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的营造技术包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作为建筑维护构件的墙体,其建造方法是民居营造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民居墙体营造技术属于建筑技术史的范畴,因而也属于建筑史的范畴。对古民居墙体营造技术的研究属于民居研究中与营造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民居营造法很少有史籍记载,过去匠人的传艺,或靠技艺操作来传授,或靠口诀方式来传授,绝少见于文字。目前,老匠人稀少,技艺濒于失传,因此古民居营造法的研庑对建筑技术史的研究会有贡献。
一、墙的概述
在建筑学上,墙是构成房屋实体的基本要素,是组织建筑室内外空间的重要手段。在文化上,墙是人类身心的保护屏障,是人类“梳理”自然空间的手段。
1.墙的起源与作用
从墙的起源看,原始人对自然界有着一种神秘的恐惧感,其对墙有着强烈的渴望,认为由墙围合起来的建筑物是抵挡可怕的自然力的一道屏障,墙可从神秘莫测的自然空间中划分出一个属于人自己的空间,这样可满足生存的需求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墙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在于维护,即围合出个人的安全空间,保温、隔热、隔声、挡风、挡寒、遮雨,隔断一切对人有威胁的自然力量。墙的第二个功能在于防卫。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动荡不安的,墙被看做是一种求得安全的屏障,即墙的“阻”、“堵”、“卫”功能。墙的第三个功能在于圈定地盘,以示属性。墙的第四个功能在于别男、女、公、私之礼,遮挡视线或控制视线。
2.墙的文化意蕴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和文化背景,墙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古民居的文化价值表现在表层的文化显示和深层的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表层的文化显示主要有建筑装饰的外在反映等。民居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表现于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民居的墙必须首先服从封建社会礼制、教化的要求,“以别男女之礼”。各种墙营造出居住的“堡垒”,限制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以示理学的严肃性。墙的形式、高低、颜色等也取决于住宅主人的地位,必须严格遵守等级制度,不能越级建造,以体现一种政治伦理制度。墙壁的围合,封闭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是中华民族封闭、内敛、含蓄的心理在建筑学上的表现。
3.民居墙体的类型
中国古民居具有悠久的历史,南北各地做法都有差异,其名称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天水古民居墙体形式特点,将墙体从平面布局和立面位置两个方面做大致划分。
(1)从平面布局划分。
①檐墙。处于檐檩下的围护墙,有前檐墙和后檐墙之分。天水古民居很少使用前檐墙。后檐墙有两种,露椽子的叫露椽后檐墙,也叫“老檐出”;不露椽子的叫封护檐墙。
②金柱墙。天水古民居大多带廊道,房屋面向院落的一面的墙一般都在金柱位置。
③山墙。有悬山墙和硬山墙之分。一般木、土等不耐水材料做成的墙体多为悬山墙,而石、砖等较为耐水的材料做成的墙体多用硬山墙。天水民居为土木混合结构,采用悬山墙和硬山墙的都有。
④槛墙。指窗户的木榻板下面的墙体。
⑤廊心墙。指房子廊道两端山墙部位内侧的墙体。
⑥隔断墙。指民居内部、檐上的划分空间的墙,一般与山墙平行。
⑦院墙。院落的界墙。
(2)从立面位置划分。
①下碱。又叫勒脚。是檐墙和山墙等的下段,通常高1米左右,要比上段厚,下碱一般用砖或石砌成。
②上身。一般比下碱稍薄。一般均用生土砖砌成。
③山尖。山墙呈三角形的部位,天水民居在山尖部位有不少用青砖砌成。
④墀头。是硬山山墙两端檐柱以外的部分。
二、影响天水古民居墙体营造技术的主要因素
建筑形态的形成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制约:人的需求和建造的可能性。在古代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建造形态表现出对自然条件很强的适应性。无论何种形式的墙体,建造的技术都是简单的和粗糙的,但是它们在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定的适应性。
1.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作为影响人类文化的作用之一,为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提供了一种背景。古民居围护体系的墙体必然要对地理环境和气候作出回应和相应的适应。在古民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方材料和资源是造就民居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的重要物质因素。因为在过去生产力水平低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就地取材”并最大可能地发挥地方材料性能。我国西北地区缺木多黄土,故窑洞民居经久不衰;西南地区多木,全木的吊脚楼屡见不鲜;贵州布依族所居地以产石闻名,山寨几乎成了石头的世界,连屋面也用片石来盖;广大的中原及长江流域,多采用土木结合。天水土的资源十分丰富,土层深厚,容易挖掘,而且多数地方的土含砂量少,很有黏性,拌水成泥,容易黏结成型,是廉价适宜的建筑材料。
2.经济条件的影响
建筑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有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水平。经济因素包含经济形式和经济水平。从经济形式上讲,农耕经济的民族其民居建筑就有着与农耕文化相适应的特性,追求稳定长存,这些民族的民居喜欢用土墙、石墙等过去认为是稳定持久的围护结构。而游耕或游牧民族,由于生产生活的不稳定性,他们的建筑自然以简便为主。另一方面,经济水平对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应用也起到限制作用。过去的天水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封闭内地,大量使用土墙,主要是从经济便利的角度出发,土这种材料随处可得,迅速而方便地解决民居用材的供应问题。
三、天水古民居墙体营造技法
天水古民居墙体主要是块材墙。块材墙是指用胶结材料将块材组砌而成的墙体,其建造技法体现在建造过程和构造处理两个方面。建造过程主要是备料、制块材(制土坯、烧砖等)、砌筑三个步骤。按材料不同,块材分为土坯墙、砖墙和石墙三类。天水古民居大面积使用石墙的很少见,故此处不对石墙作叙述。
1.土坯墙
天水古民居房屋墙体为土坯墙。从建筑技术史上看,从夯筑墙到砌筑土坯墙,是一项技术进步,它为砖的出现做了准备。土坯墙作业灵活,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而且土坯墙敦实淳厚、粗犷质朴,与大地融为一体,在质感和肌理上充分体现了民居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