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0400000008

第8章 数学教学的趣味知识推荐(4)

1741年,欧拉不能忍受俄国统治者的昏庸腐败,离开了生活14年的彼得堡,踏上了普鲁士国土。1759年,他成为柏林科学院的领导人,为普鲁士王国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社会保险、运河水力、造币规划等。他成功地将数学应用到各种实际的科学和技术领域。

1762年,俄国的叶卡特琳娜二世继位。在这位有为的女王敦请下,欧拉重返彼得堡,继续他的研究和工作。1766年,欧拉的左眼又失明了,使他完全成了一个盲人。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采用口述,由别人记录的方法,坚持他的研究。

1777年,更大的不幸降临,欧拉的家里不慎失火,他的着述几乎全都变为灰烬。这对于70岁高龄的欧拉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然而,欧拉却以惊人的毅力,重新开始他的着述。他的头脑里如一卷百科全书,他不停地口述,助手为其记录,居然把他葬身火海的着作全都重新写了出来,而且还进行了一次订正!

1783年9月18日,欧拉走过了76年的历程与世长辞。他死后,数学家们把他的着作编成全集出版,竟达72卷之多。

在欧拉的着作中,“无限小分析”方法是从欧拉开始的;变分学基础是欧拉方程;拓扑学中有欧拉数;刚体力学有欧拉角;复变函数中有欧拉函数;数论中有欧拉定理……后人称欧拉为“数学分析的化身”。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人们把18世纪称为“欧拉时代”。

14.命运多舛的数学之星

1832年5月30清晨,在法国同提勒的一个湖边,有位农民发现一个受了枪伤的青年躺在地上。这位好心的农民立刻找来村民,把这个青年抬进了医院。可惜,由于他伤势过重,流血过多,第二天就死去了。过后,人们才知道,这位青年不满20岁,是因为与人决斗而死的。不久,人们又知道,这位青年精通数学,留下了虽然是薄薄60页的书稿,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又过了数年,数学界、物理学界和化学界的学者们猛然发现,这位早亡的不满20岁的青年创立了一个数学上的新分支——群论。这一理论可以使人们深入地探讨各种不同的学科,诸如算术、结晶学、粒子物理以及鲁比克魔方的翻法……能应用于数、理、化各个领域,因此,法国人把他誉为“法兰西科学之光”。这位19岁的青年就是埃瓦里特·伽罗华。

伽罗华1811年10月26日出生于巴黎近郊的布拉伦镇。父亲是一位热衷民主共和的政治家,母亲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法官的女儿。12岁时,他考入一所着名的皇家中学。在中学里,迷上了令同学们生厌的数学,之后便一发不可收,课内课外阅读了大量数学书籍。其中,他居然用了一周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勒让德的经典着作《几何原理》。

有一天,主持课外数学讲座的理查老师,为了刹一刹课外活动小组个别学生的傲气,故意给学生们留了一道数学难题让他们课后去做。伽罗华整整做了一个通宵,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把这道题做完了。他敲开理查老师的家门,理查披着睡衣走出房间,听说伽罗华来交作业,就冷谈地说:“留下来我看看吧,恐怕你们这些人还没有谁能完成这个题目!”

伽罗华走了后,理查又忙别的事情去了。直到这天晚上,他才无意中拿起了伽罗华的作业随便看上一眼。谁知不看则已,一看便不能释手,最后竟大呼起来:“奇才,奇才!”

原来,理查是从数学大师高斯的着作思考题中找出了一道怪题,此类题就是造诣很高的成年数学专门人才,也得费很大劲才能做出来。谁知伽罗华居然做出了几个不同解法。他被这少年的超人智慧折服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下大力气培养他。

当理查问伽罗华做此题的感受时,伽罗华平静地说:“高斯提出的问题我已经考虑好久了。其中的习题有的我已经做了好几遍了。”当伽罗华讲述他理解此题的经过和思路时,讲到精采处,理查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他对其他教师说:“伽罗华最适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中做研究工作。”之后,他帮助伽罗华撰写了第一篇数学论文《循环连分数定理》,并推荐在《纯粹与应用数学年鉴》上发表。

16岁时,伽罗华考入巴黎师范大学。入学半年,他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有关群论的第一篇论文。不久,他又以超人的才气完成了几篇数学研究文章,以应征巴黎科学院的数学特别奖。谁知命运对他极不公正,使他连遭厄运。

当科学院第一次审查会开始时,法国数学家柯西是一位心胸狭隘的人。当他打开公文包时,耸耸肩,却说:“非常遗憾,伽罗华的论文不知怎么丢失了。”于是审查会不得不草草收场。伽逻华还曾向法国科学院寄过几篇数学论文,经手的人是常务秘书傅立叶。傅立叶也是一位大数学家。岂知事不凑巧,傅立叶接到手稿后不久去世了,人们在他的遗物中也没有找到伽罗华的手稿。

1831年1月17日,科学院第三次审查伽罗华的论文。主持人是大数学家泊松。泊松出于傲慢与偏见,认为伽罗华只是一个普通高校的普通大学生,难有什么创见,因此没有认真听伽罗华的论文宣读,便草率地下了一个结论:“完全不能理喻。”

尽管命运如此不公,但伽罗华仍继续他的数学研究。他涉足了方程论、群论、可积函数等众多领域,创立了“伽罗华理论”,为群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他还在数学中建立了许多概念,他的研究成果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他的着作基础上,产生了许多全新的数学分支……

伽罗华还是一个倾向民主共和的积极分子。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他参加了反对复辟王朝的群众游行示威,并因此被逮捕,在狱中被关押8个月。

就在他出狱不久,为了一桩至今仍是谜团的恋爱纠纷,被迫接受决斗,因而惨死枪下。

也许他知道此次决斗凶多吉少,于是他留下了遗言给他的同伴。信中写道:“我请求大家不要责备我不是为自己的祖国而献出生命……苍天作证,我曾经用尽办法试图拒绝决斗,只是出于迫不得已才接受了挑战。”

他还在自己留下的60页数学手稿中留下了字条:“这个论据需要补充,现在没有时间。”

伽罗华英年早逝,无疑是数学界的一大损失。一些大学者们认为,他的死,“至少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几十年。”

15.玻洛汉姆桥上的数学发现

爱尔兰的都柏林市有一座名叫玻洛汉姆的桥。至今,桥头仍立着一块石碑,碑文刻的是:“1843年10月16日,当威廉·哈密顿经过此桥时,他天才地发现了四元数的乘法基本公式。”人们经过这里,都要驻足观看碑文,缅怀哈密顿对科学的伟大贡献。

哈密顿,1805年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兼商人,母亲是名门小姐,父母都很有才华。但是,到他14岁时,双亲都不幸相继去世。从此,他的叔叔詹姆士·哈密顿成了他的监护人。詹姆士是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专家,哈密顿从小就受其影响,在语言上得到了早期发展。正是早期的语言发展,提高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在数学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12岁时,哈密顿读完了《几何原本》,接着,又读完了法国数学家克莱罗的《代数基础》。13岁时,从美国来了一位数学神童。于是,两位神童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使他在数学上的兴趣大增。17岁时,哈密顿就掌握了微积分,并学会了计算日食和月食的数理天文学。18岁时,他参加了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入学考试,在100多名考生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1827年,22岁的哈密顿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写成了《光线系统理论》的论文。这篇论文为几何光学的建立奠定了素材基础,并且引入了所谓光学的物征函数。后来,哈密顿又对该论文作了三个补充,从数学理论推演出,在双轴晶体中按某一特殊方向传播的光线,将产生折射光线的一个圆锥。这个论点后来被光学实验证实了。

当时学院里有一位很有影响的天文学教授叫布瑞克莱,他十分欣赏哈密顿的才华。1827年,布瑞克莱宣布辞去都柏林三一学院天文学教授的职位。他极力推荐,并说服校方,年仅22岁的哈密顿就成了布瑞克莱的继承人,成为天文学教授。与此同时,哈密顿又荣获了爱尔兰皇家天文学家的称号。

但是,哈密顿的志向不在天文学上,他全力以赴地钻研数学。1828年开始,他就着手研究四元数。四元数是实数、复数这个数系的发展,是超复数的一种,即属于四维矢量。用现代术语来说,它是一个线性代数的组成部分。

然而,经过十几年的苦心钻研,哈密顿仍然没有成功。1843年,已经是他研究四元数的15个年头了。这年的10月16日黄昏,哈密顿的妻子见丈夫整日埋头书堆,劳累不堪,于是费了好大劲才把他劝动,拉他外出散步。

当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哈密顿在妻子的陪同下,漫步在皇家护城河畔的林荫道上。一阵阵秋风吹来,带着成熟的果香。哈密顿贪婪地呼吸着河畔清新的空气,不禁心旷神怡。他暂时忘了他醉心的数学题目,陶醉在大自然之中。

他们夫妻俩走上了玻洛汉姆桥,驻足桥上,望着暮色中的街景桥影,哈密顿的大脑思维突然再度活跃起来,闪光、跳荡、寻觅、联想……突然,他的思维大门一下子打开了,智慧的冲击波冲破了以往的障碍束缚,他一下子悟出了四元数运算的奥秘。他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把他头脑中闪光的要点迅速记录下来。追求15年之久的四元数研究目标,终于在玻洛汉姆桥上找到了它的解法。哈密顿唯恐思路中断,急忙拉起他的夫人往家里跑去,这时,其他散步的男女老少都用奇异的目光看着这一对怪人。

回到家里,哈密顿把自己关进书房,一连几天不肯出来,甚至连饭都得让人送进去。最后,他终于从数百页演算纸里,抄清出了一篇极有价值的论文。

1843年11月,哈密顿在爱尔兰科学院宣布发现“四元数”,从而轰动了当时的数学界。四元数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向量代数的发展。过去,复数理论只可用于平面向量,而空间向量问题则要用四元数向量部分来解决。哈密顿还把四元数引入微积分,定义了描述函数的数量或方向两个方面的变化的一系列概念。例如“梯度”、“旋量”等,成为研究物理学、工程学的重要计算工具。

10年之后,哈密顿写成了《四元数讲义》,并于1857年发表。当时着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正在研究电和磁,他苦于无法描述电磁运动及其变化规律。电和磁都是带有方向性的量。要弄清电磁运动的规律,必须首先从数学方法上找到解决的途径。麦克斯韦曾长期用复数向量处理,却一直得不到正确结果。当哈密顿四元数问世后,终于使麦克斯韦走出困境,使他的电磁研究获得了成功,并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哈密顿深知四元数在科学上的重大意义。于是,在他生命的最后20多年中,一直倾注全力进行研究。他预感到,四元数的应用将在物理界引起巨大的变革。可惜的是,在这种变革没有到来之际的1865年9月2日,他因为慢性酒精中毒而离开了人间,终年60岁。

16.“假结婚”走出国门的女数学家

1850年,莫斯科一位数学教师家里诞生了一位女婴,她就是俄国伟大的女数学家苏菲·柯瓦列夫斯卡娅。

幸运的是,苏菲从一降生,就生活在数学的天地里。原来,她住的房子,墙壁上四处裱糊着她父亲的数学讲义。苏菲从小就看着,读着这些半懂不懂的讲义长大。那些奇奇怪怪的数学符号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年龄的增长,在家庭女教师的解答下,她渐渐弄懂了这些符号和数学公式。

14岁的时候,苏菲不经别人帮助,就能看懂父亲的朋友带给她的数学教科书中三角公式的意义,15岁时,父亲同意她利用冬季居住彼得堡期间,学习高等数学。

长成大姑娘的苏菲十分想往完全的高等教育,可是当时俄国的大学对女子是紧闭大门的。当时,只有西欧一些大学肯收女学生,苏菲于是立志要到外国去。可是,专横的父亲不同意,他不希望女儿从自己的身边飞走。

当时,一些俄国姑娘为了离开专制的家庭,常常采用与外国人“假结婚”的办法出国,苏菲也如法炮制,与莫斯科大学一位外国学生协商,帮她实行“假结婚计划”。1868年,苏菲不顾父母的反对“结婚”了,第二年春天,她冲出国门,为了她喜爱的数学,来到了德国的海德堡。

又几经周折,苏菲进了德国最古老、最有名望的海德堡大学。三年期间,她修完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理学等大学课程。在大学里,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椭圆积分论”。当她得知这一理论是着名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建立的,就热切地想去柏林向这位着名的教授学习。

1870年,苏菲来到柏林,尽管她带来了海德堡大学教授的推荐信,但柏林大学仍拒收她,唯一的理由就是“柏林大学不收女学生”。无奈,苏菲只好直接去找年已55岁,声名显赫的魏尔斯特拉斯教授。这位数学大师与苏菲一谈,深被她的求知欲所感动,便亲自与学校当局疏通,但学校当局及同事们都认为,数学不是女人的事,拒绝了他的极力推荐。

同类推荐
  • 名著新干线(初中版)

    名著新干线(初中版)

    本书把《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分别作了介绍,其中每篇开辟了“书海领航”、“内容梗概”、“精彩篇章推荐”等多个栏目,既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介绍,又有原著的内容简介,以及后世名家的精辟评论等等。力求使读者对原著本身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通过阅读该书,既能使读者迅速对文学名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又能为有兴趣进一步研读原著的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角和向导。
  • K歌技巧100问

    K歌技巧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K歌技巧方向。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打口青春

    打口青春

    以全新的音乐包装,将不同风格的青春校园小说比作一首首或动感或清新或潮流或复古的歌曲,这些个性鲜明的文字被分别编入打口摇滚、韩风POP、蓝山小爵、街头MIX和校园FOLK五个专辑,本书集结新一代的人气90后作家和一线青春写手用文字诠释出别样的“打口文化”和“打口精神”。
  • 城市发展学

    城市发展学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头等重大问题,也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城市的一切问题,既是在发展中产生,又是在发展中求得解决。城市发展学是城市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学也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学。因为城市学的本质所在就是研究城市方方面面发展的学问。当然,相对而言,城市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更加广泛和深入,其内涵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城市发展学的形成和建立,应当说是为城市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热门推荐
  • 穿越密码—一滴泪

    穿越密码—一滴泪

    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为了一滴泪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空。嫁给了一个傲气的王爷。遇到了一个天使一样守护他的上官哲。爱上了一个冷酷的男子,今世果,前世因。
  • 欢爱七日情:闻乱之城

    欢爱七日情:闻乱之城

    妮雅的话说了一半,她应该还继续说,“我希望你可以成为和我并肩战斗的同伴。”不过这句话她没有说出来,不是她不好意思说,而是她本人还没有清楚的理顺自己的感情,这句话现在还深深的埋在她心中,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确的想到这句话,但现在她确实还不清楚自己的这种想法,她仍然在以一个和罗兰相同的理由训练着索尔。
  • 霸魂噬天

    霸魂噬天

    丹田碎,志不灭,坚持修行,誓要找回天才之名!父亲身受重伤,夺神丹,为他重塑金身。神秘女子,赠功法,给神器,只为一个约定!入宗门,参加万人大比,诡异身法,鬼神难测,屡屡败敌,令他成为最耀眼的新星!他却神秘失踪,是机遇还是危难?王成龙,顶着层层光环,终是一闪而过?还是能够得到至高实力,探究天机之人?
  • 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在复杂而忙碌环境下,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生活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困境,没有时间去想生活中自己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本书告诉我们:生活将会怎样,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请不要只做生命之船的过客,而要做操纵船行方向的船长,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
  • 流年不语

    流年不语

    “对不起,我要走了。”“不可以。我们的梦想你忘了吗?”蒋千羽瞪着我,歇斯底里地喊着。“我要生存!再见。”看见蒋千羽那张脸失去了帅气,只剩下颓废,我明白了,如果不走,我会不再走了。稀有的血种,让我。。。。
  • 美国总统家训

    美国总统家训

    本书从大名鼎鼎的“美国之父”华盛顿到如今高调出任的黑人总统奥巴马,通过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介绍,集中反映了美国家教的全貌。
  • 前夫,离婚无效!

    前夫,离婚无效!

    婚后五年,他和另一个女人在主卧夜夜缠绵。而她……一场阴谋,一场报复,她成了他的妻子。夜深人静,他将她抵在墙角:“顾太太?委屈吗,这都是你欠她的!”林寒欠了苏婉柔一条命,所以她成了顾太太。她将这场婚姻加了期限,地狱也好,总会有离开的那一天。离婚时,她潇洒离开,半分犹豫也没有。而他,成了这场婚姻真正的失败者。再见,她的无名指上带着与另一个男人的婚戒。她说她爱那个男人,全世界都知道她爱那个男人,那个男人不叫顾离川!顾离川笑了,笑的的满心满肺都疼,事到如今,他只配对她说一句:“祝你幸福。”可是他想说的却是那句从未说出口的‘我爱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来自彩虹天堂

    你来自彩虹天堂

    全书收录张芸欣出道十年来最经典的青春小说作品,内含张芸欣海量成长足迹照片和全新撰写数万字新加坡留学故事,带你走进专属于她的彩虹天堂。以这本《你来自彩虹天堂》纪念景安城的《浅蓝深蓝天》青春里的《仲夏夜之星》,打开我们的《胡桃夹子》看《飞鸟穿越换日线》,我手捧《樱花蜜糖》带着《99年以前的彩虹鱼》去往《双子星球》在《南国北岛》听《停留在1997年的第一场演唱会》,他们在唱《陌时绿如歌》,那时候《秋水共长天一色》《花开成海》……
  • 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本书散文集。分为三部分:“初尝台北的美妙旅程”、“行走台中的风和日丽”、“徜徉台南的慵懒时光”。本书以优美的文笔,图文结合的形式来介绍有关台湾的风土人情,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让读者得到有关台湾旅游的指导性信息,以一种小资的情调吸引时尚化的读者。
  • 异能全才

    异能全才

    陈晨一个平民的崛起之路,萝莉、御姐、熟女各种美女随之而来,且看陈晨的崛起之路。注:(本人第一次书,有不好之处敬请大家能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