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0600000012

第12章 谈人(5)

我们不必深究王冬龄此言是否符合形而下的健康理论,或者形而上的老庄哲学。但这就是王兄,没错的,他是个相信自己超过相信科学的人——正如他的书法。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自有法度,但到了王兄手下似乎只有自己了。他是怎样一个人?外观,笑眯眯(笑容可掬),飘飘然(长发飘飘),年轻态,和事佬,有话好说,有事好讲,男女老少都是知己朋友。但骨子里,他或许只有一个知己,便是自己;只有一个朋友,便是墨水。他是个把书法当作信仰来信仰、当作生活来生活的人。这个人,不会随你而动,只会随心而动:他有一颗强大而独立的心。

卡尔·荣格曾说过:艺术家不需要解释其作品,只要他能以自身的高度才华赋予他的作品以完美之形式就足矣。就是说,艺术家的创作是绝对私人的,其隐秘性和独特性超然于逻辑、体验或智力之外,如同来自一个陌生的星球。2011年4月1日,中国美院体育馆二楼千平米球场,王冬龄一气呵成的巨幅作品《逍遥游》在我眼前落成,我心里想到的就是荣格的这句话:高度的才华赋予作品形式。

王冬龄的书法作品给我的触动简单而分散,恍然生活周遭活泼的点滴:有体温,有心跳,有爱恨,有喜怒,满是温暖的日常与熟悉。但这又不是真正的日常与熟悉,我们平素对生活的体验,由于身体感官的局限会产生各种障碍,是谓“认知障”。王冬龄似乎用书法本能地将真实的生活提纯了,又以高超的技巧和其擅长的法式还原,没有赋予任何意义却超越了意义本身,无所不是意义,无处不是兴味。

这是一种情境,也是一种情怀。

带着这样的感触,我回头细细品味王冬龄多年来的书法作品,心底竟然不由分说地冒出禅宗传灯录的一段十分有名的老话:“老僧三十年前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英雄所见略同,王国维留下的生动譬喻想必也是大家熟悉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在我看来,王冬龄创作的第一个阶段是在1987年第一次创作《逍遥游》之前,那时他的书法循规蹈矩,堂堂正正,虽得其法,然匠气未脱,充其量只是一名有灵气的书者,离艺术的独创尚有一纸之隔;第二个阶段是1987年到2003年,这一阶段他的作品令我想到弗兰西斯·弗兰契娜在其编著的《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中发出的呐喊:“独创性!这才是惊天动地的东西。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多少都是习惯的奴隶,我们固执地奉守着习以为常的惯例。每一条新路都使我们噤若寒蝉。”其时的王冬龄,显然捅破了那层桎梏的纸,在寻求独创性的陌途上下足了功夫,走入了天界,代表作是一系列意气风发的草书作品,其构图及运笔如天外来客,难觅人间烟火。很快,2003年,当他第二次以狂草创作《逍遥游》之后,天外来客似被驯养了,狂张的意气收敛了,吹号冲锋的杀气被风吹散了,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抱朴守元,是返璞归真,是自然而然,像草长莺飞,像雨过天晴,像春之于花开,秋之于花败。

艺术,一向是要天赋的。对有天赋的艺术家言,一向是放容易,收困难。收不是收心,是收手,即:所谓收,是亦收亦放。这是凌空走钢丝,既要琴心,又要剑胆;既要天,又要地;既要阴,又要阳。说到底,是要把自己修炼到一种自我难分的地步。形象地说,是要把自己拉得无限长又不至于断掉的“命悬一线”的地步,从遥遥彼端连至此地,既纤长得似乎首尾难顾盼,又完整坚固如一杆铁笔。我以为,光仰仗天赋是走不到这地步的,因为天赋是一把双刃剑。天赋给你神力,让你横空出世,走入天界,独占鳌头,然后你不免要患上自恋症,拒绝走下神坛,返回人世。殊不知,回来的路决非坦途,而是一根绳索,只有尝试去行走并成功的人,才能留下天人合一的精彩。王冬龄自我,却不自恋,他小心翼翼地走回来了,把他的天赋双倍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靠的是他有一颗美丽的心。

因为强大,因为独立,因为不自恋,因为不停止,这心才显得美丽。

2011年9月10日匆就

在四个城市说朱向前

福州

世界很大,人事很多,因而文字和传说的用途往往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和大。1989年前,我对朱向前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有一些散落的文字和传说,有点像在历史里的一个人,一个影子,我知道他,关注他,但他感觉不到这些。第一次读向前的作品是篇小说,叫《漂亮女兵》,发在哪里没印象,我是在《小说选刊》上看到的,落的是两个人的名,向前在前,在后的是张聚宁。过去了那么多年,我还清晰记得这么多,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这小说特别叫我心仪,有点一见钟情的意思,二是作者与我有种超出普通读者的关系。当时我对小说好坏的判断力还十分差,前一种情况有点说不通,而后一种情况倒是勉强说得上。首先看作者简历,就让我有种亲近感,因为当时我们的部队都在福州;其次是我部队上有个战友,跟向前似乎很熟,他大大咧咧谈论向前往事轶闻的样子,一下子让我觉得向前离我是那么近,我要认识他几乎如同反掌观纹。这个感觉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得知向前已经离开福建去了江西,才明白容易的事情已经被战友的怠慢拖得十分困难了。几年后,我也离开了福建,去了南京。离开的时间一年接着一年地增长,现在我和向前离开福州都已有十好几年了,但我相信,在那个我们过去熟悉的城市的记忆中,关于我的记忆或许早已烟消云散,而关于向前的可能在与日俱增。换句话说,同样是离开,我的离开是消失,是人影俱离,向前是人走,影子留在了那里,而且随着他日后身躯的变大,影子也越发的大了。卡莱尔曾说过,人们都看重名人,经常把自己不多的珍贵情感献给一个商标样的名字,或者广场上的一座铜像。卡莱尔还说,这是人类的一种病,其实对双方都是不利的。我一方面相信这说法是正确的,另方面又相信人总是生活在错误中的。有时候,我觉得人类对错误的需要要超过对正确的,从伊甸园故事看,人类甚至是由于错误才开始生生不息的。

福州是我留下记忆最多的城市,有点初恋的意思,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真诚而刻骨铭心,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应该说,在那里我和向前本来是最好相识的,机会很多,条件也很好。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因为容易反而会变得困难,因为近反而会变得远。在我老家,有一句专门针对这种现象的俗语,用土话说跟成语一样精练又有音韵,但转换到普通话语系里,成语的感觉荡然不存,剩下的只有一点意思:住在码头边的人最容易搭乘不上轮船。这句话像一把骨头一样丑陋,我简直难以相信它是从我老家那句世代相袭而又妙不可言的俗语中转译过来的。这也是我在文学之旅上的困难,我祖辈的智慧和精神难以顺利地抵达大众的心灵。几年后,我在《青年文学》上看到向前一篇小说,也许是他最后一篇小说,标题记不全了,好像叫《地枯》什么的,写的是一个傻子抗日的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极大程度地使用了土语。就文本而言,我相信这小说已写到极致,但就文学而言,我又感到它跟文学本质出现了某些背离。这篇小说对我的意义,就在于它让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危险和可怜的处境。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努力的事就是:想让文学回到我的老家去。但看了《地枯》后我决定放弃多年的努力,我相信这种放弃是正确的。说真的,小说《地枯》让我看到最多的是挣扎,写作的挣扎,阅读的挣扎,包括长此挣扎下去可能有的好下场。显然,《地枯》成了我照见向前的镜子,也成了我照见自己未来的镜子,那样子让我感到不对头,因此我也就有止步回头的愿望。今天,我多少懂得“挣扎”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作家本人包括他创造的人物的内心是可以挣扎的,挣扎得越充分越好,挣扎是表现,是挖掘,是伸展。但落成这一切的文字:语言,叙述,是不能挣扎的。叙述上的挣扎会让读者的心乱跳起来,人物和故事的镜面也会由此分裂。可以说,《地枯》让我提前几年结束了疾病般的写作。这时候,我尚未认识向前,但他比许多我认识的作家给我的还要多。这也应了一条文学定理:一个作家很难从另外一个作家身上或生活里得到什么,只能从作品、从文字中去得到,而得到的方式又似乎是千变万化的。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

    本书撷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史脍灸人口、广为流传的谜语故事,又是一本实用的灯谜指南,集灯谜故事、灯谜文化及灯谜历史知识于一体,是为读者朋友指点猜谜迷津的集大成之作。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散文作品集,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他谈生活常态、谈超凡情愫、谈心灵性情、谈脱俗雅趣等,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我的人生哲学》分为“做人从早起起”“学识生滋味”“人生贵适意”“生活有真知”四个部分,大多是日常琐事,是我们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显微镜”。作者从生活小事入手,从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和思想修养以及日常生活常态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入人心。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他的儒雅人文情怀、以及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指点迷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 人生如谷(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人生如谷(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人生如谷/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精选“文坛常青树”李国文的散文,既有《刘项原来不读书》《李斯西行》《大师的风范》等“历史散文”,也有《河对岸人家》《友情》《卖书记》《母亲的酒》和《试金石》等反映黑暗的“文革”期间作家内心的绝望、心酸和没有被泯灭的温情,更有《胡同之死》《汉子精神》等沧桑凝固的睿智,是全面了解作家其人其文的佳选!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热门推荐
  • 破晓的时光

    破晓的时光

    宇文鸣飞语录:1如果一种文明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发扬和保护,那么这种文明是脆弱的,迟早会被野蛮所征服。2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知道明天全世界的人都会因为我战败而责备我,但那又有什么呢?3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大型奇幻战争史诗,搞怪幽默的主角将带你进入一个热血沸腾的世界。欢迎收藏+推荐反对盗版,支持原创,净化文坛从你我点滴做起。
  • 霸道校草:苦恋熊子女友

    霸道校草:苦恋熊子女友

    课程表简单的下午让安七兮也变得直白简单,只热衷于吃。给一大堆零食付账时却听到美和子问:“熊子,你确定要这些?”又来啦!因为太喜欢日本漫画为自己取名“美和子”的死党,还为自己量身打造了“熊子小姐”这个称呼。
  • 火战九天

    火战九天

    少年李云,气运之子,考古中得传承,异世重生,为了自己,为了亲人,踏上修炼之路,看李云如何斩杀仇敌,成就一代至尊,尽在火战九天!
  • 星舰英豪

    星舰英豪

    他是一个新兵:“报告长官!‘安妮前突后翘好正点’,‘我一定要娶她做老婆’。”他是一个星盗:“打劫!男的站左边,女的站右边,不男不女站中间,喂,说你呢……呃……安妮?”他是一个英雄:“市长?老子打的就是市长,竟敢贪污老子兄弟们的抚恤金?”他是一个囚徒:“特别军事法庭判决如下:被告虐杀战俘、星盗劫掠、谋杀长官、绑架女王等一千二百三十四项罪名成立,特剥夺黄金骑士勋章并判处绞刑,立即执行。”他是一个将军:“你现在是基地司令官,不是舰队司令官,更不是舰长,我命令你立刻、马上、尽快从那艘该死的星舰上滚下来,你他X的不知道你已经被我全面禁航了吗?”
  • 神奇宝贝之传奇再现

    神奇宝贝之传奇再现

    不一样的大陆,不一样的神奇宝贝。穿越过来的小星,经历千幸万苦终于找到杀父真凶。可惜自己毫无能力......
  • 弄爱

    弄爱

    两个男人,一个女人,千奇百怪的爱情。到底,她的爱,情归何处?她只想,要一份简单的爱情,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爱情,为什么,这么个简单的要求却这么难?
  • 镜梦物语

    镜梦物语

    飘云如船,划过蓝天。如梦似幻的世界,切肤及体般的感受。真假难分,难舍难分。同一片天空,不一样的天下,同样的自己,不一样的自我。这里如你所愿,但无法让你如愿。
  • 万物由来之谜

    万物由来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 中国经典神话

    中国经典神话

    神话产生于文字之前,是经典前的经典、历史前的历史、文化前的文化、艺术前的艺术。近三十年来,中原神话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搜集和不懈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被国际上称作中原神话学派。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根脉所在,是当之无愧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应该保存和发扬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所选,既不是作者的原创,也不是某人的灵感,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创造的产物。既重古籍可考,尤重口碑有传,是古史却比古史丰富、鲜活,是口传却又焕发出精金美玉般的色泽和质感!
  • 蛇夫难惹

    蛇夫难惹

    他等她,救她,也听她说过请记得带我走的话。可两世以后,当他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她的眼里却全是疏离。“在这么一个让我害怕的世界里,我已经不敢爱上任何人。”“可我也的确不是什么人。我是你百年前身边成日地睡着的蛇,我想带你走,想让你的脚不再踏在荆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