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2300000005

第5章 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

尽管以Facebook、Twitter、人人网、开心网为代表的社会化网络服务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在互联网世界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然而社会化网络服务的本质却并非一个全新的命题。有人将社会化网络服务分割成“社会化+网络+服务”3个模块,那么其中的网络及服务自然顾名思义,因此社会化网络的深层意义其实都包含在“社会化”3个字之中。

如何理解社会性网络中社会性的真谛及社会中现实人的真实需求,这是需要社会化网络服务行业共同探讨的问题。就像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创立之初时的思路一样:这些网友所关注的并不是仅仅看到某个人选了什么课程、有什么兴趣、是否单身等,而他们真正关注的是这些信息背后透露出的,即是否可以约会、喝酒及SEX等。

2.1.1 人类需求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类需求五层理论”,其中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且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五个阶层,形成金字塔的结构。

在当今社会下,至少大多数的人已经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阶段,那么小康阶段所对应的社会需求及尊重需求就变得更加迫切。尤其是社交的需求被格外地凸显出来,也只有在社交的基础上,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才更容易被满足。

社会化网络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这种社交的需求。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中,社会需求大概包括对友谊、爱情及隶属关系的需求。那么在社会化网络中无疑具备这种连接友谊、创造爱情及维持群组、隶属关系的功能。比如无论是Facebook还是最初的Friendster都是基于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而创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类似Groupon、Foursquare的网站则满足了人类的消费需求及归属感的需求。

因此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在社会化网络服务风靡的背后,众多网民到底痴迷的是什么,或者说他们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而这一点,在当前已经逐渐成熟的社会化网络服务中已经显而易见了。

1.身份(Indentity)

我是谁?这个一直困惑着我们的哲学命题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似乎变得更加模糊了。但是幸运的是,互联网的展示方式相对于现实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清晰的身份标志用以区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异。

因此,在最早的Friendster的社交网站上,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的页面用来单纯地展示自己的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相貌、兴趣、爱好、生存状态等。这些信息的综合,最终形成你区别于其他人的独一无二的网络身份证,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或者字母的组合。

就像今天我们在人人网上可以看到某个人的基本信息一样,比如针对同一个名字的可能几十上百的同名者们,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性别、籍贯、年龄、毕业院校等来进行精确的筛选。这表面上似乎只是一个寻找、检索的过程,其实更深层的是你的独一无二的特性被发现、被挖掘的过程。

当然,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发展,我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基本信息的展示,我们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我们需要一个平台来秀出我们渴望在现实社会中表达的一个自我,那么个人主页、自定义模板、人物标签、群组等一些应用的产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个人主页是用户自己信息的集合,通常包括自己的昵称、头像、简介和其他一些与用户相关的东西。如我在新浪微博的个人主页,还包括了我的粉丝、关注和微博的一些信息,而在豆瓣上,则包括了我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参加的小组等信息。

当然,如果你更愿意作为一个参与者活跃于这个社会化的网络中的话,那么兴趣对于你来说可能相对更重要,群组、标签、甚至某个话题的共同参与都可以成为一类人的集体特征,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一种网络身份,即便或许是暂时的,比如“非诚勿扰”、“钓鱼执法”、“圣元奶粉”的话题等。

“身份”的概念中关于社会地位或者说社会尊严、认可度几乎是人类共有的诉求,因此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应用应该在表现这些东西方面有独到的理解。比如百度文库、雅虎知识堂、维基百科、豆丁文档等,它们虽然倡导的都是一种互联网自由分享的精神,但是毫无疑问,在分享的过程中是在满足用户被尊重、被承认的渴望。

2.关系(Relationships)

人类社会之所以称为社会并非因为众多自然人的数量累计,而是这些人之间彼此存在的各种显性或者隐性、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因此社会化网络中的关系网络是维护社会化网站具有社会化属性的核心要素。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社交网站中的好友、粉丝或者群组的应用。当我们因为一些社会现实里的关系映射或者虚拟世界里的兴趣相投结成了一个有形的、可以外在表现于互联网络之上的关系,那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化网络的正常运作功能。

因此,在目前主流的社会化网络服务中,基本上已经将整体的社会关系分成了两个大的类别:社交圈和兴趣圈。比如以Facebook为主的一类社交网站很明显的是以形成一个社交圈作为发展路线的,无论是同学、同事等大多是具有特定的现实关系,即便也有一些更个性化的自由的东西,但是仍以社交圈为主;而以Twitter为代表的一类微博,则更多的偏重于兴趣圈。这类应用上的人群大多是因为某个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人物、话题等聚集在一起,而很少有具体的社交关系的分类在里面。

如果网站的定位不同,那么运营的侧重点自然也不相同。比如说在社交网络上,我们更注重社会关系的重现,里面就需要检索、验证、实名等一些功能的出现。而在微博等一些应用上,它更多侧重的是一些话题的制造,以引起共同兴趣者的集体关注。

信任在现实社会中是维持交往的重要因素,那么在虚拟的网络中这一点尤其需要加倍呵护。这一点目前大多是通过类似的实名认证的方式来做的,能较大程度地解决社交关系中存在的欺诈和骗局,但是很难解决的一点就是交互。

对于一个名人来说,可能他在社交网络中的粉丝、关注者成千上万,这就注定他们不会关注到每一个关注者对他的关注。根据150度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维持社会关系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足够复杂了,那么他就很难毫无遗漏地阅读每个人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馈。因此,所谓双向互动的社交网络其实大多时候依然是单向的“广播”。

以新浪微博为例,目前限制的关注人数上限为2000人,这当时是考虑到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但是因为对于被关注的人数(粉丝数)没有限制,就导致了微博往往成为少数名人的广播电台,而大多数人只是听众。但是或许这本身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比如社会中的追星现象、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概念都可以解释这种矛盾的必然性。

3.活动(Activity)

活动是维持社会关系热情和新鲜的重要元素,在现实社会里也是如此。我们经常会发起聚会,比如去KTV唱歌、去美食街聚餐、去旅游景点郊游,即便是简单如钓鱼、兜风或者见面说话,但是很难满足于整天待在家里,尽管与彼此的社会关系并不曾消失。

社会化网络服务同样需要这样的催化剂来不断为我们的社会关系保持动力、增添乐趣,活动发起是一个社会化网络必不可少的功能。活动或者话题的发起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官方形式的召集,另一种是个人用户自发形式的组织。

比如在新浪微博的个人页面,会出现banner,基于职业的敏感性而提出的一些大众应当关注的焦点。这类话题一般都偏重于大众性的、中正的、不太敏感的公益性的话题,比如全国性的会议、国计民生、娱乐文化风潮等。

当然,在整个社会化网络的世界里,话题、活动的种类是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的,微博、社交网站只是最基础的应用。比如在大众点评网针对某个商家的评价、讨论,这就可能引起一个话题;比如拉手网、美团网每天的团购活动,都属于活动的范畴。因此,广义的活动所覆盖的范围相对较广,也是维系社会化网络具备社会属性的基本保障。

当然,活动具体的表现形式未必是大众的。社会化网络作为一个聚集大众的平台,但是并不会限制独立个人活动的自由。如果说在类似开心农场、好友买卖的游戏中,只有大众的参与才能激起游戏的乐趣的话,那么诸如一些单纯的休闲游戏、在线音乐电台并不一定需要大众的参与。这就像现实社会的酒吧一样,你可以聚集朋友欢畅热舞,也可以坐在角落里独自享受生活。

所以活动的多样性、人性化、自由度等特质是社会化网络发展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倡导自由、分享、交互的虚拟世界,这一点相对现实社会来说更具有技术上的表现优势。

2.1.2 表现欲的激发

Web 2. 0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创造内容)在互联网上的繁荣,因此判断社会化网络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UGC的数量及质量。所以,如何结合人类需求理论来提升UGC的内容数量及质量,就归结为目的性精准的用户表现欲的激发和引导。

我们在现实交往中所追求的地位、尊重等,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种表现欲的基本需求。表现欲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追求,是保持人类积极心态、理想追求的一种持续的动力。如果一个人从内心里彻底泯灭了表现欲的话,那么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很难会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如何在社会化网络中充分恰当地满足用户的表现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

如果你听过专业的销售培训讲座,那么很可能会听到讲师为你灌输以下的观点:销售并非仅仅局限于商品交易流程这个狭隘的范畴,而应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比如说如何将自己的观点、理论、看法推销给别人,甚至如何把自己的优势、长处等推销给你渴望的对象。因此,销售或者说营销的欲望不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现欲,也是我们的生活及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因此,这种销售自己的表现欲如何通过网络技术完美地转化到社会化网络平台中来,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社会化网络之所以社会化,注重的就是自由、积极、交互、分享的精神。如同现实社会里一样,社会关系的维护应该是自发的、精神需求的一种原始渴望,而不可能依靠社会中的某种力量来维系。

但是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普通的网友来说,这种原始的表现欲很容易被一些虚拟世界里所欠缺的困境挫败。最典型的比如说微博里的言论,每个人毫无疑问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热衷的东西,但是当日复一日的微博的文字都变成纯粹的自言自语而无人问津的时候,这种挫败感必然会对表现欲造成致命的打击。

然而如前所述,即便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也不可能达到充分的、完全的交互社交。因为无论是社交网络还是微博等,总是有一些类似于意见领袖的强势声音压倒了大多数的弱势声音,而恰恰这种矛盾又是不可调和的。因此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一定程度的挫败感几乎是必然的,社会化网络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使网民获得认同,满足其表现欲。

“最爱沙发”这种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原本最容易被忽视的,甚至可以说毫无价值的统计在这里被形象化地以一种标识展现出来,这就是一种对于社会化网络中网民表现欲的多样化认可。类似的应用在美国著名的LBS网站Foursquare中同样可以看到,通过发起某个活动或者标记某个地点等就可以获得一个类似形式的勋章,从而让用户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感,这些都是某种程度上的社交认同。

在Foursquare的服务中,手机用户可“检入”某个地点,该地点可为全球任何城市的一家饭店、好友家庭居住地或一家商店等。相应检入过程非常迅速。用户完成检入过程后,Foursquare将根据用户检入时的位置,向用户返回该地点附近的其他信息。如果用户检入的位置没有收录在Foursquare网络当中,用户只需进行简单操作,Foursquare将收录用户提供的这个新地理位置。一旦用户检入,Foursquare将把用户当前所在位置通知给该用户的其他好友。用户每检入一次,就可增加积分;在某些情况下,用户还可获得虚拟勋章。如果某位用户在特定地点检入的次数最多,他将获得该地点虚拟“市长”的头衔。

上述虚拟勋章、点数或头衔奖励听上去似乎很可笑,但这些奖励措施恰恰是Foursquare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正是这些“小甜头”,使用户觉得检入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乐趣。目前Foursquare颁发的虚拟勋章、点数或头衔奖励已超过150万个。在应用程序中加入游戏机制,Foursquare有效激发了用户的竞争天性。为了获得自己所喜爱酒吧或饭店的虚拟“市长”称号,好友之间会竞相增加该地点的检入次数。

Foursquare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各种可以满足用户认同感、表现欲作用的网络应用对于用户参与积极性的调动能力。这种微小的满足可能并不能对所有的用户起效,但是在互联网的长尾世界里,只要你有足够多的应用去尝试,就必定有更多的回馈可以获得。这也是众多社会化网络积极表现开放态度的原因,比如新浪微博就对微博应用的开发人员提供三七分成的诱惑。在社会化网络里,应用就相当于一个社区、城镇的配套环境,应用越多,居民可选择的生活方式、娱乐消遣的途径就越多,否则居住其中的居民就无法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对于表现欲的积极性提升,社会化网络可以向现实社会里的教育者们学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就会针对孩子的个性、共性制定各种策略以提升表现欲、参与社交的积极性等,比如尊重他们的意愿、提升表现能力和技巧、保证他们的自由和主动性、保留丰富的探索空间等。推而广之,在社会化网络中就对应了网站应用的趣味性、便捷性、自由度及开放性等特点。

在Web 2.0时代,互联网上的所有内容由用户创造,而不只是以前的某一些人,所以互联网上的内容会飞速增长,形成一个多、广、专的局面,对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生成内容,可能会有很多错误、虚假和片面的内容,所以自己要学会判断并且应该有一个审核机制。

2.1.3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在现实社会中从众心理往往能引发各种大规模的购买风潮,也正是在这种深层的心理基础之上,让营销者可以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有更多的文章可做。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核电站爆炸危机之后,关于核辐射到达中国,并且可以食用加碘盐预防辐射的谣言四处传播,也因此在国内引发了一场疯狂抢购食盐的狂潮。

从2011年3月16日起,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市民纷纷前往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抢购食盐,导致这些地区当天食盐的销售量相较平时猛增了十几倍。随后,这股恐慌性的购盐潮从东部沿海开始向内陆和中西部地区蔓延,并迅速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仅仅是现货市场,这股恐慌还直接体现在了股市上。17日受市场牵动,A股市场中的云南盐化等相关盐业个股放量大涨。3月17日,云南盐化开盘涨停,收盘报15.10元,且成交量较前日再度放大;以盐加工为主的兰太实业继3月15日涨停后再封涨停板;而作为生产盐的替代品,涪陵榨菜股价也在当日急升7.41%至25.36元。

毫无疑问,除却一些可能居心叵测、无事生非的造谣者的因素,商家参与其中煽风点火并趁火打劫也是形成此次抢购狂潮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抛开事件的对错与否,这次事件毫无疑问是一个利用大众的盲目从众心理进行营销的成功案例。

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常常是舆论一“炒”,人们就易跟着“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

尽管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消费者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但是丹·艾瑞里却在他的《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一书中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诸多消费者非理性的行为。毫无疑问,从众消费往往是非理性的,却又是可预测而很难避免的。

简单分析,从众效应基于两个牢固的理论基础:一个是人类的社会性根源,一个是信息的不对称性。

一方面,无论是动物性的本能,还是人类社会形成的情感依靠等复杂心理因素,都已经为人类的从众心理埋下了根深蒂固的社会性根源。比如羊群的放养,我们很少看到它们会单独地各自分享一块草地,而恰恰喜欢在同一个地方抢食。人类更是如此,在遭遇一些灾难、危急情况的时候,我们几乎是自然而然地选择一种趋利避害的方式。比如地震、失火的时候往人多的地方跑,购物的时候倾向于选择与大家一起上当而不是自己尝试,考试的时候更倾向于大家的选择而放弃自己的坚持。

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性也是造成从众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尽管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依然无法完全了解某个产品各方面的特性,比如某款电子产品的专业特性、某个化妆品的使用感受等。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查看别人的评论或者推荐来决定自己购买或者放弃。因此,在电子产品方面,权威的数码产品评测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销售的效果,而化妆品的推荐、口碑传播恰恰也有绝好的效果。

因此,尽管从众往往被理解为缺乏主见的贬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消费领域确实有不可掩盖的良性作用。尤其对于营销者来说,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来策划一些促销活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前提是在市场健康、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基础之上。

2.1.4 社会化的瓶颈

社会,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义,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而对于目前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其实它们大多只是初步具备了社会概念微观的形,而没有达到宏观社会概念里的神。因为现实的交际经验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形成、加深、维系等不可能因为依赖高速传播的信息技术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种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渐形成的社会关系,而这种过程是无法跨越的。

这就注定出现当前社会化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发展现状,比如缺乏信任、缺乏黏性、关系淡薄、容易断裂。试想,我们大多数人在社交网站上可能都有数十上百,甚至成千上万的好友、粉丝,但是我们能真正熟悉并了解的有几个呢?恐怕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寥寥无几。

比如我在人人网有400左右的好友,在腾讯有700多的好友,在新浪微博有上千的粉丝,但是真正日常有频繁交往的朋友不过有十几二十个人左右,也因此往往会在一些时候对着一个人的昵称却想不起来如何认识及以往有过怎样的经历。如果这也算一个朋友的话,那么,真正是一种社交的悲哀。相对于现实社会,大概这只相当于擦身而过时一个不经意的过客而已,或许只是一个善意的笑,或者是几秒钟的注视。

因此,当我们在社会化网络中畅游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会思考如下的问题:你好友买卖中买来的奴隶,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你的邻居可曾有与你相同的爱好和兴趣?你每天在农场偷菜的对象里,最近是否有过联系呢?大多数时候,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如果把面对着一个个冰冷的头像进行的操作当成社交活动的话,那么我宁愿将这种社交活动当成是独立的自我和电脑之间的一场游戏。而这个看似覆盖广泛的社会化网络不过是将我们每个人的单机游戏变成了网络游戏而已。透过客户端或者Web的表象,社会化网络最初追寻的社交虚拟化已经离目标越来越远了。

因此,社会化网络虽然似乎从Web 1.0时代的单向传播走向了Web 2.0时代的交互传播,但是这些距离真正的社会化交互依然有巨大的差距。社会化网络的两个关键一个是社交圈、一个是兴趣圈,最终应该是统一综合起来的,而不是各自的孤立。离开了兴趣圈的社交网站往往有形无神,无法激起积极活跃的参与氛围;当然,离开了社交圈的兴趣圈处境更是尴尬,比如目前风行的各种微博,对于大众来说往往是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然后总要回归现实。

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因此才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千古绝唱,这也正是人际交往中追求的终极目标。友谊、爱情等,都逃不脱最终的“信任”二字,而如何在社会化网络中体现信任的价值,至少现在依然是一个远没有解决的问题。

必须承认,SNS的核心和灵魂就是“社交”,而兴趣只是促进社交、维持社交的一种辅助,而这虽然相辅相成、不可缺少,却又必须有所偏重。但是目前社会化网络的发展明显偏离了这个轨道,国内的SNS已经逐步将社交网站做成了一个在线的“游戏平台”。各种所谓的开放应用,固然是吸引了大众的兴趣,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社会化网络与4399之类的在线小游戏的差距越小,那么它偏离的正道就越远。

依靠游戏的维持或许是一定阶段维持用户黏性的必要手段,但是如果长此以往,近乎全民沉迷的社会化网络发展模式必然会引火自焚。全民的偷菜活动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一款毫无思想、毫无启发意义的游戏,竟然让众多的网民为之彻夜疯狂、废寝忘食。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化网络的一个悲哀,更是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并为之反思的。

于是,最终总会有网民陆续地明白:如果现实本来就不联络的人,社会化网络中也很难变得亲切,而依靠这种游戏联系在一起的关系,最终总会彻底醒悟。原来一切为之辛勤努力的付出,最终换来的东西什么都不是,继续下去只会继续耽误时间,从此离开一切就烟消云散。于是,离不开是网民的悲哀,而离开之后网民发现什么都没有缺失,这却是社会化网络自身最大的悲哀。

因此,在未来的社会化网络里,从虚拟到现实的变革之路依然漫长。如何将虚拟的社会化网络重新扭转方向在现实社会里生根落地,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话题。最近风靡的LBS网络服务已经初具从网络连接现实的雏形,但是现实网络与虚拟技术的完美对接,依然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工作。

1.不同国家、地域内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很大

根据马克·扎克伯格的经历,以及创业点子的萌芽,我们可以找到社交网络在他的概念里最本质的意义。那就是将现实的社交活动搬到虚拟的网络上面,然后通过虚拟的网络社区实现现实社会里同样的功能,这就是他的初衷。

美国的大学社团文化跟国内的大学社团差距还是很大的,不仅自由度不够,而且很难有什么非常传统的历史沿袭,这不能不说是Facebook的一个土壤。因此当马克的好友因为得到“凤凰社”的邀请而洋洋得意的时候,马克决定将这种社团的方式迁移到互联网上。而当时的价值点仅仅停留在“单身”、“约会”、“性”等一些敏感的功能上面。

然而随着Facebook的发展,更多的人加入了这个互联网上的社交网络,一些现实社会里社交模式的雏形就基本形成了。约会、活动、互相拜访、关注最新动态,等等,当很多现实里进行社会交往的功能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取代的时候,社交网络的功能定位基本已经成熟了。

但是在Facebook推广到类似中国的时候,其中最初的几点噱头可能根本难以吸引众多的追随者,他们表面保守、相对封闭,很难通过这种网站的交际去结合现实的活动,从而丰富整个社交网络。另外,缺乏共同的现实基础的社会化网络往往最终难以保持群体成员的忠诚度,最终导致用户的严重流失。因此,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是Facebook面对不同国家推广时所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2.应用的丰富与发展难有壁垒

从Facebook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交网络的范围及应用都是随着不断的用户需求被发掘而进行丰富和发展的。

当马克在课堂上听到同学们讨论如果知道某个人的情感状态方便约会的时候,他马上逃离课堂回到自己的宿舍添加了这个功能。而就像我们今天在社交类网站看到的情感状态及兴趣爱好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仍然应该保持这种不断挖掘、不断思考的状态,这是大多数社交网络的从业者应该考虑的。

但是也正因为此,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就像电影中马克·扎克伯格的点子抄袭的争议一样,所谓的点子实在很难像一项高科技一样形成行业的垄断。因此,一个公司推出之后马上会有无数的公司快速地模仿,导致最终的同质化泛滥、创新价值的丧失。

比如Facebook最早引以为豪的Wall、Gift、Pokes、Status、Events,现在在国内的类似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博客、Q-zone等社交类网站上已经是最司空见惯的功能了。因此,在技术应用方面,在没有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或者行业自律性的东西出来之前,几乎不会出现任何社交网站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

3.现实与虚拟的差异依然很大

《社交网络》最后的一幕是最凄凉也最具有反讽意味的一幕,当马克·扎克伯格对着电脑屏幕一遍一遍地按着F5,对着曾经的初恋发呆的时候,我们无法不对社交网络的现实意义做一些深刻的思考。

据称,Facebook上面平均每个人的好友数大概是150人,而马克·扎克伯格的好友更是数以万计。然而当与他一起创业的最好朋友最终被逼迫离开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社交网络里的好友与现实社交功能的差距。而这一点,也将是所有社交网站真正应该着力去做并寻求差异化的唯一正道。

马克·扎克伯格的思路是没错的,甚至是伟大的,但是这条将现实世界迁移到互联网上的梦想实施起来却是如此艰难。很多人在互联网上拥有数以千计的好友,现实里却孤独一人不善言辞;很多人在互联网上一呼百应,现实里面却恰恰相反。这不是马克·扎克伯格没有解决的问题,而是现实的人生与电脑背后的人生本质上的差距。

社交网络的未来充满了矛盾,当众多社交网络的创业者怀揣着马克·扎克伯格一样的梦想来希望将现实世界的交际网络融入到互联网的大潮中的时候,他们应该清晰地聆听一下马克前女友对他的那番兜头冷水:“你这样的宅男最喜欢待在自己的小黑屋里”,以及那句“网上的东西是擦不掉的”。

这两句话不仅反映出社交网络与真正现实社会交往的性格差异,同时也指出了舆论控制在目前社交网络上的缺失,而这也正是目前社会化网络营销担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

同类推荐
  • 如何创办小旅馆

    如何创办小旅馆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特许连锁加盟战略

    特许连锁加盟战略

    在亢奋与冲动的中国特许连锁经营热中冷静观察,有诸多现象还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中国本土的很多企业草草上马特许连银锁经营,又匆匆收场;许多特许加盟商也由于对加盟知识的匮乏而遭受损失。这是为什么?带着疑问,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书刊、杂志、媒介、网页,得到的回答几乎众口一词,即企业自身特许体系管理上的问题。我们充分相信,这本书将成为你加盟特许、获得成功的指南帮手。
  • 中层领导管什么

    中层领导管什么

    本书包括上任之初、上传下达、有效行权、决策到位、善用人力等内容,书中的每一条管理细节都是众多中层领导实际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为中层领导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的问题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 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全案(上)

    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全案(上)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色: 1.实用性与有效性。本丛书力求实用,从书目选择到具体的培训内容,紧扣中国企业管理工作实际,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十分注重培训效果,为管理者提供“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案,快速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竞争力。2.系统性与工具性。本丛书紧扣经理人日常管理工作的九大方面,内容广泛,体系全面,同时集知识、技能、案例、工具于一体,可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参考手册,更是职业经理人自我提升的实用培训教材。3.资深实战专家编写。本丛书编委和作者不仅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还有理论水平卓著的国内管理学界知名专家教授。
  • 中国金融运行研究

    中国金融运行研究

    本书是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2002~2005年的研究文集,分析了我国金融运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热门推荐
  • 花语曼珠沙华壹

    花语曼珠沙华壹

    看似平静的银月王朝暗处却是风起云涌,各族势力窥觐着王朝的财富和实力,虽然皇帝已经力挽狂澜,但依旧无法阻止它的没落,王朝的命运何去何从?......
  • 阴职

    阴职

    生前,他是因为父母早亡早早当家的可怜孩子,死后,他是穿梭于阴间与阳间索人性命的无常!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绝无雷同。以亲情为主,悬疑灵异为辅,请适度观看,不提倡迷信。本文慢热,心急吃不了热狗哦~
  • 有凤来仪笙歌起

    有凤来仪笙歌起

    她,是女尊王朝罪臣之女,一位公主。遭万人冷眼,千人唾弃。她,是女尊王朝皇后之女,一代女王。遭万人敬仰,万人尊捧。“阿吟,权力地位真得可以彻彻底底地改变一个人吗?”他看着眼前眉眼如故,却又不再熟悉的女孩。她轻笑,“萧墨守,我不想冷酷,可这世间无情。我不知道什么是权利地位,我只知道什么是适者生存。”“季浅吟,我诅咒你永生永无爱无情!”她轻笑,“绝望的滋味不好受吧!知道么?我曾被你无情地推进绝望的深渊,我是踩着森森白骨爬上来的。你现在所承受的,都是我已经历的。”他轻抚她的脸颊,“吟儿,你若愿意。我便带你回家。你不会再孤单,不会再伤心了。嗯?”她轻笑,“纵容相思入骨,我也只愿你能待我如初。”
  • 青春掠过的痕迹

    青春掠过的痕迹

    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谁愿执笔谱写今后的人生章曲?春意绵绵,携风而至的雨露均沾着心底迸发萌生的芽尖。年少时的轻狂,不知埋葬了多少遐想。亲手断送的幸福,即便千金也难以换回当初的颦笑。谁能保证谁的青春没有一丝狂放?谁又能保证谁的生命没有带上一抹叛逆的神伤?
  • 长夜殇歌

    长夜殇歌

    传说在离天大陆上,有一个能自由穿梭在各个禁迹的神秘旅人,她听着宇宙的成长,唱着轮回的毁灭,时间在她身上不曾老去,她是世界的源....但百年之后,她却神秘失踪....神秘的少女远古的龙族魔族的叛变...这一切,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 你欺骗了我

    你欺骗了我

    我这么向往你们,你们却这么让我失望,你们太黑暗,这现实太……
  • 铜钞

    铜钞

    善恶转换,情仇缘因;生死有道,世事难分。
  •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

    神话产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是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关于“神”的各种幻想性故事。神话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具有神性的人或其他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着人类和各种各类为数甚多的动物。然而人类的智慧和动物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类并非像动物那样去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总是力图认识自然,解释自然,以便同自然做斗争,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 至尊居士

    至尊居士

    我本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研究生,却因一次拜佛许愿,被元通长老选中,从此作为一名居士,开始了修行,不为别的,只为了拯救这群魔乱舞的人间,拯救那即将崩溃的宇宙。
  • 末世之带着包子求生存

    末世之带着包子求生存

    二零二四年,末日开始毫无防备的林沐苦逼的一人艰难求生存,这已经是很悲摧的事情了。但,为什么还要碰上个十岁的小包子,什么叫既然被她碰到了就要她养成她没有恋弟控啊啊啊!林沐以为她早已经在无数小说中了解了末世的残酷。只是当末世真正来临的时候,她才知道,末世原比想像要残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