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hào)(?~754),唐朝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但始终不得志。《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少年多闺怨诗,偏于浮艳,晚年游历大江南北,诗歌题材拓宽,风格气势宏伟、激昂豪放,其闻名于世的《黄鹤楼》一诗当作于此时。《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黄鹤楼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②。
晴川历历③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④。
日暮乡关⑤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屡建屡毁。②悠悠:久远的样子。③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④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⑤乡关:故乡。
【名家点评】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严羽)
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沈德潜)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怀古思今、借景抒情的佳作,由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的所见写起,由景及情、吊古怀乡,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首联写诗人怀着对黄鹤楼这一历史古迹的憧憬前往,可到达之后才发现如今的黄鹤楼已是鹤去楼空,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座普通的江楼。所见现实和美好的向往有所落差,不禁使诗人的心中染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情绪,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触景生情,诗人由眼前所见到的景色引发了强烈的感慨:曾经停留于此的黄鹤已经离去,只有天上变幻莫测的白云从古至今仍旧存在着。在景色对比中,暗含了一种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感慨,也为下文抒写游子的思乡之情作好了铺垫。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笔锋一转,描写了远处的秀美景色。艳阳高照的天气,远处汉阳城中的景色清晰可见,在黄鹤楼东北方的鹦鹉洲上,野花、野草繁茂,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尾联描写诗人沉浸于黄鹤楼的美景之中,夕阳西下,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晚了,江上的雾霭一片朦胧,诗人由此想到,此时应是万家团聚的时刻,可自己远离故土难以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心中的惆怅之情油然而生。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与前面的感慨相呼应,韵味无穷。
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①俯咸京②,天外三峰③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释】
①岧峣(tiáoyáo):形容山势高峻。太华说的是华阴县南的华山,也就是“五岳”之中的西岳,又称太华。②咸京:当时唐朝的都城。因《旧唐书·地理志》中云:“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即将长安称为咸京。③天外三峰: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
【名家点评】
“削不成”言削不成而成也,诗家自有藏山移月之旨,非一往人所知。(王夫之)
三四句写景有兴象,故妙。(方东树)
【精品导读】
《行经华阴》意为行进途中经过华阴。华阴即现在的陕西省华阴县。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天宝年间二次入都之时,通过写行旅华阴所见的景物,凭古吊今,抒发诗人心中的感慨。全诗突破律诗的起承转合的藩篱,意境雄浑,寓意深刻,别有一番神韵。
首联由整体到局部来写华山俯瞰的全景。诗人远望可见古都咸阳城,近处的天外三峰犹如鬼斧神工。言外之意是说刻意追求名利不如寄情自然山水之间,悠然自在地生活在世上;颔联是一联工对,写云销雨霁后的景色,为近景描写;颈联是诗人联想中的景象,为虚写,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即景生感,暗含诗人想要退隐山林之意。尾联用问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天宝年间道教盛行,供养方士渐渐成为社会风尚。诗人路过华阴,欣赏了巍峨崇高的华山景象,联系到隐逸出世的仙踪道影,由此感叹不如放弃仕途去寻访仙道,过超脱尘世的生活。
纵观全篇,崔颢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虚实相生,潇洒自如,诗境雄浑,风流蕴藉。
长干行二首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名家点评】
读崔颢《长干曲》,宛如舣舟江上,听儿女子问答,此之谓天簌。(管世铭)
急口遥问语,觉一字未添。(钟惺)
【精品导读】
本诗用轻快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抓住了生活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塑造了一个活泼开朗、可爱率真、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风格明艳浪漫,热烈但不张扬,质朴美好。
长干为地名,在金陵地区;横塘与长干相近,在今南京西南麒麟门外。天真的女孩住在横塘,行船时候忽然听到邻船男子的话音。便不加思索张口问:你和我是不是同乡?“暂”字暗示两人初次见面,萍水相逢。茫茫江上,停船自报乡里,主动和偶然相逢的小伙子攀话,表现了女孩的豪爽、纯真与热情。船家女天真率直,才问过男子家在何处,不及回答,便自言横塘人。这种直爽无邪的性格反映了她应该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妙龄少女。
诗人以问句开篇,单刀直入,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声音一出,情态便出,再不用在浪费笔墨描写女孩的姿容穿戴。
《长干曲》本就是乐府旧题,诗人沿用了民歌男女对唱的形式。第一首用女主角的口吻,第二首用男主角回答的口吻作答。“家临九江水”回答了“君家何处住”。
“来去九江侧”,男主人公如实告诉对方,他也是一个风行水宿,常年在外奔波的人,所以才有两人的萍水相逢。此句既回答了对方的问题,也暗含着迫于生计的无奈。
“同是长干人”回应了女主人公“或恐是同乡”的猜想。同是长干人,又同在水上漂泊寻生计,两人自然会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若两人从小便相识相知,该有多好,结尾“生小不相识”伴着叹息,显出萍水相逢的可贵。