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侯金镜夫人胡海珠回顾中国作家协会半个世纪的成长史,有一段咸宁干校的时光引人注目;谈起长眠于向阳湖的“五七”战士,有一位优秀的文艺评论家令人痛惜——1971年8月8日,长期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的侯金镜像侯金镜同志含冤病逝,离开了他终身热爱的文艺事业,离开了朝夕相处、肝胆相照的作协同事们。同时,把无尽的哀思留给了他49岁的夫人胡海珠。
岁月无情人有情,咸宁人并没有忘记侯金镜。20多年后,经《当代》常务副主编胡德培牵线,我和胡海珠同志取得了联系,诚恳地约请她撰写一篇回忆文章。十封八封地去信,三番五次地催促,使得本不愿重温那段辛酸往事的老人“有了提笔的勇气”。她终于寄来一篇长达近8000字的血泪悼文《追思干校中的金镜》,我转交《咸宁日报》连载后,京城的《文艺报》和《作家文摘》旋即纷纷转载……不久,当我上门采访时,她反倒一个劲地向我致谢,谦称此文是在我的感召下完成的。我知道老人比我母亲还年长10岁,便以大妈称之。
作者和胡海珠胡大妈是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有话剧《妯娌俩》、《夫妻团员》,短篇小说《朝着太阳出来的那边走》、《光荣》等。她原任《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1969年9月随作协下放咸宁干校五连,回京后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1983年离休。近些年来,她一直与尚在校念书的孙子为伴,生活过得简单、朴素。我打量起胡大妈家中的客厅,几乎没有现代时髦的装点,只是并排而立的两个旧书柜上方,端正地摆放着一帧侯金镜的遗像,格外显眼。
首先,我礼节性地问起胡大妈的健康状况。因为已算是熟人,她实话相告:“前些日子我写那篇文章,犹如生了一场病,吃不好睡不安,头脑发胀,浑身发软,现在‘交卷’了,心里觉得轻松许多,身体正在慢慢恢复。”我插话道,侯金镜的冤案不仅在咸宁干校影响大,甚至在文学界也是人所共知的。我们宣传“向阳湖文化人”,如果不反映他在干校的详情,无疑是个遗憾。我今日拜望,想请胡大妈重点讲述侯金镜之死,并补充一些他生前的感人故事。
对我所要了解的一切,胡大妈可以说刻骨铭心。她马上“现场答题”,开始了回忆:“文革”之初,侯金镜身为中国作协理事、党组成员、《文艺报》副主编,时常被揪斗。他心有怨气,有次在机关打扫房间卫生时,看见墙上挂着林彪的画像,便愤然评曰:“政治小丑。”仅仅为这句后来被人们流传的“名骂”,侯金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戴上了“现行反革命”的帽子。下放向阳湖以后,和夫人属同一连队,却不能住在一起,只能住集体宿舍。侯金镜精神受压抑,身体又不好,整天都得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有时还会受到批判。他忍辱负重,甚至发了高烧,仍坚持挑粪浇菜地。在一个高温的三伏天,劳累过度的他脑溢血猝发,悄然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干校受种种条件限制,没法组织有效抢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停止了呼吸。由于侯金镜至死尚未得到“解放”,连队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便派人匆匆送至武汉火化,这时他才51岁!
胡海珠追思侯金镜胡大妈说到这里,声音哽咽,热泪盈眶。她稍稍停顿,默默走进里屋找出一份当年文化部干校的门诊病历。我接过来翻了翻,从医生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这一年的前七个月,侯金镜曾九次去向阳湖卫生所看病。病历上写着,他不仅患有高血压,而且有心绞痛等症状。就在这种情况下,侯金镜每天仍要下湖插秧、放鸭子、种菜。由此可见,假如不是艰苦的劳动摧残着病体,他是不会过早地倒下的。
为满足我积累素材之需,胡大妈还热情提供了其他资料。从中我又了解到,侯金镜去世才一个多月,“九一三”事件震惊全国。消息传到咸宁干校,五连的同志最先想到的人自然是侯金镜,纷纷为他鸣不平。历史毕竟是公正的,8年之后,刚刚恢复的中国作协为侯金镜彻底平反,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由茅盾题写书名的《侯金镜文艺评论选集》也及时出版,张光年在序言中赋诗怀友:“黑线催人老,红英堕地残!春回人不返,热泪灌文田!”
我迅速摘要作些笔记,然后问胡大妈:“您作为侯金镜同志的夫人,最熟悉他的为人,能否对他的一生作个评价?”老人略作思索,认真答道:“我认为,他至死都是心向着党的!”接着胡大妈举了两个例子。其一,侯金镜在干校的逆境中,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他经常思考的是,革命取得胜利后,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像“文革”这样闹下去,党和国家的前途会怎样?那时向阳湖没有业务书读,只能学《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的6本书,侯金镜只要有空,晚上总要拨亮小马灯,俯身床边读至深夜,很想从经典中找到答案。其二,中国作协被“砸烂”后,“文革”初期扣“走资派”的工资,侯金镜一直到下干校,每月只发生活费,共扣1200元。到了1971年上半年,上面落实政策,才将这笔钱退给他。怎样用好这笔“大钱”?侯金镜认为,孩子都插队了,自己在干校够吃够喝,留着钱也没什么用场。于是,他和夫人简单通个气,便全部上交连党支部,一次性作了党费。
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高尚的境界!胡大妈的叙述有力地表明,侯金镜在任何时候对党都是无比热爱的。顺心时,他勤勉工作,呕心沥血;失意时,他坚持信仰,不改初衷,真无愧于“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忠诚战士”这一光荣称号!自侯金镜辞世至今,全国各种报刊发表的回忆纪念文章源源不断。胡大妈都精心搜集齐全,蔚为大观。我多么希望有人助她一臂之力,将这些至情之作集册成书啊,这或许也是白发苍苍的胡大妈晚年最大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