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80400000011

第11章 有些事,不要强求……

失败了会沮丧很正常

不少的励志书都会告诉你一个看起来十分炫的“真理”:当你心里想着某件好事并且同时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会变得容易成功。到底能容易多少,励志书不会告诉你。于是,大多数人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生活,期待成功,并且积极地希望,失败的次数越少越好。励志的积极意义也在于此。

只是,你如意了几次?该跑题的作文还是跑题了吧,该错的语法还是错了吧,该忘记的公式还是恰到好处地一片空白了吧?你心里想着“我晕,明明考前还看过一眼”,也想着“别急别急,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想起来”,终于,交卷的那一刻,你就知道,又考砸了。

励志书没有骗你,它真的只是励志书,希望帮助你建立牢固不破的心理防线,然而很多人却过度迷信心理因素带来的改变,一厢情愿地把励志和方法搞混了。实际上,所有励志书都不告诉你的,才是真理:如果你失败了,并且感到痛苦、伤心、失望甚至绝望,如果你想爆粗口、砸东西甚至抽自己两个耳光,如果你抓狂地出去跑圈或者胡吃海喝仍然不能消减内心的负面情绪,那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这很正常,你活得很真实。

失败是一种典型的负面情绪,由此带来的挫败感,每天从你睁开眼睛算起,要出现几十次。从不能按时起床到没有追上公车,从多印了几份文件到买晚饭忘拿找零,这些生活中的倒霉和不如意,归根到底,都是失败,你败在了毅力、体力、细致程度和脑力程度上,只是你会把这些小事都归结为“今天水星逆行”或者“没有带上我的幸运石”而已。

失败带来的沮丧感,是正常且正面的。沮丧,代表你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没有失调,还能够按照原先的步骤和既定方案,逐渐走向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打算年内拿下本科学位,却因为论文开题失败而忽然觉得学位本身就是扯淡的玩意儿,还不如去挣钱活得实在,那么,比起因为失败而沮丧,这种心态才大有问题。

我们没法拒绝失败。成功的人经历的失败不比我们少,只是大多数时候,人的本性会让他们倾向于流露出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忽视曾经有过的失败——没人愿意在介绍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发明的时候,先说他为了这个东西曾经喝醉过几次、砸碎过多少咖啡杯——我们以为别人的成功背后是运气,其实,每个人的经历都没有差别。

别人的失败不比我们少,我们的失败不比其他人多,摆正心态,学会如何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且“浪费”时间让自己含着眼泪想“一切都会过去的”。但下一步该做什么,你必须非常有数。

文理分科其实没道理

对于中国的教育体系,文理分科这件事,一直存在严重的分歧。有人倾向于认为术业应当有专攻,更会造机械的人就应该从物质上去改变世界,而善于思考哲学问题的那部分人,应该去著书立传。文理分科可能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允许偏才的出现。

事实上,从高中就开始的文理分科,确实给一大部分学生带来了困扰。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在那时候开始把知识简单地一分为二,除了“很有意义”的语文数学外,剩下的学科则根据选择的不同,变成了同样很有意义的三科和一点儿都没有意义的另外三科。这个选择不仅仅给高中学习带来了问题,甚至影响了学生一辈子。很多人在选择了理科之后赫然发现,能给自己带来慰藉的其实是哲学和历史,但是已经进入了自动化专业的他,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毕业以后找一份与自动化相关的工作。从此,热爱的哲学和历史,也许永远只能是消遣。

不能不承认,绝大部分人在这个体系里的生活还算不错,长期接触不喜欢的专业也可以达到“由恨生爱”的效果。但是,你愿意让你的天赋永远停留在美好的想象里吗?你有没有想过,也许,当年文理分科的表格上,你改写一个字,其实就改变了自己的一辈子?这样的文理分科只会给一个中学生过于沉重的压力。

在关于打造自动学习的体质的开篇章节里,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任何知识都是可爱的”。不要说高中生了,即使是八十岁的老先生,只要他有学习的意愿,就不应该放弃任何一门可以学习的知识。对于真正会学习并且善于思考的学生(他们大多是成绩榜单上的前几名和别人眼中的天才、幸运儿)来说,文理分科只有痛苦,而已经拒绝和知识做朋友的人,才会因为可以放弃某些令人痛苦的学科而如释重负。

文理分科带来的充满自我安慰的轻松感,有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有的学校为了凸显分科效果和高考成绩,会让这种分化变得更加极端,文科生完全不学理化生,理科生彻底隔绝政史地,在最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年龄,文理分科给知识带来了明显的断层,学科之间一旦失去联系,你只能凭借被割裂的一小部分来理解庞大的新知识群,自然相当费力。

如果你已经被分科,甚至你已经被分科很多年却刚刚察觉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没关系,现在不是马后炮的时间。

作为高中生,无论分科的决定多么艰难,不要丢弃那部分被认为可以放弃的教科书,完整地阅读它们,不要给自己的知识体系带来缺口。甚至,你应该抽时间做几本相关学科的习题集,并且把它们和你必须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其中的益处并不像考试成绩那么明显,坚持这么做,它会在高考和今后的人生里,给你意想不到的力量。

而对于已经被文理分科荼毒了的人来说,现在重新返回本部分第一章阅读是很必要的:你还来得及重新打造善于学习的体质,来得及找到被“分出去”的那些知识,它们始终没有消失,只是你被强迫选择对它们视而不见。只要你还有意愿和它们成为朋友,一切都不算晚。

所以,不要过于功利地去学习,只要自己喜欢,自己有兴趣的知识,不管和我们的前途是否有关,都应该去努力钻研它们。

面对未知有焦躁感是好事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大多数人都认为,怎么能焦虑呢?做人要淡定对不对?所以“焦虑”绝对不行,要克服焦虑!

焦虑真的能克服吗?其实人的大脑是非常有“逆反心理”的,如果一个人对你说:“千万不要想象有粉红色长着猪鼻子的大象。”那么十有八九,你的脑子里就会冒出一只粉红色、猪鼻子的大象。人类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是天性,焦虑当然也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几乎所有的杰出人士都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焦虑,使之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决断。

然而,我们又不是要看破红尘,追求完全与焦虑隔绝是没有意义的。真的,我们只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当的焦虑,也许反而是好事。

心理学家认为,焦虑是一种心理上的“兴奋剂”或者“强化剂”,是让一个人保持身体、行为紧张状态最好的动力。

众所周知,奥运会这样最重大的比赛之前,运动员们肯定不能用“放假”、“大吃大喝”、“多睡觉”、“自由活动”之类的方法积攒体力,要想调整状态,反倒必须集训,甚至许多教练会专门请心理学专家给运动员指定一套衡量心理焦虑程度的评估系统,随时测试,让运动员的焦虑程度在比赛前达到最佳,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我们平时正常的工作、学习亦如是。在求学的时候,在面对未知的状况和条件的时候,让自己的头脑、身体、情绪都处于相对程度的紧张状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更深入地研究,更谨慎地做决断,只有这样,方能成功。

不过,焦虑也需要有个度,过了正常程度以上,就会发展成病态的“焦虑症”。焦虑就像是一把刀,掌握了它,进可攻,退可守,掌握不好,就伤人伤己,而不自知。虽然我们难以完全与焦虑隔绝,但是也不要因为焦虑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犹豫”不一定就是贬义词

成功人士的传记里,一般都会提到成功的若干要素,诸如勇敢、热情、果断等。有一条准则也是多次被提及的,那就是:积极准备,因为机会随时会来临,如果它出现了,立刻抓住它,不要犹豫。

犹豫在某些时候看来是成功的大敌。

犹豫的近义词是瞻前顾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怕这个怕那个。一些过分犹豫的人,会真正发展成一种叫“选择恐惧症”的心理疾病,连出门是穿红衣服还是蓝衣服都无法决断。心理学家在对这种病症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病人们通常都有一个长期的强迫症表现,并且不能承受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从人性角度来讲,趋利避害很正常,大部分正常人会为此增加判断的时间,而“不正常”的这部分人则是多走了太多步:他们过度地想象了选择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后果带来的连锁反应,因而导致选择困难。

不过可以放心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的心理痼疾,犹豫的人只是习惯性地思考结果并希望选到更超值的那个选项而已。因此,犹豫可以说是相当正常的一种表现,甚至,绝大部分时间里,很必要。做事情什么时候都不犹豫,往往是大大咧咧,甚至是粗心大意的人。

那些成功人士的传记夸大了机遇带来的转变。一个好的机会固然会把你推入一个可能之前想都没想过的新天地,但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绝大部分的机会都是平常甚至糟糕的。如果你盲目地、过于果断地接受所有机会带来的转变,很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和最初的目的已经南辕北辙,再也回不去了。

和过分犹豫相比,犹豫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清楚地梳理了事物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因此,它不算一个绝对的贬义词。面对一个机会,在你不知道它的好坏属性的时候,适当犹豫、拖延,有助于你更好地判断这件事。要知道,并不是每个机会都要牢牢抓住,人生不是RPG游戏,不打完每一条支线剧情就不能过关。如果你心里有明确的目标,那么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犹豫一下,看看它和你的目标到底相差有多远。

犹豫到最后,如果你放弃了这个机会,大多数人可能会沮丧地想:“完了,又一个机会被我错过了,如果我干了这件事,也许……”

别做梦了。

睡觉的时候被金馅饼砸到后笑着醒来的几率小到可以直接忽略。

只要不是过分沉溺于犹豫的假想安全感里,你应该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权衡事物的利弊,尤其是对于人生刚开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经验不足以立刻判断的时候,别放弃犹豫的机会。当然,也不要给犹豫肆意生长出畸形枝丫的空间。

犹豫不决,我们可以找到另外一种积极的解读——三思而行。

人人都擅长事后找理由

“事后诸葛亮”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在事情发生以后,振振有词地找出一些理由来说明“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事后诸葛亮”,我们擅长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尤其是遇到不如意、不满意、失败、挫折甚至坏事、倒霉事的时候。这些理由千奇百怪,让人忍俊不禁。

A同学考试发挥失常了,他说那是因为前一晚隔壁宿舍喝酒撒疯闹得他没睡好;B同学在论文截稿前两周才发现自己完全忘记了这件事,理由是最近她恋爱了实在太过幸福;D同学失去了一个很想得到的实习机会,她想这肯定是因为她的竞争对手私下里跟导师“套磁”了……其实这些理由都不是失败的主因。

A同学不会承认,考试失常的原因是他的准备不足增加了紧张情绪,以至于发挥更差;B同学也不会承认,实际上她只是对论文的长度和内容实在都不感兴趣还有点恐惧,潜意识才彻底忘记了这件事;D同学更不会承认,竞争对手会德文才是导师选择他而不是她的主要原因,而她自己恰恰在大一的时候,因为一时懒惰,放弃了学习第二外语……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人类都没法预测和掌控,事情总是突然发生的,无论好事坏事,对事情的解释或者理由永远都是事后想出来的。问题是,我们往往能够相对客观地描述我们觉得不错、有成就感、有满足感的那部分好事,而对于坏事,则会下意识地回避真正的原因,转而把失败归咎于环境、归咎于别人、归咎于这个世界不公平。

我们没法掌控客观世界,更没办法了解别人的主观世界,于是,所有的抱怨其实都于事无补,事后的任何理由更是苍白无力,在这些事上浪费宝贵的精力和哭一场的效果毫无差别。问题是哭一场只需要几分钟,哭够了大吃一顿睡觉去,醒来还是一条好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充当“事后诸葛亮”掩饰、美化那些不美好的过去有意义多了,毕竟,你不是演员也不是小说家。

既然坏事都是突发的,事后的理由除了提供于事无补的心理安慰以外毫无价值,那么我们唯一能做、唯一能掌控的,只有在坏事来临之前多做些可能会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好事”。即便如此,如果坏事真的发生了,我们也不必抱怨,不必找理由和借口,只要坦然接受就好,这样大家反倒会尊敬你。

生命,就是这样一盒你永远搞不清楚口味的巧克力,有人觉得“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也有人觉得“浮生一刻,赚我们空活百年”。即便如此,只要轰轰烈烈充充实实地活一场、过一世,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便可以今生无悔了。所以,没有必要找太多借口,错了也就错了,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历练。

记忆无须多,遗忘是好事

据说人的脑力在25岁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B同学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有一段时间忧心忡忡地觉得自己衰退的速度肯定比平均水准还快——她才20岁,怎么连小学同桌的名字都记不住了呢?怎么连导师的手机号都记不清楚呢?所以,这一定是年龄作祟。

事实上,“遗忘”是个再自然不过的过程,无论年龄长幼,智商高低,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人,人类的记忆是敌不过岁月潮水的侵袭的。但是,我们并不需要为此担心,因为那些最重要的知识、最深刻的体验永远不会被“遗忘”,就像是最坚固的防洪堤,哪怕是地震引起的超级海啸,海水退去以后,它还是屹立在那里,终究会恢复过来。

遗忘信息,是我们大脑“清空内存”的一种自我保护。那些“过目不忘”的人往往比我们这些容易遗忘的普通人更痛苦。美国新闻曾经报道过一名出生于1965年的女子,能够记得她14岁以后的每一个细节,所有快乐的、痛苦的瞬间,以及当时的每一道菜、每一个摆设、每一个人的反应,医生认为这名女子是患了一种罕见的“记忆强迫症”,这种病甚至让病人夜不能寐,日渐憔悴,痛苦不堪。

因此,正常的“遗忘”是一件好事。遗忘不重要的,正是为了存储重要的事情;同时,让大脑的运行能够速度更快,计算力更强,解决问题更顺畅。了解了一门学科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以及适用范围和应用能力,虽然考试结束以后,我们尽可以不必记得其中那些繁冗的公式、定理、细枝末节的人名,但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使用这门学科,仍然可以凭借记忆中深刻理解过的原理方法,很快上手。如果真的深刻理解过、弄明白了,可能比那些只是记住了知识却不求甚解的人,做得还要好还要高效率。

有时我们也会忘记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人的电话,即使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大可不必担心,就像我们把资料刻入光盘以后,会选择删除电脑硬盘中的文件来节省空间一样,大脑会下意识地将那些记录在手机上随时可以调阅的电话号码“遗忘”,因为我们知道,打电话的时候,可以从通讯录里直接拨,接电话的时候,更是会直接显示来电号码和名字,这个记忆的工作既然能由手机代劳了,就没有必要浪费脑力了。

人总会忘事情,所以对于遗忘,我们并不需要沮丧,只当做是人性应有的部分罢了。

困难难免,办法总比困难多

好莱坞培养电影导演、电影编剧的时候,第一句话永远会说:“观众花钱买票,并不是来看主角逛街吃饭喝咖啡,其乐融融过幸福日子的。”

所有的好导演都知道,观众要看的,就是主角不断地倒霉,不断地遇到地震、海啸、追杀、火山爆发,不断地遭遇陷害、失业、妻子出轨,丈夫外遇,孩子叛逆甚至吸毒,主角必须在电影开始的前十分钟就被放进一个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遭遇的倒霉境地里,他或者她面临的困难简直像珠穆朗玛峰那么高那么吓人,上面还全是冰。甚至,导演们还可以做得更极端,让主角“怕什么来什么”,说是“一小时内拿不到密码卡基地就会爆炸”,而主角的爱人、孩子、父母、朋友则现在就关在那个倒霉的基地里。这样的情节确实有些哗众取宠之嫌。

可是观众偏偏就吃这套,他们花钱走进电影院,恰恰就是要看主角在高压和无数困难面前,想出各种办法,化险为夷,最后还要抱得美人归,生活恢复美好和平静。他们觉得这样才是生活。

而我们爱看这个,是因为知道生活中总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需要从浓缩了人生的电影、小说、电视剧里获取力量,同时知道有一些人,比我们倒霉得多,可是他们还是走过去了,获得了“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样童话般完美的结局。

考试没及格的时候,单词背不下来或者背了就忘了的时候,原理无法理解搞不清楚的时候,被恋人甩了的时候,我们如果沉浸在沮丧和挫败的情绪里,那根本于事无补,而且,永远别指望别人,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另一个人。

记住,人们要看的,永远是那个被扔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却炼成了火眼金睛脱困而出的孙悟空;永远是那个打不死抓不到上天入地能解决一切迷局的007;人们要看的,永远是那些被山一样的困难死死压住却想出更多的办法,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弱者变强者,强者变更强,终究征服人生、征服世界的故事。

谁也不会为一个哭哭啼啼、被困难踩在脚下的主角埋单。真的,哪怕是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爱人,永远不会算计你、背叛你的父母都不行,毕竟,这是你的人生,你得对自己负全责。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永远不会遇见地震、海啸、枪战、火山爆发,那些倒霉的主角们既然能在那样的状况中想出办法,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面对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困难呢?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只要咬牙挺过去,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敲掉,那么你就是孙悟空,你就是007,你就是超人。

“被吓到”和“被吓倒”

在新东方的托福考试班报名处,B同学说,她已经是第四次来报名了。之前来过三次,每一次都顺利报到了喜欢的学校喜欢的班,但每次去上课都没超过三节。B同学要考托福出国留学,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她不知道自己这次还能坚持多久。

三次做逃兵的理由,竟然是压力太大。她被周围的人给吓了回去,尽管托福班里的其他同学并不是吃人的老虎。B同学第一次报班就遇到了一个女生,已经熟知了所有考试必备的单词,口语流利,B同学看见她的时候,她正在练习写作。“当时就不想再来了”,B同学觉得自己非常差劲,别人已经准备得足够充分,似乎随时都可以去考试,而她翻开单词书,还不认识其中的绝大部分词汇。

因此,第一次报班,B同学学了两天之后,第三天就睡懒觉,干脆再也没有去过。关于学费,她坦然非常心疼,只是到了关键的时刻,看到这些无形的压力,她就莫名焦躁,一点儿也看不进去书了。“既然无法超越别人,那就放弃吧”这是B同学的想法,很多人跟她一样,经常会这么想。

“世界上天才和努力的人都那么多,已经成功的人也一扫一簸箕,不在乎多自己一个,也不在乎少自己一个,那就这样吧。做好我自己,过恬静平凡的生活。”产生这种念头的人,心理实在太脆弱了。他们不能承受来自外界的恐吓,经常被吓到,然后被吓倒。

趴下以后能不能顺利爬起来,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而爬起来的关键所在,一般都被解释为内心的强大力量。

惯于被吓倒的人,一旦看见了压力之后,就会产生消极心理,进而联系到自己最近的失败,然后把这种情绪迅速转移到目标事物上去,彻底逃避现实。因此B同学连续三次从托福班里落跑,并且安慰自己“在宿舍也能自己复习”,又因为看到同学报班而忍不住继续报班,继续逃,终于陷入恶性循环,自己把自己套进了一个怪圈。

也有经常被吓到的人。一字之差,被吓到的人只是受到了惊吓并且感受到了压力而已,他们还站得很稳,即使非常不稳,也能尽力保持身体的平衡。与B同学不同,这部分人的内心里所谓“强大的力量”就是通常人们口中的“淡定”。压力固然让人难受,但如果你因此而两腿发软、浑身哆嗦,只能让难受的感觉加剧。淡定的人通常习惯于短时间接受这种难受的感觉,然后尽可能去转化它,比如把压力变成动力。如果不能转化,他们的选择是,忽略它。

B同学实在是太在乎别人的成绩了,以至于放任压力肆意在自己成功的过程里捣乱。别人的事,永远变不成B同学的事,别人的学习进度快慢,她永远不能复制粘贴过来,这种压力带来的挫败感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被吓到只是一时迷失了方向,而被吓倒则会永久失去竞争的机会。

我们没有必要让那些无谓的压力来折磨自己,让自己做到最好,就不要去担心其他人了。

枯燥知识的可爱一面

每个人都有一门至少是不那么喜欢的功课,有些人讨厌数学,还有人憎恨物理和政治。因此,文理分科和高考选专业,总会给人一种扔掉了一双本来就很丑又被迫穿了七八年,以至于又臭又丑的运动鞋的畅快错觉。

武林高手在闯荡江湖之前都需要经过闭关修炼,如果能够说服自己对最憎恨的功课产生亲近感,并且充满诚意地把它学好,那么在学习的终极道路上,我们将一路畅通。强迫自己与不喜欢的东西打交道,不仅仅是锻炼忍耐力,更重要的是调整世界观。

如何对不喜欢的学科产生亲近感呢?还是按照前面的方法,跟它交朋友,即使它已经面目可憎。找一个你熟悉的、与这个学科相关的朋友,让他给你重新介绍一下这个学科,要知道,无论多讨厌的知识都有可爱的一面,只是因为你嫌弃它的外表,不愿意揭开面纱去看看它的本来模样。

牛顿若是身处庙堂之高的权威,带着白色的假发,穿着庄严的博士服,面目严肃地告诉你几百年前他总结的力学三定律,那么这种场景一定会让人感到荒唐得可笑,产生强烈的隔阂感。500年的代沟让我如何能轻易接受牛顿老人家的这套理论呢?

而教科书的传授方法,形象化地来讲,就是上面描述的这种场景——高高在上的权威制定了做题的规则,我们作为被教化者,只能卑微地顺从。高高在上的牛顿三定律,让我如何去亲近你呢?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卸掉牛老先生的假发,脱掉他的博士服,让权威走下神坛,化身普通人,我们就可以平等地,进而亲近地与其对话了。换一个视角吧,如果牛顿只是一位普通人,甚至可以想象他是我们的一位好友,不远万里写信给我们,寻问对牛顿三定律的意见。既然是朋友,我们肯定会试图去理解他的意思,他的想法,他的感受。为什么老牛要用这三条定律来描述我们的世界呢?是天才的构思还是不可理喻的迂腐之见?

抱着这种思维方式去理解我们的这位老朋友,我们的学习方式将完全不一样。或者说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更是在与大师直接对话,隔着500年的时光,几万里的距离,静静地聆听老牛用他自己的方式描述我们的世界,讲宇宙的故事。枯燥的学习也会加上浪漫的色彩,干巴巴定律的背后,是一位敏感而好奇的英国人对世界的感知。

换一种角度去接受新知识,是改变自己学习方式的第一步,也是打造自己学习体系的起点。任何知识都有其可爱之处,也有它本身的价值,我们不喜欢它们,只是因为我们并不太了解就轻下断言而已。

同类推荐
  • 中外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中外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掰开地壳看到底

    掰开地壳看到底

    本书介绍了神奇有趣的龟山、浑然天成的镜子岩、巧夺天工的奇石、能烧开水的沸石、会唱歌的响石、名不虚传的变位石等内容。
  •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系列之一:校园本应是一个幽雅、舒适、宁静、安全的教育场所。但是意外事故、校园暴力、两性问题、偷窃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地发生在各个校园角落中,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探讨。《校园安全常识手册》通过简单易懂的图解,使《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通俗易懂,增加了趣味性,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生动形象。
  • 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本书内容共分16章,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物流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物流事业发展与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际,从基本理论入手,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论述了物流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本教材每一章节后面都附加了物流管理案例阅读与分析,供学生课外阅读或师生共同分析,课后练习题中部分习题略有一定难度,意为促使学生阅览参考资料。本教材意在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课程”教材做一实验性探索,在编著过程中,既满足高职高专理论的“适度够用”又重点突出“实操与技能”;既满足学生“学以致用”又不失继续发展的“潜能”.
  •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我国上市公司重大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重大问题研究

    本书共八章,前三章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业绩评估体系、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财务问题及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第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和重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及控制和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法律问题。最后两章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及股改后的大小非问题。
  • 血武止戈

    血武止戈

    武林一直存在,江湖从未消失,还原真实的近现代武林。以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加以渲染,讲述边陲小城几代人的恩怨情仇。文中几乎所有武术招式的介绍,修炼方式,以及使用方法都是有证可查的。另外,本文中会提到几种几近失传,但又极有传承价值的拳法,资料极少,都是作者幸苦收集而来,缺失部分加以合理想象,写入本书,实为难得。由于作者本人从小在武术世家长大,虽未练成一招半式,但亦耳听目染了不少武林界奇闻轶事,都将在本书中一一呈现。作者希望将此书写成武术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望读者多提意见。精彩尽在——武为止戈!!!
  • 游戏世界之主宰

    游戏世界之主宰

    古代典籍记载,东方是一切的起源,创世龙盘的出现引起了美国神学组织的重视,要求军方潜入中国盗取出土不久的创世龙盘,而这东西也让宗教掌控者露易丝发狂,然而这东西在一次冲突中伴随着大学毕业生白小凡一起消失了,至此白小凡开始了他在游戏中的穿越。
  • 生化帝国之末日生存

    生化帝国之末日生存

    在平静的城市里,有一个邪恶的组织企图使用生化病毒破坏和平,可不幸病毒外泄,导致了混乱,平凡的高中生海莫莫被卷进了这场风波......友情,战斗。。。。。。一切只为生存,本书共30章(不过有第2,3季)
  • 爱是糖甜到伤

    爱是糖甜到伤

    一场意外,让唤梨的爸爸妈妈双双遇难,爸爸妈妈永远的活在了沈唤梨心中沈唤梨,一个华丽而又寂寞的名字,宛如她的人生。他舒夜虽然毒舌,嚣张,傲慢,但是她那一张天使搬的脸蛋,足以抵消他身上的小缺点。沈唤梨在舒家闹出了一系列笑话,当舒念,舒夜,在沈唤梨生命里卷起波涛汹涌的“海浪”时,唤梨该如何去面对?
  • 太冷情:再爱我一次好不好

    太冷情:再爱我一次好不好

    那一天,落花雨坠迷了谁眼乱了谁心?那一月,匍匐长跪苦苦哀求终是为了谁?那一年,家破人亡纵然醒悟却又能何妨?这一世,不求荣华不为富贵只为报汝恩......
  • 竹马爱上竹马

    竹马爱上竹马

    李唐三岁,陈岩峰六岁李唐:“哥哥,你去认错真的没事吗,要不我去吧!”陈岩峰:“没事,哥哥肉厚,糖糖不哭了啊。”李唐看着陈岩峰的背影,转头偷笑了起来。李唐十四岁,陈岩峰十七岁陈岩峰:“糖糖,谁打你了?哥哥去给你报仇!”李唐:“没事,哥,是我不小心撞到了。”李唐看着陈岩峰怒气冲冲的背影,满足的笑了起来。李唐二十岁,陈岩峰二十三岁李唐:“哥,我要离开你们了,我是来道别的。”陈岩峰:“嗯,哥哥会找时间去看你的。”终于,看着离开的背影的人成为了陈岩峰,他想,原来他这么讨厌看着李唐的背影。
  • 狩之神

    狩之神

    <无限制的穿越,代表着无限的可能,独一无二的内容,起点独此一家>我们在五亿年前的三叶虫上留下脚印;我们带领终北大陆上的土著猎杀史上第一头猛犸象;我们给人类的祖先启蒙,教会它们如何行走;我们在人类之前或之后的历史长河中随意徜徉,探究人类的起源、人类的未来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智慧生物之谜;我们走进神话中,去与天使、魔鬼、巨龙、鬼魂作战;我们也将在金字塔、玛雅丛林、亚特兰蒂斯、魔鬼百慕大中留下自己的身影。而最终,我们将为人类而战。我们——就是“狩”!(本书中将会出现的角色,包括但不限于萝莉、御姐、熟女、兄贵、怪蜀黍、伪娘、正太、美型男、男人婆、面瘫男、)ps:慢热。再ps:以《世界未解之谜》为背景进行创作再再ps:这是本别致的小说,请点击收藏后细细品味,相信总有一个情景能引起你的共鸣。
  • 逆战大风暴

    逆战大风暴

    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化危机来袭,病毒肆虐丧尸横行,是天灾?还是人祸?无人知晓。。。。幸存者们都在为活命而苟且偷生。而凌宇却并没有选择逃命,因为他正忙着打丧尸救妹子。。。。“我去!真人版逆战生化模式啊有木有!”“哇塞!前方发现一比基尼美女被丧尸围攻,看来是时候改我闪亮登场了,嘿嘿!”
  • 病弱娘子无为妻

    病弱娘子无为妻

    人人都知郡主曲麟希音出身高贵,母亲是天齐王朝的长公主钟离无忧,父亲则是穿越而来的专情驸马曲麟殇。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无奈先天患有心悸,自幼与佛结缘,养于禅寺之中。天生如兰花般淡漠的性格,心想一生就此平静地度过,然而却遇见了那样一个令她牵挂的他。本着不想皇帝舅舅为难的心思,她嫁给了丞相唯一的小孙子南川魅棋,只是想着将他当弟弟看待,待他长大便释然离去,可怎知这只看似懒羊羊的小白兔,长大后竟是这般无赖腹黑。女配穿越孤傲女,男配温柔霸道男片段1新房里,:“姐姐,你好漂亮,爷爷说你是来给我当媳妇的,会一辈子陪在我身边,是吗?”某只揭开新娘子的盖头无辜地眨着眼睛说道。“恩,我会陪你真正长大,直到你有所爱”新娘淡然地回答。片段2“姐姐,我好想生病了,一看到你和你的太子表哥说话,我就心理不舒服,一看到你和少傅聊天,我就想打他,姐姐我是不是病入膏肓了?”某只煞有其事地说道,弄得本是没有表情的她,脸上一抹微红,不知如何回答片段3“姐姐,我不想让你当我姐姐了,我已经长大了,我要你当我真正的娘子”某只小白兔殊不知已经进化成一只大灰狼如是说道,让她逃无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