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王雪红的商业天赋来自于父亲的遗传,那么她坚韧的性格、不服输的精神则更多的是源于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2011年3月3日,王雪红的母亲杨娇在台北锦州街的老宅里平静离世。所幸,在她弥留之际,王雪红一直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她的身边。“我真的到过天堂并且见证了天堂的美好,我现在已经在上帝的身边。”当听到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向以坚毅形象示人的王雪红忍不住泣不成声。
2011年3月11日,王雪红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深情地说道:“母亲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我最深的人。”
1.“想像战士那样在战场,而不是在家里打仗”
王雪红的母亲本姓杨,父母为了让她过更好的生活把她过继给廖家,改为“廖杨娇”,但晚年的时候,她又改回原姓,并一再对外界强调要叫自己“杨娇”。
由于养父身体不好,家里生活日益拮据,杨娇12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从挑砖头到织布,再到卖鱼,再到做月嫂……小小年纪就做过很多苦力活。后来,因为她聪明伶俐,一位日本官员聘用她为管家秘书,负责做饭、记账。在这段时间,杨娇学习了很多进退应对之道,这也是她嫁给王永庆后,能够把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杨娇很羡慕这个日本官员家里的女儿们可以弹钢琴,更喜欢那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后来,她曾经告诉王雪红,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了解到了教育的力量,因此,以后不论是在艰苦的环境之下,还是在富足之时,她都鼓励孩子们去上学,学习各种知识。
1945 年,由于战乱,台湾疟疾横行,杨娇家也不例外。当时家里人大多数都感染了疟疾,杨娇倾尽全力照顾家人,最后也病倒了,而且还是病得最严重的一个,连续好几多天又是发烧又是发抖。家里人把她送到了南部嘉义乡下亲戚家养病,正是在那里,杨娇与王永庆相识并且结缘。
1947 年,王永庆与杨娇在亲人的见证下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成为合法夫妻。在依据杨娇生前口述出版的《杨娇纪念册》中,杨娇回忆道:“答应嫁给他后,他才告诉我他已经有太太,结婚十三年但没有儿女,拜托我和他结婚,他会和太太离婚,他将一半的财产给太太,当时我很感激他,也承认爱他,就答应和他结婚。”
但是最终王永庆并没有离婚,他的母亲不赞成他这么做,因为在母亲看来,未能孕育儿女并不是郭月兰的错。把孝道放在第一位的王永庆自然不能违拗母亲的意见。所幸,善解人意的杨娇理解这一点,后来,她和郭月兰还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和杨娇结婚的时候正是王永庆人生中最穷困的创业时期。当时,王永庆的木材生意刚刚起步,一切都要靠自己来打理,而杨娇就承担起了后勤工作。木材店的工人们每天都要到家里吃饭,杨娇早上四点就要从床上爬起来,准备二三十人份的午餐、晚餐。家里人多,衣服都是杨娇自己洗,冬天的时候,她的一双手泡在冰冷的水里冻得通红。如今说起来谁又能相信,王永庆的妻子竟然要吃这样的苦?
杨娇嫁给王永庆的前十年里,王永庆的事业蒸蒸日上。王永庆第一次带杨娇回娘家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第二次回娘家时给自行车装上了马达;第三次再回娘家就变成了摩托车;后来,就是吉普和轿车了。交通工具的变换如同王永庆的事业一样,步步高升。
1957 年,王永庆创办了台塑公司。从那之后,他的事业更加辉煌了,公司越做越大,他也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杨娇已经不用亲手打理家务了,出入都有仆人照顾。但已经被家庭和孩子磨掉青春的她,却不得不接受另一个残酷的事实:丈夫决定娶李宝珠为第三房太太,自己可能要与另一个女人来分享丈夫了。杨娇虽然外表温顺,但内心却十分倔强,对于这件事,她很伤心,但是也无法改变王永庆的决定。
有一天,杨娇带着王文洋和王雪龄去看了一场电影。那是一部黑白的战争片。后来,她回忆起这部电影的时候,黯然神伤地说道:“我真的很想像战士那样在战场,而不是在家里打仗。”
当时杨娇经常和妹妹杨玉梅聊天,对于她的心境转变,杨玉梅最了解。据杨玉梅回忆,杨娇的姨婆,也就是声宝集团创办人陈茂榜的太太,看到她如此伤心痛苦,就跟她说:“与其在台湾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不如好好照顾孩子们。”这句话狠狠地敲醒了杨娇,也让她重新鼓起了勇气。
1975年,50岁的杨娇终于决定放手,离开深爱的丈夫,离开她守护了近三十年的王家,去美国开始新的生活,当时她身上只带了3000美元。
2.“任何时候都不怕从头再来”
刚到美国的日子,艰苦自不必说。当时王永庆并没有想到杨娇已经下定决心留在美国,因此每个月只寄给她1500美元生活费,这笔钱还要供王文祥、王雪红念书。生性倔强的杨娇虽然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却也没主动开口向王永庆要钱。
当时,王雪红还在读书,于是杨娇就和王贵云、王雪龄商量,用她们的3万美元嫁妆当首付款在加州伯克利买了一栋小房子。为了省钱,杨娇外出的时候全都是靠走路、公交。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经济困难,而是心态的转变。刚到美国的时候,杨娇根本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坚强,有一段时间她天天哭。再加上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生活越来越艰难。王雪红看到母亲天天以泪洗面的样子,心痛不已,于是就鼓励母亲去读书、学习。
最初几年,王永庆曾经多次来到美国,劝说杨娇回台湾。但杨娇经过一番内心挣扎之后拒绝了。后来,她在《杨娇纪念册》中曾经回忆起自己当时的想法:“台湾对我来说太挤了,会成为别人的负担。”她害怕家里纠纷多,影响王永庆工作,也不愿意委屈自己过着愁眉不展的生活,于是,台湾对于她来说就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看到杨娇坚持留在美国,王永庆十分生气。为了让杨娇改变主意,王永庆一度断了她的经济来源。尽管如此,杨娇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她宁愿牺牲自己,独自一人留在美国,也不愿回到家里给王永庆带来困扰。
在女儿的安慰下,杨娇终于振作了起来,开始为适应在美国的新生活而努力。五十几岁的她不仅尽自己所能照顾好家人,还坚持每天走半小时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成人学校学英语。62 岁的时候,杨娇还考到了汽车驾照。她在美国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了自己的人际圈子,实现了自力更生。
王雪红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我母亲一直在给予(我)价值,这对我启发很大。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她一直在支持我,在为我祷告。”
1988 年,王文祥大学毕业之后回台湾到南亚工厂实习。杨娇跟随他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台湾。人虽然回来了,但与王永庆却渐行渐远。杨娇并没有住到王永庆和李宝珠所住的台塑大楼,而是住进了锦州街的老宅。
杨娇的坚韧与顽强,深深地影响了她的五个儿女,她成功地把“自立”的精神,完完全全地浇铸到了儿女们的血液中。她让儿女们不必靠着王永庆这棵大树乘凉,而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她给予儿女们的是一种韧性,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母亲过世后,王雪红每每回忆起她,都忍不住流泪:“妈妈,谁能像你那样,告别一个亿万富翁的生活,不带一分一厘来到美国重新开始?从你身上我学到的就是,任何时候我都不怕从头再来。”
3.“祝福那些能接好班的人”
2008年10月,王永庆因病离世,杨娇虽然身体状况欠佳,却依然坐着轮椅来参加他的葬礼。在镜头前,她感伤地说:“时间到了就要回去。他(王永庆)只是暂时离开,有一天,我会去天堂和他相见。”又说:“他做人是很好的,找不到像他这么好的,对社会的贡献很大,好像是众人的父亲。”
即使是两人已经分开了三十多年,杨娇口中的王永庆还是那个与她结发了一辈子的好丈夫。她没有埋怨,没有后悔,只有一份历经沧桑岁月洗礼后的豁达与满足。
对比那些在豪门中为了争宠而斗得头破血流的人们,杨娇的这种退让是多么难能可贵。但她的退让,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最令王雪红难忘的,是母亲对她的教诲:“我们要用宽容的心去面对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即使是得罪过我们的人,也要替他们祷告,希望他们活得更好。你的时间要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这份胸怀,又怎能不令人感佩?
王永庆去世之后,王家上演了一幕豪门争产战。当时王雪红曾经问母亲:“我应该做些什么?”杨娇回答道:“你父亲创立台塑非常不容易,你要祝福那些能接好班的人。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美好的未来。”
2011年3月3日,王永庆去世两年后,杨娇也告别了人生舞台,终于与王永庆在天堂相会。
在主持告别仪式的时候,王雪红深情地说:“妈妈永远是我的宝贝!”她不但帮助王永庆开创了台塑王国,还抵押房子让王雪红创业,她是王雪红创业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在临终之际,她还不忘提醒儿女们,要努力工作,活出人的价值。
“才德的女子很多,唯独你超过一切。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唯有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愿她的享受操作所得的,愿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王雪红用《圣经》里这段话来赞颂母亲。母亲给她的教诲,使她受益终生。
王雪红如是说:
1 我的母亲是我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我最深的人,虽然母亲已经暂时与我们分离,但是我知道她现在在天上与主同在,好得无比。
2 回过头来看,自己做事情这么多年,父亲一直是我内心的标杆。我总是会想,我是王永庆的女儿,不管怎么样,我不能损伤了父亲的名声。现在,当别人再介绍我说我是王永庆的女儿时,我会很自豪。
身为“富二代”,王雪红继承了父亲谦虚务实的经营风格,但是却毅然抛弃了父辈的光环,凭借着自己的坚軔与努力,重走了一遍父亲的创业路,在男性主导的 IT 行业里南征北战,打下自己的天下。与其说她是最成功的“富二代”,不如说她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