友为了证明消息的真实性,用QQ给我发来了照片。看到那些照片之后,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全球变暖已经彻底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在一点一滴地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

大气温室效应最早是法国数学家让·巴蒂斯特·傅立叶发现的,1824年他在论文《地球及其表层空间温度概述》里首次提出了这一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是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大气层对于地球,就像覆盖着玻璃的温室一样,为它保存了一定的热量,正是这些热量使地球上生命的大规模繁衍成为可能。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所以被称为温室效应。

那些所谓的温室气体大约有十几种,最常见也最主要的是水蒸汽,它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这也是地球上风云雨雪等各种气象活动的主要成因,属于一种自然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6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整个温室效应的26%,是最主要的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可以存留的时间长达200年,假如我们现在完全停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在这之前排放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还将持续产生200年左右的影响。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而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温室效应(负面的)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交通运输工具大量排放尾气,燃烧后放出的这些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就形成了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特点。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层看不见的封闭层,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聚集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最终结果是使地表变热。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在人们眼中它就是一个概念。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普遍升高,进入20世纪一百多年来,全球气温经历过数次波动,但总体为上升趋势。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往大气层里排放的有害气体大大增加,其中以二氧化碳为最,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砍伐森林又导致树木的光合作用急剧减小,二氧化碳含量也居高不下。近50年以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质燃料,温室气体过度排放,从而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全球变暖又引起全球降水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的同时,也威胁到了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而在最近30年来变暖又有加剧趋势,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了大约80%,到200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达379ppm,远远超过了过去65万年自然演变的范围。

近几年人们常提起的暖冬,则是温室效应的直接结果。“暖冬”这一名词,在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关于暖冬,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如此定义:“从头年12月至次年2月这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比近30年同期的平均值偏高0.5℃,就定义为暖冬。”

去年的冬天,又是一个不约而来的暖冬,虽然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每年冬季,都是寒风冷雨令人难以忍受的最难熬的季节,但是在人们拥有如此暖冬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沉重的。

2007年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我国黑龙江省出现60年来最暖的冬季。骤然上升的气温让哈尔滨市的街头冰景变得面目全非,于是融化的冰景不得不被提前拆除。2010年2月5日,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突然蹿升至16℃,这是167年来北京地区气温的最高纪录。各大城市气温也先后创出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在北美洲地区,冬季的气温甚至和夏季相比也不遑多让:美国纽约到去年年底片雪未降,最高气温达22℃;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是现在北部地区特有的冬季风情也日渐消失。以前,在冬季的时候,丽都运河上结了厚厚的冰,人们每天就滑着冰去上学、去上班,那实在是一道独特的景观,但是去年冬季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夏季服装,北极熊不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加拿大许多滑雪场无雪可滑。暖冬,全球都在告急。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出现的暖冬现象,不但给各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影响较为严重的当数农业,持续干旱导致农作物严重歉收,市场农作物供不应求,所以也可以说,近年物价飞涨不少是来自全球变暖方面的原因。

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后果可能人人都可以说出几项来: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不过,全地气候变化导致的另外一些后果如加剧过敏症、令森林大火肆虐以及让北极湖泊消失等,人们就很可能了解得比较少了。

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冰川不仅是一道美丽的景观,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境内的冰川每年提供的融水量与黄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相当。在西北内陆干旱少雨的地区,冰川融化汇集的水源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如塔里木河各源流区冰川融水补给比例多达30%~80%。

近日,一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领导的“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显示,目前已经勘察的近2万平方公里冰川总体处于面积逐步缩小的状态,与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第一次冰川普查相比,面积缩小近7.4%。也就是说,中国目前82%的冰川处于退缩消融状态。

据报道,在所调查的近2万平方公里冰川中,很大一部分处于面积缩小的状态。其中伊犁河流域、准噶尔盆地、雅鲁藏布江上游区等冰川萎缩最明显,萎缩比例在18%以上。祁连山、阿尼玛卿山、澜沧江等地区在10%以上。青藏高原中部、喀喇昆仑—西昆仑山等地区冰川萎缩幅度相对较小。

另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中国西部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2℃,致使约82%的冰川处于消融状态,冰川面积比以前减少了4.5%。其中,祁连山西段的170余条冰川中,95%的冰川以每年降低4.9米的速度消融。天山北面的冰川几乎都处于消融状态,南坡约69%的冰川处于消融状态。东帕米尔高原的冰川冰量整体也处于减少状态,冰川面积相比减少有10%。昆仑山冰川和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冰川也处于消融状态。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的另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层在过去几十年来持续发生变化,已经导致活动层厚比半个世纪前平均增加20厘米以上,使大量冻土层上层附近以固态存于多年的地下冰开始融化。

于是,在青藏高原不稳定的土壤上建造铁路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是,中国政府的优秀工程师及筑路大军却实现了这个梦想。现在,随着建设过程中冻土层所受影响的逐步显现和青藏高原最近几年的气候暖化,一些科学家不禁质疑,这条耗资40亿美元的铁路线会像原来那样安然存在,还是大部分需要重建?

青藏铁路于2006年开通,迄今已经4年时间了。一系列数据显示,西藏是目前世界上气候变暖最快的地区。这项对冰川和冻土层的专项研究由联合国、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一些独立的科学家联合进行。虽然这项研究的重点并不在铁路上,不过,研究工作使人们关注,受气候变暖而暖化的地基可能会使铁路变形,最终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灾难。

根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2007年发布的全球展望报告,青藏高原冻土层的温度在过去30年里一共提高了0.3℃。这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区变暖的速度都要快,仅排在南北极之后。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比如建桥修路的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都已经翻倍,达到0.6℃。

这条在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铁路,从2006年开通日至今,已经运送了600万人次旅客、运输了500万吨货物。目前这个暖化速度似乎并不快,但已足以超过铁路建设工程师们当初预测的暖化速度了。然而坏消息还远不止于此: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称,从有记录以来的1975年至1995年,青藏公路沿线的永冻层已经在面积上减少了36%。到本世纪末,中国的永久冻土层(几乎全部在青藏高原)将再减少一半。联合国的另一份报告也称,青藏高原的冰川也将消失三分之一。

这些展望报告也许能解释中国国家气象局在去年5月份做出的警告。在西藏首府拉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中国国家气象局负责人称,西藏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气候变暖速度最快的地区。中国国家气象郑局长说,青藏铁路正处于危险之中,该地区必须“处理”气候变化的效应。同时他警告说,在青藏铁路穿过的高原地区,永冻层的厚度每10年将减少25厘米。

其他研究也指出,青藏铁路本身就是青藏地区气候暖化的因素之一。科罗拉多大学Boulder学院北极与高山研究所2007年的一篇论文指出,变暖的永久冻土层地区,情况越是微妙,其受气候暖化的影响就越大。因为其原来的自然平衡已经受到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影响的破坏。该文还指出,尽管在目前的气候变化条件下,这些变暖的永冻层地区,要20年才会解冻;但是,那些受到建设影响的永冻层,只要5年就会达到溶点。

其实,全球变暖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花期打乱、冰雪消融此类后果。而是包括:极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较低洼的沿海陆地、冲击低地国及多数国家沿海精华区,并形成全球气候变迁,导致不正常暴雨、干旱现象及沙漠化现象扩大,对生态体系、水土资源、人类活动与生命安全等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近年来,人类所遭遇的那些灾难,已经预示着这些灾难并非杞人忧天。

所以,“全球变暖”可以简单解释为“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消耗的不断增多,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碳在自然界的循环平衡被彻底打破,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逐渐显露。森林面积逐渐缩小,尤其是热带雨林消失的速度更快,土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将形成更多的热浪。随着城市的扩张,钢筋混凝土建筑和柏油道路迅速扩展,覆盖了大片原野,失去绿色的大地的蓄热能力被大大削弱了。还有森林大火、火山爆发、热核试验及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各种废热。所有这些,都在加剧全球气候温度升高的速度。作为因果循环,大自然以酷暑、干旱、沙尘震慑人类。于是,许多人不禁惊呼:地球发烧了!

统计显示: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平均气温增加了0.5℃,而最近20年则是增速最快的时期。有专家预测,如果人类再不加以克制,到2050年,全球气温还可能要升高2~4℃,这将超过人类安全警戒线。全球气温升高以后,海水温度变暖,冰川冰帽融化,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和许多岛屿国家的土地将会被淹没。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严重自然灾害。

1.3 地球“暴躁”了:极端天气事件,海啸、地震、火山喷发、干旱、雪灾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刚结束,罕见的暴风雪相继席卷美国及欧洲的多个国家,让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感受到气候突变所带来的自然界巨大的威力。那么,去年冬天以来发生在我国的强降雪、强降温天气与全球变暖关系如何?美国灾难大片《后天》是一部描写“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引发地球的空前灾难,全球一天之内出现急剧降温的极端天气,冰层和白雪覆盖了地球表面,冰川时代骤然而至……”的影片,尽管《后天》只是一部虚构的灾难电影,但其探讨的问题却极具现实意义。

罕见暴风雨强势来袭,南方数省市连连告急:进入2010年五六月份以来,广东多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再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雷雨大风。广东全省多次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肇庆市德庆发布了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持续的强降雨已造成江西赣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随着强降雨的持续,南方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持续增加。仅6月中旬暴雨的袭击,受灾人数之多就触目惊心:湖南169万、重庆137万、广东87万、江西赣南26万,而被迫转移放弃家园的也达到25万人之众。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从气候上讲,我国汛期主要是6~8月,现在华南仅仅是进入了前汛期,真正的主汛期还没有到来。”

2010年年初,罕见的暴风雪也相继席卷多个国家。从韩国到俄罗斯,从西欧到美国,交通都因酷寒和暴雪的肆虐而瘫痪。

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并非毫无预料。早在降雪几天前,北京市气象台就做出了在2010年1月3日有中雪的预报。1月2日,预报被改成了大雪。1月3日凌晨3点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雪蓝色预警;8点50分,气象部门又将暴雪蓝色预警信号上升至黄色预警信号。这是北京自2009年入冬以来,第一次发布如此高级别的暴雪预警。

亚洲东北部地区雪势惊人,使这个地区陷入1950年以来最严酷的冬天。韩国首都首尔地区4日下过大雪之后,5日又遭到寒流袭击,气温骤降到-10℃。

库页岛也出现暴风雪和雪崩。在印度北部和东部有60多个无家可归的流浪人被冻死。邻近尼泊尔的北方省政府紧急分发毯子和柴火协助贫民应付寒流。

俄罗斯西部地区天寒地冻,波罗的海地区和欧洲中北部也是大雪纷飞,波兰更是灾情惨重,至少13人冻死,2009年入冬以来已有120多人死于酷寒。

2009年入冬以来西欧地区天气异常严寒,2009年12月间已有6个国家打破低温纪录,英国某周一记录为30年来最寒冷冬季,部分地区气温达-12℃,伦敦气温罕有地跌至零度,传媒形容当日是30年一遇的“黑色星期一”。

有专家指出,此次北半球大范围出现寒潮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的暂时天气现象,但这不会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总趋势。全球变暖最显著的影响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仍发生,而全球变暖和极端冷事件的出现也不是相互矛盾的。全球气候总的趋势是全球偏暖、气温逐步升高,但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仍会出现极端的冷天气。人类应该及早应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不要让热播电影《后天》中的气候悲剧演变成为现实。

北半球的寒流气势汹汹,南半球却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赤道附近地带和南半球则是暴雨不断,造成肯尼亚、澳洲和巴西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上百人在这场自然灾害中丧生,数千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近来全球的极端天气的元凶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

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女”之意,与“厄尔尼诺”现象恰恰相反,它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同时全球性气候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在2007年11月公布的报告中就指出:“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未来几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

尽管“拉尼娜”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其表现为大面积低温、雨雪及冰冻灾害,但其背后仍然可以找到全球变暖的影子,它也是地球温室效应的直接结果。

气候专家表示,虽然现在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全球偏暖、气温偏高,但是天气变化会存在波动,并不是平稳发展的。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也会出现极端的冷天气。因为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大量的海水蒸发,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大量的水汽在遇到寒流后就会转化成暴雪,所以全球变暖其实更能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也表示,全球变暖背景下,总体上,冷空气活动的频率确实减弱了,冷气候事件总体有减少趋势,但并不排除偶发性的极端强冷空气和暴雪灾害会突然发生。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层空气明显变暖,大气不稳定性增加,强对流天气增加,过去百年一遇或几十年一遇的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出现的概率、时间、范围和地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气象灾害的发生更难以预测。

澳大利亚气象局发表年度气候声明,肯定全球变暖趋势,预计今年的温度会更高。声明称,因为全球变暖,从2000—2009年是该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气象局专家大卫·琼斯说,不仅是澳大利亚,全球的气温都在升高,“我们正处于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的后期阶段,2010年又会是个非常热的年份,甚至会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应该首先从身边做起,企业也应该与国家一起积极应对全球变暖。2010年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因此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健康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不少科学家看来,这次的寒潮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长期来看,全球变暖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则表示,气候变暖不仅使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温度变化的幅度也在加大,也就是说会导致高温、干旱、寒潮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原来百年不遇的极冷极热的极端天气可能在20年内就会发生。“这次北半球大范围出现寒潮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的暂时天气现象。但这不会改变全球变暖的趋势。从全球平均温度值来看,地球没有在变冷。比如现在北半球比较冷,但是南半球还很热。地球气候的变化今后还会出现冷暖和干湿的波动,但是这种年代级波动是叠加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上的,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经常会有比较极端的天气发生,这些极端天气,包括极端高气温的高温、热浪,也包括极端低气温的寒潮、暴雪。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全球偏暖、气温偏高,但在某一个时段内,会有极端冷的天气出现”。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等极端天气,还导致了夏季高温及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有余,而且还在呈现出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预计今后这种极端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受灾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68%,1985-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2004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世界气象组织就2009年的极端事件发表声明,称不仅全球各地的极端事件明显增多,而且分布范围很广,包括东南亚地区的强降雨、6月份海湾地区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强热带风暴和中国南部地区发生的强降雨及洪水、5至7月在英国发生的洪水、东南欧和俄罗斯的热浪、南非和南美一些地区非同寻常的降雪等。

从气象学原理上来说,全球变暖使得地表气温升高,较高的温度引起水面蒸发加大、水循环速率加快,这将使风暴的能量更强,更多降水将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这可能增加大暴雨和极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涝出现的频率;个别地区龙卷风、强雷暴以及狂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会增多;另外,由于从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库的蒸发加快,水分耗损增加,再加上气温升高,一些地区将遭受更频繁、更持久或更严重的干旱;大气水分的增多,也可能使一些较寒冷地区暴风雪的强度和频率增加。

1998年孟加拉国洪灾导致2/3国土淹没,1000人死亡,近3000万人无家可归;2001—2002年马拉维连年旱涝有2万人死于营养不良和疾病;2002年8月塔吉沙可达拉峡谷冰川湖突发洪水至少23人死亡;2004—2005年尼日尔干旱与粮食匮乏250万人需要紧急粮食援助;2005年8月新奥尔良市卡特林娜飓风致1500人死亡,78万人流离失所,破坏房屋20万所,美国被迫放弃该市;2005年中国发生13次严重的沙尘暴,水土逐渐减少,沙漠化加剧;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十省市爆发冰冻雨雪天气导致107人死亡,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目前,全球变暖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大威胁。全球变暖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它破坏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气候系统,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也证明,几乎有九成自然灾害与气候事件存在关联。科学家们认为,如果任由全球变暖现象持续恶化,海平面将大幅升高,导致动植物大量灭绝,数以百万计生灵陷入贫穷状态。

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上火”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其烈度、频度和广度每天都在刷新历史纪录,让过去那些相对稳定的气候变迁显得平淡失色。印度和南欧创纪录的热浪,斯里兰卡和中国的严重水灾,希腊、澳洲与美国加州恐怖的森林和草原大火,美国频频发生的龙卷风,中国和非洲持续多年的大面积干旱,各地越来越多的暖冬天气,每个事件前面都被媒体加上了“史无前例”这样的定语。

气候变暖本质上源于人类活动,是大自然对人类疯狂索取的报复。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1.4 趁它们还在,快去看看吧:湿地、海洋、森林、草原1000万个人需要一个公平的、目标严格、具有法律效应的国际协定。(斐济代表语)

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大会开幕后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一幕:一名斐济代表在谈到自己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消失危险的太平洋岛国时泪洒会场。

大会开始后,来自太平洋小岛国斐济的女孩们在主席台前举起了横幅:“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来自斐济的女孩拉维塔对哥本哈根大会主席康妮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希望你能帮助我。”

今后,当你打算再去看一眼马尔代夫、南极北极、乞力马扎罗山、大堡礁这些地方的美景时,或许因为全球气候的变暖和种种人为破坏,它们已经从我们眼中消失了。

“爱她,就带她去马尔代夫”,一句流行语,引发人们对马尔代夫美景的浮想联翩。但是,2004年东南亚大海啸,马尔代夫一度有三分之二国土惨遭淹没。不远的将来,恐怕等我们再想去看一眼马尔代夫的时候,也要感慨沧海桑田、人是物非了。2009年10月份,马尔代夫内阁会议在海底召开,向世人警示美丽的马尔代夫即将从地球上消失。

现在,马尔代夫逐渐成为很多游客心目中的首选目的地,赶在这个珍贵的自然景观消失之前,再去游览一番,是绝大多数游客的愿望。为了留下一些美景“生前”的印迹,去基里巴斯、图瓦卢等其他岛国,也成为游客的一些主要选择。

而美国游客希望一览“绝迹”的心情甚至更加迫切。他们率先前往阿拉斯加州、巴塔哥尼亚、南极和北极正在融化的冰河、太平洋上的岛屿和正在消失的大堡礁,并将这种旅游称做“末日游”。现在,不少英国游客也加入了参观这些景观的行列。

这种现象是今年旅游业最显著的趋势,旅行杂志《美国西部旅行时代杂志》的编辑肯·夏皮罗表示,“我将这称做‘末日游’,它得到了很多旅游业人士的响应。很多人根据周围环境面临的危险程度,选择旅游目的地。”

未来几十年里,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南北极冰川将逐渐消融、威尼斯会被海水淹没、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会变得光秃秃……“末日游”在国外流行的时候,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这些曾经最美丽的风景,一个个正在成为气候的牺牲品。

去欧洲旅行,你肯定不会错过意大利水城威尼斯。200年以来,威尼斯最精华的建筑物依然是那么精致,一直鲜有改变,它是让全世界为之陶醉的水都,拥有错综复杂的水道、建筑艺术极致的圣马可广场和大大小小的咖啡店。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这座闻名遐迩的水城,几十年后可能会真正成为一座水下城市。长年的水患不断冲刷威尼斯城的地基,地层每年下沉近0.5厘米,再加上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如果再不加以抢救,估计在本世纪中叶威尼斯将完全被海水淹没。

那个中东地区神奇的“死海”,即使对游泳一窍不通的旱鸭子也能够畅游其中,可是现在由于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及欧洲大陆长期的板块挤压,使得它的面积不断缩小。加上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加剧现象,死海的水分在快速蒸发。可能你还没来得及去一趟,它就变成真正的“死海”了,因为20年后,死海将面临干涸的命运。

非洲著名的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皑皑白雪,是自然界非常罕见的奇观。游客从肯尼亚境内的安波塞利国立公园就可以远眺奇景。但是,由于气候变暖,山上积雪已逐渐融化。预计10年后,山顶就一无所有,而栖身其间的大量动植物也会因此死亡或者迁徙他处。

另外,美国的冰河国家公园、尼泊尔的萨加玛塔国家公园、瑞士的冰河等,也都将因为地球暖化、温度升高,逐渐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与其说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风景消亡,还不如说是因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导致了景观消亡。而另一些人为的直接破坏损毁,也将导致更多的景观从人类的视野中消失。

游客常去游泳、潜水的海上生物乐园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拥有350多种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珊瑚,孕育了蝴蝶鱼、天使鱼、海参、海星等4万多种不同生物,栖息着240多种鸟类。而它也在即将消失的美景名单之中。

近年来人类的过度开发、鱼类围捕及严重的海洋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发生剧变。大堡礁的爵士珊瑚,也将因此逐渐萎缩死亡。如果再不设法加以挽救,未来10年内这些生物和美景也将不能幸免。

被誉为“地球之肺”和“生物天堂”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这个地区拥有地球上近一半以上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同时提供地球上氧气总量的40%。这里是许多科学家与冒险家的乐园,也许还是你计划中的未来冒险地之一。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滥垦、滥伐、滥牧等过度开发和森林火灾,热带雨林正快速消失。

此外,还有秘鲁的马丘比丘、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法国的拉斯哥洞窟壁画等一些风景名胜,也都陆陆续续写上了消失的备忘录。

全球规模如此庞大的冰川和冻土地带的冰雪消融,带来的影响可谓无法估量。其中冰雪覆盖的山地和高原地区的居民受到的影响会首当其冲,由此带来的洪水泛滥,也会给从这些地方发源的江河下游地区的居民带来直接的威胁,这就意味着生活在海洋世界中的岛国居民,他们脚下的立足之地在海平面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一点点失去。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不断上升,冰雪融化导致的水体积增加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温度升高造成水体膨胀,进一步抬高了海平面。IPCC第四份评估报告已经指出,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可导致海平面上升6米,这将淹没包括纽约、孟买和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20世纪以来,摩天大楼建设、地下水超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引起的地面沉降,已经造成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的急剧上升,这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绝对上升两相叠加,使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变得更加突出。

除了极少数内陆国家之外,海平面上升会给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带来很大的冲击,所有主要的经济体都无一能够幸免。东亚、西欧和北美的沿海地区是全球经济的精华地带,美国的沿海城市容纳了全国近70%的人口,可以说是全美农业、工业、经济、文化、国防等的重地。中国沿海的11个省市,总面积不到全国的1/8,人口却占了全国总数的41%,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GDP和超过60%的工农业产值,位于三角洲和沿海低地的上海、广州、香港、天津、深圳、大连、青岛、珠海、宁波、厦门等大城市及其开发区,都是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老大。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到这些经济中心。远离大海的苏州的“东方威尼斯”之梦,也将在海平面节节升高的过程中变得清晰可见了。

对于太平洋和印度洋里的一些岛国来说,这个趋势带来的灭顶之灾更是意味着灭国之痛。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一直以美丽的环礁和沙滩闻名于全世界,是世界著名的度假胜地。但海平面上升很可能让马尔代夫变成印度洋版的阿特兰蒂斯,因为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国土仅比海平面高出1.5米,因此号称“人间天堂”的马尔代夫很可能由于全球变暖而沉入海里,30多万马尔代夫人将失去最终的立足之地,举国上下都将会沦为气候难民。

马尔代夫国家旅游局的广告语:“趁我们还在这里,快来看看吧!”调侃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无可奈何。

因为气候变化而面临岌岌可危境地的岛国并非只有一个马尔代夫。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太平洋、印度洋及加勒比地区的群岛国家,也大多处境堪忧。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多岛屿可能将永远从海平面上消失,很多城市将会被淹没,慢慢变成海洋鱼类的乐园。自从复活节岛的远古文明社会崩溃以来,人类又一次听到了社会在气候变化侵袭面前慢慢走向崩溃的脚步声。

最近一部关于气候变化的专题片中一张图片让我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

一个图瓦卢男人孤独的背影,站在海岸边,望着汹涌的海水。他仅仅呈现了一个背影,但这也可能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背影!

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图瓦卢,太平洋里这颗璀璨的明珠,正在逐渐被海水吞噬而举国迁移到新西兰定居。他们是环境难民,是发达国家现代化高速发展下的受害者。而可能遭受类似命运的还有基里巴斯、马尔代夫、汤加、瑙鲁、马绍尔群岛、所罗门群岛等很多岛国。

很多灭顶之灾是瞬间发生的,如海啸、地震、泥石流,人们根本没有思考和预想的余地。但对于幅员辽阔的国度而言,气候变暖的危害则是以更为漫长的方式演进的。一个国家的渐变性的被淹没,都是在预测——抗争——失败的完整过程中,在人们的注视下一步步到来的,或许它还显得非常遥远,但是这更增加我们的痛苦,看着它一步步接近的那种无能无力才是最痛苦的。

越来越多的湿地、海洋、森林、草原被毁灭,还有更多的生态正在恶化,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只能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里,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讲着他们根本不理解的已经消失的一切。

同类推荐
  • 药酒泡制技术

    药酒泡制技术

    本书为“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丛书”之一,对药酒的泡制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滋补类药酒116种,治疗类药酒150种。
  • 汽车养护与急救

    汽车养护与急救

    本书站在专业汽车修理人员的角度,从车主和驾驶员朋友的实际情况出发,用通俗化的语言简要地介绍了汽车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驾驶员朋友自己能够动手或者有必要知道的一些关于汽车养护翻故障应急修理的相关知识。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养护、汽车故障诊断基础、常见部件的保养及汽车运行中一些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
  •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完成设计任务必须做好多专业人员的合作。因此,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人员来说,为了保证设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建成投产后的食品的卫生安全,除了掌握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步骤外,还必须了解其他相关专业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做好与其他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和配合工作。因此,本书以“食品工厂工艺设计”为中心,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的概念、基本建设程序的相关知识,食品工厂建设前期的项目决策及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食品工厂公用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食品工厂设计对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和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食品工厂建成后的经济技术分析等。
  • 罗尔斯·罗伊斯的传奇(发动机家族)

    罗尔斯·罗伊斯的传奇(发动机家族)

    丛书全面讲述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传奇故事,其时间跨度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创业伊始,直至当今。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这个品牌是极富魅力的,而这份魅力得益于它的员工和产品。
热门推荐
  • 修仙者归来

    修仙者归来

    他是一个人从位面来到都市的修仙者,他是王者归来,猪脚李浩拥有一身强悍的修为。他来到了繁华的都市,又会遇上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惹上他的人又会是怎么样的下场呢?请不要错过精彩内容哦。
  • 仙路魔影

    仙路魔影

    仙非仙,魔非魔;仙魔无界,正邪唯心……————————————————————————金沙已完本一部小说《我是小鬼》一百三十七万字,书号1176150
  • 独宠狂傲丑妾

    独宠狂傲丑妾

    她是草包丑女,她是黑帮老大,当狂傲的黑帮老大附身到草包懦弱的丑千金身上,又会掀起怎样的狂风暴雨?丑女怎么了?看她怎样鱼目变珍珠,再振她昔日的雌风!
  • TFBOYS之距你一个夏天

    TFBOYS之距你一个夏天

    不会内容简介,自己慢慢看吧!会很好看的!不过这篇小说是我转的,注明一下地址:http://qq.100bt.com/topic-2503518-16.html
  • 太上正一阅箓仪

    太上正一阅箓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神的庄园

    诸神的庄园

    主角聂小天乃是仙陆四大秘地之一的风雪天崖的一个不算弟子的弟子,他背负着显赫的身世而不自知。在仙陆一段最为纷乱的历史中,他因为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缘故而卷身其中,一步一步地看清每个人的真实脸孔,发现各门各派的恩怨交缠。最后,却又发现这所有的种种,都是源于一个惊天的阴谋……
  • 喂我们就是这么任性

    喂我们就是这么任性

    喂,莫沧朔,你猜我爱不爱你啊?那男的笑了笑,你猜我猜不猜啊?莫沧朔,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某男搓了搓某女的头,说,你猜啊。你猜我猜不猜……
  • 盛开的南方殇之花

    盛开的南方殇之花

    轻叹,谁撩青丝苦烦忧。羁绊,烟水两望各西东。一把光焱剑造成多少杀戮,一本无名之书造就一代天才。一把剑,一本书造就一代传奇。是正是邪?邪正难辨。
  • 长风当歌

    长风当歌

    武林第一美女是大多数武林女子梦寐以求的头衔吧。可是在这个武林中,这个头衔像个诅咒一样,所有当上武林第一美女的女子都会悄无声息地从武林中消失这一年,宁歌出乎人们意料地成为了武林第一美女,那她的命运将会如何呢?而那些失踪的武林第一美女又是怎么回事呢?
  • 超级虚拟系统

    超级虚拟系统

    父母最后遗留的礼物,让少年得以进入虚拟的世界中成长。不管是动漫、电影、电视剧等等,只要少年所看过,符合系统要求的,就有进入的机会。并且只要完成系统发布的任务后,随时都可以回归。而且最初级的虚拟世界跟现实的比例,都有着是一个月比一秒的时间比,于是少年开始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